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吧!
章丘作為“韆年古縣”,
物華天寶、人傑地靈。
8500年前西河時期的先民便在這裏繁衍生息,
此後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嶽石文化等,
有序傳承一直到漢代,
這裏一直是區域政治和文化中心,
1928年春天,
考古學傢吳金鼎在章丘龍山發現瞭舉世聞名的城子崖遺址,
取得瞭一批以精美的磨光黑陶為顯著特徵的文化遺存。
考古學傢把這些以黑陶為主要特徵的文化遺存命名為“龍山文化”。
龍山文化,使“中國文化西來說”不攻自破。
章丘 曆史文化元素 熠熠閃 光
龍山文化源遠流長,
龍山文化給這片神奇的土地注入瞭
強大的文化基因和厚重的精神底色。
當盧—— 章丘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馬以龍形、飛奔不羈的錶現手法,
不禁使人聯想到誌在韆裏的“龍馬精神”,
既有龍翱遊嚮上的遠大理想 ,
又有馬腳踏實地的實乾精神,
鞭策你我,當不壯哉!
青銅鎏金龍馬當盧
(高16.5厘米,寬8厘米)
當盧,是裝飾在馬顱中央的飾物。從考古發現來看,當盧至少在商代就已齣現,到瞭周代應用十分普及。其形製多樣,有葉形,也有獸麵形,是非常重要的馬飾之一,洛莊漢墓齣土的鎏金當盧為長三角形,扁平牌狀,鏤空透雕一四足騰飛的馬的形象,全身鎏金,製作精美,紋飾生動、細膩。
洛莊漢墓齣土的典型器物 鎏金當盧
上麵的圖案為馬頭龍身,象徵龍馬精神。無論是寓意還是做工都是世間罕見的藝術佳作,有極高的藝術價值。鎏金當盧在漢代諸侯王墓葬的發掘中也屢有發現,但象洛莊漢墓這樣的透雕飾紋的形式卻不多見,而紋飾中馬的特殊形象則更為罕見。
不妨
以文物、珍品為船,
來體驗一場穿越古今的文化之旅。
作為章丘的曆史地標,
章丘博物館
是我們立足現在、展望未來的重要橋梁。
即刻啓程,跨越時光!
無所不能的小編帶您進入“章丘博物時間”,
來靜靜聆聽這穿越韆年館藏國寶的故事!
章丘博物館
章丘區博物館是"國傢一級博物館",建築麵積約3萬平方米,展陳麵積為9000平方米。館藏文物多達26000件,是集文物收藏、展示、研究、宣傳教育於一體的綜閤性地誌博物館。
章丘博物館整體建築為近不規則三角形,現階段陳列展覽在一層。序廳迎麵是一幅大型漢白玉浮雕牆,展示瞭章丘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順時針方嚮第一展廳為“章丘尋古——章丘曆史文物展”,集中展示章丘古文化序列以及章丘曆年來的考古發掘成果;第二展廳為“驚世漢王陵——洛莊漢墓文物展”,展示洛莊漢墓齣土樂器、青銅器、車馬器等精品文物;第三展廳“車馬威儀——危山漢墓文物展”,展示聖井危山齣土陶兵馬俑、車及陶窯遺址等勘探、發掘的所有資料和成果。
“章丘尋古”——章丘曆史文物展
地方史基本陳列,按時代順序並結閤章丘境內曆年來的考古發掘工作和齣土文物展示章丘人民從舊石器時代到明清時期創造的輝煌燦爛的文化。
“驚世漢王陵”——洛莊漢墓文物展
全麵展示2000年洛莊漢墓的重大考古發現。該展覽集中展示11號車馬坑、14號樂器坑和5號生活器具坑齣土的精品文物。2015年該展覽被評為“全省十大精品展”之一。
“車馬威儀”——危山漢墓文物展
該展覽共展齣危山漢墓齣土文物200餘件,再現瞭漢代諸侯齣行兵、車、馬隊列儀仗場景。
在章丘博物館內,
每一件展品都是一段曆史,
每一件珍寶都是一個故事,
走進這裏,
我們就仿佛置身於曆史的長河中,
感受曆史的發展與朝代的更迭。
純金鷹首節約,西漢,長3.1厘米、寬2.08厘米、厚1.6厘米,重18剋。洛莊漢墓齣土,車馬裝飾品,鳥首形,呈鈎喙立耳的形象。雕刻精美絕倫,形象生動。
青銅鎏金熊形節約,西漢,直徑2.5厘米、通高2.05 厘米,洛莊漢墓齣土,馬具配件,古代馬具上的圓形配件名曰節約,多以革帶製作。革帶相交處,常以底部帶有鈕鼻的銅環或銅泡連接,考古界習慣稱其為“節約。”洛莊漢墓齣土的節約有純金、鎏金青銅等質地,做工精美,富麗堂皇。
紅陶釜,後李文化時期,高25.1厘米、口徑23.8厘米,夾砂黃褐陶,大口、捲沿、尖疊唇、深圓腹,下腹內收,尖圜底。
“郭甘”銘銅鼎,春鞦時期,高24.2厘米、口徑25.5厘米 ,侈口,平唇,方立耳,耳外部飾弦紋,弧腹,圜底,三蹄形足;腹部近口處飾重環紋,中部飾重鱗紋,兩種紋飾以凸棱相隔;腹內壁有陰刻銘文20字,銘曰:“郭甘享肇作尊鼎,其萬年眉壽,子子孫孫永寶用享”;器物閤範處痕跡明顯,三足中空,二足內側未封閉,可見填充其中的紅燒土。
陶撲滿,漢代,高11.8厘米、口徑7厘米 ,泥質紅陶,扁圓形,尖頂側有一3.2厘米長扁口;圓腹,腹下部有孔,平底,底部一孔。撲滿為我國古代人民儲錢的一種盛具,類似於現代人使用的儲蓄罐,頂端開一條能放進銅錢的狹口,有零散銅錢即投入其中;有的腹部還開有一小眼,供插係繩子用,懸吊於梁上;裝錢隻有入口,沒有齣口,錢裝滿後,則將其敲碎取之,“滿則撲之”,故名撲滿。
陶犀牛,漢代,長24.4厘米、寬13厘米、高19厘米 ,明器,泥質黃褐陶,低溫燒製,造型注重寫實;牛首前伸,凸目,鼻孔圓大,嘴微張,額上有一角嚮前上方翹起;軀體粗壯,腹體中空,犀牛足平穩站地;背部殘存二角,一角嚮前上方翹起,一角粗壯,嚮後上方翹。
彩繪帶柄舟形杯,戰國時期,口徑20.3厘米、高8.5厘米 ,明器,泥質灰陶,圓角長方形,無蓋,直口微斂,腹部微鼓,弧底近平,腹兩側各有一橫缺口和竪缺口,橫缺口處插一扁平狀柄,竪缺口處耳缺失;束形腰,喇叭口狀圈足;上腹部及耳上飾紅地黑彩捲雲紋,口沿部黑彩弦紋,下腹及內壁素麵。
陶竈,東漢,長21.1厘米、寬17.9厘米、高14.6厘米 ,明器,泥質紅陶,前圓後方;竈口下有一拱形火門,空心圓柱形煙突;竈麵有一火眼,上置一釜,陶竈是兩漢時期墓葬中最常見的明器之一。
目前,因展館內部設施設備提升改造,為保障遊客、文物、設施設備安全,章丘區博物館於3月15日(星期二)起暫停對外開放,恢復開放時間另行公告。 閉館期間,您可通過章丘區博物館微信公眾號進行綫上參觀。
遊覽章丘區博物館
品閱章丘韆年曆史文化。
帶著對章丘古老文化的無限感慨,
再一起“穿越”8000年前!
一萬年以前,陶器的齣現是我國新石器時期生産力發展的標誌,到新石器時期晚期,龍山蛋殼陶的齣現則展示瞭中國陶瓷文明的第一個高峰。蛋殼陶因薄似蛋殼而得名,是一種製作精緻、造型小巧、外錶漆黑黝亮、陶胎薄如蛋殼的器皿。
蛋殼陶如同破土而齣的生命,孕育齣中華源遠流長的陶瓷文明,用土與火書寫著中國傳奇。黑陶是城子崖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我們沿著黑陶的足跡,走進城子崖博物館。
城子崖遺址博物館
城子崖龍山文化遺址,是一處新石器時代晚期龍山文化遺存,總麵積為22萬平方米,是中國第一個由中國考古學傢發現、發掘和齣版考古報告的古城址。作為龍山文化的發現地和命名地,城子崖的發掘創造瞭中國考古學史的七項第一,推翻瞭“中國文化西來說”,城子崖遺址因此獲得“考古聖地”的殊榮。
在這裏
發掘齣土的“國寶”
也各有“本領”傍身
趕緊來看看
這些4000年前的珍貴文物都是誰?
聽聽它們的故事吧!
紅陶鬹(gui),外形上,由三個袋足,細長頸、鳥喙一樣的流以及旁側的半環形把手組成。用途上,是古代酒水器,因為是用三個袋足撐住其器身,便於加熱,所以,還能作為燒水器、酒器、禮器使用,實用性更突齣!
陶甗(yan),通俗地講,就相當於現代人使用的蒸鍋,和箅子進行配套使用。下半身放水,腰的部分放箅子,頭上有蓋。它是龍山文化飲食文明發展的重要曆史“當事人”。
陶鬲(li),學名稱為炊煮器,侈口、圓腹、下部為三個中空的袋狀足,人們可將食物放入其身體裏,然後在下麵燒火進行烹煮。
香熏爐是一件很特殊的“陶罐”。通體磨光,腹部有兩條綫狀 弦紋,緊靠下弦紋凸起一圈弧形裝飾條。最為獨特的是肩部平行分布一圈小孔,孔徑隻有兩毫米,雖然看到的其肩部殘存瞭16個小孔,其實根據分布規律應該為20個左右。它的齣現,將熏爐的曆史前推瞭1500年,不僅反映瞭先民精神生活的豐富,也顯示瞭先民的生活質量和審美情趣,有著很重大的曆史意義!
陶杯,1991年在城子崖遺址齣土的,但實際上已經有4000多歲瞭。龍山文化時期,農業經過長足發展,釀酒業非常發達,所以,陶杯也多被先民用來飲酒。從外觀來看,是非常“現代”?跟現在使用的水杯幾乎一模一樣。在龍山文化時期,陶器製作已經“標準化”瞭,批量生産也成為瞭可能,所以更能滿足龍山文化時期先民們對品質生活的要求。
曆史是一份寶貴的遺産,
它給我們提供有益的藉鑒。
章丘這座古老城市的曆史,
正是這樣一筆巨大的財富。
迴顧章丘曆史,
由於位置的重要,
曆代留下瞭眾多的名勝古跡,
走近她就如同走進瞭流淌不息的曆史長河。
1、章丘西河遺址
章丘西河遺址文物保護單位石碑
西河遺址是山東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後李文化的典型遺址之一。西河遺址,東距城子崖遺址約1600米,其主要文化遺存為後李文化時期,還有少量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以及部分漢唐時期的遺跡和遺物。西河遺址南北長約400米,東西寬約300米,麵積約12萬平方米左右,距今8400年至7700年,是山東地區目前發現的最早的考古學文化遺存,填補瞭山東地區舊石器時代嚮新石器時代過渡的空白。
2、章丘小荊山遺址
章丘小荊山遺址齣土的陶碗
小荊山遺址位於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刁鎮茄莊村西南約500米處,南依長白山脈西端的小荊山,西離漯河1400米,南距章丘約15公裏,西南距城子崖遺址約20餘公裏。
小荊山遺址是新石器時代早期後李文化為主的遺址,兼有北辛文化晚期至大汶口文化早期、龍山文化、東周至漢代及宋元時期的遺存。1992年,小荊山遺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章丘焦傢遺址
章丘焦傢遺址齣土的陶器
焦傢遺址位於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龍山街道辦事處焦傢村西約800米,南麵距城子崖遺址4公裏處。焦傢遺址中部隆起,四周低平,為大汶口文化遺存,並有龍山文化、嶽石文化和商代、漢代的遺存。其東西長約900米,南北寬約700米,西部一直延伸至曆城區境內。1987年發現,1990年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進行試掘,齣土及采集大量石器、陶器等。焦傢遺址是在探討中華文明起源國傢行動的關鍵階段被發現的遠古遺址,填補瞭魯中北地區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階段居住形態研究的空白,它的橫空齣世為探究黃河下遊地區古代社會的發展演變進程提供瞭珍貴的綫索。“焦傢遺址是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城址的典型代錶,為以城子崖為代錶的龍山文化找到源頭。
該遺址1992年被公布為山東省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10月7日,焦傢遺址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4、章丘女郎山戰國墓
章丘女郎山戰國墓齣土的彩繪彈琴或彈瑟俑
章丘女郎山戰國墓為一座“甲”字形竪形土坑木槨殉人墓,整個大墓口長13.58米、寬12.15米,槨室位於墓室中央,四周有寬大的生土二層台,墓主用雙槨一棺,外槨蓋闆上麵埋有一個被肢解的殉人,槨外填充鵝卵石。在大墓的棺和槨之間,隨葬有大批的青銅禮器和兵器。
該墓為甲字形土坑竪穴,墓口以下四壁有寬大的二層台,二層台有5座陪葬墓和1個器物庫。槨室為長方形,葬具為3槨1棺。外槨蓋闆上麵埋有一被肢解的殉人。槨室四周填鵝卵石,骨架仰身直肢,為一老年男性,證明非章亥3女。5座陪葬坑內均有自己的葬具,都為年輕女性。墓內隨葬品數量不一,殉葬品甚豐富,有青銅器及陶、玉、瑪瑙、骨、石、蚌類大小達6000餘件,從青銅器形製及殉葬物推斷,墓主是戰國時期上大夫或卿一級的軍事將領。在一號陪葬坑中齣土瞭一套陶製的彩繪樂舞俑,共38件,是該墓最重要的發現。這組樂舞俑形象地再現瞭戰國貴族的生活場景,它比濟南無影山發現的西漢雜技俑要早四、五百年。
此墓被初步定為匡章墓。匡章,據《戰國策·齊策》記載,齊將匡章,又稱匡子、章子,是戰國時期齊國威、宣兩代國君的著名軍事將領。該墓的規格與匡章的身份地位十分相近。
5、章丘東平陵故城
東平陵故城遺址城牆遺跡
東平陵故城遺址位於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龍山街道東北,西南與城子崖遺址相距近2公裏。是漢代濟南國、濟南郡、平陵縣治所遺址,建城於年(前204-815)。遺址總麵積約360萬平方米。分為冶鐵遺址區和一號建築基址。南麵和西麵的城牆保存較完好。城牆全部由土夯築而成,內置木骨,城內有宮殿和手工業作坊,其中宮殿遺址位於東北,西北一帶則是製陶和冶鐵手工業區,南部和東南部未作詳細發掘,推測應該是市民住宅區。20世紀70年代以來進行瞭數次勘探和發掘。齣土文物除戰國錢幣、錢範,陶、銅、石等製品,就是大量的當時社會所需的各種鐵製品。
該遺址的發掘對地方城市史的研究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而西漢時期大麵積冶鐵工場的發現,對於古代冶金史提供瞭極具價值的新資料,顯示瞭東平陵城作為漢代北方工業重鎮的重要地位。”
2006年5月,東平陵故城遺址被國務院核定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章丘洛莊漢墓
編鍾工藝考究,保存完好,是國內考古中發現的第一套西漢時期的編鍾
濟南章丘洛莊漢墓位於山東省章丘市棗園街道辦事處洛莊村西約1公裏處。漢墓自1999年6月開始發掘共發現33座陪葬坑,齣土各類珍貴文物3000多件,特彆是19件編鍾、107件編磬和三輛大型馬車的發現,引起瞭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考古界的高度重視。洛莊漢墓的考古發現被列為2000年度十大考古發現之一。洛莊漢墓樂器坑內的文物,其中僅石磬一項就齣土瞭107件,比中國漢代考古發掘的石磬總和還多。更值得注意的是,在洛莊漢墓室周圍還發現19座可能屬於祭祀坑的埋葬遺跡,這在漢代考古中屬於首次發現。
洛莊漢墓祭祀坑和建築物遺跡的發現,不僅為西漢諸侯王的埋葬製度和埋葬過程及其禮儀活動的研究提供瞭極為重要的資料,而且為漢代考古提齣瞭新的重要的課題。在35號陪葬坑中齣土“呂大官丞”封泥。據此認為該墓可能是西漢高祖呂後侄子呂王呂台的墓葬。亦有人根據銅器刻銘中有大量“齊”國名認為是西漢第一代齊王劉肥的陵墓。
7、章丘危山漢墓
危山漢墓兵馬俑
漢代墓葬。位於山東省章丘市危山北坡。2002年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濟南市考古研究所和章丘市博物館聯閤進行發掘。墓葬共分2座陪葬坑和l座漢墓:1號陪葬坑為車馬俑坑,車馬和人俑在坑中排列成齣行的儀仗隊列。該坑共齣土彩繪陶俑172個,彩繪陶馬55匹,彩繪陶車4輛,盾牌60餘個以及陶構件150餘個。2號坑中齣土1輛雙轅車、2匹馬和7個陶俑,另有Il個腐朽嚴重的木箱。墓葬位於陪葬坑的南側,為雙室閤葬墓,西室為木棺,東室為石槨,墓中東室邊箱齣土有武器與生活用品等。經判定,該墓葬與陪葬坑屬於西漢早期。
危山兵馬俑坑是山東地區發現的第一座保存完好的兵馬俑陪葬坑,是“我國繼秦始皇兵馬俑、陝西鹹陽楊傢窪兵馬俑之後,發現的第三大兵馬俑坑。”
2015年6月23日,危山漢墓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危山漢墓與陪葬坑及陶窯被評為2003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看完這部“大片”
你是不是對章丘曆史文化
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什麼是節約
當盧是做什麼用的
編鍾距今多少年
……
這些你都記住瞭嗎
你還知道章丘有什麼文物
歡迎在留言區分享
特彆提醒
疫情期間宅傢久瞭
郊遊賞玩,心之所盼
同時也要提醒大傢
疫情防控不放鬆
口罩還要科學戴
雙手還要勤清洗
室內還要常通風
社交距離還要留
場所規定還要守
健康心態還要有
……
推薦閱讀
▲你好,我叫章丘,這是我的最新簡曆
▲ 關於疫情,您想瞭解的都在這裏~
微信改版啦
標星+置頂章丘融媒
纔能天天跟小編見麵喲
▼
商務閤作 | 83268655 83668777
▍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齣處。
提示: 哦!
號外 · 號外
章丘融媒視頻號
上!新!瞭!
關注我們(章丘融媒)
給你講述章丘故事
↓ ↓ ↓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