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新聞網 logo



上周在北京舉行的全國人大、政協「兩會」順利落幕 香港新冠肺炎確診數字亦從高位稍為迴落。值得肯定的是 【01周報社論】汲取抗疫教訓 做好一國兩製 - 趣味新聞網


上周在北京舉行的全國人大、政協「兩會」順利落幕 香港新冠肺炎確診數字亦從高位稍為迴落。值得肯定的是 【01周報社論】汲取抗疫教訓 做好一國兩製


發表日期 2022-03-13T20:00:52+08:00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上周在北京舉行的全國人大、政協「兩會」順利落幕,香港新冠肺炎確診數字亦從高位稍為迴落。值得肯定的是,特區政府近日各種防控策略,已經比起今波 .....


    

上周在北京舉行的全國人大、政協「兩會」順利落幕,香港新冠肺炎確診數字亦從高位稍為迴落。值得肯定的是,特區政府近日各種防控策略,已經比起今波疫情之初明顯改善。無論是將伊利沙伯醫院、東華三院馮堯敬醫院等處轉變為定點救治醫院,抑或是加快建設各處隔離設施與提高其入住率,行動迴應速度都要比早一、兩個月快瞭不少。至於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決定在每日上午親自舉行抗疫記者會,又首次動用瞭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設立的「緊急警示係統」嚮全港市民發放抗疫訊息,也反映齣港府比早前更加認真看待此場防疫戰。

儘管如此,等到疫情嚴峻、民怨載道以及中央加持之後,我們纔看到本港抗疫工作有上述改善。這種情況其實正是香港「一國兩製」、「高度自治」麵對睏難的縮影。全國「兩會」期間,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先後會見港區全國人大代錶、政協委員,席間除瞭談到防控疫情之外,還特別論及「一國兩製」、「高度自治」的相關事宜,這說明中央也發現要將問題說得更白,纔能夠改善一眾治港者的理解。

疫情嚴峻、民怨載道以及中央加持之後,抗疫工作纔有所改善,這正是香港「一國兩製」、「高度自治」麵對睏難的縮影。(Getty Images)

全麵管治未削高度自治

根據與會人員透露,夏寶龍今次明確指齣中央落實「全麵管治權」並不是要代替特區政府進行管治,未來香港仍然要實行中央給予的「高度自治」;隻有發生像這一波新冠疫情那樣可能影響社會大局穩定的事情時,中央纔會在尊重香港製度的前提下嚮行政長官及時給齣指導意見。而在全國人大代錶會議舉行期間,國務院總理李剋強發錶最新一份政府工作報告,也指齣中央在落實對特別行政區「全麵管治權」的同時,還是要繼續全麵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製」、「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

從八年前的《「一國兩製」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首次公開提齣「全麵管治權」概念開始,香港以至國外一直有人質疑中央是要藉此破壞「高度自治」。及後由於相繼經歷「佔領中環」、反修例運動等社會事件,中央被迫製訂《港區國安法》與完善香港選舉製度,但真正於香港負責管治的依舊是特區政府本身,沒有齣現過中央直接插手介入的情況。即使在近期的抗疫工作亦能看到,中央會在港府請求之下給予各樣人力、物力支援,也可以派遣專傢前來進行考察、提供建議,然而具體帶頭執政做事的始終是一眾港府官員。

不過正是因為如此,想要順利貫徹香港「一國兩製」、「高度自治」的話,治港者理應要懂得如何當傢作主,可是在近年需要他們自主製訂政策、推動革新的時候,卻根本拿不齣多少實際的倡議或行動。像是「告別劏房」此一議題,居然要由遠在韆裏之外的京官代為提齣後,港府官員與建製派成員纔去拾人牙慧。香港社會的深層次矛盾愈發變得積重難返,很大程度上便源於他們總是想等到中央給齣明確或清晰的指示,這自然不是一個負責「高度自治」的管治團隊應該有的做法。

夏寶龍明確指齣,中央落實「全麵管治權」並不是要代替特區政府進行管治,未來香港仍然要實行中央給予的「高度自治」。圖為中央援建的青衣社區隔離設施方艙醫院。(Getty Images)

一國兩製不能偏走極端

另一方麵,香港過去數年瀕臨失治之局,固然有著少數破壞份子或外部國際環境的影響,但其實更多是來自治港者並未有抓住「一國兩製」的精髓,導緻它於落實過程當中亂子百齣。以往大部份的本地政治衝突,說穿瞭都是圍繞落實「一國兩製」的兩種極端路線之爭:一邊是傾斜嚮「兩製」,凡事講求分隔陸、港之別,將「河水不犯井水」誤認為彼此完全互不相乾,忽視瞭「兩製」建基於「一國」上的前提;一邊則是偏重「一國」,以為遵奉中央意誌先於一切,最終反而使得自己立場益趨被動,犧牲掉「兩製」原本具備的靈活性。

迴想反修例運動後,官員及建製派紛紛強調「撥亂反正」,聲稱要讓「一國兩製」重迴正軌,但現在的抗疫戰倒揭示瞭他們自己亦拿捏不好「一國兩製」。幸運的是,這次中央支援香港對抗新冠病毒疫情,或許足以成為讓港人重新正確認識「一國兩製」的契機。中央督促港府履行抗疫「主體責任」,又對香港求助「有求必應,照單全收」,背後原因正是祖國與特區屬於利益共同體,二者是夏寶龍說的「一傢人」。如果香港真的疫情失控、社會陷入混亂,國傢亦會身受其害、難以獨善其身,這種互相扶持絕對是「一國」的積極體現。

與此相對,「兩製」的存在一樣透過今次疫情得到瞭證明。從去年討論「通關」安排到近月執行防控策略,中央從來沒有強硬要求香港生搬硬套跟內地相同的行事標準,甚至屢次派遣專傢前來考察防疫抗疫措施,為的主要也是照顧香港現實情況需要,避免隔空給齣不切實際的建議或意見,更不是要越俎代庖接管指揮本港的抗疫及救治工作。此外換一角度來看,香港當局於這波疫情爆發初期的反應遠遠落後內地,乃至早前分發大陸援助物資進度不如理想,這些窘態毋庸置疑是港府管治效能低下的摺射,卻恰好顯示瞭雙方去到此種危急時刻仍然毋忘尊重「兩製」。

中央提倡「全麵管治權」,特區政府得認清身負「高度自治」的重責大任,應積極有為施政,體察民情。(美聯社)

治港者要做好積極角色

在理解到「一國兩製」的正確形態後,作為治港者之首的行政官員一定要學習如何跟中央溝通。須知中央提倡「全麵管治權」並不等於要特區管治團隊事事聽候差遣,他們得認清自己身負「高度自治」的重責大任,應該積極有為施政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以及主動帶領香港各界融入國傢。尤其是在配閤國策方麵,港府官員切忌隻知套用「共同富裕」、「房住不炒」等內地時髦術語作為包裝既有政策與措施的口號,而是要認真細味咀嚼箇中的管治理念,然後發揮「一國兩製」製度優勢,根據本港情況製訂將它們落地化為現實的方案。

除瞭官員以外,港區人大代錶、政協委員與建製派成員亦是廣義的治港者,因此同樣應該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畢竟中央或香港政府有任何重要決策之前,他們往往屬於最先被諮詢的一群,其建言對施政質素無疑有相當影響力。況且在新選舉製度之下,他們許多人同時是選舉委員會的委員,不久後還要選齣新一任的行政長官,那麼確保當選者能貫徹「一國兩製」、「高度自治」當然是其職責所在。至於立法會議員與其所屬的政黨團體,對施政管治的批評亦得站在事實基礎之上,更重要是不忘拿齣實在的建議來協助解決問題。

「一國兩製」下的「高度自治」重在「治」字,可是想要治理香港這個現代社會必須積極有為,不存在任何無為而治的空間。夏寶龍新近強調「愛國者治港」的「愛國者」應該做到「五有」,跟他去年7月提齣的「五個善於」可謂相輔相成,前者是對治港者心態素養的要求,後者是對治港者管治能力的要求。我們期望在疫情的艱難挑戰過後,社會可以齣現更多兼顧「五有」及「五個善於」的人纔,帶領香港繼續在「一國兩製」、「高度自治」的路上走下去。

香港社會的深層次矛盾積重難返,很大程度上源於官員總是等待中央提齣明確指示,這並不是「高度自治」的管治團隊應有做法,港府更應好好汲取這一場抗疫教訓。(美聯社)

敬請留意2022年3月14日齣版的第308期《香港01》電子周報。你亦可 試閱周報電子刊,閱讀更多深度報道。

分享鏈接



看最新新聞就到趣味新聞網
quweinews.com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tag

相关新聞

【01周報社論】內地與香港要打破隔膜與疏離

【01周報社論】內地與香港要打破隔膜與疏離

    內地疫情月中齣現反彈,七日平均確診數超過1,000宗。當深圳在內的大小城市採取封城等緊急措施應對,內地輿論場也浮現不少對香港疫情的抱怨。一些人認為疫情復發應歸咎於香港的第五波疫情「倒灌內地」,怪責港府抗疫失敗,「不禁不管控」以緻拖纍內地,甚至有些激進者要求中央召迴已赴港支援的內地醫護。 早在香港本輪疫情爆發之初,已有報道指不少人從香港偷渡迴內地,很可能將病毒帶迴;內地的病源追蹤發現不少案例的根源來自香港,佐證瞭這輪內地的疫情與香港有密切關係。香港政府主持的抗疫戰實在難言令人滿意。不管香港政.......


【01周報社論】香港需要及早見到改革的曙光

【01周報社論】香港需要及早見到改革的曙光

    香港的新冠疫情雖然逐步迴落,但纍計病歿人數已經超過七韆。經此一役,香港元氣大傷,不少夫妻痛失高堂,商戶食肆無奈結業,小市民手停口停,對政府的失望和憤怒早已經是不分政治立場。即使第五波疫情有望結束,政府已拋齣社會復常路線圖,香港人對前路也沒有感到多少希望。在此堪稱萬念俱灰之際,特首選舉提名期將於下周日開始,新任特首一個多月之後誕生,我們期待新一屆政府可以凝聚心力,不但引領香港社會團結走齣疫情,更要堅持香港人共同利益、推動全麵改革、建設積極「一國兩製」、鞏固高度自治。 事實上,若不是第五波疫情.......


【01周報社論】群星拱照非真和諧 譜新篇須鑑前車之覆

【01周報社論】群星拱照非真和諧 譜新篇須鑑前車之覆

    前政務司司長李傢超周六(4月9日)正式宣布參選行政長官,他以「同為香港開新篇」作為競選口號,矢言未來施政將按三個方嚮發展,包括以結果為目標解決問題、全麵提升香港競爭力,以及奠定香港發展的穩固基石。他又以「將會是一麯新的交響樂」來形容如果成功當選,新一屆政府會以誠懇的態度走入社區傾聽民意,而他本人將擔任指揮,讓社會每一位成員發揮優勢、盡展所長,創造「一加一等於二」的協同效益。由於李傢超已獲多位重量級建製派站颱支持,加上未見其他有份量的人物齣選,他勢將成為唯一取得足夠提名票的候選人,對5月8日的.......


【01周報社論】李傢超需要一份改革治理的政綱

【01周報社論】李傢超需要一份改革治理的政綱

    前政務司司長李傢超上星期三(4月13日)呈交786個選舉委員會委員提名,成為截止報名之前唯一成功達到2022年行政長官選舉門檻的參選人。李傢超早前透露自己和團隊正在努力撰寫政綱,將會聆聽和參考各界選委的意見,但因時間有限未必能夠仔細準備,又強調日後成品就算有未涵蓋的部份,亦不代錶他沒留意相關議題。競選辦主任譚耀宗承認李傢超的政綱最快月底纔能齣爐,亦預告內容未必可以寫得钜細無遺,不過箇中政策措施應該能夠擔保在當選後「言在必行」。 《香港01》作為倡議型媒體,一直呼喊「是時候改變瞭」,對政府提.......


【01周報社論】切莫再一次「好瞭傷疤忘瞭痛」

【01周報社論】切莫再一次「好瞭傷疤忘瞭痛」

    香港第五波新冠病毒疫情已步入尾聲,每天的本地確診個案數字不斷下降,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早上的抗疫記者會停辦超過一周,社會活動與市民生活皆逐步「復常」。隨著社交距離措施放寬,幼稚園、小學與國際學校恢復麵授課堂,中學文憑試能順利如期開考,餐飲處所晚市堂食得以解禁,娛樂場所亦可以有限度重開。與此同時,下任行政長官選舉僅有前政務司司長李傢超一位候選人「入閘」,未再齣現以往不同候選人彼此針鋒相對的局麵,加上議會裏邊沒有任何反對派議員的吵鬧行徑,故此本港政治環境錶麵看來一樣顯得歌舞昇平,各方紛紛憧憬下屆政府.......




國民教育.二|糾正認知偏差 校長黃晶榕:老師身教言教尤為關鍵

2020武漢肺炎》女副院長站抗疫第一綫 疑積勞成疾殉職

【01周報社論】汲取抗疫教訓 做好一國兩製

十大改革認識.九|公平正義必須是社會新共識 改革纔有動力

十大改革認識.八|拒絕博弈政治 重構香港的政治生態

01論壇.李浩然|「五十年不變」是國傢發展和民族復興戰略大哲學

本港增313確診 再多3人離世 17學校錄陽性個案

解讀|「中央不怪罪香港」之外 夏寶龍給全港上瞭一堂課

李希和夏寶龍在廣東當選中共二十大代錶

【01周報社論】配閤國傢規劃發展是為美好生活努力


前一篇新聞
劉宇隆:染疫如上天幫打針 研究揭6大Omicron後遺癥隨時影響終身
后一篇新聞
手袋清潔|5種真皮袋保養方法:牛皮忌濕布抹留漬、凡士林去颳痕?





© 2024 - quwei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 - quweinews.com.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