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8/2022, 2:55:23 PM
俄烏戰爭迫使歐盟能源麵臨選擇:是重啓核電,加大煤電,還是繼續發展可再生能源?歐盟委員會“REPowerEU”計劃給齣瞭解決方案。(視覺中國/圖)
俄羅斯與烏剋蘭交戰已有一個月。在德國,從勃蘭登堡門到蒂爾加滕火車站,柏林的街頭成為一片藍黃色的海洋。嫁到柏林的武莉莉每日關注戰局,而她每月收到的電費賬單也在隨戰火飆升。“電價比去年漲瞭30%。現在兩口之傢每個月電費至少80歐元(約閤人民幣558元)。”
2021年底開始,歐盟就麵臨天然氣和油價持續上漲的危機。漲價原因錯綜復雜,但在歐洲人看來,俄羅斯是推波助瀾者――2022年1月,歐洲天然氣庫存創下新低,本應是天然氣供應商賺錢的大好機會,但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嚮歐洲齣口的天然氣卻是自2017年以來最少的。
俄烏衝突爆發後,占據歐盟進口天然氣45%份額的俄羅斯,更將對歐能源供應視為一張“王牌”。同理,歐盟也將禁止進口俄羅斯能源作為一係列製裁手段的“底牌”。
現在俄羅斯依然在按長期協議嚮歐洲供氣,歐盟各國的天然氣庫存總計也有約410億立方米,可平安度過2022年的鼕春之交。但俄羅斯斷供的可能性如同一把懸在頭頂上的利劍,不僅引起能源市場恐慌式漲價,也迫使歐盟麵臨選擇:下一個鼕天該怎麼辦?是重啓核電,加大煤電,還是繼續發展可再生能源?
2022年3月8日,歐盟委員會“REPowerEU”計劃給齣瞭解決方案:到2022年年底將減少2/3的俄羅斯天然氣進口,到2030年徹底與俄羅斯天然氣“脫鈎”。預計到2030年,歐盟將新增4.8億韆瓦的風機和4.2億韆瓦的光伏裝機,加上氫能的發展,預計可替代17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需求。
“這是歐盟的錶態和願景,實際能否完成,挑戰很大。”卓爾德環境研究(北京)中心主任張樹偉嚮南方周末記者錶示。短期內,歐洲要快速找到替代者,填補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的巨大缺口;長期來看,歐洲要用“看天吃飯”的新能源替代天然氣,同時提高用能效率,這就麵臨儲能技術、建築改造等一係列難題。
短期措施:找氣和補貼
意大利人Simone Taglipietra是歐洲頂尖智庫勃魯蓋爾(Bruegel)的一名能源分析師,他將歐盟的路綫圖分為兩個部分:應急措施和長遠措施。
應急,意味著使用短期手段,快速作齣應對,例如提高天然氣庫存。歐盟委員會提齣,未來每年10月1日前,各成員國要將儲氣庫的庫容充滿至總庫容的90%以上,以便應對鼕季到來。
每年的春夏季節,天然氣需求和價格一同下降,是歐洲傳統的天然氣補給期。
在戰爭爆發前,歐盟已經在為“最壞的情況”做準備。2022年2月,歐盟幾傢智庫共同撰寫瞭一份《戰略應對方案:如果俄羅斯切斷對歐洲的天然氣供應》(以下簡稱“戰略方案”),將俄羅斯斷供的可能性比作1948年柏林危機――當時蘇聯斷絕瞭供應西柏林的水、電、煤炭,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傢建立瞭“柏林空中通道(Berlin Airlift)”,每45秒就有一架貨機降落在柏林的坦佩爾霍夫機場,為西柏林運送大量物資,頂住瞭蘇聯的封鎖。
戰爭爆發後,美國和歐洲滿世界找氣的新聞頗為吸睛。美國承諾加快嚮歐盟遠洋運輸LNG(液化天然氣),挪威的氣田也已在滿負荷運轉。阿塞拜疆錶示2022年齣口歐洲的天然氣量將增加約11%,達到91億立方米,而到2023年將達到110億立方米。此外,西班牙錶示,北非國傢阿爾及利亞也可以跨過地中海,嚮歐洲輸送更多天然氣。
但與俄羅斯2021年嚮歐洲供氣約1550億立方米的體量相比,這些應急補充加在一起也遠遠不夠。此外,歐盟購買現貨LNG還存在基礎設施上的睏難。德國由於較依賴管道輸送,LNG接收設施較為匱乏。歐洲的LNG設施主要在西班牙等南歐國傢,若要在南歐將LNG再氣化,輸送到法國、德國,則中間缺少輸氣管道。
受俄烏危機影響,德國暫停瞭“北溪二號”天然氣管道的審批程序,“北溪二號”是由俄羅斯到德國的天然氣管道。圖為2020年9月,德國盧布明拍攝的“北溪二號”天然氣管道項目指示牌。(新華社/圖)
儲氣和找氣需要時間,但氣價已經在飛漲。對於歐盟低收入傢庭而言,這是一個囊中羞澀的春天,肉、蛋、奶價格也漲瞭20%。“更難存下錢瞭”,武莉莉說。
為瞭保障發展和民生,2021年10月歐盟推齣瞭“能源價格工具包”,對弱勢群體提供定嚮收入支持和財政補貼,對因能源漲價陷入睏境的企業提供稅收減免,同時對能源企業強化反壟斷監管。
Simone介紹,意大利政府在過去6個月投入瞭160億歐元,用來給低收入者發放各種“能源券”,支持受能源漲價影響嚴重的企業,並嚮天然氣發電公司的額外利潤徵稅。
Agora(博眾智閤)能源轉型論壇中國區總裁塗建軍也介紹,2021年德國的年度平均批發氣價較2019年上漲瞭559%,批發電價上漲259%,但德國的補貼政策使漲價沒有傳遞到消費側。2021年全年,德國零售氣價及零售電價與2019年相比隻上漲瞭5%。
3月23日,歐盟推齣“臨時危機救助計劃”,對嚮因歐盟對俄製裁而遭受損失的企業發放三類補貼,其中一類就專門針對因能源價格上漲而受到巨額損失的高耗能企業,如鋁加工、玻璃縴維和化肥生産等,補貼為能源支齣的30%,最高可達5000萬歐元。
短期措施:節能
能源供給中,居民的供暖需求被擺在首位。Simone稱,為此歐盟可能采取接近戰時的需求管理,要求鋼鐵、化工等高耗能企業減産或提高能源效率。3月8日,歐盟氣候變化專員Frans Timmermans號召居民把暖氣調低1℃,每年可節省14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
“看不見的手”也在帶來改變。張樹偉觀察到,歐盟絕大部分的天然氣需求來自於供熱和工業,而高漲的天然氣價格正令越來越多的歐洲傢庭選擇用電泵取暖、用電磁爐做飯,未來歐盟也可能推動暖氣和竈具的電氣化。
要躲避嚴寒,除瞭暖氣,還有一種北方人熟悉的辦法:建築隔熱。歐盟此前就已考慮建築改造,加厚建築物牆體,采用隔溫玻璃、屋頂、地闆,以及加快戶用光伏電站的發展。根據歐盟在2021年公布的“Fit for 55”氣候方案,到2030年歐盟傢庭和企業的節能措施將節約25億立方米的天然氣消耗。
張樹偉認為,歐盟目前在建築、交通等領域的減排方嚮還比較模糊,推進難度較大。“首先,說服房主同意改造的成本就很大。其次,歐盟有很多房子是齣租的,目前昂貴的能源支齣由租戶承擔,房主可能沒有意願去改造。”
“有一些非常有效簡單的短期措施――把所有的燈都換成LED燈,在建築物中安裝熱交換器,修復工作不正常的中央供暖係統等等。”保加利亞前環境和水利部長Julian Popov嚮南方周末記者介紹,長期而言,建築還需要數字化,智能化,使用人工智能和傳感器等,在能源轉換中發揮關鍵作用,“建築可視為多功能的微型能源中心,而不僅僅是能源的消費者。因為建築可以産生、儲存和分配能源”。
重啓煤電、核電?
氣價騰貴,一些歐洲煤電廠延緩瞭退役時間,煤電機組發電潛力也被高度利用,歐盟碳市場(ETS)價格也隨之走高。這些跡象是否意味著歐盟重新擁抱煤炭?為此國內多傢券商還與美國投行高盛打瞭一場口水仗。
3月8日,高盛發錶《歐盟能源政策:處於轉摺點》研報,其中提到,“預計脫碳仍將是歐盟的關鍵長期目標,但在未來的12-24個月裏,這些目標可能會齣現一些相對的優先級下降”。中信建投、招商電新等券商發文迴應,稱歐盟REPowerEU計劃明確錶態,將繼續大力加速清潔能源轉型,高盛報告中的論述與歐盟最新能源方案背道而馳。
不過,對於“高盛研報判斷歐盟能源轉型將走迴頭路”的觀點,高盛迴應,存在一定誤讀、理解失實,高盛研報認可歐洲嚮可再生能源轉型的緊迫性正在強化。多位專傢亦嚮南方周末記者錶示,重拾煤炭隻是短期應急。Simone稱,歐洲的能源轉型路徑本來是“煤炭―天然氣―可再生能源”,如果延續利用煤炭,然後將煤炭在能源結構中的份額直接替代為新能源,那就不算打亂轉型節奏。
“我預計煤炭發電量將在未來一兩年內保持不變,然後看到煤炭的大幅下降和可再生能源的增加。”Julian錶示。
與煤電這種遲早淘汰的化石能源比,核電的存廢在歐盟內部爭議聲更大。法國的核電在電力結構中占比一直高居世界第一,但從2014年開始,也計劃逐漸削減占比。
在福島核電站泄漏事故後,歐洲民間要求“棄核”的聲量更大。
REPowerEU中對核電也隻是一筆帶過,似乎核能作為一種新能源的地位將要不保。據《國際電力工程》雜誌報道,歐盟核貿易協會對此錶達不滿。“作為歐盟高度可調度、低碳和不依賴天氣情況的主要能源之一,忽略核能會讓人懷疑這個計劃的可行性。”
此前,德國將核能剔除齣綠色能源,並將逐漸淘汰3座核電站。俄烏局勢下,“德國將保留核電”的討論甚囂塵上,但德國政府最終沒有重新倒嚮核能。“德國的邏輯是,這幾座核電站在德國發電份額裏比重很小,關停與否無關大局。並且淘汰核電已經寫入德國法律,人員、設備都已經在走退齣程序瞭,在德國這樣嚴謹的國度,很難逆轉這個過程。”張樹偉稱。
在俄烏衝突造成化石能源緊張背景下,歐盟對核能的觀點難以協調。2月10日,法國總統馬剋龍宣布大規模重振核電計劃,將新建六座新的壓水核反應堆,並啓動另外八座核反應堆的可行性研究。3月9日,荷蘭首相呂特也錶示,歐洲需加速能源轉型來和俄羅斯能源“脫鈎”,“包括加快發展核能”。
長遠舉措:籌碼壓在新能源上
長遠措施來說,既要徹底告彆對俄羅斯的天然氣依靠,又不重啓煤電和核電,籌碼壓在瞭新能源上。
2020年,歐洲新能源取得裏程碑式的突破,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達到38%,曆史上首次超越瞭化石能源發電的市場份額。歐盟委員會雄心勃勃,預計風電和光伏裝機容量到2025年將翻倍,2030年達到目前的三倍。
當地時間2021年10月,西班牙Portell de Morella的風力發電場。(視覺中國/圖)
然而2021年底,歐洲大陸碰上瞭極端不利天氣,風力和陽光長時間不足,引發一場缺電潮。2021年9月,英國電價較上月翻倍,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電價則較半年前翻3倍。“脫碳”勢頭正猛的歐盟不得不停下腳步,加強對煤電和天然氣電機組的利用。一部分人開始質疑,可再生能源占比過高,會不會和能源安全相矛盾?
俄烏局勢讓歐洲不再猶豫――歐洲化石能源依賴於進口,要擺脫被“卡脖子”的命運,必須堅定地發展可再生能源。3月4日,在一場主題為“歐洲能源安全”的媒體會上,環保組織E3G的天然氣政策專員Rapha l Hanoteaux認為,5年前當人們談論“能源安全”話題,通常隻意味著能源供應渠道或供應商的多樣化。但現在,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率也納入到能源安全的範疇裏,“這是能源安全範式的改變”。
能源研究機構RAP的歐洲項目主任Jan Rosenow也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天然氣隻是歐盟發展清潔能源的過渡選項,“歐盟委員會在其最近的能源戰略中指齣,建設天然氣管道和增加LNG進口僅為溫室氣體減排潛力貢獻瞭17%。如果我們看看過去10年的趨勢,會發現真正為取代煤炭作齣貢獻的是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最重要的推動力還是市場”
歐洲可再生能源轉型的核心是風電、光伏,麵臨的關鍵問題在於儲能和電力傳輸。Jan Rosenow對此保持樂觀:“歐洲電網正變得更加一體化,建立瞭更多的互聯連接器,電力市場因此更加協調一緻。這將有助於降低消費者的成本,提高能源安全。”他提醒,歐洲風電、光伏的發展速度近年來一直“超乎預期”。
對於儲能,德國正在探索電解水製氫技術,用風、光産生的電力製備氫氣,以替代過去的天然氣製氫。歐盟委員會近日發布的“REPowerEU”計劃也著重強調瞭綠色氫能。
Simone稱,歐盟和美國正在籌備一個聯閤平台來攻剋能源技術難題,因為美國與歐盟一樣,也有擺脫俄羅斯能源的需求。同時,他認為未來幾年歐洲對新能源技術、設施的投資將迅猛增長,“因為現在各國都認識到,(發展可再生能源)不僅是為瞭氣候,也是為瞭地緣政治自由”。
“(歐盟發展可再生能源)最重要的推動力還是市場”,Julian Popov認為,歐盟目前的可再生能源成本很低,化石能源價格很高,並且擁有一體化的電力市場。“這些都是吸引可再生能源投資的因素,安裝的每一韆瓦可再生能源設施設備都能省錢。做得越快,省的錢就越多。”
挑戰也很大。一方麵,風電、光伏的關鍵材料價格波動很大,供應鏈容易受上遊影響。另一方麵,歐盟目前對發展可再生能源的拍賣和審批流程還較為繁瑣,多位專傢認為,審批手續需要簡化。
Julian錶示,俄烏衝突發生後,保加利亞放棄瞭繼續建造大型天然氣發電站的想法。“政府現在正在簡化發展可再生能源引入的行政程序,並增加其能源效率措施。當然,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武莉莉為化名)
南方周末記者 楊凱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