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30/2022, 10:41:31 PM
康熙晚年,由於太子胤�i被廢後,引發瞭成年皇子的奪嫡之爭。然而四皇子胤�G卻求仙問道,遊山玩水,還自詡是“天下第一富貴閑人”。不過,最終他卻成瞭清王朝的統治者。那麼,這究竟是怎麼迴事呢?
(胤�G劇照)
康熙一生有35個皇子,成年皇子有24個。
在這些皇子中,胤�G文不如三皇子胤祉、八皇子胤�T,武不如皇長子胤�|、十四皇子胤�_,因此在諸皇子中,胤�G的存在感不高。康熙三十七年第一次大封皇子時,康熙把胤�|和胤祉都封為郡王,偏偏把條件相當的胤�G封瞭個多羅貝勒。
當時,大臣們覺得對胤�G的分封不公平,所以聯名上奏,希望康熙能改封他為郡王。康熙在迴駁大臣時還評價說胤�G“為人輕率,喜歡無常”,可見胤�G並不得康熙寵愛。
那麼,胤�G又是如何改變康熙對他的看法的呢?
胤�G並未對康熙給齣他的分封有半分不滿,反而在康熙二次親徵噶爾丹歸來後,便寫下《狼居胥山大閱》《功成迴鑾恭頌二首》等詩來歌頌康熙的豐功偉績。
除此外,胤�G數次侍從康熙視察水利,易發水澇的永定河、黃河及淮河等都留有他陪康熙齣巡的足跡,在工程驗收上,他鐵麵無私、雷厲風行,從不受相關大臣的拉攏。
康熙四十七年,由於胤�i德行有虧,康熙認為他對己不孝,對兄弟不仁,再加上他為人殘暴,所以廢黜瞭他的太子之位,結果引發瞭成年皇子們對儲位的角逐之爭。
當時呼聲最高的是八皇子胤�T,皇子和朝臣也多看好他,大傢紛紛加入他的陣營。
胤�G並沒有草率地下決定,他既沒有特彆親近胤�T,也沒有特彆冷落胤�i,和他們依舊保持著良好的兄弟感情。
(胤�T劇照)
康熙四十八年,胤�T等皇子由於爭儲受到康熙的重責。為瞭平息這場奪儲之爭,康熙復立瞭胤�i的太子之位,同時為瞭緩和皇子之間的關係,他又進行瞭第二次冊封,胤�G這纔得封和碩雍親王。
胤�i復立後,並沒有反省,反而勾結朝臣,打算逼宮康熙。事發後,康熙勃然大怒,再次廢黜瞭他的在太子之位,自此胤�i再也無緣問鼎儲位瞭。
隨著胤�i被廢,其他成年皇子對儲位的爭奪也愈演愈烈,大傢結黨營私,勾心鬥角。
朝臣也多捲入其中,一時朝堂上下,猜測頗多,這種種情況無疑讓康熙心力交瘁,精神一直很苦悶。
然而,康熙很快發現,在諸皇子中,還有一股難得的清流,那就是胤�G。
胤�G是怎麼做的呢?
胤�G沒有站隊,也沒有錶現對儲位有興趣的態度,他一如既往,繼續把康熙交托給他的任務一絲不苟地完成,因此他在政務上的能力,康熙是相當看重的。
另外,胤�G從不和朝臣多有交往,他下瞭班就迴府吟詩作賦,有時亦和僧道談佛論經,還專門寫瞭一本《集雲百問》討論佛旨。
除此外,胤�G喜歡微服私訪,在民間行走,除瞭遊山玩水,他還暗中體察民情,數次將民情呈報給康熙,以解決民生吏治的問題。在康熙看來,胤�G具備君王該有的愛民之心。
(康熙劇照)
胤�G極盡孝道,他早晚嚮康熙問安,對康熙的身體非常關心。
康熙身體不適,他總是噓寒問暖,多有侍奉,有時亦邀請康熙到他的府邸中參加傢宴,讓康熙享受到怡兒弄孫的天倫之樂。
除此外,在康熙生日時,諸皇子紛紛嚮康熙敬獻奇珍異寶以錶孝心,唯有胤�G4次大修佛寺,並在佛寺中請願,希望康熙萬壽無疆,永坐江山萬萬年。
胤�G的舉動無疑讓康熙認為他對儲位無心相爭,他的兄弟們更是麻痹大意,認為和他沒有利益衝突,所以在康熙晚年,眾兄弟在為爭儲鬥得和烏眼雞一樣的時候,隻有胤�G和他們的關係都處得很融洽。
康熙晚年,爭儲的皇子們先後都遭到圈禁和責罰,十四皇子胤�_又遠在青海平定西藏叛亂,年老的康熙在最需要兒女在身邊的時候,他的身邊隻剩下瞭胤�G,而胤�G的錶現又讓一嚮受儒傢思想影響的康熙深以為贊,因此他改變瞭對胤�G的看法,並評價他 “人品貴重,深肖朕躬”。
除此外,康熙晚年由於精力不濟,多施行仁政,導緻吏治腐敗,朝綱不振,他對這種情況非常瞭解,又無心約束,當他看到胤�G在政務上的鐵腕手段時,他認為隻有把國傢交給胤�G,纔能真正在吏治上做到治標治本,所以幾經思量,康熙最終將“無心帝位”的胤�G立為瞭繼承人。
事實證明,康熙的眼光沒有錯。
(參考史料:《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