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新聞網 logo



從人類文明的發展曆程可以看到 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 用19倍音速的“大炮”轟齣核聚變!比傳統方法更簡單,還便宜很多 - 趣味新聞網


從人類文明的發展曆程可以看到 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 用19倍音速的“大炮”轟齣核聚變!比傳統方法更簡單,還便宜很多


發表日期 4/7/2022, 11:06:19 PM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從人類文明的發展曆程可以看到,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人類的能量消耗量也在持續增高,可以預見的是,在不太遙遠的未來,人類現在所廣泛使用的化石燃料就將不足以支撐日益增長的能量需求,而人類文明想要繼續發… .....


    

從人類文明的發展曆程可以看到,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人類的能量消耗量也在持續增高,可以預見的是,在不太遙遠的未來,人類現在所廣泛使用的化石燃料就將不足以支撐日益增長的能量需求,而人類文明想要繼續發展,就需要開發齣比化石燃料更好的能量來源。

人類對化石燃料的使用,其實就是利用化學反應來釋放齣化石燃料中的化學能,從微觀角度來講,化學能隻不過是原子的外層電子所蘊含的能量,而比化學能更加強大的能量,其實是蘊含在原子核之中,我們通常把這種能量稱為核能。

我們人類已經初步掌握瞭可控核裂變技術,鈾-235則是一種常見的核燃料,在理想情況下,如果1韆剋鈾-235全部完成核裂變,將會釋放齣大約8.2 x 10^13焦耳的能量,這大概相當於2798噸標準煤完全燃燒所釋放齣的總能量,核能的強大由此可見一斑。

然而核裂變並不是人類未來的理想能源,除瞭高放射性核廢料難以處理之外,地球上的核裂變原料儲量本身也不多。那人類未來的理想能源是什麼呢?答案就是可控核聚變。

實際上,核聚變釋放齣的能量比核裂變更加強大,在理想情況下,氘氚核聚變的質能轉換率比以鈾-235為原料的核裂變提高瞭大約518.5%,除此之外,核聚變與核裂變相比,還具有原料充足、安全可靠、無環境汙染等等優勢。

核聚變的原料在宇宙中廣泛存在,可以說隻要掌握瞭可控核聚變,人類就相當於擁有瞭幾乎無限的強大能源,正因為如此,世界上的很多科學傢都在緻力於研究如何實現可控核聚變。2022年4月初,一傢名為“First Light Fusion”的公司給我們帶來瞭可控核聚變的新進展。

“First Light Fusion”是由牛津大學分離齣來的一傢公司,主要緻力於可控核聚變的研究,此次新進展可以簡單地總結為:用19倍音速的“大炮”轟齣核聚變!據悉這種方法比傳統方法(磁約束和激光約束)更簡單,還便宜很多。

上圖這個大約22米長的“大炮”重約25噸,被稱為“Big Friendly Gun”,它其實是一種大型二級超高速槍,其作用就是嚮轟擊目標發射速度高達6.5公裏/秒的“彈丸”,大約就是19倍音速,而彈丸的轟擊目標可稱為“靶彈”,它的核心部分則是一個幾毫米大小的燃料艙。

當高速飛行的“彈丸”擊中“靶彈”之後,“靶彈”的燃料艙將會在極短的時間內被壓縮到小於100微米的大小,並在一瞬間産生高達10TPa的壓強以及上億攝氏度的溫度,進而促使艙內的核聚變燃料發生核聚變。

那麼如何利用核聚變産生的能量呢?研究人員錶示,可以通過液態鋰來吸收核聚變産生的能量,在吸收瞭能量之後,液態鋰的溫度就會升高,通過熱交換裝置,就可以利用高溫的液態鋰來“燒開水”瞭。

需要說明的是,之所以選擇鋰,是因為鋰可以吸收核聚變産生的高能中子,並與之反應生成氚,進而實現氚的自持(氚是可控核聚變中所需的重要原料,但在地球上豐度極低)。

是的,這種核聚變裝置的原理就是這麼簡單,研究人員將其稱為“彈丸核聚變”(Projectile fusion),下麵我們再來看看“First Light Fusion”設想的核聚變反應堆概念模型。

首先,“靶彈”會被送到裝置的上方,在“靶彈”被釋放之後,它會在重力的作用下嚮反應室墜落。

緊接著,就是“Big Friendly Gun”從裝置的頂部嚮下發射“彈丸”,通過精確控製,速度極高的“彈丸”就可以在“靶彈”剛好掉到反應室中心的時候轟擊“靶彈”,於是“彈丸核聚變”就被點燃瞭,在此之後,核聚變釋放的能量則由反應室中流動的液態鋰吸收,並最終通過“燒開水”的方式得到利用。

根據相關人員的介紹,該反應堆平均每30秒就可以完成一次上述過程,相對於可控核聚變的傳統方法,“彈丸核聚變”更簡單,還便宜很多,其成本大概隻有傳統方法的韆分之一。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First Light Fusion”正在快速推進他們的“增益實驗”(即輸齣反應堆的能量大於輸入反應堆的能量),並計劃在2030年左右開發一個試點反應堆。

屆時的人類真的可以實現可控核聚變嗎?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好瞭,今天我們就先講到這裏,歡迎大傢關注我們,我們下次再見。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與作者聯係刪除)

分享鏈接



看最新新聞就到趣味新聞網
quweinews.com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tag

相关新聞

量子糾纏為何不能超光速傳遞信息?量子加密為何不需要量子糾纏?

量子糾纏為何不能超光速傳遞信息?量子加密為何不需要量子糾纏?

    平常喜歡在聊天群跟網友聊天,有時聊的內容還挺不錯的,特彆是一些類似問答形式的討論,因為群友的一些疑問其實也代錶的很多網友的疑問,所以我準備把一些比較有科普價值的聊天內容以Q&A(問與答)的形式發齣來(強勢偷懶^_~)。今天發的一段是關於量子糾纏為何不能直接傳遞信息的內容。 注:由於聊天語言比較簡潔,有一些省略的詞語和標點符號我會補充完整,另外文末會對聊天內容沒有提及的一些知識進行補充解讀。 量子信息問與答 網友T:我突然想知道隱形加密態量子傳輸不傳遞信息是怎麼實現的? 我:從頭到尾並不知道.......


貝佐斯明搶馬斯剋太空生意:5年內發射3236顆衛星

貝佐斯明搶馬斯剋太空生意:5年內發射3236顆衛星

    博雯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眾號 QbitAI 貝佐斯開始加速追趕老對頭馬斯剋瞭―― 由他創立,並現任董事的亞馬遜,剛剛與三傢火箭公司敲定:要在五年內發射83次,共3236顆衛星。 三傢公司包括貝佐斯自己的藍色起源,世界上第一傢商業發射服務提供商Arianespace,以及由洛剋希德・馬丁和波音兩傢公司閤資的United Launch Alliance。 對此,甚至有媒體評價道: 貝佐斯幾乎買下瞭未來五年內除瞭SpaceX之外的所有火箭。 據稱,這是公司有史以來最大的商業交易,至少要.......


強勢圍觀!關於火星毅力號的一切,都在這裏!

強勢圍觀!關於火星毅力號的一切,都在這裏!

    美國國傢航空航天局將於7月30日發射其下一個火星探測器,這無疑是人類探索紅色星球的一個激動人心的新階段。 藝術傢對美國宇航局的火星2020年毅力號探測器的描繪。 美國國傢航空航天局嚮火星發射其下一個漫遊車,這定會將是人類探索火星的一個令人興奮的新階段。以下是你想知道的關於毅力號探測器的情況,以及為什麼它是我們在火星上尋找生命證據的最佳選擇。 當 "毅力 "號登陸火星時,該探測器將是第五個到達火星的探測器,在它之前有 "旅行者 "號、"精神 "號、"機遇 "號和 "好奇 "號。毅力號是美.......


《自然》子刊:“水滴石穿”的原因,有瞭意想不到的答案

《自然》子刊:“水滴石穿”的原因,有瞭意想不到的答案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水滴石穿”的典故我們都不陌生,我們似乎從聽到這個故事起,就覺得這個現象理所當然。然而,水究竟是如何將堅硬的石頭滴穿的,卻是一個長期以來的物理學難題。 近日,一項發錶於《自然・通訊》的研究終於揭示瞭,液滴為什麼能夠侵蝕堅硬的固體錶麵。研究團隊錶示,這項發現還將有助於設計更加耐磨損的材料。 這項研究的領導者,明尼蘇達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科學係助理教授程翔錶示:“‘水滴石穿’這樣的俗語旨在告訴我們要持之以恒,即使不夠強大,隻要堅持做一件事也會産生影響。但看到液滴這樣柔軟.......


新物種!福建首次發現植物“修大戟”

新物種!福建首次發現植物“修大戟”

    4月,福建省建甌市林業局科研人員在位於鷲峰山脈的建甌市水源鄉橫路村開展林木種質資源普查過程中,發現瞭大戟科大戟屬植物新物種,並將其命名為“修大戟”。相關研究成果已在國際植物分類學權威期刊《Systematic Botany》上發錶。 該新物種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0.8―1.6米,通常生長在海拔845~1086米的山坡、路旁、灌木叢、開闊空地和森林的邊緣。由於修大戟花開艷麗,有較高的觀賞價值,且修大戟和中藥材京大戟的源植物大戟同屬大戟科大戟屬,有藥用開發的價值。科研人員認為,修大戟自然分布範.......


美國黃金發射位13年來首度雙箭同框

美國黃金發射位13年來首度雙箭同框

    時隔13年,美國黃金發射位LC39,再度演繹雙箭同框。 由於拍攝角度不同,兩枚火箭看起來大小遠近相差很大。不過都是真實照片。事實上兩箭相距2.7公裏。 ●坐標:佛州卡納維拉爾角肯尼迪航天中心LC39A、39B ●主角:SpaceX獵鷹9號火箭/載人龍飛船 VS. NASA月球箭船組閤SLS/Orion ●獵鷹9號火箭/載人龍飛船(F9/Dragon) ○箭船高度65米 ○起飛推力170萬磅(771噸力) ○近地軌道最大運力22.8噸(消耗型發射) ○一級火箭/龍.......


復旦大學、中科院團隊揭示東亞麵部獨特性遺傳進化機製

復旦大學、中科院團隊揭示東亞麵部獨特性遺傳進化機製

    不同群體的頭麵部特徵具有顯著差異,與人類的起源、遷徙及進化具有緊密的關聯。東亞與歐洲人群麵部形態差異顯著,這背後受到怎樣的遺傳因素影響?是否存在自然選擇作用? 為瞭解決上述問題,中科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汪思佳研究員團隊和中科院院士、復旦大學教授金力團隊聯閤國內外科研機構對此展開深入研究,在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東亞人群數據中,通過一套基於圖像分析與計算機算法的人類頭麵部特徵自動量化方法,進行瞭頭麵部錶型與基因型的相關分析。從遺傳與進化的角度,解析瞭人類頭麵部錶型差異熱點規律,揭示瞭部分東亞獨特麵.......


旅行者號發現9萬華氏度高溫“火牆”阻斷太陽係,是外來物?

旅行者號發現9萬華氏度高溫“火牆”阻斷太陽係,是外來物?

    在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發射之前,我們對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瞭解基本是一片空白。旅行者2號是一個重772公斤的太空探測器,雖然編號比較後麵,但是比旅行者1號發射得更早。每個探測器上都有一個30厘米大的鍍金銅盤,是著名天文學傢卡爾・薩根的創意。金唱片上刻著音樂和照片,用來代錶人類的信息。 每個旅行者號飛船都搭載瞭三個放射性同位素熱電機,它們將在發射後提供四年的電力。這些熱電機的性能使nasa能夠完成一係列額外任務,包括天王星和海王星,自1961年以來放射性同位素熱電機一直是美國太空工.......


一人改變一國!這位天文學傢將東歐小國變成瞭小行星觀測站

一人改變一國!這位天文學傢將東歐小國變成瞭小行星觀測站

    小小的天文颱,大大的抱負 自2020年8月以來,Krisztián Sárneczky 每個晴朗的夜晚都在搜尋小行星 絕大多數對地球有潛在威脅的小行星是由 NASA 資助的望遠鏡發現的。 而發現第二多的國度屬於匈牙利,這是一個人口不足 1000 萬的東歐小國。 而這不可思議的突破,主要是由一個人完成的。 他叫剋裏斯蒂安・薩爾內茨基(Krisztián Sárneczky),一位天文學傢,上個月因發現一塊即將撞擊地球的小型太空岩石而登上瞭新聞頭條。 然而,他的成績是在很多睏難的情況下取得的。.......


哈勃觀測到係外類木巨行星形成

哈勃觀測到係外類木巨行星形成

    美國科學傢藉助哈勃太空望遠鏡,直接觀察到太陽係外類木行星禦夫座AB Aurigae b的形成過程。他們指齣,這一劇烈過程支持一個長期以來備受爭論的有關木星形成的理論――“星盤不穩定性”,即巨行星能由大團坍縮氣體通過引力不穩定性這一過程形成,而非隻能通過標準“核吸積”形成。相關研究發錶於最新一期的《自然・天文學》雜誌。 天文學傢認為,所有行星都由源於星盤的物質組成。類木行星形成的主流理論被稱為“核吸積”,這是一種“自下而上”的方法,即嵌入星周盤中的行星由大小不等的小物體生長而來,形成的核心會慢慢.......


馬斯剋稱人類所利用的太陽能是微乎其微

馬斯剋稱人類所利用的太陽能是微乎其微

    鞭牛士 4月7日消息,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剋在微博發布中英雙語內容:相比從太陽到達地球的巨大能量,人類所利用的太陽能實在是微乎其微。每平方公裏的太陽能功率約為1GW。 以目前的太陽能發電裝置的能效比來看,每平方公裏可産齣約為200MW的發電功率。換句話說,得州的一個小角落(鋪滿太陽能闆)就能滿足整個美國的用電需求。 .......


品酒電子鼻輕輕一“聞”,就能精準識彆威士忌品牌!

品酒電子鼻輕輕一“聞”,就能精準識彆威士忌品牌!

    品酒時,威士忌行傢隻需輕輕一嗅,便可準確地判知手中威士忌的品牌、地區和風格。但是,人類的鼻子與電子鼻在品鑒威士忌方麵相比又如何呢? 2月1日發錶在IEEE Sensors Journal上的一項研究描述瞭一種新的電子鼻,它在分析威士忌時精準得令人吃驚。隻要聞一下,就能識彆威士忌的品牌,準確率高達95%以上。 用電子鼻鑒定紅酒|1994年《小富翁裏奇》(又名《財神當傢》) 近年來,電子鼻因其具有包括鑒定農作物成熟度、識彆即將過期的食品等係列應有價值,變得越來越受歡迎。而考慮到僅在2018年,.......


《蜘蛛俠:英雄無歸》:為什麼要讓彼得·帕剋被所有人遺忘

《蜘蛛俠:英雄無歸》:為什麼要讓彼得·帕剋被所有人遺忘

    《蜘蛛俠:英雄無歸》作為蜘蛛俠係列電影最新作,引起瞭影迷的重大反響,既有三代蜘蛛俠同框的感動,也有對故事情節的不滿。本文主要通過迴答兩個問題來解讀電影的主旨:蜘蛛俠為什麼要拯救多元宇宙的反派以及蜘蛛俠為什麼想讓所有人忘記彼得・帕剋。當然,錶達的技巧能否支撐錶達的內容則是另外一個問題,不在本文討論範圍。 《蜘蛛俠:英雄無歸》劇照 一、多元宇宙是否存在自由意誌 在解讀之前兩部蜘蛛俠的評論(《蜘蛛俠:英雄歸來》:超級英雄電影中的美國科學故事/《蜘蛛俠:英雄遠徵》:尋傢之旅還是科學之旅?)中,我都.......


爸媽,這就是我在新兵連的一天

爸媽,這就是我在新兵連的一天

    初入軍營 生活緊張且充實 傢人們不必為我擔心 看,我在新兵連的一天 是這樣度過的 AM 6:30 伴著起床號 嶄新的一天就這樣開始瞭 整理內務、洗漱 一切都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我們從五湖四海匯聚而來 入營後,要進行隔離與健康監測 每日定時測量並記錄體溫 軍醫們也會每天入班巡診 AM 8:00 就餐時間到 精準到位的保障 營養可口的飯菜 我們吃得安心、舒心 AM 8:30 健康監測≠放假休息 兵之初的塑形 首先要從“拔軍姿”開始 從走好第一步“75厘米”開始 在班長手把手的指導.......


馬斯剋:人類所利用的太陽能微乎其微

馬斯剋:人類所利用的太陽能微乎其微

    三言財經4月6日消息,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剋在其微博發文稱,相比從太陽到達地球的巨大能量,人類所利用的太陽能實在是微乎其微。每平方公裏的太陽能功率約為1GW。以目前的太陽能發電裝置的能效比來看,每平方公裏可産齣約為200MW的發電功率。 .......


中國疾控中心23位科學傢上榜“全球頂尖前10萬科學傢榜單”

中國疾控中心23位科學傢上榜“全球頂尖前10萬科學傢榜單”

    2022年3月29日,國內全球學者庫網站公布瞭全球頂尖前10萬科學傢最新排名,該榜單是依據先進科技文獻質量評估計分規則與方法對全球所有學科的學者文獻進行集中處理和計算後得齣的排名錶。在科技論文評估計分過程中,綜閤考慮瞭Metrics期刊評分、論文被引頻次、論文類型、作者署名排位(論文貢獻度)等指標的基礎上,對學者的每一篇論文進行評分,並纍積計分,通過數學模型和算法,分析挖掘齣學者的代錶性論文和創新性成果。 ★★★★★ 中國疾控中心共23位科學傢上榜 //////////////////.......


馬斯剋談太陽能利用:人類所利用的太陽能微乎其微

馬斯剋談太陽能利用:人類所利用的太陽能微乎其微

    美股研究社獲悉,據新浪科技消息,,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剋微博發文稱,相比從太陽到達地球的巨大能量,人類所利用的太陽能實在是微乎其微!每平方公裏的太陽能功率約為1GW。以目前的太陽能發電裝置的能效比來看,每平方公裏可産齣約為200MW的發電功率。 .......


為什麼至今沒有空天母艦?以現有技術,一秒鍾要需要16萬油費

為什麼至今沒有空天母艦?以現有技術,一秒鍾要需要16萬油費

    在科幻電影中,空天母艦是比較常見的設定,它就像現在的航空母艦一樣可以攜帶各種更小的戰鬥機,或者作為補給站,隻是它是漂浮在空中的。 那麼,現實生活中空天母艦可以製作並運行起來嗎? 以現有的技術要把航天器送上天隻有一種方式,那就是用燃料來推進,如果沒有到達地球軌道的話,那還得不停燃燒燃料來給航天器懸浮在空中。 根據波音網站的數據,一架波音747客機在飛行時,每秒的油耗在4升左右,而它還隻是一架飛機而已,最多隻能容納568人。 油耗取決於燃油要推進的重量,重量越大則油耗越高。波音747的“裸.......


有一隻兔猻每天都在觀看人類建風車

有一隻兔猻每天都在觀看人類建風車

    兔猻PC2站在一颱紅外相機前,它靜靜地看著不遠處山坡頂上,一群人們操縱著巨大的挖掘機,正在準備將一個高大的金屬支架竪起。 兔猻或許能夠逐漸適應施工的風電場 這一切僅僅發生在2個月以內,在此之前,PC2的荒漠到瞭鼕季會非常寂靜,除瞭凜冽的風聲,這裏並沒有太多的雜音。 紅外相機顯示,PC2很快便不再對這個正在施工的風機過於關注。它還是會經過P4位點,但隻是錶情嚴肅地經過。 可能對它來說,隻要這些人類的活動不讓這片荒漠裏的老鼠變少,那麼就不是太大的問題。 隻是曾經路過此地的幾隻鵝喉羚,在風機開始.......


人類賴以生存的恒星,熊熊燃燒的火球,有何奧秘?

人類賴以生存的恒星,熊熊燃燒的火球,有何奧秘?

    太陽裏有什麼?一場由內而外的星球之旅 簡介:地球接受太陽的照耀已數十億年,你知道太陽的秘密嗎?本文簡單介紹瞭太陽的內部組成。 1.1 太陽裏是什麼? 圖源:Space 太陽影響、塑造我們的日常生活已百萬年之久――我們離不開太陽,但這不意味著我們瞭解它所有的秘密。這些謎團比我們想象得有更深遠的影響,因為太陽是我們周圍的恒星當中最易於研究的。經過數十年辛勤的科學研究,我們至少知道瞭太陽裏是什麼樣的,即使我們不能完全理解它是怎麼運作的。在這裏,我們要介紹我們生命中每年都要圍著轉一圈的氣體組成的發.......


世界衛生日 世衛組織:加快行動保護人類和地球健康

世界衛生日 世衛組織:加快行動保護人類和地球健康

    新華社日內瓦4月7日電 在4月7日世界衛生日到來之際,世界衛生組織6日發錶新聞公報,呼籲所有人為保護人類和地球的健康加快行動。 這是2021年5月20日拍攝的位於瑞士日內瓦的世界衛生組織總部外景。(新華社記者陳俊俠攝) 今年世界衛生日的主題是“我們的地球,我們的健康”。世衛組織在公報中指齣人類健康與地球健康密切關聯的若乾事實,如因為全球氣候變暖,蚊子傳播疾病的速度和範圍超過以往任何時候;極端天氣事件、生物多樣性喪失、土地退化和水資源短缺正使許多人流離失所,並影響他們的健康。 世衛組織總乾事.......


傢有“為什麼”問不停的娃,是時候翻齣這部紀錄片瞭!

傢有“為什麼”問不停的娃,是時候翻齣這部紀錄片瞭!

    文 | 米粒媽 不知道大傢有沒有體會過,被娃從早到晚追在耳邊問“為什麼”是什麼感覺。如果悲傷有形狀,那一定是孩子追問“為什麼”的模樣。 有一陣子,米粒的好奇心尤其旺盛。 每天早上一睜眼睛,等待我的就是一連串讓人頭大的問題。 “為什麼我發不齣佐助那樣的一發技?” “為什麼我不能變成奧特曼?” “為什麼不讓我吃糖?” “為什麼不養狗?” “為什麼?” …… 聽著米粒的碎碎念我恨不得兩眼一閉又昏睡過去。 要是問些基本的科學問題,我還能讓他去翻翻《百科全書》,可他這一會兒外星生命一會兒動物智能的,.......


一石二鳥!新技術可利用塑料廢料來捕獲二氧化碳排放

一石二鳥!新技術可利用塑料廢料來捕獲二氧化碳排放

    財聯社(上海,編輯 黃君芝)訊,就目前而言,全球最大的兩個環境問題是成噸的無法使用的塑料垃圾,以及通過煙囪排放到大氣中的成噸的二氧化碳(CO2)。據報道,科學傢研發瞭一種新方法可以一石二鳥:使用塑料來捕獲碳。 據悉,目前美國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的一個團隊正在開發這項技術,其基礎是現有的基於熱解的塑料迴收過程,熱解是指材料在惰性氣氛中的高溫下的熱分解。這項研究成果已於近期發錶在瞭《美國化學學會納米》雜誌(ACS Nano)上。 這一過程首先將塑料垃圾磨成粉末,然後與獨特的醋.......


南極海冰麵積再創新低,是誰的鍋?

南極海冰麵積再創新低,是誰的鍋?

    原文作者:Tosin Thompson 原因或為自然變化,但全球變暖可能也發揮瞭一定作用。 今年南極海冰麵積降至不足200萬平方韆米,達到衛星觀測43年來的最低點。 3月8日,美國國傢冰雪數據中心(US National Snow and Ice Data Center)發布報告稱,2月25日南極海冰最小覆蓋範圍為192萬平方韆米,相比此前最低值即2017年最小覆蓋範圍減少19萬平方韆米。 南極附近海域無陸地阻擋,海冰可在風和湧浪驅動下相對自由地移動。圖:David Merron/Gett.......


不是特斯拉,而是日産將真可能打造登月車

不是特斯拉,而是日産將真可能打造登月車

    繼 2018 年 Elon Musk 透過 SpaceX 獵鷹火箭,將一輛特斯拉 Roadster 電動跑車送上宇宙後,又一汽車廠牌有意往太空領域前進。日産在先前舉辦的國際太空研討會 ( Space Symposium ) 宣布,將與其他兩傢航天科技公司一同為美國太空總署 ( NASA ) 設計新一代的全地形探索車,協助未來 Artemis 登月計劃的探索任務。 剋服崎嶇地形,再次重返月球。日産將協助 Artemis 登月計劃 日産在先前便曾與 NASA 共同研發過自動駕駛技術,也曾與日本.......


科學傢證明兩個“黑洞”星係實為雙星係統,“黑洞”為亞巨星

科學傢證明兩個“黑洞”星係實為雙星係統,“黑洞”為亞巨星

    近日,科學傢證明此前所發現的“獨角獸”(Unicorn)和“長頸鹿”(Giraffe)兩個存在“黑洞”的星係實際上都是雙星係統,這意味著前述兩個“黑洞”的真身為恒星。相關發現刊登於《皇傢天文學會月報》(MNRAS)。 圖片來自《皇傢天文學會月報》(MNRAS) 2021年初,俄亥俄州立大學天文學傢Tharindu Jayasinghe和同事聲稱發現瞭一個恒星係統,並將其命名為“獨角獸”。這一星係距離地球約1500光年,他們認為該星係中有一顆紅色的巨大恒星,並圍繞著一個看不見的黑洞運行。之後.......


假設與求實丨書人茶話

假設與求實丨書人茶話

    鬍適書“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 我嚮來服膺鬍適之的“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從已知推測乃至猜想未知,不就是人類探索世界的不二法門?不過不久人們就發現,一有瞭假設,不期然而然地會“按需求證”,那些不閤假設的材料往往會因其“不入眼”而被“視而不見”,從而引發錯誤。問題齣在如何求證。怪不得鬍先生說要“小心”! 你想,人類曆史與宇宙曆史他老人傢比起來不過是個娃娃,積纍的經驗與知識能覆蓋多大一塊世界?已知之外存在著多少可能性!以很有限的已知推測無量數的未知,豈不是以蠡測海?然而有限手段畢竟是手段,.......


科學傢首次在活人深肺部發現微塑料,顆粒數量和大小令人震驚

科學傢首次在活人深肺部發現微塑料,顆粒數量和大小令人震驚

    一項新研究顯示,科學傢首次在活人的肺部深處發現瞭微塑料(microplastics) ,並對存在相當數量和大小的顆粒“感到震驚”。上個月,研究人員第一次在人類血液中檢測到微塑料汙染,警告稱這種無處不在的顆粒可能會進入身體的所有器官。 微塑料的直徑可以從10納米到5毫米不等 據《衛報》4月6日報道,這項研究成果發錶在國際環境科學期刊《總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傢從13名接受手術患者的健康肺組織采集樣本,其中有11例.......


不辱使命 天舟二號“迴傢”(築夢“太空之傢”——中國空間站建設記)

不辱使命 天舟二號“迴傢”(築夢“太空之傢”——中國空間站建設記)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受控再入大氣層任務模擬圖像。新華社記者 郭中正攝 中國空間站將再次迎來“換班”――3月31日,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圓滿完成各項既定任務,實施受控離軌再入大氣層,迴到地球懷抱。天舟二號的返迴意味著神舟十三號即將返航、天舟四號蓄勢待發,2022年中國空間站建設的係列飛行任務將拉開帷幕。 展現中國航天大國擔當 自2021年5月29日發射升空以來,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在軌飛行總天數超過300天。3月31日再入大氣層後,飛船的絕大部分器件被燒蝕銷毀,少量殘骸落入南太平洋.......


廣州現不明飛行物,疑是衛星墜落,運行52年的東方紅一號怎樣瞭?

廣州現不明飛行物,疑是衛星墜落,運行52年的東方紅一號怎樣瞭?

    4月3日,廣州上空齣現瞭不明飛行物,很像是隕石墜落。 廣州市五羊天象館常務副館長李建基介紹,這可能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飛機在高空飛行時,齣現的冷凝情況; 另一種可能是人造地球衛星迴到地球,與地球大氣層發生摩擦,發齣的光芒。 航天科技發展多年,早已經有多個衛星在地球軌道上方運行,其中總數量超過瞭5000顆,仍舊在運行的隻有2000多個。 在航天剛開始發展時,人們雖然有能力將人造衛星運往地球軌道,但是卻沒能力讓它們受控墜落,以至於它們與地球失聯後,不受地麵控製,成為瞭太空垃圾,一直漂浮在地球.......


多元宇宙是否真的存在?關於太空的5大未解之謎

多元宇宙是否真的存在?關於太空的5大未解之謎

    雖然人類進行太空觀測的曆史可以追溯到幾韆年以前,天文學是人類最早發展的自然科學之一,而現代科學傢們又在不斷的對太空進行著探索。但即便獲取瞭海量的數據和信息,對於太空本身而言,它們卻又顯得微不足道。而且,許多被發現的太空之謎一直都沒能得到解決。通過今天的文章,安迪帶來瞭,關於太空的5大未解之謎。 類似地球的行星是否有氧氣 地球和人類的未來很可能在某個時刻終結,雖然不知道人類是否能夠生存到那個時期,但到時候整個世界將不復存在,人們將不得不尋找和到達另一個可以支持生命的星球。但這一切看起來還非常.......


(圖錶·漫畫)【科技】換鞋很重要

(圖錶·漫畫)【科技】換鞋很重要

    新華社圖錶,北京,2022年4月7日 漫畫:換鞋很重要 《參考消息》4月6日登載美國《大眾科學》網站報道《科學傢解釋,為什麼在室內穿鞋很惡心》。報道摘要如下: 如果你踩到某種泥濘或惡心的東西上,你可能要擦鞋。但當你到傢的時候,你總是在門口脫掉鞋子麼?很多人不會。對很多人來說,到傢時,鞋底會拖進來什麼是最不會想到的事情。 鞋和地闆上的一些微生物是耐藥病原體。再加上柏油路殘留物等引發癌癥的毒素,你可能會用一種新的眼光來看待你鞋子上的髒東西。 新華社發 王鵬 作 .......


科技早新聞來瞭丨2022-4-7

科技早新聞來瞭丨2022-4-7

    【今日封麵】 人間四月天,西藏的春天如約而至。被稱為“雪域江南”的林芝,桃花十裏,燦如雲霞。冉文娟 攝,中新網 發 消息站 航拍安海灣特大橋。中新社發 張偉 攝 ●4月6日,福廈高鐵安海灣特大橋成功閤龍,這是世界首座無砟軌道跨海大跨斜拉橋。大橋全長9.5公裏,主跨300米,預計2023年通車後,動車以時速350公裏通過,隻需98秒就可跨越大海。(來源:科技日報) 資料圖:教育部。中新網記者 富宇 攝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日前,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於做好2022年中考命題工作的通知》.......


【深度】環狀RNA研究熱情較高 未來市場發展前景廣闊

【深度】環狀RNA研究熱情較高 未來市場發展前景廣闊

    環狀RNA可調節基因錶達、調控RNA結閤蛋白等多種生物學功能,在腫瘤臨床治療、介導抗癌耐藥研究中具有重要價值。 環狀RNA(circRNA)是一種共價閉閤環狀RNA,廣泛地存在於真核細胞中,且具有多種細胞功能。環狀RNA是新型RNA傢族成員,其具有結構穩定、細胞內豐度高、調控基因錶達等特點,可用於帕金森癥、阿爾茨海默病、癌癥、神經紊亂等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RNA主要包括mRNA、tRNA和rRNA三類,近年來,隨著研究不斷深入,越來越多RNA被發現,包括miRNAs、snRNA、siRNA、l.......


科學傢發現人類的Y染色體正在不斷縮短,未來的男性將何去何從?

科學傢發現人類的Y染色體正在不斷縮短,未來的男性將何去何從?

    綜述 生命的延續是所有生物都必須要經曆的過程,這也是物種能夠生生不息在地球上存在這麼多年的秘訣。 而生物繁殖大體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有性繁殖,另一類是無性繁殖。有性繁殖需要有兩種性彆參與。無性繁殖則不需要兩種性彆參與,單獨的個體便可以完成,你可以理解為雌雄同體。 在自然界中,燈塔水母這樣的動物就是以自身分裂來完成繁殖的,它也屬於無性繁殖的一種。 對於人類而言性彆的存在至關重要,而性彆的産生和人類的染色體有關。女性身上有兩個X染色體,男性身上則存在X與Y染色體。因此Y染色體是直接決定瞭個體.......


迄今為止地球上速度最快的人造物體是什麼?正確答案是:一個井蓋

迄今為止地球上速度最快的人造物體是什麼?正確答案是:一個井蓋

    綜述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製造齣的飛行器速度也在逐步提高,早期的飛機采用的是螺鏇槳設計,那時飛機的速度和現在比起來簡直小巫見大巫,超過音速在當時看來遙不可及。後來人類發明瞭噴氣式發動機,這讓飛機等飛行器速度可以突破音速。 在此基礎上,人類又改進瞭燃料並把噴氣式發動機的結構進行瞭優化,使得飛行器的速度可以達到幾倍音速,人類能夠達到的速度正以肉眼可見的效率不斷提升。 那麼在人類曆史中,速度最快的人造物體是什麼呢?你可能會聯想到也許是某種超音速的飛機,或是某種高科技的火箭,事實上在人類曆史上速度.......


痛彆!餘國琮院士逝世,享年100歲

痛彆!餘國琮院士逝世,享年100歲

    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化學工程專傢,天津大學教授餘國琮同誌因病醫治無效,於2022年4月6日在天津逝世,享年100歲。 餘國琮,1922年11月18日生於廣州。1943年畢業於西南聯閤大學化工係,1945年獲美國密歇根大學碩士學位,1947年獲美國匹茲堡大學博士學位。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曾任天津大學教授、化工學院名譽院長、化學工程研究所名譽所長,精餾技術國傢工程研究中心技術委員會主任。 餘國琮長期從事化工分離科學與工程研究,特彆在精餾理論和技術方麵,如開拓過程與設備閤.......


“一說《三體》”係列直播,開始瞭!

“一說《三體》”係列直播,開始瞭!

    2020年5月,新冠疫情仍在肆虐,我們的生活方式發生瞭巨大的改變,學生上網課,我們居傢工作。墨子沙龍也開始嘗試新的科普方式――網上的係列科普課程,其中王一老師的《一說萬物》係列,甫一推齣便受到瞭大傢的喜愛。伴隨著王老師每期十分鍾左右的講述,一幅現代物理學的百年畫捲漸漸展開,為大傢居傢生活帶來瞭知識和樂趣。後續相關圖書《一說萬物》齣版並受到好評,王一老師也在更多的網絡平颱活躍,成為一位飽受關注的科學大V。 “一說萬物”視頻畫麵 今年,由於病毒的升級,上海、吉林等地區再次轉換到瞭“慢生.......


輪船底部到底有多髒?船底長滿藤壺苔蘚,清理後能節省十倍油錢

輪船底部到底有多髒?船底長滿藤壺苔蘚,清理後能節省十倍油錢

    長期在海麵上行駛的船隻,不論大小,船底都會長滿藤壺、苔蘚和矽藻。它們都會加重船的吃水,增大船航行的阻力,同時船的速度也變慢瞭,船的耗油量也增大瞭。因此,每艘船都需要進行清理。可是清理起來非常麻煩,就比如航空母艦,清理就需要整整一個月,而美國的航母則需要動用成百上韆名清潔工人來進行清理。既然每次清理都這麼麻煩,那遠洋船隻為什麼需要經常清理呢? 海底的寄生動物 在茫茫的大海中,最不缺的就是微生物和寄居動物瞭。尤其是一種叫做藤壺的生物,它可以附著在天然岩礁、碼頭堤壩、船舶浮標、海水管道以及水産養殖設.......


最全統計!近100傢“國傢實驗室”後備軍,名單來瞭!

最全統計!近100傢“國傢實驗室”後備軍,名單來瞭!

    在我國科技領域的最頂峰,一條全新的賽道,正在悄然開啓。 今年1月1日,新修訂通過的《科學技術進步法》正式實施。在這部象徵著國傢科技創新體係的最新頂層設計的法典中,國傢實驗室首次作為國傢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被提到,且居於第一位。 早在2017年,科技部就明確錶示“將按照‘成熟一個、啓動一個’的原則,在重大創新領域啓動組建國傢實驗室”以來,各大省份已相繼以“國傢實驗室”預備隊為目標,組建省實驗室。 而一批高校,已經參與其中。 國傢實驗室“預備隊”,來瞭! 2020年7月,「啓元實驗室」在.......




世界最大核聚變機器打破核聚變能生産記錄,這是如何實現的?

用19倍音速的“大炮”轟齣核聚變!比傳統方法更簡單,還便宜很多

中壽以行動關懷弱勢 董座親自號召


前一篇新聞
最貴2.0T官網下架?曾加價20萬起,專供中國的奔馳G350為何甘離去
后一篇新聞
少林寺抄底鄭州樓市!開發商們注意瞭,大和尚來搶你們飯碗瞭





© 2024 - quwei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 - quweinews.com.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