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懸崖之上》票房破10億元之後,由張藝謀和女兒張末,聯閤執導的《狙擊手》定於7月30日上映,而不是之前的十一國慶。
這意味著這部電影將在夏天與陳凱歌,徐剋和林超賢導演的《長津湖》競爭。
老謀這次能贏嗎?
5月20日,導演張藝謀個人票房突破50億元大關,在國內導演中排名第21位。位居榜首的是5200億票房的導演陳思誠,他發錶瞭重要的官方聲明。
即使單部票房超過50億,張藝謀所有電影票房之和還是不到一個《戰狼2》或者《你好,李煥英》。
但是《狙擊手》可能會讓張藝謀的個人票房又嚮前邁瞭一大步。雖然《狙擊手》不像《長津湖》那樣是一部史詩戰爭電影,但在《懸崖之上》獲得口碑和票房雙豐收後,大傢都相信張藝謀很難錯過一部視覺戰爭電影。
隻是問題是,這一次,又有多少觀眾會為這位老人買單。
這部電影的一大好處是: 張藝謀愛將張譯在這部老謀子的影片中再次齣演。
然而,一個巨大的未知數是:張譯沒有扮演此前被傳言為中國人民誌願軍一級英雄的張大弓,和二級狙擊英雄張桃芳,而隻是扮演瞭一名退伍軍人作為特彆演員。
第一個英雄由新演員 陳永勝 扮演
影片中另一個不為人知的因素是—— 劉浩救扶會,澄清瞭劉浩是否有導師張藝謀參與《狙擊手》或許對於一些影迷來說,這也是影片的一件好事。
張藝謀拍好最可愛的人,要麵臨三道坎
抗美援朝的主題當然是挑戰,即使挑戰者是71歲的佛教徒張藝謀《狙擊手》要爆炸瞭, 首先要過的第一關,就是類型關。
也就是說,張藝謀《狙擊手》拍瞭一部什麼樣的電影?
影片原名《最冷的槍》,充滿質感、硬度和藝術美。一度好評如潮,但在宣布開機時改名為《狙擊手》。
更名也遭到瞭《巡迴檢察組》製片人李學政,的質疑,他寫道:“軍事網絡電影《狙擊手》在愛奇藝取得瞭巨大成功,獲得瞭聲譽,而張藝謀是導演大咖。第一部《最冷的槍》突然改名為《狙擊手》,讓《狙擊手》的製作人很無奈。這麼多好名字,為什麼大導演都要重復彆人用過的電影名字?我真的不明白。”
最後,給自己的片子打廣告。質疑老子木火鍋名聲的軍事網絡電影《狙擊手》,大概就是這種風格。
當然,這種指責是沒有理由的。
因為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有國産電視劇叫《狙擊手》瞭。一部由高希希和佟大為主演的電視劇也以此命名。有沒有可能導演高希希發瞭一條微博,質疑“優秀的國産劇《狙擊手》取得瞭巨大的成功,獲得瞭口碑。這麼多好名字,為什麼你一個大製作人還要重復彆人用過的電視劇名字?”
但李學政問題確實反映瞭《狙擊手》的問題:那就是大概是為瞭迎閤市場需求,片方寜願犧牲原題的藝術美,給大眾一個更好的。
簡單直接的片名,以避免《一秒鍾》片名不夠簡明影響票房的情形再度發生。否則影片上映後,在得到一部分觀眾理解的同時也一定會有網民質疑:最冷的槍,什麼意思,槍是冷的?槍是熱的好不好?
是不是很好笑呢,但這就是張藝謀必須麵對的中國電影市場的現實。
但這種取捨本身也帶齣瞭一個巨大隱患就是:當老牌導演張藝謀也不得不考慮市場因素,那麼《狙擊手》也會為瞭迎閤一部分市場需求,做齣創作上的調整甚至妥協嗎?
至少現在看,張藝謀依然保持瞭一貫的創作上的倔強,尤其是影片選角,但 這又帶齣第二道坎:演員關。
年輕演員能演好我們的狙擊英雄嗎?
從內容看,影片以抗美援朝冷槍冷炮運動為背景,講述誌願軍狙擊小隊與敵方殊死對決的英勇故事。取景地在吉林白山,全冰雪實景拍攝,貼近抗美援朝真實曆史場景。
演員大部分將是新人演員,與《懸崖之上》一樣是群像戲,張藝謀接受采訪時錶示,選擇新人是故事需要,題材需要。
此前在豆瓣上,《狙擊手》的演員陣容為張譯、章宇,還有劉浩存。
但也有消息稱,張譯僅僅是客串演齣,而非主演。
而接二連三齣演老謀子的兩部影片,與四字弟弟演瞭“小紅花”,與劉昊然演“四海”的劉浩存並沒有齣演《狙擊手》。
影片真正的主演,是齣演瞭《我不是藥神》《無名之輩》《風平浪靜》的章宇,和另一位新人演員陳永勝(北電17級)。
章宇的演技不用擔心。
但章宇演齣的也不是影片的核心人物張大弓,演齣張大弓的,是陳永勝。
而外界普遍認為,張大弓的原型,正是被稱為"冷槍英雄"、"上甘嶺狙神"的張桃芳。
張老英雄生於1931年,江蘇興化人,1951年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1952年9月入朝作戰。
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中,他曾在32天內以436發子彈擊斃214名敵人,創造瞭誌願軍朝鮮戰場冷槍殺敵的最高紀錄,被譽為"誌願軍神槍手",同樣傳奇的是,後來張桃芳還成為瞭一名空軍飛行員。
在《狙擊手》中的張大弓還是個二十歲左右的青年, 此前影迷提名名單包括:易烊韆璽、王俊凱和劉昊然。
如果是上述任何一位齣演,相信不論是錶演效果、票房還是市場熱度,都能得到很大程度的保證,但最終張藝謀選擇瞭名不見經傳的陳永勝。
此前這位年輕演員僅在清明檔大熱的《我的姐姐》和豆瓣3.2分的張一山版《鹿鼎記》中齣演過配角,很明顯,觀眾並沒有留下什麼印象。
雖然電影是群戲,但《懸崖之上》也是群戲,而最終是靠兩位核心主演張譯和於和偉的齣色發揮贏得瞭口碑, 假如以章宇和陳永勝對比,這兩位的錶演能夠達到張譯於和偉的水準嗎?
更大的挑戰在於:作為一部著力刻畫人物的戰爭片,片中勢必會有大量篇幅展現角色的成長過程,那麼 假設陳永勝交齣的又是劉浩存在《懸崖之上》中及格程度的演技,這還會是一部經典之作嗎?
因為無論對於普通觀眾還是軍迷來說,飾演這樣一個傳奇英雄,僅僅及格的演技,是遠遠不夠的。
但影片還有第三道坎:導演關。
能看齣影片的幕後團隊全是張藝謀的“老夥計”。
攝影指導是參與過《十麵埋伏》的趙小丁,美術指導是《八佰》團隊,剪輯指導曾是電影《烈日灼心》《追凶者也》等片的剪輯,造型指導是《甄嬛傳》陳敏正,單拎齣任意一個都屬於影視行業TOP級彆的。
唯一一個算不上重磅的編劇陳宇,也已經和張藝謀閤作過《堅如磐石》。
能夠讓張藝謀二選的,大概率是於和偉張譯這樣的狠角色。
張藝謀本人對戰爭片的把握也不必擔心。
當年的《金陵十三釵》無論品質有多少爭議,張藝謀拍攝的戰爭場景都被公認達到瞭現代戰爭片應有的水平,也呈現瞭厚重的曆史感。
以導演水平論,張藝謀齣手的品控應該不會輸給同類經典、裘德·洛主演的《兵臨城下》。
但影片導演除瞭張藝謀還有一人,就是張藝謀的大女兒張末。
張末是張藝謀第一任妻子肖華於1983年所生,7歲時父母離婚。從2009年開始,迴到國內的張末就一直在父親身邊工作,曾在《三槍拍案驚奇》中擔任剪輯師和字幕師,在《山楂樹之戀》《金陵十三釵》《歸來》中擔任副導演、剪輯師、字幕師。
2016年,張末獨立執導瞭奇幻愛情喜劇電影《28歲未成年》,並獲得第十四屆長春電影節最佳處女作奬,可這位女性導演顯然缺乏獨立執導大型商業動作片的經驗,父女聯手,到底是加分項還是影片的X因素,顯然還要到7月31日謎底纔能揭曉。
觀眾這次會為大導演買單嗎?
而這也將是71歲的張藝謀又一次接受市場考驗。
作為第五代導演的重要人物之一,過去張藝謀一直保持著每隔幾年就齣一部新片的節奏,而近幾年的張藝謀,卻顯然加快瞭拍攝的步伐。這或許源於一種創作的急迫感。
從1987年他導演的第一部影片《紅高粱》開始,到如今幫助他總票房步入50億大關的《懸崖之上》,他的作品基本上都保持在瞭7分以上,雖然個人票房看似不敵新生代導演,但實際上把當年引發觀影熱潮的一部《紅高粱》放到現在上映就夠一部《戰狼2》瞭。
但老導演,還是必須麵對新市場。
過去十年是中國電影市場加速迭代的十年,也是張藝謀不斷探索市場的十年。
《歸來》成為彼時票房最高的文藝片,《長城》卻讓他陷入瞭口碑的爭議中,《影》則讓他重新以影片美學風格驚艷市場,但是對於普通觀眾而言電影有著一定觀影門檻,在當時國慶檔票房走勢不如預期。
到瞭《一秒鍾》,張藝謀也必須麵對觀眾迭代帶來的巨大尷尬:老牌導演的高口碑影片,也不再必然贏得市場。
今年五一檔的《懸崖之上》某種意義上是一場張藝謀市場層麵的翻身仗,接下來呢?
建軍節前夕上映的《狙擊手》,將是對張藝謀當下票房號召力最好的檢驗,年輕的觀眾們未必對“老江湖”買賬,抗美援朝影片也未必能抓住年輕觀眾的票房。2016年的《我的戰爭》,講述抗美援朝4大戰役時期的故事,由劉燁、王珞丹主演,投資1.5億,成片卻口碑不佳,票房也僅有3608萬。
《狙擊手》能爆嗎?關鍵在影片最終的口碑,能否承擔起龐大的市場預期。
新一代觀眾的確不一定為老江湖買單,抗美援朝影片也不必然贏得巨大的票房,但觀眾一定會為優質的內容買單,好的國産戰爭大片一旦激發觀眾共情,票房幾乎沒有天花闆。
可惜張譯生早瞭十幾年,不然《士兵突擊》時期的張譯絕對是影片主演的最佳人選,而現在“最冷的槍”必須交到章宇和陳永勝這些新一代“狙擊手”手裏。
他們的錶演能否精準命中觀眾的心,也將決定觀眾是否會為張藝謀第一部抗美援朝題材影片買單。
是不是王炸,兩個多月後,就是亮牌時刻。 希望張藝謀這杆老槍,這次能響。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