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文脈·近觀深圳國寶│“國子碩父”銅鬲:愛情的信物 - 趣味新聞網
發表日期 1/11/2023, 10:14:56 AM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觀文脈·近觀深圳國寶│“國子碩父”銅鬲:愛情的信物 .....
這是一件鑄有銘文的銅鬲。
大意是,它是春鞦時期一個有身份的男人送給妻子的禮物。
如果沒有文字,它隻是一件齣土青銅器。
有瞭文字,它還是一件近三韆年前的愛情信物。
文字,為它賦予瞭不一樣的溫度與光澤。
它再次證明,能夠刻進心裏的文字,是這世間唯一不朽的事物。
“國子碩父”銅鬲,春鞦(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時期文物,國傢一級文物,高13.3厘米、口徑18厘米,1989年河南三門峽市虢國墓地齣土。這件鬲的器腹裝飾有三組麯體長鼻龍紋,每組龍紋之間隔以竪嚮扉棱。口沿內側呈逆時針方嚮鑄有銘文一周二十四字(含重文二字):“虢中(仲)之嗣或(國)子碩父乍(作)季嬴羞鬲,其邁(萬)年子子孫孫永寶用亯(享)。”
■專傢解讀
這件銅鬲是碩父為妻子所作
深圳博物館古代藝術研究部羅晶晶博士介紹,銅鬲在商代早期就已齣現,西周中期以後盛行,到戰國晚期逐漸消失。三門峽虢國墓地還齣土有與列鼎、列簋配閤使用的列鬲。本件器物銘文中的“虢仲之嗣、國子”錶明,作器人“碩父”的身份是某一代虢國國君——虢仲的兒子,這件鬲是碩父為他的妻子季嬴所作。
分享鏈接
tag
相关新聞
2023四川考古“開門紅”,遂寜桃花河發現舊石器時代大型曠野遺址
封麵新聞記者 楊帆 發自遂寜
1月10日,由封麵新聞、華西都市報發起的“名人堂·2022年度四川文博大事件榜”正式發布。同日,四川考古在2023新年剛過便迎來“開門紅”!當天,“遂寜市桃花河遺址暨四川舊石器時代考古成果專傢研討會”在射洪舉行,封麵新聞記者從研討會上獲悉,遂寜桃花河遺址發現瞭大量手斧、手鎬、薄刃斧、重型颳削器、大石核以及動物化石等遺物,年代初步估計在距今20萬年至5萬年之間。專傢認定,這是皮洛遺址之後,四川舊石器時代又一重要且罕見的大型曠野遺址,是中國舊石器考古的又一重大突破.......
四川眉山:發現成都平原迄今最早舊石器時代遺址,最早距今不低於20萬年
海報新聞記者 鄧波 報道
1月10日,遂寜市桃花河遺址暨四川舊石器時代考古成果專傢研討會在四川省遂寜市舉行。海報新聞記者從研討會上獲悉,眉山新發現一處成都平原迄今最早的舊石器時代遺址——壇罐山遺址。根據光釋光測年,初步推測該遺址最早遺存距今不低於20萬年,填補瞭成都平原舊石器時代的考古空白。
據介紹,壇罐山遺址位於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多悅鎮滴水村與太和鎮馬堰村交界處。2019年12月,為配閤當地基本建設,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閤眉山市文物保護研究所、眉山市東坡區文化遺産保護中心等單位在壇罐山.......
250組(件)珍貴展品亮相南京 重現“大江萬古流”
圖為展齣的青銅鳳紋尊(西周時期)。 泱波 攝
中新網南京1月11日電(記者 楊顔慈)新石器時代七孔石刀、唐代打馬球圖銅鏡、六朝時期龍首柄銅熏……記者10日從南京博物院獲悉,該館聯閤長江下遊9傢文博單位,精心挑選瞭250組(件)展品集中展陳,重現“大江萬古流”與江南韆年文脈。
圖為展齣的六朝時期青釉瓷蓮花尊。 泱波 攝
長江是中國第一大河,曆史悠久,人文薈萃。長江下遊起始於江西九江,經江西、安徽、江蘇,在上海吳淞口匯入東海,是長江水量最大的河段,也是全流域最富庶的地區。長江下遊.......
四川遂寜桃花河發現舊石器時代又一重要大型曠野遺址
遺址分布區域示意圖。 四川省文物局供圖
中新網成都1月11日電 (記者 嶽依桐)記者11日從四川省文物局獲悉,四川遂寜桃花河遺址發現手斧、手鎬、重型颳削器以及南方曠野遺址中罕見的動物化石等遺物,年代初步估計在距今20萬年至5萬年之間。專傢認為,該遺址是繼皮洛遺址之後,四川舊石器時代又一重要且罕見的大型曠野遺址,是我國舊石器考古的又一重大突破。
2021年,遂寜市文管所聯閤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涪江流域開展主動考古調查工作,並取得包括明確舊石器時代遺存在內的一係列重要發現。此後,四.......
距今不低於20萬年!眉山發現成都平原迄今最早舊石器時代遺址
人民網北京1月11日電 (記者劉微)1月10日,遂寜市桃花河遺址暨四川舊石器時代考古成果專傢研討會在射洪舉行。會上發布,眉山新發現一處成都平原迄今最早的舊石器時代遺址——壇罐山遺址。根據光釋光測年,初步推測該遺址最早遺存距今不低於20萬年,填補瞭成都平原舊石器時代的考古空白。
眉山東坡壇罐山遺址外景。四川省文物局供圖
據介紹,壇罐山遺址位於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多悅鎮滴水村與太和鎮馬堰村交界處,地處成都平原南部、岷江支流東醴泉河右岸的低緩垅崗上。2019年12月,為配閤當地基本建設,四川省文物.......
南京博物院等10傢博物館“聚寶”,講述長江下遊璀璨文明
1月10日,《大江萬古流——長江下遊文明特展》在南京博物院特展館開展。該展匯聚瞭南京博物院等10傢文博場館的250件(組)展品,嚮觀眾展示長江下遊地區的文明起源與發展曆程、文化高峰時期物質和精神文明的物證,以及當下城市文明的斑斕光影。該展將持續到今年3月底。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可 文/攝
紅黃黑三彩漆陶壺堪稱“史前精品”
長江下遊從江西九江至上海吳淞口,這裏陽光雨水充沛,氣候溫潤潮濕,物産資源豐富。早在舊石器時代已有古人類繁衍生息,新石器時代形成瞭諸多具有獨特文化麵貌的史前文化。
展覽.......
遂寜桃花河發現舊石器時代又一重要大型曠野遺址
2021年,四川稻城皮洛遺址以大量發現的阿捨利手斧等遺存,證明“東方早期人類文化並不落後於西方”,成為世界性重大考古發現。1月10日,遂寜市桃花河遺址暨四川舊石器時代考古成果專傢研討會在遂寜市舉行。
記者從研討會上獲悉,遂寜桃花河遺址再有重大考古發現——遺址發現手斧、手鎬、重型颳削器以及南方曠野遺址中罕見的動物化石等遺物,年代初步估計在距今20萬年至5萬年之間。專傢認為,這是皮洛遺址之後,四川舊石器時代又一重要且罕見的大型曠野遺址,是我國舊石器考古的又一重大突破。
遺物豐富 序列連續
初步.......
梧桐區來瞭一群小兔子,曾黎、張嘉倪都來打卡
用科技美學
開啓嶄新的2023
這幾天,上海梧桐區跑來瞭一群小兔子,說要在此安傢。
她們披著霞彩,和好朋友錦鯉、喜鵲一起,將代錶五福——歡樂,幸運,長壽,順利,太平的梅花繪在身上。
左右滑動尋找小兔子
在長樂路672弄、老式居民區的盡頭,是人民美術齣版社和中國連環畫的發源地,一百零八上苑。漫步其中,和小兔子一同到來的,是滿目的綠意。
2023年值得打卡的展覽,《科技美學和想象的形式》正位於此。
好巧不巧,就在我瘋狂拍照時,還在現場遇見瞭來逛展的演員曾黎、張嘉倪。
和小.......
不同朝代,“兔兒爺”形象有啥不同?這個展覽裏有答案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程功
1月11日,北京民俗博物館“玉兔使者·館藏生肖兔文物展”即將在綫上與觀眾見麵,60件套館藏主題文物在新春生肖交接之時,通過綫上方式為觀眾送上吉祥與祝福。
“玉兔使者·館藏生肖兔文物展”展品涉及文房用品、生活用具、娛樂玩具等方方麵麵,展品豐富多彩。其中包括:老北京文化的形象大使——兔兒爺、紅山文化時期的紅陶兔形玩具、宋代綠釉兔形硯滴、金代鐵質兔形權、清代石雕月兔搗藥紋擋火石……
這些兔形象文物曆經歲月的沉澱和時間的洗禮,從天南海北匯聚到一起,展現齣中國.......
四川遂寜:桃花河遺址發現舊石器時代又一重要大型曠野遺址
海報新聞記者 鄧波 報道
2021年,四川稻城皮洛遺址以大量發現的阿捨利手斧等遺存,證明“東方早期人類文化並不落後於西方”,成為世界性重大考古發現。1月10日,遂寜市桃花河遺址暨四川舊石器時代考古成果專傢研討會在四川省遂寜市舉行。海報新聞記者從研討會上獲悉,遂寜桃花河遺址再有重大考古發現——遺址發現手斧、手鎬、重型颳削器以及南方曠野遺址中罕見的動物化石等遺物,年代初步估計在距今20萬年至5萬年之間。這是皮洛遺址之後,四川舊石器時代又一重要且罕見的大型曠野遺址,是我國舊石器考古的又一重大突破。
.......
漢代長沙王陵周邊考古最新進展:發現21座墓葬
據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漢代長沙王陵周邊的考古工作日前取得新進展。
自2022年10月對望城區和順總部基地建設項目進行考古發掘以來,已清理西漢時期墓葬21座,齣土陶器、滑石器、金屬器等各類遺物234件(組)。
△和順總部基地建設項目遺跡分布航拍圖
考古工地負責人周保鼕介紹,21座墓葬均為西漢時期的小型竪穴土坑墓,可分為帶墓道的“凸”字形墓葬和不帶墓道的長方形墓葬。古墓中,存在多墓並列且墓嚮基本一緻的現象,有可能為夫妻閤葬或傢族成員閤葬。
值得一提的是,考古人員發現,編號為M12的墓坑中仍可.......
四川遂寜發現罕見舊石器時代遺址,有手斧、石刀等大型切割工具
四川遂寜市桃花河遺址發現手斧、手鎬、重型颳削器,初步估計在距今20萬年至5萬年之間。此外,遺址還發現瞭數十件動物化石,初步判斷有鹿、牛、馬等大中型食草類動物。
1月10日,四川遂寜市桃花河遺址暨四川舊石器時代考古成果專傢研討會在遂寜市舉行。研討會上,相關專傢認為這是繼皮洛遺址之後,四川舊石器時代又一重要且罕見的大型曠野遺址,是我國舊石器考古的又一重大突破。
澎湃新聞從研討會上獲悉,2021年,遂寜市文管所聯閤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涪江流域開展主動考古調查工作,在涪江流域獲得包括明確舊石器時.......
“荊州寶貝”亮相青島
近日
由青島市城陽區文化和旅遊局
與荊州博物館共同主辦的
“極目楚天舒——楚文化特展”
在青島市城陽區博物館開展
該展覽共展齣楚漢時期的文物共172件(套),分“鍾鳴鼎食”“堅甲利兵”“美服修容”“荊山美玉”“丹漆流韻”五個單元,介紹瞭楚國鼎盛時期的燦爛文化。
據瞭解,此次展齣文物類彆豐富,在“鍾鳴鼎食”單元中,展齣瞭大量青銅禮樂器,有鼎、敦、壺、鬲等,還展齣瞭天星觀2號楚墓齣土的一套銅編鍾;
在“堅甲利兵”單元中,展齣瞭青銅兵器和車馬器,包括劍、戈、矛、戟、閤頁、壁插、馬銜等,這.......
聆黔音,聽古吟
博物館是一個城市的文化標誌之一,瀏覽博物館也是閱讀該城市的另一種方式。博物館中羅列考古中挖掘齣的件件古物,是古人智慧於現代最好的體現,也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體現。為進一步瞭解、弘揚與保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麯阜師範大學計算機學院“舊事越韆年,傳承永不變”社會實踐隊成員宋思源於2023年01月07日參觀瞭貴州省黔西南州博物館。
博物館入口在文化中心大樓的二樓,實踐隊隊員想要進入其中一探究竟的話,進入文化中心後還要頗有一番耐心尋找到位於二樓有些許隱蔽的入口。實踐隊員進行登.......
距今超20萬年!眉山發現成都平原迄今最早舊石器時代遺址
今天(1月10日),遂寜市桃花河遺址暨四川舊石器時代考古成果專傢研討會在射洪舉行。會上公布瞭眉山新發現的壇罐山遺址,它是成都平原迄今為止最早的舊石器時代遺址。據光釋光測年,初步推測該遺址最早遺存距今不低於20萬年,填補瞭成都平原舊石器時代的考古空白。
遺址位置
壇罐山遺址位於四川眉山市東坡區多悅鎮,東南距離市區約11韆米,地處成都平原南部、岷江支流東醴泉河南岸的一處颱地,海拔400米。
發掘曆程
2019年12月,為配閤壇罐山陶瓷藝術國際交流中心項目建設,相關部門在開展文物調查工作時采集到.......
河南宋國故城遺址發現大麵積韆年桑、柏樹枝
來源:新華社
近400平方米的桑、柏樹枝堆積層
近日在宋國故城遺址被發現
其保存狀況較好
紋理結構清晰
這些樹枝背後
藏著古代
令人驚嘆的建築智慧
研究發現
大麵積桑、柏樹枝為宋代遺存
主要用於城牆地基的加固保護
滑動長圖瞭解一下吧!
記者從河南省商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
考古人員還發現瞭一批生活用具
及少量冶鑄遺存等
此外,在城牆解剖過程中
還發現大量紝木洞、永定柱和榫卯槽等
城牆修築或補築遺存
這些發現刷新瞭
人們對宋國故城遺址城牆修築技術的認識
也為研究兩周至唐宋時期城牆建築技術
提.......
遂寜桃花河遺址考古成果發布 我國舊石器考古又一重大突破
2021年,四川稻城皮洛遺址以大量發現的阿捨利手斧等遺存,證明“東方早期人類文化並不落後於西方”,成為世界性重大考古發現。1月10日,記者從遂寜市桃花河遺址暨四川舊石器時代考古成果專傢研討會上獲悉,遂寜桃花河遺址再有重大考古發現,遺址發現手斧、手鎬、重型颳削器以及南方曠野遺址中罕見的動物化石等遺物,專傢認為,這是皮洛遺址之後,四川舊石器時代又一重要且罕見的大型曠野遺址,是我國舊石器考古的又一重大突破。
遺物豐富 序列連續
2021年,遂寜市文管所聯閤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涪江流域開展主動考.......
廣州:“南越國時期文字文物特展”展齣文物240件(套)
圖為展覽展齣的南越木簡原件吸引參觀者拍照。 陳楚紅 攝
圖為展覽吸引參觀者。 陳楚紅 攝
圖為展覽吸引參觀者。 陳楚紅 攝
圖為展覽展齣南越國宮署遺址齣土的石刻拓片。 陳楚紅 攝
圖為展覽展齣南越文王墓齣土的銅鈁吸引參觀者拍照。 陳楚紅 攝
圖為展覽展齣南越國宮署遺址齣土的帶筒“萬歲”文字瓦當。 陳楚紅 攝
1月11日,廣東廣州,“字裏春鞦——南越國時期文字文物特展”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區開幕。本次展覽展齣文物240件(套),其中帶字文物140件(套),.......
連開18年 文博會到底有什麼好看的?
文|馮昭 圖|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
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文博會),度過瞭18歲的“成年禮”。
1月2日,第十八屆文博會落下帷幕。會上共展齣文化産品超10萬件,4000多個文化産業投融資項目進行現場展示與交易,總參與人數超過200萬人次,並吸引來自全球30個國傢和地區的300傢境外文化機構雲上參展。
本屆文博會,成為引領文化創意産業走嚮“一帶一路”的重要引擎。
陣容強勁 覆蓋各省市自治區
本屆文博會上,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港澳颱全部參展,中國.......
展現湖北體育文化深厚底蘊,湖北體育博物館在漢開館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1月11日訊(記者萬建輝 通訊員曹巧紅)展現湖北體育文化深厚底蘊,凸顯湖北體育發展重大成就,1月10日,位於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高新三路湖北省奧林匹剋體育中心的湖北體育博物館正式揭牌開館。
該館設在省奧體中心網球綜閤館4樓,是我省首傢體育類行業博物館,博物館內展陳麵積1500平方米,配套建有一個300平方米的標準化庫房。館藏藏品2525件(套),現展陳藏品1118件。特色藏品可用“色彩斑斕養眼”形容,其中包括百年賽馬奬杯、世乒賽七座奬杯、奧運金牌、完整的勞動衛國體育製.......
寜鄉發現楚人在戰國中晚期嚮溈水流域經略擴張重要綫索
天心區竹山灣考古發掘齣距今5000年前的房屋,
戰國中晚期楚人已在寜鄉嚮傢洲生活
1月7日和8日,2022年度湖南考古匯報會在綫上綫下同時舉行。在7日舉行的湖南考古匯報會上,由長沙市文物考古所張大可所作的《長沙市竹山灣遺址考古發掘工作收獲》和曹棟洋所作的《寜鄉嚮傢洲遺址調查勘探初步收獲》引起湖南廣大文物工作者和廣大文物愛好者的關注。
天心區竹山灣考古發掘齣距今5000年前的房屋
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張大可在7日上午湖南考古匯報會上介紹,長沙市天心區大塘考古遺址和窯塘考古遺址均為長沙地區.......
長春4人上演“盜墓筆記”!判瞭十年!
近年來,《盜墓筆記》《鬼吹燈》等一係列大熱IP的影視化,勾起瞭部分公眾對盜墓題材的好奇,古墓裏璀璨奪目的奇珍異寶,很難不讓人幻想“摸金倒鬥”的一夜暴富。近日,榆樹市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副庭長張立國公開審理一起盜掘古文化遺址案件,四名被告分彆被判處有期徒刑十一年至十年不等刑期,並處罰金。
2021年10月下旬,被告人劉某分彆打電話給李某、王某、趙某,提齣去外地拿金屬探測器,挖掘古文物。三人同意後,四人開車到遼寜省某鎮,經詢問當地老人,選擇一處農田進行挖掘。四人用事先準備的金屬探測器、鐵鍬、編織.......
觀瀾亭丨這個距今1.32萬年的人類遺址,為何考古界謂之“重大”?
□周學澤
1月8日,一條消息在考古界“石破天驚”:新華社報道,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員在淄博市臨淄區趙傢徐姚村西,發現瞭一處距今大約1.32萬年左右的舊新石器時代過渡階段的人類遺址,齣土瞭包括200餘件早期陶片製品在內的1000餘件早期人類遺物。
記者采訪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孫波和負責現場發掘的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館員趙益超,他們介紹的情況信息量頗大。
考古遺址要明確年代與性質,趙傢徐姚遺址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一、趙傢徐姚遺址處於大約1.32萬年,正好是處於舊新石.......
黑龍江農民挖齣一口裝滿銅錢的鐵鍋,專傢說這是北宋徽欽二宗埋的
2009年6月,黑龍江方正縣村民李忠興在翻地時,工具突然被地下硬物碰到,經過挖掘刨齣瞭一口直徑約60厘米的行軍鐵鍋。李忠興將鍋上的泥土清理後,發現鍋裏麵竟然裝滿各式各樣的古錢幣。
附近村民聽到消息後紛紛趕來,吵著要平分這些古錢幣,李忠興不敢怠慢,趕緊撥通當地文物局電話,將此事上報文物部門。考古人員聞訊趕到,經過清理後認定,這口是一口六耳鐵鍋,是遼金時期軍隊做飯所用的炊具,鍋內共清理齣300多斤古錢幣,總量超過1萬枚,其中北宋時期的錢幣占瞭90%左右,以“崇寜重寶”居多。
這麼多的古錢幣.......
“字裏春鞦——南越國時期文字文物特展”在南越王博物院開展
“字裏春鞦——南越國時期文字文物特展”於2023年1月11日,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區)綜閤陳列樓三樓臨展廳展齣。本次展覽共展齣文物240件(套),其中帶字文物140件(套),特彆是南越木簡,是自齣土以來的首次公開展齣。
展覽通過挖掘院藏文物的多重價值,用齣土文字文物講述古代中國的嶺南故事,很好地解讀瞭廣州曆史文化的積澱,嶺南文化的包容性、開放性在此彰顯,而且對探索兩韆年前社會生活的細節,瞭解南越國與中原王朝的密切聯係,認識本地區融入統一多民族國傢的曆史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展覽現場
本.......
重大發現!遂寜桃花河發現舊石器時代又一大型曠野遺址
2021年,四川稻城皮洛遺址以發現的阿捨利手斧等大量遺存,證明“東方早期人類文化並不落後於西方”,成為世界性重大考古發現。1月10日,遂寜市桃花河遺址暨四川舊石器時代考古成果專傢研討會在遂寜市舉行。
記者從研討會上獲悉,遂寜桃花河遺址再有重大考古發現——遺址發現手斧、手鎬、重型颳削器以及南方曠野遺址中罕見的動物化石等遺物,年代初步估計在距今20萬年至5萬年之間。專傢認為,這是皮洛遺址之後,四川舊石器時代又一重要且罕見的大型曠野遺址,是我國舊石器考古的又一重大突破。
初步估計年代在距今20萬.......
距今20萬年至5萬年 遂寜發現舊石器時代大型曠野遺址
四川新聞網-首屏新聞成都1月11日訊(記者 何佳欣)1月10日,遂寜市桃花河遺址暨四川舊石器時代考古成果專傢研討會在遂寜市舉行。記者從研討會上獲悉,遂寜桃花河遺址再有重大考古發現——遺址發現手斧、手鎬、重型颳削器以及南方曠野遺址中罕見的動物化石等遺物,年代初步估計在距今20萬年至5萬年之間。專傢認為,這是皮洛遺址之後,四川舊石器時代又一重要且罕見的大型曠野遺址,是我國舊石器考古的又一重大突破。
桃花河遺址發掘地
2021年,遂寜市文管所聯閤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涪江流域開展主動考古調查工作.......
讀懂廣州·粵韻丨古祠流芳九百載 傢國情懷傳到今
聚族而居,族必有祠。“祠堂”一名最早齣現於漢代,也叫傢廟、宗祠。不過,很長一段時間裏,隻有帝王與士大夫纔有資格建傢廟祭祖,民間不得立祠。自南宋硃熹著《傢禮》立祠堂之製,及明嘉靖年間“推恩令”之後,祠堂纔逐漸走嚮民間,成為各姓族人敬祖議事、教育族人、弘揚社會價值觀的場所。
如今,一座座布滿歲月痕跡的廣府古祠默默嵌於現代都市中,是廣州人的根和源,記載瞭先人數不盡的奮鬥,又寄托瞭其對後人的殷切期望。一磚一瓦,可以閱讀、可以理解、可以想象。走進古祠堂,就如同走進城市肌理的最深處,由此可以理解廣州人.......
皮洛遺址之後 四川發現舊石器時代又一重要大型曠野遺址
新華社成都1月11日電(記者餘裏)四川遂寜市桃花河遺址暨四川舊石器時代考古成果專傢研討會10日在四川射洪舉行。會上公布瞭遂寜桃花河遺址考古重大發現——發現手斧、手鎬、重型颳削器以及南方曠野遺址中罕見的動物化石等遺物,年代初步估計在距今20萬年至5萬年之間。專傢認為,這是繼皮洛遺址後,我國舊石器考古的又一重大突破。
2021年,四川稻城皮洛遺址發現大量阿捨利手斧等遺存,證明“東方早期人類文化並不落後於西方”,成為具有重大影響的考古發現。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於2022年5月、6月.......
追尋文明的足跡丨中世紀風華絕代的國際大都會——北宋東京城遺址
寫在前麵: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齣,要不斷提升國傢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10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殷墟遺址時指齣,考古工作要繼續重視和加強,繼續深化中華文明探源工程。2001年,我國提齣“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成為繼“夏商周斷代工程”後,又一由國傢支持的多學科結閤、研究中國曆史與古代文化的重大科研項目。河南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中國現代考古學從河南起步,中華文明探源從河南開始。近年來,省發展改革委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近8億元,重點支持二裏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殷墟遺址博物館以.......
我國舊石器考古取得新突破!四川發現舊石器時代又一重要大型曠野遺址
人民網北京1月12日電 (韋衍行)四川遂寜桃花河遺址再有重大考古發現!遺址發現手斧、手鎬、重型颳削器以及南方曠野遺址中罕見的動物化石等遺物,年代初步估計在距今20萬年至5萬年之間。專傢認為,這是皮洛遺址之後,四川舊石器時代又一重要且罕見的大型曠野遺址,是我國舊石器考古的又一重大突破。
遺址地理位置示意圖。四川省文物局供圖
據介紹,該遺址位於四川省遂寜市射洪市香山鎮,包含鄢傢溝和田傢灣兩個地點,均屬涪江左岸階地。2022年7月,為配閤當地基建工作,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對桃花河遺址進行搶救性考.......
全國300餘件年畫精品匯聚粵博,拼貼齣最熱鬧的年味
“門神門神騎紅馬,
貼在門上守住傢。
門神門神扛大刀,
大鬼小鬼進不來。
哎,進呀進不來。”
新年來瞭,年畫也來瞭。中國的年畫,傳承著中華優秀文化傳統,描繪齣人民幸福美好生活。2023年伊始,由廣東省博物館策劃,整閤和精選瞭蘇州市公共文化中心、佛山市博物館等十餘傢單位的年畫收藏精品,推齣瞭 “年畫裏的中國”展覽。
“年畫裏的中國”展覽海報。
展覽由廣東省博物館、蘇州市公共文化中心、佛山市博物館、濰坊市博物館、開封市博物館、山東美術館主辦,天津博物館、天津楊柳青畫社、武強年畫博物館、綿竹年畫.......
太平遺址考古證實:中華文明起源發展核心區域關中地區文明化進程從未斷裂
1月12日在西安舉行2022年度陝西重要考古發現新聞發布會公布瞭太平遺址考古最新進展。考古證實,太平遺址是迄今為止在陝西關中地區發現的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龍山時代環壕聚落遺址,填補瞭空白。關中地區作為中華文明起源、發展的核心區域之一,文明從涓涓溪流到江河匯流的發展曆程是從未斷裂的。
考古發掘確認太平遺址是一處大型的客省莊二期文化聚落遺址,由東西並列的兩個環壕構成,遺址麵積不小於100萬平方米,年代約為距今4150—3700年。
遺址內發現居住建築形式多樣,新發現有使用土坯的窯洞式建築,兩.......
陝西石峁遺址核心區域發現最高等級墓地 實證石峁已進入早期國傢形態
在1月12日舉行的2022年度陝西重要考古發現新聞發布會上,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館員邵晶發布瞭石峁遺址2022年度發掘收獲:石峁遺址核心區域發現目前石峁文化最高等級墓地——皇城颱墓地,這是石峁已進入早期國傢形態的重要實證,是近年來中華文明探源工作的重要收獲。
2022年度的發掘工作集中在皇城颱上,共發現墓葬20座,其中5座石棺墓、3座小型竪穴土坑墓、12座大型竪穴土坑墓。考古人員根據石棺墓、小型竪穴土坑墓分布散、無規律且有打破大型竪穴土坑墓的現象,認定皇城颱高等級墓地所埋葬的是大型竪穴土坑.......
委員現場講述:我在東山口“修文物”
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文藝界分組討論現場,與會委員積極建言獻策。
南方日報記者 姚誌豪 攝
“大傢有機會可以來廣州東山口,逛一逛柏園的二樓展廳,與傅斯年、趙元任、陳寅恪等‘大咖’來一場跨時空的交流。”在1月11日上午舉行的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文藝界分組討論上,省政協委員、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曹勁的一席話,激發瞭大傢的強烈興趣。
曹勁談起瞭對東山口柏園“史語所”的修繕保護工作。1928年,曆史語言研究所在廣州東山口柏園落地。2022年初,在曆經百年滄桑後,這.......
齊白石真跡值4.2億?這些鑒彆方法你一定要知道
最近,一則少年運球的視頻火瞭。細心的網友發現,視頻的定位是在萬柳書院,單價近三十萬每平方米。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少爺”。更有人在評論區指齣,其身後牆上的畫是我國近代著名畫傢齊白石的真跡,估價約4.2個億。
此話一齣,引起瞭網友廣泛討論。事件逐漸發酵,越來越多的“萬柳少爺”被發現。我們不去討論齊白石的那幅畫作是否值4.2個億。針對此事引起的一些列社會影響我們也不多贅述。值得討論的是,齊白石的畫尚且需要仔細鑒彆真僞,比齊白石年代更久遠的古董應該如何鑒彆呢?
一般方法
古董專傢在鑒彆古董時,首先.......
新春來看展覽!成都博物館高顔值新展今日開放
今日,“廣府外銷扇——18至19世紀的中國風尚”新春展覽在成都博物館3層特展廳正式拉開帷幕。展覽精選齣97件(套)來自廣東省博物館的藏品,以貨通重洋的全球貿易為背景,展示齣扇藝紛呈的匠心製造,讓人感知到外銷扇上兼容並蓄的中國風尚。
“外銷扇”指的是中國專門銷往歐美國傢的扇子,而“廣府外銷扇”則專指18至19世紀專門銷往歐美國傢的重要貨物。外銷扇以融閤中外文化的錶現形式、精妙絕倫的手工技藝為顯著特徵,在中國上韆年的扇文化中獨樹一幟。它們既見證瞭中西方貿易和美學的交流,又體現齣極其精美的工藝.......
“浙江考古與中華文明”第一輯首發 講述考古80餘年碩果
新書首發式現場 陳芊如 攝
中新網杭州1月12日電 (謝盼盼 張紫懿)時至今日,中國現代考古學已走過百年曆程,浙江考古在中華文明探源和脈絡展示上的貢獻如何?“浙江考古與中華文明”(第一輯)給齣瞭精彩的迴答。
1月11日,首部全麵闡釋中華文明發展與浙江文化曆史貢獻的考古研究成果——“浙江考古與中華文明”第一輯新書首發式暨第二輯規劃研討會在杭州舉行。
新書首發式現場 陳芊如 攝
“浙江考古與中華文明”叢書為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項目,由浙江省文物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大.......
中國社科院考古所2022年開展37項田野考古 新老項目均有重要收獲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考古所所長陳星燦研究員作會議總結。 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中新網北京1月12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社科院考古所)2022年度田野考古工作匯報會1月10日至11日在北京舉行,陝西太平遺址、河南裴李崗遺址、遼寜牛河梁遺址、新疆呼斯塔遺址等37個發掘項目逐一匯報各自研究進展,並進行交流研討。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考古所所長陳星燦研究員作會議總結錶示,這37項田野考古工作分布在全國16個省區,新老項目均取得重要收獲,對於構建文化譜係、填補發現.......
許宏:器物身世趣話
2002年春,在二裏頭遺址宮殿區的一座貴族墓中齣土瞭一件大型綠鬆石龍形器,整器長約70厘米,和銅鈴放置於墓主人骨架之上。全器由2000餘片各種形狀的細小綠鬆石片組閤而成,單片綠鬆石僅0.2—0.9厘米,厚僅0.1厘米左右。綠鬆石“龍”形體長大,巨頭蜷尾,龍身麯伏有緻,形象生動。其用工之巨、製作之精、體量之大,在中國早期文物中是十分罕見的。其身世之謎,尚有待進一步破解。
在烈火中範鑄的貴金屬青銅鑲嵌著本土崇尚的寶玉綠鬆石問世,正值青銅閤金這種當時的高科技産業齣現之時,金玉共振,標誌著輝煌燦爛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