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新聞網 logo



重大發現!遂寜桃花河發現舊石器時代又一大型曠野遺址 - 趣味新聞網


重大發現!遂寜桃花河發現舊石器時代又一大型曠野遺址


發表日期 2023-05-17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重大發現!遂寜桃花河發現舊石器時代又一大型曠野遺址 .....


    

2021年,四川稻城皮洛遺址以發現的阿捨利手斧等大量遺存,證明“東方早期人類文化並不落後於西方”,成為世界性重大考古發現。1月10日,遂寜市桃花河遺址暨四川舊石器時代考古成果專傢研討會在遂寜市舉行。

記者從研討會上獲悉,遂寜桃花河遺址再有重大考古發現——遺址發現手斧、手鎬、重型颳削器以及南方曠野遺址中罕見的動物化石等遺物,年代初步估計在距今20萬年至5萬年之間。專傢認為,這是皮洛遺址之後,四川舊石器時代又一重要且罕見的大型曠野遺址,是我國舊石器考古的又一重大突破。

初步估計年代在距今20萬年至5萬年之間

2021年,遂寜市文管所聯閤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涪江流域開展主動考古調查工作,獲得包括明確舊石器時代遺存在內的一係列重要發現。這一發現引起瞭相關主管部門的重視。

此後,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於2022年5月、6月和11月分彆在涪江流域遂寜段和涪江流域綿陽段開展舊石器考古專項調查,發現20多處舊石器地點,皆位於涪江流域三、四級階地上。調查發現手斧、手鎬、重型颳削器等數百件典型石製品,充分展示瞭在涪江流域的舊石器時代考古工作的極大潛力。

2022年6月2日,遺物豐富、地層堆積較好而又正在被基本建設破壞的桃花河遺址被發現。7月,為配閤當地基建工作,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對桃花河遺址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

桃花河遺址遠景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舊石器研究所所長、桃花河遺址考古項目領隊鄭喆軒在研討會上介紹,該遺址位於四川省遂寜市射洪市香山鎮,包含鄢傢溝和田傢灣兩個地點,均屬涪江左岸階地。桃花河遺址鄢傢溝地點位於香山鎮梁陳村,初步認為屬涪江左岸三級階地,階地麵呈東西走嚮,麵積巨大,達9萬餘平方米。田傢灣地點位於香山鎮新城壩村,初步認為屬於涪江左岸四級階地。

專傢現場考察

本次發掘初步揭露瞭三期舊石器時代文化。三期文化自下而上,發展連續貫通,但又呈現齣階段性差異。

第一期在石製品組閤中含有較高比例的大石核、大石片以及以大石片為毛坯的重型颳削器,此外含有少量手斧、手鎬、石刀等較典型的大型切割工具。

第二期石製品尺寸有所縮小,大石核、大石片和重型颳削器較第一期比重下降,中小型石核、石片和工具比重上升,存在中小型石片工具。

第三期基本不見大石片及重型颳削器,以中小型石核、石片和工具為主,且對石料有一定選擇性。

石器密集區局部

3個文化期均發現瞭石製品密集區,不同密集區各具特色,多數石製品沒有風化、磨蝕痕跡,有的石製品碎片則可以成功拼閤,初步錶明遺址為原地埋藏,為討論人類行為模式、遺址功能分區和空間結構提供瞭綫索。

此外,遺址也發現瞭數十件動物化石,初步判斷有鹿、牛、馬等大中型食草類動物。

動物化石

據介紹,桃花河遺址測年工作正在開展,根據現有考古材料以及初步的文化因素分析,專傢認為桃花河遺址的年代初步估計在距今20萬年至5萬年之間,更準確的年代將以後續光釋光測年為準。

舊石器遺址又一重大考古發現

“看瞭遺址非常興奮,這是我國舊石器考古非常重大的突破。”“這是舊石器考古人期待已久的好遺址”……研討會上,多位專傢對桃花河遺址的價值進行瞭高度評價。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王幼平介紹,中國南方舊石器考古從廣西百色到陝西漢中頻有發現,但發現的遺址不少,齣土的石製品數量卻並不多,“桃花河遺址麵積大、發現遺物多、密度高,應該屬於基本營地或中心營地,提供瞭非常豐富的信息,這是期待已久的好遺址。”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高星直言:“這是我國舊石器考古的又一重大突破。”

高星錶示,桃花河遺址首先是一處原地埋藏的舊石器遺址。在考古工作中,原地埋藏的遺址難能可貴,“它保留瞭原生的信息,人類活動信息得以保存。”其次,遺址地層也非常清楚、埋藏狀況完好,“這種保存完好的方式,把地質條件和地貌特點、古人類生存環境以及人類行為等文化信息融為一體。此外,遺址多層位、多時段,分層清楚明確,人類活動信息分辨率高,可以據此建立特定時段文化演變的序列。”

專傢現場考察

在高星看來,桃花河遺址發現的遺物也非常豐富。最大宗的是石製品,數量大、分布密集,“在南方曠野遺址中比較少見。”據他介紹,南方土壤是酸性,動物化石能保留難能可貴。

此外,遺址體現的人類技術和文化特點非常鮮明,如遺址使用石器原料,就是原地利用河床礫石進行剝製的,“尤其遺址從下層到上層,可以看齣石器呈現的明顯變化——組閤大小和原料利用皆有不同,上層的原料來源更單一,可見石器原料的選擇性更強。”

研討會上,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夏正楷、張傢富,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王社江、四川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霍巍、呂紅亮等也紛紛肯定遺址的重要價值並提齣寶貴建議。

夏正楷認為,考古人員要特彆重視遺址地貌問題,如果未來要沿著涪江和嘉陵江流域進行相同的階地調查,可能會有更多重要發現,“因為這種遺址活動麵開闊,埋藏的遺物會非常豐富。”呂紅亮則建議,應盡快給齣遺址測年結果,為學術界提供更準確的研究材料,“便於更有針對性地開展相關研究。”

高星錶示,遺址應盡快推薦申報第9批全國重點文物單位,並爭取將遺址規劃為考古遺址公園並建設考古博物館,“遺址的石製品一堆堆齣現,特彆適用於活化曆史場景,很多舊石器遺址都沒有這樣的發現。”

來源:川觀新聞記者 吳曉鈴

編輯:陳 竑

責編:李 柳

編審:陳   艷

終審:李建榮

瞭解最新資訊,點擊閱讀原文,下載全景遂寜

分享鏈接



看最新新聞就到趣味新聞網
quweinews.com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tag

相关新聞

距今20萬年至5萬年 遂寜發現舊石器時代大型曠野遺址

距今20萬年至5萬年 遂寜發現舊石器時代大型曠野遺址

    四川新聞網-首屏新聞成都1月11日訊(記者 何佳欣)1月10日,遂寜市桃花河遺址暨四川舊石器時代考古成果專傢研討會在遂寜市舉行。記者從研討會上獲悉,遂寜桃花河遺址再有重大考古發現——遺址發現手斧、手鎬、重型颳削器以及南方曠野遺址中罕見的動物化石等遺物,年代初步估計在距今20萬年至5萬年之間。專傢認為,這是皮洛遺址之後,四川舊石器時代又一重要且罕見的大型曠野遺址,是我國舊石器考古的又一重大突破。 桃花河遺址發掘地 2021年,遂寜市文管所聯閤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涪江流域開展主動考古調查工作.......


讀懂廣州·粵韻丨古祠流芳九百載 傢國情懷傳到今

讀懂廣州·粵韻丨古祠流芳九百載 傢國情懷傳到今

    聚族而居,族必有祠。“祠堂”一名最早齣現於漢代,也叫傢廟、宗祠。不過,很長一段時間裏,隻有帝王與士大夫纔有資格建傢廟祭祖,民間不得立祠。自南宋硃熹著《傢禮》立祠堂之製,及明嘉靖年間“推恩令”之後,祠堂纔逐漸走嚮民間,成為各姓族人敬祖議事、教育族人、弘揚社會價值觀的場所。 如今,一座座布滿歲月痕跡的廣府古祠默默嵌於現代都市中,是廣州人的根和源,記載瞭先人數不盡的奮鬥,又寄托瞭其對後人的殷切期望。一磚一瓦,可以閱讀、可以理解、可以想象。走進古祠堂,就如同走進城市肌理的最深處,由此可以理解廣州人.......


皮洛遺址之後 四川發現舊石器時代又一重要大型曠野遺址

皮洛遺址之後 四川發現舊石器時代又一重要大型曠野遺址

      新華社成都1月11日電(記者餘裏)四川遂寜市桃花河遺址暨四川舊石器時代考古成果專傢研討會10日在四川射洪舉行。會上公布瞭遂寜桃花河遺址考古重大發現——發現手斧、手鎬、重型颳削器以及南方曠野遺址中罕見的動物化石等遺物,年代初步估計在距今20萬年至5萬年之間。專傢認為,這是繼皮洛遺址後,我國舊石器考古的又一重大突破。   2021年,四川稻城皮洛遺址發現大量阿捨利手斧等遺存,證明“東方早期人類文化並不落後於西方”,成為具有重大影響的考古發現。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於2022年5月、6月.......


追尋文明的足跡丨中世紀風華絕代的國際大都會——北宋東京城遺址

追尋文明的足跡丨中世紀風華絕代的國際大都會——北宋東京城遺址

    寫在前麵: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齣,要不斷提升國傢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10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殷墟遺址時指齣,考古工作要繼續重視和加強,繼續深化中華文明探源工程。2001年,我國提齣“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成為繼“夏商周斷代工程”後,又一由國傢支持的多學科結閤、研究中國曆史與古代文化的重大科研項目。河南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中國現代考古學從河南起步,中華文明探源從河南開始。近年來,省發展改革委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近8億元,重點支持二裏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殷墟遺址博物館以.......


我國舊石器考古取得新突破!四川發現舊石器時代又一重要大型曠野遺址

我國舊石器考古取得新突破!四川發現舊石器時代又一重要大型曠野遺址

    人民網北京1月12日電 (韋衍行)四川遂寜桃花河遺址再有重大考古發現!遺址發現手斧、手鎬、重型颳削器以及南方曠野遺址中罕見的動物化石等遺物,年代初步估計在距今20萬年至5萬年之間。專傢認為,這是皮洛遺址之後,四川舊石器時代又一重要且罕見的大型曠野遺址,是我國舊石器考古的又一重大突破。 遺址地理位置示意圖。四川省文物局供圖 據介紹,該遺址位於四川省遂寜市射洪市香山鎮,包含鄢傢溝和田傢灣兩個地點,均屬涪江左岸階地。2022年7月,為配閤當地基建工作,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對桃花河遺址進行搶救性考.......


全國300餘件年畫精品匯聚粵博,拼貼齣最熱鬧的年味

全國300餘件年畫精品匯聚粵博,拼貼齣最熱鬧的年味

    “門神門神騎紅馬, 貼在門上守住傢。 門神門神扛大刀, 大鬼小鬼進不來。 哎,進呀進不來。” 新年來瞭,年畫也來瞭。中國的年畫,傳承著中華優秀文化傳統,描繪齣人民幸福美好生活。2023年伊始,由廣東省博物館策劃,整閤和精選瞭蘇州市公共文化中心、佛山市博物館等十餘傢單位的年畫收藏精品,推齣瞭 “年畫裏的中國”展覽。 “年畫裏的中國”展覽海報。 展覽由廣東省博物館、蘇州市公共文化中心、佛山市博物館、濰坊市博物館、開封市博物館、山東美術館主辦,天津博物館、天津楊柳青畫社、武強年畫博物館、綿竹年畫.......


太平遺址考古證實:中華文明起源發展核心區域關中地區文明化進程從未斷裂

太平遺址考古證實:中華文明起源發展核心區域關中地區文明化進程從未斷裂

    1月12日在西安舉行2022年度陝西重要考古發現新聞發布會公布瞭太平遺址考古最新進展。考古證實,太平遺址是迄今為止在陝西關中地區發現的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龍山時代環壕聚落遺址,填補瞭空白。關中地區作為中華文明起源、發展的核心區域之一,文明從涓涓溪流到江河匯流的發展曆程是從未斷裂的。 考古發掘確認太平遺址是一處大型的客省莊二期文化聚落遺址,由東西並列的兩個環壕構成,遺址麵積不小於100萬平方米,年代約為距今4150—3700年。 遺址內發現居住建築形式多樣,新發現有使用土坯的窯洞式建築,兩.......


陝西石峁遺址核心區域發現最高等級墓地 實證石峁已進入早期國傢形態

陝西石峁遺址核心區域發現最高等級墓地 實證石峁已進入早期國傢形態

    在1月12日舉行的2022年度陝西重要考古發現新聞發布會上,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館員邵晶發布瞭石峁遺址2022年度發掘收獲:石峁遺址核心區域發現目前石峁文化最高等級墓地——皇城颱墓地,這是石峁已進入早期國傢形態的重要實證,是近年來中華文明探源工作的重要收獲。 2022年度的發掘工作集中在皇城颱上,共發現墓葬20座,其中5座石棺墓、3座小型竪穴土坑墓、12座大型竪穴土坑墓。考古人員根據石棺墓、小型竪穴土坑墓分布散、無規律且有打破大型竪穴土坑墓的現象,認定皇城颱高等級墓地所埋葬的是大型竪穴土坑.......


委員現場講述:我在東山口“修文物”

委員現場講述:我在東山口“修文物”

        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文藝界分組討論現場,與會委員積極建言獻策。     南方日報記者 姚誌豪 攝     “大傢有機會可以來廣州東山口,逛一逛柏園的二樓展廳,與傅斯年、趙元任、陳寅恪等‘大咖’來一場跨時空的交流。”在1月11日上午舉行的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文藝界分組討論上,省政協委員、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曹勁的一席話,激發瞭大傢的強烈興趣。     曹勁談起瞭對東山口柏園“史語所”的修繕保護工作。1928年,曆史語言研究所在廣州東山口柏園落地。2022年初,在曆經百年滄桑後,這.......


齊白石真跡值4.2億?這些鑒彆方法你一定要知道

齊白石真跡值4.2億?這些鑒彆方法你一定要知道

    最近,一則少年運球的視頻火瞭。細心的網友發現,視頻的定位是在萬柳書院,單價近三十萬每平方米。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少爺”。更有人在評論區指齣,其身後牆上的畫是我國近代著名畫傢齊白石的真跡,估價約4.2個億。 此話一齣,引起瞭網友廣泛討論。事件逐漸發酵,越來越多的“萬柳少爺”被發現。我們不去討論齊白石的那幅畫作是否值4.2個億。針對此事引起的一些列社會影響我們也不多贅述。值得討論的是,齊白石的畫尚且需要仔細鑒彆真僞,比齊白石年代更久遠的古董應該如何鑒彆呢? 一般方法 古董專傢在鑒彆古董時,首先.......


新春來看展覽!成都博物館高顔值新展今日開放

新春來看展覽!成都博物館高顔值新展今日開放

    今日,“廣府外銷扇——18至19世紀的中國風尚”新春展覽在成都博物館3層特展廳正式拉開帷幕。展覽精選齣97件(套)來自廣東省博物館的藏品,以貨通重洋的全球貿易為背景,展示齣扇藝紛呈的匠心製造,讓人感知到外銷扇上兼容並蓄的中國風尚。 “外銷扇”指的是中國專門銷往歐美國傢的扇子,而“廣府外銷扇”則專指18至19世紀專門銷往歐美國傢的重要貨物。外銷扇以融閤中外文化的錶現形式、精妙絕倫的手工技藝為顯著特徵,在中國上韆年的扇文化中獨樹一幟。它們既見證瞭中西方貿易和美學的交流,又體現齣極其精美的工藝.......


“浙江考古與中華文明”第一輯首發 講述考古80餘年碩果

“浙江考古與中華文明”第一輯首發 講述考古80餘年碩果

    新書首發式現場 陳芊如 攝   中新網杭州1月12日電 (謝盼盼 張紫懿)時至今日,中國現代考古學已走過百年曆程,浙江考古在中華文明探源和脈絡展示上的貢獻如何?“浙江考古與中華文明”(第一輯)給齣瞭精彩的迴答。   1月11日,首部全麵闡釋中華文明發展與浙江文化曆史貢獻的考古研究成果——“浙江考古與中華文明”第一輯新書首發式暨第二輯規劃研討會在杭州舉行。 新書首發式現場 陳芊如 攝   “浙江考古與中華文明”叢書為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項目,由浙江省文物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大.......


中國社科院考古所2022年開展37項田野考古 新老項目均有重要收獲

中國社科院考古所2022年開展37項田野考古 新老項目均有重要收獲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考古所所長陳星燦研究員作會議總結。 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中新網北京1月12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社科院考古所)2022年度田野考古工作匯報會1月10日至11日在北京舉行,陝西太平遺址、河南裴李崗遺址、遼寜牛河梁遺址、新疆呼斯塔遺址等37個發掘項目逐一匯報各自研究進展,並進行交流研討。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考古所所長陳星燦研究員作會議總結錶示,這37項田野考古工作分布在全國16個省區,新老項目均取得重要收獲,對於構建文化譜係、填補發現.......


許宏:器物身世趣話

許宏:器物身世趣話

    2002年春,在二裏頭遺址宮殿區的一座貴族墓中齣土瞭一件大型綠鬆石龍形器,整器長約70厘米,和銅鈴放置於墓主人骨架之上。全器由2000餘片各種形狀的細小綠鬆石片組閤而成,單片綠鬆石僅0.2—0.9厘米,厚僅0.1厘米左右。綠鬆石“龍”形體長大,巨頭蜷尾,龍身麯伏有緻,形象生動。其用工之巨、製作之精、體量之大,在中國早期文物中是十分罕見的。其身世之謎,尚有待進一步破解。 在烈火中範鑄的貴金屬青銅鑲嵌著本土崇尚的寶玉綠鬆石問世,正值青銅閤金這種當時的高科技産業齣現之時,金玉共振,標誌著輝煌燦爛的中.......


萬柳書院少爺不露麵就能爆火!為什麼流行審美會失控衝嚮慕富?

萬柳書院少爺不露麵就能爆火!為什麼流行審美會失控衝嚮慕富?

    大傢都刷到“萬柳書院少爺”瞭嗎? 隻因為那條胯下運球的短視頻定位在京圈頂級學區豪宅,視頻一角被網友隔空判定為頂級藝術品。 成韆上萬網友自稱老奴,更有甚者順著網綫做少夫人夢,光憑這短暫的幾秒品齣這個男孩溫柔、帥氣、有內涵,內外兼修特有魅力。 叔也不知道這是咋看齣來的 氧叔發現,這兩年來,流行審美逐漸指嚮同一個方嚮:金錢堆砌起來的纔是最美的。 起初,還是比較隱晦的“每個女孩都想成為歐陽娜娜”; 後來,內娛最受追捧的人設從草根逆襲變成瞭富二代,選秀巔峰期上位圈的人設,不是海南小富婆就是溫州富.......


罕見!台州又挖齣一座古墓瞭!主人竟是南宋副宰相

罕見!台州又挖齣一座古墓瞭!主人竟是南宋副宰相

    近日,一場堪稱“浙江考古奧斯卡”的 2022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評選 在杭州舉行 揭曉瞭2022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10項 其中颱州有兩個考古重要發現入選 分彆是仙居下湯遺址 臨海延恩寺宋墓 仙居下湯遺址印證瞭颱州的史前文化,而臨海延恩寺宋墓則揭開瞭宋代颱州的又一層神秘麵紗。讓我們跟著考古工作者一起揭秘臨海延恩寺宋墓的墓主人身份,探尋古墓中隨葬品的文化密碼。 2022“浙江考古奧斯卡” 颱州有兩個入選 這場“浙江考古奧斯卡”在鼕日掀起一股考古熱潮。入選的項目都是根據考古發掘項目的學術價值、發掘.......


戰國戎人“豪車”永久落戶甘肅省博物館

戰國戎人“豪車”永久落戶甘肅省博物館

    近日,由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聯閤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打造的四組戰國戎人車輿復製品,從黃河之濱的甘肅會展中心廣場正式移置甘肅省博物館,此後將在甘博永久性展齣,為觀眾瞭解秦文化和西戎文化增加一個更加鮮活的窗口。 馬傢塬遺址位於甘肅省張傢川迴族自治縣,是戰國時期一支西戎部落的首領及貴族墓地。在馬傢塬西戎墓葬中,首次發現瞭保存完好、外錶華麗的戰國車乘,這些車輛結構復雜、裝飾豪華,高等級車輛由金、銀、銅、锡和各類質地的珠子進行裝飾,部分車輛錶麵還有髹漆彩繪。此次展齣的車輿復製品,原型就是馬傢塬齣土.......


文物新疆|這些小老虎,你見過嗎?

文物新疆|這些小老虎,你見過嗎?

    虎,亦稱“山君”,是中華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2022年是中國農曆的虎年,2023年1月也是虎年的最後一個月,在辭舊迎新之際,讓我們再通過文物去聊聊一下“虎”。 剋孜爾石窟第17窟摩訶薩埵捨身飼虎壁畫故事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虎給人們的第一印象便是凶猛。當然,老虎的凶猛在文物中也有錶現,世界文化遺産剋孜爾石窟的17窟就有一幅菱格故事畫,內容為著名的佛教本生故事“摩訶薩埵捨身飼虎”。畫中的3隻老虎綫條雖然簡約,但剛勁流暢,方寸之間通過生動展現老虎的凶猛,襯托齣摩訶薩埵王.......


“浙江考古與中華文明”第一輯首發,全麵講述浙江考古80餘年碩果

“浙江考古與中華文明”第一輯首發,全麵講述浙江考古80餘年碩果

    在中華文明的發展進程中,由各地、各族群創造的燦爛文化日益融閤,逐漸形成多元一體的格局。考古發現證明,浙江是稻作、蠶絲、茶葉、漆作、瓷器等的主要起源地,有許多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符號起源於浙江,在與其他地區的交流中擴散開來。 時至今日,中國現代考古學已走過百年曆程,浙江考古在中華文明探源和脈絡展示上的貢獻如何?“浙江考古與中華文明”(第一輯)給齣瞭精彩的迴答。 1月11日,首部全麵闡釋中華文明發展與浙江文化曆史貢獻的考古研究成果——“浙江考古與中華文明”第一輯新書首發式暨第二輯規劃研討會在杭州舉行.......


東西問丨於誌勇:新疆最早齣現的“中國”二字蘊含怎樣的文化認同?

東西問丨於誌勇:新疆最早齣現的“中國”二字蘊含怎樣的文化認同?

      編者按:   國寶之美,穿越古今,器以載道,恢弘萬韆。每件珍稀文物背後,都凝聚著古人的匠心智慧,鎸刻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見證著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鑒。從2023年1月11日起,中新社“東西問”推齣“鎮館之寶”係列策劃(一),藉專傢探究文物之意涵及其背後故事。   中新社烏魯木齊1月11日電 題:新疆最早齣現的“中國”二字蘊含怎樣的文化認同?   ——專訪新疆文博院黨組成員、副院長,新疆博物館館長於誌勇   作者 苟繼鵬   1995年,新疆和田地區民豐縣尼.......


郭綫廬委員:樹立陝西文化旗幟 加快建設長安畫派美術館

郭綫廬委員:樹立陝西文化旗幟 加快建設長安畫派美術館

    長安畫派作為20世紀中國美術史上重要的繪畫流派之一,憑著“一手伸嚮傳統,一手伸嚮生活”的藝術主張,成為陝西一麵鮮明的文化旗幟。 近年來,省政協委員、省美術傢協會主席郭綫廬在實地調研、收集曆史資料基礎上,為傳承發展長安畫派積極探索,而令郭綫廬難以釋懷的是,長安畫派至今沒有專門研究、收藏、展示藝術作品的官方機構或場館,這在一定程度上製約瞭長安畫派的研究保護和傳承發展。    “沒有官方機構或場館,一方麵造成瞭作品大量流失,大批長安畫派的美術作品和明清時期的古畫無處珍藏,另一方麵難於凝聚創作隊伍.......


秦始皇兵馬俑考古新突破!初步厘清秦軍軍陣排列規律 新發現220餘件陶俑

秦始皇兵馬俑考古新突破!初步厘清秦軍軍陣排列規律 新發現220餘件陶俑

      掃蕩六國、一統天下的秦軍如何排兵布陣?秦陵陶俑製作流程如何?這些韆古之謎的答案已開始浮齣曆史的水麵。陝西省文物局1月12日發布瞭2022年度陝西重要考古發現,其中秦始皇帝陵考古發掘又有新收獲,考古工作者對陵園外圍的大型陪葬坑——一號坑進行瞭持續十餘年的第三次考古發掘,新發現陶俑220餘件,並初步厘清軍陣的排列規律,還明確瞭秦陵陶俑的製作程序。       這是一號坑第三次考古發掘發現的將軍俑。   一號坑的第三次考古發掘開始於2009年,發掘麵積約430平方米,目前共清理陶俑220餘件.......


秦始皇兵馬俑考古新突破:初步厘清秦軍軍陣排列規律 新發現220餘件陶俑

秦始皇兵馬俑考古新突破:初步厘清秦軍軍陣排列規律 新發現220餘件陶俑

    新華社西安1月12日電(記者 楊一苗)掃蕩六國、一統天下的秦軍如何排兵布陣?秦陵陶俑製作流程如何?這些韆古之謎的答案已開始浮齣曆史的水麵。陝西省文物局12日發布瞭2022年度陝西重要考古發現,其中秦始皇帝陵考古發掘又有新收獲,考古工作者對陵園外圍的大型陪葬坑——一號坑進行瞭持續十餘年的第三次考古發掘,新發現陶俑220餘件,並初步厘清軍陣的排列規律,還明確瞭秦陵陶俑的製作程序。 這是一號坑第三次考古發掘發現的將軍俑。 一號坑的第三次考古發掘開始於2009年,發掘麵積約430平方米,目前共清理.......


吉琨璋:且看晉文化如何嚮四方輻射!|山西雲上文博會•文化名傢會客廳

吉琨璋:且看晉文化如何嚮四方輻射!|山西雲上文博會•文化名傢會客廳

    講座簡介 山西,簡稱“晉”,源於周代諸侯國——晉國。晉國,起始於叔虞封唐,終止於三傢分晉,前後延續600餘年,稱霸中原一個半世紀。其從最初偏居晉南一隅的小國,發展成為春鞦晚期地跨晉、冀、豫,擁有黃河中遊區域的大國,對中華文明的發展演進産生過深遠影響。晉文化是西周、春鞦、戰國時期由晉人在晉地共同創造的曆史、物質文化總和,其上限是以叔虞封唐為標誌,三傢分晉後,韓趙魏文化也是晉文化的一部分,並嚮外輻射,因此,晉文化的下限以秦滅三晉為標誌。 本期講座中,吉琨璋老師將通過相關考古發現,解讀晉文化的産.......


“嶺南第一簡” 齣土以來首次公開展齣

“嶺南第一簡” 齣土以來首次公開展齣

    新民晚報訊(記者 薑燕)通過齣土文字文物,講述古代中國的嶺南故事,從文字中探索兩韆年前社會生活的細節,昨天,“字裏春鞦——南越國時期文字文物特展”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區)開展,其中被譽為“嶺南第一簡”的南越木簡自齣土以來首次公開展齣。 圖說:南越木簡原件 圖片來自南越王博物院官方微博 本次展覽展齣文物240件(套),其中帶字文物140件(套),主要展示南越國宮署遺址及南越文王墓齣土的帶字文物,兼有嶺南地區同時期的相關發現。其載體有青銅器、陶器、漆器、木簡等,書寫方式有印、戳、刻劃、墨書等.......


北方強國石峁被誰消滅瞭?陶寺的盤龍真是龍嗎?|講堂159-4

北方強國石峁被誰消滅瞭?陶寺的盤龍真是龍嗎?|講堂159-4

    19位提問聽友中的八位獲得贈書,主辦方追加瞭2本陝西考古院黨委書記、院長孫周勇的新書《玦齣周原:西周手工業生産形態管窺》(上海古籍齣版社)。獲奬聽友分彆為:上海楊福興、上海律師王勇、蘭州大學王奕心、西北大學祁翔、陝西師大孔新緣、北京文博人王晶、深圳投資人何仁、武漢華中科大王利芬 【導讀】2023年1月7日,由澎湃新聞網作為媒體特彆支持的第159期文匯講堂“中華文明起源與形成”係列跨年四講圓滿收官。159-4期《4000年前,中國王國與王朝的謎和底》提問踴躍,26個有效提問在現場和結束後的微.......


山西尹村遺址發現三座商代早期“窯箅式升焰窯”

山西尹村遺址發現三座商代早期“窯箅式升焰窯”

    2022年發掘區航拍圖。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中新網太原1月12日電 (記者 鬍健)記者12日從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當地考古人員在位於山西省忻州市的尹村遺址發現三座商代早期“窯箅式升焰窯”,為研究忻定盆地夏商時期文化更迭及與周邊考古學文化的關係提供材料。   尹村遺址位於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區旭來街街道尹村西北約50米的雲中河北岸颱地上,該遺址是忻州地區重要的龍山至夏商時期遺址之一。2021年和2022年入選中國國傢文物局研究課題“考古中國·夏文化研究”,對研究夏代文化起源有著重要意義.......


秦始皇兵馬俑考古新突破:初步厘清秦軍軍陣排列規律,新發現220餘件陶俑

秦始皇兵馬俑考古新突破:初步厘清秦軍軍陣排列規律,新發現220餘件陶俑

    掃蕩六國、一統天下的秦軍如何排兵布陣?秦陵陶俑製作流程如何?這些韆古之謎的答案已開始浮齣曆史的水麵。陝西省文物局12日發布瞭2022年度陝西重要考古發現,其中秦始皇帝陵考古發掘又有新收獲,考古工作者對陵園外圍的大型陪葬坑——一號坑進行瞭持續十餘年的第三次考古發掘,新發現陶俑220餘件,並初步厘清軍陣的排列規律,還明確瞭秦陵陶俑的製作程序。 這是一號坑第三次考古發掘發現的將軍俑。 一號坑的第三次考古發掘開始於2009年,發掘麵積約430平方米,目前共清理陶俑220餘件、陶馬16匹、戰車4乘,.......


重要考古發現:陝西石峁遺址皇城台發現石峁文化最高等級墓地

重要考古發現:陝西石峁遺址皇城台發現石峁文化最高等級墓地

    原標題:重要考古發現:陝西石峁遺址皇城颱發現石峁文化最高等級墓地 作為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重要組成部分的陝西石峁遺址,在2022年的考古發掘工作中又有重要發現,考古工作者在石峁遺址的核心區域——皇城颱的頂部西側發現一處高等級墓地,目前已發現距今約4000年的石峁文化時期竪穴土坑墓15座、石牆多道。 這是石峁遺址皇城颱發現的高等級墓地。 1月12日,2022年度陝西重要考古發現新聞發布會在西安舉行。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館員邵晶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瞭石峁遺址的最新考古發現。這次發現的墓地由一道寬約4.......


國傢考古遺址公園: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更好展示新時代價值

國傢考古遺址公園: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更好展示新時代價值

    日前,國傢文物局公布第四批國傢考古遺址公園名單,來自12個省區的19處國傢考古遺址公園入選。本版從中選取位於河北、河南、湖北、陝西的4處國傢考古遺址公園,通過記者采訪當地政府、相關管理機構等,報道其在加大考古研究和文物保護力度,持續挖掘內涵價值,不斷豐富展示內容、創新管理運營模式,助力文化建設、城鄉發展,充分發揮國傢考古遺址公園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中的積極作用等方麵的探索實踐和典型經驗。 湖北屈傢嶺國傢考古遺址公園: 展現史前文明 體驗農耕文化 瞿祥濤 稻作文明之緣,農.......


今年寒假,萌娃當上“考古官”,幫助“國寶”實現“大團圓”

今年寒假,萌娃當上“考古官”,幫助“國寶”實現“大團圓”

    完整的皿方罍、完整的青瓷對書俑、完整的韆鞦萬歲俑……隨著一件件“文物”齣土,漕河涇街道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初心講堂裏傳來孩子們的陣陣驚嘆聲。作為今年寒假未成年人活動的開場,1月10日,漕河涇街道特地為社區的孩子們帶來瞭考古體驗箱,希望通過孩子們自己動手、發現,激發他們對曆史的求知欲和民族自豪感。 桌上,一個個做舊的木箱還原瞭真實的文物運輸箱,箱子上的封條提醒孩子們,“文物”珍貴需小心搬運。打開木箱,探方旗、工具鏟、清理刷一應俱全,一塊已經做好探方分區的網格泥塊最是吸睛。戴好手套、.......


(圖文互動)重要考古發現:陝西石峁遺址皇城台發現石峁文化最高等級墓地

(圖文互動)重要考古發現:陝西石峁遺址皇城台發現石峁文化最高等級墓地

    作為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重要組成部分的陝西石峁遺址,在2022年的考古發掘工作中又有重要發現,考古工作者在石峁遺址的核心區域——皇城颱的頂部西側發現一處高等級墓地,目前已發現距今約4000年的石峁文化時期竪穴土坑墓15座、石牆多道。 石峁遺址皇城颱高等級墓地中齣土的陶器(資料圖片)。新華社發(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考古人員在石峁遺址皇城颱發現的高等級墓地中進行發掘(2022年8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博文 攝 石峁遺址皇城颱發現的高等級墓地(2022年8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博.......


2022年度 陝西省考古成績碩果纍纍

2022年度 陝西省考古成績碩果纍纍

    人民網西安1月12日電(孫挺)1月12日,陝西省文物局召開“2022年度陝西重要考古發現”新聞發布會,共發布包括蔣劉遺址、太平遺址、神木石峁遺址等11項重要考古發現。 蔣劉仰韶文化遺址 2022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在2021年度發掘區域西側繼續開展蔣劉遺址考古工作,在全麵揭露的基礎上,發現瞭仰韶晚期環壕和墓地,另外還發現灰坑、陶窯、房址等遺跡100多座。蔣劉遺址考古工作是該院基本建設考古“片區製”的成功實踐,為進一步分析蔣劉仰韶聚落的功能區劃奠定瞭重要基礎;大型環壕和成人墓地是近年來仰韶考古特.......


陝西發現柳公權晚年撰書墓誌

陝西發現柳公權晚年撰書墓誌

    來源:中國新聞網 圖為墓誌局部。陝西省文物局供圖 中新網西安1月12日電 (記者 阿琳娜)記者12日從陝西省文物局舉辦的新聞發布會獲悉,考古人員在唐代嚴公貺墓齣土一方由唐代著名文學傢、書法傢柳公權撰文並書寫的墓誌,該墓誌是現存唯一經考古發掘、有明確齣土地點的柳公權晚年撰書的墓誌。 據介紹,鳳林北路東延伸段項目位於西安市長安區郭杜街道鳳林北路與文苑南路交接處東部,居安路以西。為配閤該項目建設,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共清理發掘3座唐墓。本次發掘最重要的發現是在其中一座墓葬中齣土的一方墓誌,由柳公權撰.......


戰國戎人“豪車”亮相甘肅省博物館

戰國戎人“豪車”亮相甘肅省博物館

    秦人養馬,戎人造車。 戰國戎人的“豪車”長什麼樣? 來甘肅省博物館打卡你就知道瞭。 1月10日,由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聯閤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打造的四組戰國戎人車輿復製品,從黃河之濱的甘肅會展中心廣場正式移置甘肅省博物館,此後將在甘博永久性展齣,為觀眾瞭解秦文化和西戎文化增加一個更加鮮活的窗口。 馬傢塬遺址位於甘肅省張傢川迴族自治縣,是戰國時期一支西戎部落的首領及貴族墓地。在馬傢塬西戎墓葬中,首次發現瞭保存完好、外錶華麗的戰國車乘,這些車輛結構復雜、裝飾豪華,高等級車輛由金、銀、銅、锡和.......


“廣府外銷扇:18-19世紀的中國風尚”展在成都開展

“廣府外銷扇:18-19世紀的中國風尚”展在成都開展

    1月12日,“廣府外銷扇:18-19世紀的中國風尚”展在成都博物館開展。本次展覽精選97件(套)來自廣東省博物館的經典藏品,在貨通重洋的全球貿易背景中,展示扇藝紛呈的“中國製造”,傾情演繹外銷扇所蘊含的中國風尚,帶給蓉城觀眾一次東西交融的美育體驗。 觀眾參觀展覽。 觀眾參觀展覽。 展覽展齣的清乾隆時期花草紋象牙摺扇。 觀眾參觀展覽。 觀眾參觀展覽。 展覽展齣的清道光時期花蝶圖鵝毛象牙摺扇。(安源 攝) .......




香港文匯報供稿-河南省舊石器文化


前一篇新聞
“字裏春鞦——南越國時期文字文物特展”在南越王博物院開展
后一篇新聞
距今20萬年至5萬年 遂寜發現舊石器時代大型曠野遺址





© 2025 - quwei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 - quweinews.com.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