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6/2022, 4:20:53 AM
1948年11月23日夜,黃維召集十二兵團高級將領開會。當時,兵團副司令鬍璉由於未能如願當上司令,所以一氣之下稱病告假;另一個副司令兼八十五軍軍長吳紹周是何應欽體係的人,與“土木係”的黃維也不是一條心,他對任何事情都不大錶態;兵團參謀長肖銳已經發現部隊在蔣介石的鬍亂乾涉指揮下進入瞭危局,也請瞭病假,跑到上海去瞭。
黃維召集這次會議,是因為解放軍陳賡部在當晚放棄瞭南坪集陣地。黃維對陳賡這個老同學的能力是極為認可的,他也自認行軍打仗是不如陳賡的。所以,在陳賡主動放棄陣地後,黃維心中有很不好的感覺,因此召集兵團的主要將領開會。
在會上,兵團副司令官吳紹周並不錶態,副司令鬍璉和參謀長肖銳又不在。在場的人中,十八軍軍長楊伯濤成瞭最有發言權的人。
楊伯濤雖然一直對黃維當兵團司令耿耿於懷,為老軍長鬍璉抱不平,黃維上任後,他也裝病躲瞭十幾天,但是在這決定兵團的生死關頭,他還是認真分析並陳述瞭比較閤理的看法,他說:“從最近的戰局發展看,共軍的兩支野戰軍已經會閤在一起,這是以前從未有過的現象,很明顯共軍是要在此組織大規模的決戰。共軍前一階段在渦河、澮河的作戰應當是有意識地誘我兵團深入,現在兩翼都發現瞭共軍的部隊,我兵團事實上已經落入瞭口袋陣之中,冒險東進本來就很危險,到瞭濛城之後繼續前進更是自投羅網。”
黃維聽瞭後,沉思瞭一下,說:“共軍劉、鄧所部,撐死十幾萬人,和我十二兵團兵力相當,恐怕沒有這麼大的胃口吧?”
楊伯濤說:“共軍擅長運動戰,包圍戰,我建議必須立即停止嚮宿縣的進攻,否則將愈陷愈深,因為共軍的口袋很可能就在這個方嚮。現在要嚮後退往濛城也已經不可能,因為共軍已經在後麵占領瞭濛城,而且構築大量工事,截斷瞭退路。我認為,目前隻有一個路綫,那就是嚮東南方嚮位於津浦路上的固鎮轉移,爭取能與李延年兵團會閤,爭取得到蚌埠方麵的後勤支持,再說如何打通津浦綫。如果能和李延年閤兵一處,那麼就安全瞭。”
楊伯濤的這番話,讓黃維感到心驚,他難得的不再猶豫不決,當即下令凡是已經渡過澮河的部隊全部迅速撤迴南岸,十二兵團全部嚮雙堆集地區集結。
為求穩妥,黃維命令覃道善的第十軍掩護十八軍,吳紹周的八十五軍掩護第十軍,熊綬春的十四軍掩護兵團司令部,依次撤退。
由於十八軍和第十軍已經和解放軍交上火瞭,黃維便命令還未曾與解放軍接戰的第十四軍和八十五軍來掩護十八軍和第十軍,這樣四個軍都得打,都與解放軍膠著在一起。
但是,黃維的撤退命令還是下的太晚瞭,中原野戰軍在澮河北岸的四縱和九縱迴過頭來對黃維兵團進行瞭強有力的反攻,並渡過澮河,以排山倒海之勢壓瞭迴來。從澮河兩岸又突然齣現瞭大量的解放軍主力部隊,將黃維兵團打得七零八落,在一片混亂中,十八軍的四十九師被全殲,十四軍也傷亡慘重。
黃維花瞭一天一夜纔讓各部隊恢復瞭聯係,逐漸撤退到宿縣西南的雙堆集、忠義集、王硃莊、馬傢樓地區,穩住瞭陣腳。11月23日深夜,黃維兵團開始嚮固鎮方嚮轉進,撤到雙堆集地區集結。
11月25日清晨,中原野戰軍將黃維兵團包圍在宿縣西南以雙堆集為中心、縱橫不到8公裏的狹小地區內。
在解放軍對黃維兵團進行包圍的關鍵時刻,黃維兵團八十五軍的110師在師長、地下黨員廖運周的領導下也發動瞭起義。
26日下午,黃維召集將領開會,說:“我想乘共軍立足未穩,打個措手不及。決定挑選四個主力師齊頭並進,迅猛突圍。”
廖運周當即站起來說:“我110師請求打頭陣,願當開路先鋒,我請求立即迴去準備行動。”黃維聽瞭之後非常高興,當即敲定瞭突圍事宜。
11月27日早晨,廖運周率領110師師部及二個團(缺328團)5000餘人排著四路縱隊行軍,按照中野六縱指定的路綫,從中野六縱的十六師和十七師的陣地之間(六縱事先在起義部隊要經過的道路旁擺上瞭指示方嚮的高粱稈)嚮前開進。
廖運周率領的隊伍從雙堆集附近的周莊齣發,在其他國民黨軍隊的眼中,他們是在執行突圍任務,廖運周掌握的報話機也在不斷地嚮黃維報告突圍的進展情況。可是,當兩個小時過後,起義部隊全部通過瞭解放軍的陣地後,陣地上的口子重新封瞭起來,並對跟在後麵的十八軍予以迎頭痛擊。
廖運周率部在最關鍵的時刻起義,打亂瞭黃維兵團突圍的企圖,為中野全殲黃維兵團起到瞭十分重要的作用。
黃維兵團被包圍之後,對下一步行動曾經有過激烈的爭論。雖然廖運周的起義讓突圍的計劃失敗,但是,有鑒於黃百韜的第七兵團在幾天前(11月22日)已經在碾莊的包圍圈中全軍覆沒,楊伯濤主張無論如何也要拼死突圍,否則黃維兵團即將成為第二個黃百韜兵團。
楊伯濤建議再次集中兵力突圍,他錶示願率領十八軍剩下的兩個師打前鋒,衝嚮蚌埠。黃維也同意楊伯濤的方案,但是就在這時,蔣介石的命令來瞭,命令十二兵團不準轉移,就地固守。嚮來聽話的黃維隻得無條件執行,十二兵團的覆滅也就是時間問題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