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是我國政權最多的一個時期,這個時期戰亂頻仍,禮崩樂壞。這個時期人民苦不堪言,然有破壞必有建設。在這個問題頻齣的時代,很多有識之士都提齣瞭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就是所謂的百傢爭鳴。
諸子百傢中,有這麼一個學術派係,他們提倡通過外交遊說來改變列國格局,同時立取卿相之榮。這就是後來被傳的玄之又玄的縱橫傢。其集大成者是戰國中期的蘇秦和張儀。那麼在戰國的逐利背景下,蘇秦"一怒而諸侯懼,安居則天下熄"引得多人模仿,那麼這些人又是否又忽視瞭本末關係呢?
在儒傢經典代錶著作中,曾有"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的說法。那麼到底何為本末呢?又如何知其先後呢?蘇秦給我們很多啓示。
蘇秦
一、 匹馬黑貂裘
蘇秦全傢都是以務農種地生活。他以前曾經到齊國求學,接觸瞭很多新思想。後來又拜鬼榖子為師,與張儀同為鬼榖子的學生。學成之後,他去瞭西邊的秦國,秦國剛發生商鞅變法,已經成為一個強國。
蘇秦有一套自己的外交主張,稱為連橫。那個時候秦國當政的是秦惠文王。他就對秦惠王說:"秦國,西有巴、蜀、漢中的良田和資源,北有鬍貉和一些稀有動物,南麵有巫山、黔中作為屏障,東麵有崤山和函榖關固若金湯的堅城和險關。
良田韆裏,百姓耕田,戰車和士兵數不勝數,這就是大國強國啊。天時地利人和都有瞭,憑著大王的賢明,可以兼並諸侯,一統天下,如果您有這樣的大誌,我來幫您辦。"
秦惠文王
秦王迴答說:"我聽說:羽毛不豐滿飛不上天,法令不完備不能直接用到犯人身上,道德不深厚百姓不會聽,政教不順民心的大臣會很被動。你說的話把秦國吹上天瞭,你不遠韆裏跑過來如果隻是吹牛的話,我太忙瞭,還是有時間再聽吧。"
就這樣,蘇秦鎩羽而歸。迴來的時候黑貂皮大衣破爛不堪,一百斤黃金也沒瞭,落魄地迴瞭傢。他穿著草鞋,背著書箱,挑著行李,形容枯槁,一臉羞愧之色。辛棄疾有一首詩曾說:"季子正年少,匹馬黑貂裘。"
二、 捨本而逐末
迴到傢以後,傢裏的人都嘲笑他不好好種地就會耍嘴皮子,實在是捨本逐末。蘇秦特彆慚愧,臉色發紅。人最難受的就是在親戚麵前丟臉瞭吧。在人生中,最難的確實是證明自己。
蘇秦的傢鄉洛陽
他把自己關在傢裏,把自己的藏書全部看瞭,又揣摩很久師父當初教的一些東西。自言自語道:"跟著名師學藝,寒窗十年,卻不能換來榮華富貴,讀書真的有用嗎?"他陷入瞭深深地自我懷疑。
他在群書裏找到一部《周書陰符》,據說這是薑太公輔佐周武王的帝王術。他便用心去鑽研,體會,讀書睏瞭的話,就會拿針猛紮自己大腿,鮮血從大腿流到瞭腳下。這樣使他格外清醒。研究瞭一年多,揣摩齣閤縱連橫之術,他覺得帝王心術盡在己手,可以真正去降服諸侯瞭。
蘇秦傢就是洛陽,他就近優先選瞭周顯王。但顯王周圍的大臣都很解蘇秦,認為他隻是個捨本逐末的懶漢罷瞭。沒有人看上他願意為他說話,周顯王根本不見他。
蘇秦去瞭趙國。趙肅侯的弟弟趙成是現任國相,又是奉陽君。但奉陽君不喜歡蘇秦,蘇秦又很快離開瞭趙國。
蘇秦北上去瞭燕國,等待瞭一年多纔見到燕文侯。仿佛上天也不想蘇秦失敗瞭,這次遊說得非常順利。蘇秦先從地利上分析瞭燕國離趙國最近,燕國隻害怕強大但是遠在韆裏之外的秦國,卻不擔心臥榻之側又很強勁的趙國;如果燕國能和趙國結盟,那就無憂瞭。
燕文侯允諾蘇秦"如果你的辦法要是能讓燕國不再被欺負,願舉國相報"。於是他資助蘇秦大量錢財,前去遊說趙國。
蘇秦再來趙國的時候,奉陽君趙成已死,便遊說趙肅侯,跟他說隻要六國聯閤起來,秦國會十分懼怕。蘇秦精微地分析瞭趙國與其他列國的交往的利弊,三晉如果趙與韓魏精誠團結的話進可攻退可守,可以與周邊的齊楚燕有一戰之力。
不僅如此,他說透瞭閤縱更大化:如果可以把韓、魏、齊、楚、燕、趙六國聯閤起來,共同打擊秦國,六國一體,兵力和人纔以及財政上,秦國肯定不是對手。秦國就再也不敢東齣函榖關侵犯六國瞭,趙國作為聯盟之首,自然備受尊崇。
趙肅侯深感認同蘇秦以及他的上謀伐交的戰略,給錢給人讓他去說服剩下的四國加盟,早日完成閤縱大計。
蘇秦在趙、燕得勢後,六國終於達成盟約,勠力抗秦。蘇秦被任命為從約長(閤縱聯盟的聯盟長),被六國國君任命為六國的國相,同時佩戴六國相印。
當六國聯軍兵臨秦國邊境的時候,秦國人肝膽俱裂。從此,秦國不敢窺伺函榖關長達十五年。
三、 前倨而後卑
閤縱成功後,蘇秦從楚北上,嚮趙王復命,路過自己的老傢洛陽。整個洛陽城內車馬行李、六國使者跟隨的頗多,他的陣仗不輸給任何一個帝王。周顯王特彆後悔當初沒把蘇秦當迴事,趕緊找人為他清掃道路,並派人到郊外為他接風洗塵。
蘇秦的傢人親戚也到進城來一睹他的風采。他的父母、哥哥嫂子、妻子等人全部匍匐在地,不敢抬頭。
蘇秦想起以前,情緒湧齣來心口,感慨地說:"同樣都是我,富貴的時候,親戚全部都敬畏我;貧賤時,傢人都不以我為人,更何況旁人。假使我當初在洛陽有二頃良田,現在又怎能佩帶六國相印呢!"於是把自己身上的錢財,盡數賞賜給親戚和朋友。
蘇秦以前去燕國的時侯,曾經嚮人藉錢一百做路費,如今富貴,就還瞭一百倍。蘇秦的隨從人員中,隻有一個人收到迴報,他問蘇秦為什麼。蘇秦說:"我沒有忘記你,當初你隨我去燕國,那時正當我正處睏境,在易水邊你多次想拋棄我,你這樣很不仁義。所以我選擇最後賞賜你"。
縱橫傢代錶
結語
縱橫傢唯利是圖的思想,為瞭追逐名利而不擇手段,他們並不認可儒傢的仁義禮智信,也不認可儒傢的耕田為本。
他們身處戰國亂世,其權謀詐術更多是處於自身利益的需要,無論做什麼決定都是為瞭追名逐利,在"國傢沒有永恒的朋友,臣子也沒有永恒的主子"的亂世中,所有國傢隻不過是縱橫傢手中一顆棋子罷瞭。
蘇秦曾說:"想我有洛陽二頃田,焉能配六國相印?"。天下事,先本後末則易成。然本可以為末,末也可以為本。曾子曰:"物有本末,事有終始"。這句話的主旨是讓人明白內外本末與終始先後:做事要先本後末,知有先後。蘇秦成功後,世人爭相模仿,再也沒有以農為本的想法瞭。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