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2/2022, 8:59:05 AM
作者:張洪文
戊戌政變後,光緒皇帝被慈禧太後奪去瞭所有的權柄,實際上降為一個幽禁在深宮的政治犯。
至此,慈禧由垂簾聽政變為直接臨朝執政。每天早朝時,慈禧在接受大臣們三拜九叩禮儀時,心裏覺得無比榮耀。
特彆是慈禧上朝時,成群的女官、太監和宮女隨著她走上太和殿時,一種君臨天下特有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仿佛是“一覽眾山下”。
宮裏宮外,包括各省給慈禧後貢呈的金銀財寶及珊瑚玉件、書畫作品、備類絹絲衣物,真是琳琅滿目總也不斷。連慈禧後本人也記不清都有什麼瞭,其價值更是說不清楚瞭。
有一天,慈禧太後在同大太監李蓮英閑聊時,李蓮英嚮慈禧太後提齣瞭外齣旅遊的建議,這完全迎閤慈禧太後此時的想法。慈禧太後問李蓮英去哪兒好呢?李蓮英提齣去奉天(瀋陽),理由是奉天有東陵和古宮(當時瀋陽故宮稱為古宮),故宮裏陳列著清朝先帝和鹹豐、同治帝的很多遺物。奉天古宮有很多寶貝,北京這裏還沒有呢。
清東陵
李蓮英一說到奉天古宮裏的寶貝,慈禧太後眼睛頓時亮瞭,立刻來瞭精神頭,當場拍闆馬上就去奉天。
朝中的大臣們一聽說慈禧太後要去奉天,奏章接二連三送到宮中,他們的大意是:太後以萬乘之尊,不宜不顧路途遙遠去北方遊覽古宮,況我太後春鞦以高,尤宜珍攝,以慰萬民之望…….即朝中各事,亦端賴聖意裁決,不可一日廢馳。
對這些奏章,慈禧太後看後竟不屑一顧,隨之撕成碎片。況且,這是慈禧太後的習慣。每每見到有什麼與自己意見相反的奏章,慈禧太後總是這樣撕掉的。如果哪個大臣在身邊麵奏,慈禧太後就會把撕碎的奏章扔到他臉上。
於是,朝中大臣們不敢再發聲瞭,慈禧太後去奉天的事情就定瞭下來。
一時間,宮裏邊從李蓮英起,一直到最低的宮女,從執政大臣,一直到鐵路上最小的差役,個個都在準備齣宮去奉天的物品。
從北京到奉天的路程,慈禧太後是不能乘鸞輿去的。當時,清政府已從外國鐵路公司買來瞭一列“禦用列車”。但是,慈禧太後並沒有見過。
啓行之後,從北京故宮到永定門火車站的大路上,全都鋪上瞭金子一般的黃沙。慈禧太後坐的鸞輿 ,轎子兩邊畫著兩條張牙舞爪的金龍,抬轎的是十六名太監。在這個鸞輿的後麵,還有六乘全部漆著紅色的大轎,每一乘大轎,有八個太監抬著,這是待從女官們所乘坐的。
在慈禧太後啓行之前,鐵路工人便提前幾天忙碌起來。要裝載全部隨行官員,太監,宮女,以及各種物品,需掛十六輛車子。
與此同時,又把十六輛車子完全改漆代錶皇族的顔色。
慈禧太後的鸞輿必須帶到奉天去,另備一輛棚車裝載跟在專列後麵。
慈禧太後所上的一輛車的前麵,鋪著一方象輪船上擱的跳闆一樣的木闆,闆上覆著一條黃色的絲絨毯。慈禧後走下鸞輿後,由李蓮英扶著手臂,兩旁有多名太監 夾護上瞭列車。
按照慈禧太後的命令,車上從司機一直到打掃員,都穿上瞭朝靴,戴起朝帽,打扮成十足的太監式。
在這群鐵路人員中,也有一個領袖,就是京奉鐵路的局長孟福祥,穿著十分富麗的公服。但他管理鐵路的知識,比一個小學生知道的還要少。因為,孟福祥這個局長職位,是花巨額運動費,嚮李蓮英買下來的。
慈禧太後上車後,急著想瞭解一下關於火車的常識,李蓮英便派人把孟福祥召瞭來。他一來,當然是恭恭敬敬地磕瞭頭,靜候著慈禧後的詢問。
慈溪後的第一個問題:究竟是什麼東西使這輛火車行動的呢?
孟福祥迴話很慢,斷斷續續很不連貫:就是車上這些工役們…… 把火車開動的。
慈禧太後提高瞭聲調:這我知道。現在是問你,他們是怎樣把火車開動的?
孟福祥有些口吃:迴太後,奴纔…..奴纔……知道,這是那司機的人弄走的。
慈禧太後又問:那麼,他們又是怎樣把車子停下來的呢?
孟福祥低頭答道:迴太後,六個人從車上跳下來,奔到最後的那節車子裏,去抓住瞭那個輪盤,隻要他們盡力抓住,這個車子就停瞭下來。
李蓮英
這個答復,是孟福祥是自己設想的,因為他總認為那些司閘夫一定是硬生生地把這列車拉住的。
站在一旁的太監李蓮英,看到孟福祥迴答慈禧太後的話,驢唇不動馬嘴,生怕慈禧太後再繼續問下去,惹齣什麼事非,牽扯到自己,身上直冒虛汗。於是李蓮英心生一計,給慈禧太後叩瞭個響頭,然後說:列車馬上要開動瞭,孟福祥給司機下達開車命令的時間到瞭,請太後恩準!慈禧太後聽瞭李蓮英的話,把手往前一揮:下去吧。是否認可瞭對孟福祥的詢問,慈禧後臉上沒有一絲錶情。
列車到達奉天以後,慈禧太後終於搞清楚瞭火車的前進後退和製動常識,慈禧隨後立刻傳旨:讓孟福詳迴傢抱孩子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