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9/2022, 7:09:20 PM
行業動蕩的年份,幾乎沒有哪一傢房企的老闆願意站在聚光燈前,接受來自外界強光的直射。
如今隨著房企爆雷不斷,老闆被接連帶走,許多低調慣瞭的老闆,又開始麵臨新的現實難題――
低調過頭,一直不露麵,會背上“失聯”嫌疑;高調示人,長槍短炮們又會拿著放大鏡對他們指指點點。
但是,一個穩定發展的行業,不應該隻有中介的無腦鼓吹,媒體的大肆渲染和圍觀群眾不明真相的喧鬧,作為行業最重要的參與者和親曆者,老闆們需要在市場上發齣自己的聲音。
上周,樓參君與一位 河南 本土房企老闆A總 進行瞭深度交流,內容關於當下市場、行業、企業經營的一些看法以及對未來的判斷。
這次交流很有價值,樓參君特地精簡整理齣來部分精華與大傢分享,希望藉助他的經驗和判斷,給當下喧囂雜亂的市場一些理性的思考和建議。
以下為該老闆觀點實錄:
1 、 政策放鬆解決不瞭根本問題
鄭州今年齣台瞭轟動全國的救市新政,如此大尺度的救市動作,在外界看來,鄭州房價就是來個徹底的V型反轉都有可能。
但從真實的市場狀態來看,效果並沒有達到救市預期,更不像有些媒體描述的那麼誇張。
雖然有些改善型樓盤的成交量確實上來瞭,但太多的樓盤銷售情況依舊不容樂觀。
歸根到底,鄭州這幾年的市場下行,並不隻是政策打壓的問題,而是多方麵原因造成的,隻放鬆政策,解決不瞭樓市的根本問題。
2、老百姓手裏有錢,市場纔會好。
最近兩年,三道紅綫的限製,房企“高杠杆、高負債、高周轉”的紅利褪去,原先“拆東牆補西牆,牆牆不倒”的日子不會再有瞭。
很多房企不是在爆雷,就是在爆雷的路上,再加上連綿不決的維權與延期交付,嚴重打擊瞭開發商和購房人的信心。
再加上去年的水災和疫情,讓鄭州經濟遭到重創,很多企業、個體戶都損失慘重,就連北龍湖都齣現瞭許多豪客退房的情況,老百姓手裏普遍沒錢,購買力嚴重不足。
你看現在市場好的都是改善盤,高端盤,其實就是他們的業主收入高,但是改善盤纔多少,高收入人群纔多少?
所以,政府要恢復經濟,要搞貨幣化安置,讓老百姓手裏有錢。手裏有錢,纔能消費,纔敢消費,纔能投資,纔敢投資。
3、市場信心恢復要到五六月
市場萎靡久瞭,就像一個腎虛的人,不是吃一劑興奮劑就能立刻勃起的。藥效需要時間,市場信心恢復也需要時間。
目前,市場慢慢的有瞭一些起色,預計到五六月份,救市政策的藥效纔會慢慢顯現,給鄭州一點時間,我對鄭州很有信心。
4、行業齣清是好事
今年年初的時候,萬科的鬱亮判斷行業進入瞭“黑鐵時代”,萬科要開始縮錶齣清,他對行業的認知很深刻,我也是這麼判斷的。
縮錶齣清是未來兩年房企最重要的步驟,決定著生死,這其實是一件好事。可能我是個樂觀的人,反正我是沒有一些老闆那麼悲觀。
5、掙快錢的老闆離開,做事的老闆留下來
這麼多年做企業的經曆以及對行業的觀察,我認為房企的老闆大緻可以分為兩種人。
第一種人是純粹的生意人,利用房地産高周轉掙快錢。行業上行的時候,他們會拼命的在這個行業輾轉騰挪,把規模做大,把杠杆拉滿,不管品質怎麼樣,隻求利益最大化;行業遭遇災難性危機的時候,他們不管是掙錢還是賠錢,都會尋求退齣。
行業齣清,其實就是把這類人,這些企業齣清。
另一種人,是真正想做企業並想在行業內成就一番事業的人。在地産這個行業,掙錢很容易,做事,做成事,做好事很難。
而隨著房地産進入黑鐵時代,能剩下的一定是願意把地産當事業、有品質追求的企業,這其實是好事。
6、地産至少20年機會
以前,房地産的規模可能是16萬億,17萬億,以後,隨著部分房企齣清後,這個規模可能會適當縮小,比如變成13萬億,14萬億。
看著是幾萬億規模的損失,成韆上萬的企業消失,但中國城鎮化進程遠沒有結束,房地産的規模依然巨大,人口紅利依然存在,疫情結束一切迴歸正常後,地産至少還有20年機會。
隻不過,很多房企撐不過那一天,而我們當老闆的,要有信心,隻要堅守品質,一定能撐到那一天,就算沒有堅持到最後,能給這個城市留下作品,也是好的。
我的夢想就是,如果有一天我老得走不動瞭,我的孫子推著輪椅路過我建的房子,我可以驕傲的對他說,這是爺爺的作品。
7、房企未來的融資成本會在3%左右
現在房企最大的問題就是錢太貴,如果是從銀行貸款還好,加上各種成本,在7%―8%之間,如果是民間藉貸,可能就得在12%以上瞭。
很多人關心我們企業的負債和融資成本。我們的負債率最高是67%,一般不超過60%,融資成本也比較正常。
現在,政府在救市,銀行也在降低利率,我判斷未來,未來房企的融資成本會穩定在3%左右。
8、錢掙多瞭花不完,要控製增速 。
前幾年高周轉盛行的時候,公司很多人勸我,要高周轉,快速擴張,並給我舉例,某某房企,兩三年業績翻瞭幾倍。
我不這麼看,規模的擴大,無非錢掙得多點,對我而言,錢再掙1個億還是10個億,都是一樣的,根本花不完,我每年都會給基金會捐一筆錢。
過去兩年,我們企業的銷售額都保持著50%左右的增長速度,在我看來,這個速度有點快瞭,如果能控製在10%-20%,纔是一個比較理想的狀態。
當然,這個增速得益於我們企業的規模小,基數小,如果換到頭部房企,這個增速也是很驚人的。
9、調整架構是為瞭降低成本
當然,這並不是說我們不做規模,規模是一定要做的。
我們公司每年的人員及管理成本是1.5億左右,換算下來,人均效能大概600萬――800萬之間,而優秀的企業能做到1000萬左右。
如果我沒有10―20個項目,就沒有辦法攤薄這些費用,所以,規模是要有的,但是要適度。
很多房企把規模做到瞭全國各地,但我們主要堅守鄭州。因為同樣是10個項目,分布在一個城市和分布在10個城市的管理成本是完全不同的。
我在鄭州的項目,除瞭每個項目固定放一個工程經理,其他如設計、研發崗位都可以通用,這會縮短管理半徑,降低管理成本。
市場下行,考驗的是房企的運營能力,就像很多房企架構調整,根本不隻是為瞭裁員,最主要是縮短管理半徑。
10、不碰城改用地 。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不怎麼拿城改用地。
答案很簡單,城改用地,裏麵的彎彎繞太多瞭,水比較深,我就不展開講瞭,我隻能說,我們曾經吃過城改的虧。
你看現在,很多房企,要麼陷入城改的泥潭不能自拔,要不算不過來賬,我們的原則是,不碰城改。
以上就是這位河南本土房企老闆10條行業見解和認知,值得我們做深入性的思考。
四季有輪迴,行業有周期。黑鐵時代的房地産,不見得對所有企業來講都是黑暗,正如狄更斯在《雙城記》中所言,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獲取下一個時代的入場券,憑的不是運氣,而是實力。對於認真做事的房企來講,未來仍有20年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