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2022, 11:39:34 AM
從去年12月到現在,主流手機廠商的驍龍8移動平台旗艦已經相繼發布上市。其實,每年的驍龍旗艦芯片都是話題滿滿,特彆是近兩年,在性能提升的同時,被討論更多的反而是功耗和發熱。
從驍龍888開始,驍龍旗艦芯片就被貼上瞭“火龍”的標簽,不光是來自用戶的顧慮,就連手機品牌的發布會上,有時都會公開抱怨,可見廠商為瞭調校它們,也是耗費瞭很多的精力。
但是即便如此,手機廠商仍然會將最新的驍龍移動平台作為自傢旗艦的首選,性能提升是一方麵,其還會帶來更強的ISP、網絡連接、AI性能等諸多提升。消費者固然更看重的是性能和功耗,但是升級後的處理器對於手機的影像、通訊等各方麵都會帶來全麵的提升,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基礎體驗。
時至今日,廠商在宣傳時往往會將自己稱為“馴龍高手”,在充分釋放芯片性能的同時,也能兼顧功耗。當然,宣傳是一迴事,實際情況又是另一迴事,即使同樣是驍龍8,在各傢調教之後也會呈現齣完全不同的效果。
到底誰纔是真正的“馴龍高手”?我們集齊瞭目前所有已上市的驍龍8機型,今天就來揭曉答案吧!
因篇幅有限,本文僅展示匯總結果以及部分素材。
參測機型簡介
目前已經正式發布瞭十二款驍龍8旗艦機型,其中努比亞Z40 Pro與聯想拯救者Y90在截稿稿時暫未發布,至於榮耀Magic V,並不是我們沒有,主要還是因為這是一款摺疊屏機型。它在産品形態上就和其他機型有很大區彆,嚴格來說已經屬於另一個品類,消費者在選購時的參考對象也應該是其他摺疊屏機型,故未將其納入橫測中。
另外,不少機型都分為標準版和Pro版,比如小米12和小米12 Pro,它們同樣搭載瞭驍龍8移動平台,為瞭展現手機廠商目前的最強實力,我們統一選擇Pro版作為測試機型。
紅魔7 Pro
起售價格:4799元
係統版本:V2.32
作為一款遊戲手機,將性能相關配置拉滿的同時,也將散熱係統做瞭升級,除瞭擁有主動散熱風扇這個“外掛”之外,內部還配有航天級相變散熱材料和超柔高導熱稀土,散熱錶現值得期待。
iQOO 9 Pro
起售價格:4999元
係統版本:12.0.15.3
首批發布的驍龍8平台機型,iQOO 9 Pro的性能錶現讓我們印象深刻,在當時就屬於比較拔尖的機型。時隔一個月,這款手機的性能錶現又會如何呢?
moto edge X30
起售價格:2999元
係統版本:32.52-27-2
關於這款手機的話題更多地來自“搶首發”,在多次價格調整後,售價還是比較有吸引力,但是moto現在並非熱門品牌。藉著這個機會,也可以讓大傢可以更深入地瞭解它的性能錶現。
OPPO Find X5 Pro
起售價格:6299元
係統版本:PFEM10PRE11_A.26
一款剛剛發布的機型,相對比較“年輕”。雖然它的主打賣點是影像,但是作為一款搭載驍龍8平台的機型,其性能和能耗水平纔是我們本期關注的重點。
Redmi K50 電競版
起售價格:3299元
係統版本:13.0.2.0
這款手機搶瞭“K50宇宙”的首發,官方肯定對其充滿信心。雖然沒有自稱“遊戲手機”,但它的肩鍵以及散熱配置等都充分說明著自己的身份。VC散熱麵積達到瞭4860平方毫米,保持著目前的最高紀錄。
三星Galaxy S22Ultra
起售價格:9699元
係統版本:S9080ZCU1AVA7
因為價格等諸多因素,再加上近幾年國産品牌相繼崛起,三星手機在國內市場並不太熱銷。不過一直以來它都被稱作“安卓標杆”,産品力仍然是在綫的,而這款代錶著三星目前最高水平的手機,性能錶現和國産機型相比誰能更勝一籌呢?
小米12 Pro
起售價格:4699元
係統版本:13.0.23.0
同樣是一款首批發布的驍龍8旗艦,更是一款充滿話題的機型。在經過瞭近兩個月的調校之後,性能水平應該會有一些變化。
一加10 Pro
起售價格:4699元
係統版本:NE2210_11_A.09
一加手機曾經是“隻做旗艦”的“西裝暴徒”,一直比較強調性能,在安卓陣營中的錶現的確不俗。但是近幾年的一加似乎將重心放在瞭影像上,至於性能,一加10 Pro是否能夠強勢迴歸呢?
真我GT2 Pro
起售價格:3499元
係統版本:RMX3300_11_A.16
在國産機型中,realme是一個年輕的品牌,也是近幾年增長最快的品牌,深受年輕用戶的喜愛。除瞭潮酷的外觀設計,它同樣是一款搭載瞭驍龍8平台的機型,能否成為“年輕人的性能旗艦”,值得期待。
測評方案及說明
首先要說明的是:本次橫測重點為驍龍8移動平台在各機型上的性能錶現,所以未考慮手機的影像能力、係統體驗等其他方麵。在挑選手機時,還是要從自身需求齣發,不能僅以性能作為評判標準。
為瞭更好地發揮手機性能和均衡能耗水平,大部分機型都提供瞭普通模式、性能模式、極緻模式等(不同品牌稱呼不同),為體現驍龍8的完整性能,在遊戲測試階段全程統一開啓性能模式進行。
另外,部分機型對遊戲有一些特殊優化功能,比如一加的極限穩幀、iQOO的獨顯芯片插幀模式等,為公平考量,在測試中未開啓這些功能。
本次橫測使用的機型運行內存都是12GB版,目前市麵上的旗艦機都已經支持內存融閤技術,該功能主要影響的是數據讀取速度,也就是軟件、遊戲以及大型文件的加載速度,對性能(包括跑分、遊戲幀率等)影響不大。
因為各傢的擴展內存大小不同,為盡可能避免乾擾,我們選擇默認狀態下進行測試(開啓狀態,虛擬內存空間為3~4GB)。
本次測試全程在溫度20℃的室內環境進行,所有手機連入同一個WiFi網絡,並且已經將操作係統升級到最新版本。每台手機統一調整為自動亮度、50%音量。測試項目包括跑分以及遊戲測試等多個項目,各項測試均在充滿電並等待機身完全冷卻後進行。
其中,跑分測試軟件如下:安兔兔(v9.3.0)、3D Mark(v2.2.4786)、Geekbench(v5.4.4)。每款軟件測試三次,最終取最高評分作為測試結果。
遊戲測試包括《王者榮耀》和《原神》兩款,都開啓最高畫質進行,在監控幀率的同時隨時用測溫儀記錄機身溫度。前者代錶多數用戶的普遍應用,給大傢提供一個參考;後者則可以充分釋放驍龍8的性能,看它是否能火力全開。
跑分:國産機型差距不大,“標杆”三星過於保守
按照慣例,既然是性能測試,先上跑分成績。
綜閤各項得分數據可以看到,紅魔7 Pro、iQOO 9 Pro和小米12 Pro在這個環節拿下瞭前三名,而且三款手機的差距並不大,在性能方麵屬於第一集團。
其中,紅魔7 Pro無愧遊戲手機的名號,在性能方麵還是比較拔尖,安兔兔和3DMark成績都穩居第一,隻是在Geekbench的多核成績被iQOO 9 Pro反超,整體實力還是挺強的。
紅魔7 Pro跑分成績拔得頭籌
眾所周知,驍龍8移動平台主要升級的就是GPU性能,這三款手機的GPU部分得分同樣十分亮眼,不光是3DMark成績突齣,它們在安兔兔的GPU得分都超過瞭44W,相較於驍龍888的32萬左右,提升十分明顯。
但這其中,也不乏得分較低的“差生”,讓我們比較意外的有兩款機型,首先是三星Galaxy S22 Ultra,作為安卓“標杆”,這款手機竟然意外地在這個環節墊底瞭,除瞭Geekbench的單核成績趕上瞭大部隊,其他數據都差距明顯,安兔兔總分甚至拉齣瞭10萬+的差距,顯得過於保守。
另一款就是一加10 Pro,我們在1月份對它進行首發測試時,它的安兔兔得分本可以輕鬆破百萬。雖然現在的差距並不大,但是多次測試仍然未能破百。看來,官方在這段時間也進行瞭策略調整,在性能釋放上有所節製。
三星Galaxy S22 Ultra被其他機型遠遠拋在瞭後麵
至於其他機型,在一眾驍龍8平台手機中可以說是中規中矩,發揮齣瞭自己應有的實力。可以看到,國産機型在跑分這一環節其實差距並不是太大,分差在3萬分左右,對於百萬級跑分成績,其實已經很小瞭。而且這些成績已經全麵趕超瞭“標杆”三星,單從性能這一方麵來看,S22 Ultra已經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機皇瞭。
王者榮耀:120幀均無壓力,溫控水平理想
通過跑分情況,大傢應該已經對這幾款機型的性能有瞭一些大緻瞭解,接下來就是實際的遊戲體驗瞭。
我們首先測試的是用戶基數較大的《王者榮耀》,這款遊戲也代錶著目前大多數用戶的普遍需求,也就是說,如果能流暢運行《王者榮耀》,主流應用基本不會有什麼問題。
在測試中,我們將所有手機的遊戲參數設置為高清畫質、極高幀率(120fps)、超高分辨率,正常進行一小時5v5峽榖匹配對局,用幀率監控工具觀察這些手機的運行情況。
三星Galaxy S22 Ultra《王者榮耀》幀率麯綫(可點擊查看大圖,下同)
通過實測可以看到,即使是在跑分環節錶現最差的三星Galaxy S22 Ultra,也可以維持高幀率運行,平均幀率在119.4fps,非常不錯。
仔細觀察幀率麯綫,在中後期團戰階段幀率一度掉到113fps左右,但是也可以很快恢復,在遊戲過程中幾乎不會有感知,全程都可以保持流暢運行。
紅魔7 Pro《王者榮耀》幀率麯綫
而在這9款手機中,紅魔7 Pro和iQOO 9 Pro的錶現給我留下瞭深刻印象,它們的幀率麯綫可以說是“賞心悅目”,幾乎是一條直綫。紅魔7 Pro整個過程僅有一處降到瞭118fps,並且一瞬間就迴到瞭120fps滿幀,全程保持最佳狀態運行,遊戲手機,果然不一樣。
moto edge X30《王者榮耀》CPU占用情況
的確,《王者榮耀》這樣的遊戲已經不能讓驍龍8火力全開瞭,通過觀察CPU占用情況可以看到, X2超大核基本都維持在800MHz,能效核心A710和A510也一般也1300MHz以下(核心滿載分彆為3.0GHz、2.5GHz、1.8GHz),超大核的整體利用率在10%以下,其他核心也僅為30%~40%,全程都在很“悠閑”地工作。
小米12 Pro《王者榮耀》一小時溫度情況
這也是因為驍龍8的整體性能提升之後,對於這類主流應用,自然是能夠以較低的負載進行工作,直觀的變化就是可以保持低溫運行。
在長時間遊戲後,9款機型幾乎都可以控製在39℃左右,握持時也隻是感覺微熱。由此可見,如果你平時不怎麼玩大型遊戲,驍龍8並不會變“火龍”,完全可以放心使用。
原神:幀率差異明顯,部分機型有鎖幀現象
既然在《王者榮耀》環節難分高下,那我們將難度升級,直接搬齣“性能壓榨機”《原神》,看看這幾款手機究竟錶現如何。
為瞭盡可能發揮驍龍8的性能,我們統一將遊戲內畫質調整為“極高”,幀率為60fps。
需要說明的是,在遊戲中切換畫麵以及載入界麵幀率會自動下降到30fps甚至更低,為瞭不影響測試結果,本環節主要進行戶外跑圖、野怪戰鬥等,在不切換地圖、界麵的前提下盡可能多地體驗遊戲內容,而非在單一場景進行測試。
錶格中平均幀率很容易理解,能反映每款手機的整體幀率情況;大於40幀占比,代錶著這款手機能否保證遊戲的流暢運行,而大於55幀占比,則能反映齣是否能帶來更極緻的體驗。至於每小時降幀次數,我們放在後麵詳細說明。
紅魔7 Pro和iQOO 9 Pro《原神》幀率對比
在這一環節中,紅魔7 Pro和iQOO 9 Pro的成績仍然領跑,前者更是拉齣一條直綫,唯一掉幀還是因為火元素BOSS自爆時的全屏特效導緻,而且很快就恢復瞭60fps滿幀狀態,擁有主動散熱風扇的它,的確是其他機型很難比肩的。
另外,在跑分測試中成績並不突齣的真我GT2 Pro在這個環節比較顯眼,不光有較高的平均幀率,55fps以上占比也達到瞭73.1%,也就是說,大部分時間都保持高幀率輸齣,整體錶現值得肯定。
小米12 Pro《原神》幀率麯綫
在跑分測試中錶現較好的小米12Pro則齣瞭點“小意外”,遊戲過程中大部分時間都將幀率鎖定在瞭40fps左右,後期反而有幾處維持在瞭60fps,所以幀率麯綫抖動比較明顯。不過,也可以看到大於等於40fps的占比為85.7%,整體運行情況還是比較流暢,沒有齣現太多卡頓現象。
其實我們在小米12 Pro的首發評測中也嘗試過極緻模式,還是可以保持60fps穩定輸齣,不過這個功能在開發者選項中,並不適閤普通用戶,在此不多做討論瞭。
同樣鎖幀的還有motoedge X30、一加10 Pro和OPPO Find X5 Pro,在溫度上升後,後續大部分時間都會鎖定在40fps,對性能釋放有所剋製。
Redmi K50電競版和OPPO Find X5 Pro《原神》幀率對比
接下來聊聊前麵提到的“每小時降幀次數”,也就是相鄰兩個fps點下降大於8幀的次數。這個數值可以反映幀率的平滑程度――注意,是平滑程度,而不是整體流暢度。
舉個比較直觀的例子,RedmiK50電競版的值為74.9,而OPPO Find X5 Pro僅為19,前者看似波動比較明顯,但它的平均幀率達到瞭54fps,而後者的平均幀率僅為42.9fps。這是為什麼呢?
對比它們的幀率麯綫就可以看到,OPPO Find X5 Pro在試玩瞭7分鍾之後就會直接鎖幀到40fps,整體幀率下降後,波動自然也就不明顯瞭。而Redmi K50電競版則是有較多時間維持在60fps,即使幀率有較大波動,但大部分時間幀率都是高於OPPO Find X5Pro的,遊戲體驗反而更好。
所以,到底是選擇更平穩的低幀率,還是選擇稍有波動,但整體保持較高幀率,就看你自己的個人喜好瞭。就我而言,肯定選擇不鎖幀並且能夠穩定輸齣的機型,像是紅魔7 Pro、iQOO 9 Pro、真我GT2 Pro、RedmiK50電競版這四款機型都符閤要求。
moto edge X30《原神》幀率麯綫
為什麼我不推薦平均幀率較高的moto edge X30呢?雖然它的每小時降幀次數並不多,但通過麯綫可以看到,幀率一直在60fps和40fps兩個檔位反復橫跳,鎖幀明顯,後期大部分都鎖定在40fps,體驗並不太好。
而三星Galaxy S22 Ultra這樣不鎖幀,但是直接掉到40fps以下的機型(幀率≥40fps占比僅39.6%),還是不太建議開啓最高畫質玩《原神》。
溫控:遊戲手機優勢明顯,普通手機差距也不小
在瞭解瞭這9款機型在《原神》中的幀率錶現後,接下來就到瞭大傢關心的功耗錶現,最直觀的外部呈現也就是散熱情況。在這個環節,我們記錄瞭開始5分鍾溫度、最高溫度以及半小時後溫度,分彆對應預熱、峰值和長時間遊戲時的溫度情況,具體數值詳見錶格。
結閤前麵的幀率情況,紅魔7 Pro的溫度錶現甚至可以說是開掛瞭――畢竟是擁有主動散熱風扇的機型(測試過程選擇智能調節,未開啓疾速散熱),雖然看似有失公平,但這也是它的核心賣點。
紅魔7 Pro《原神》最高溫度
而且,紅魔7 Pro和其他機型不同的是,它的最高溫度區域在機身中部,橫屏握持時手指不容易碰到,攝像頭附近(遊戲時的握持區域)僅有40℃齣頭,而其他機型的最高溫度區域一般都在這個位置,體感差異就更加明顯瞭。
得益於更好的散熱水平,紅魔7 Pro的CPU性能釋放更為激進,超大核基本都保持著2.5GHz輸齣,另外7個能效核心也沒有偷懶。沒有後顧之憂的它,性能釋放可以說是十分任性。
小米12 Pro《原神》CPU占用情況
溫度錶現較好的還有小米12 Pro,最高溫度僅為42.4℃(其他機型幾乎都在45℃以上)。結閤它的幀率,小米12 Pro的性能模式顯然有所保留,平均CPU使用率為54.2%,“偷懶”明顯。
結閤它的幀率情況,小米應該是經過權衡之後,為用戶提供瞭一個兼顧流暢度和功耗水平的選擇,畢竟還留有一個極緻模式給重度玩傢使用,將選擇權交給消費者,這種策略還是值得肯定的。
iQOO 9 Pro《原神》CPU占用情況
性能調用比較積極的是iQOO 9 Pro和真我GT2 Pro,它們的X2超大核占用率維持在50%附近,大部分時間都在積極工作。觀察溫度情況也可以看到,在達到最高溫後(分彆是47.9℃和49.9℃),也沒有明顯降頻/降幀,一直保持高負載輸齣。
但是這樣一來,機身也一直保持在較高的溫度,雖然幀率又高又穩,但我並不建議在這種狀態下長時間使用,握持體驗並不太好。
Redmi K50電競版《原神》最高溫度
這兩款機型都是重新進行瞭內部設計,盡可能地增大散熱材料的麵積,達到更好的散熱效果,為性能釋放提供後勤保障。至於Redmi K50電競版,更是擁有目前手機中最大的VC散熱麵積(4860平方毫米),帶來的直觀感受就是升溫慢、降溫快,整體溫度錶現也處於中遊水平,結閤幀率錶現來看,還是挺“電競”的。
溫控錶現比較差的是moto edge X30,最高溫度達到瞭52.8℃,一般情況下,40℃以上會感覺溫熱,45℃以上就有明顯熱量堆積,至於50℃以上,懂的都懂。
moto edge X30《原神》最高溫度
觀察CPU占用情況可以看到,X2超大核在10分鍾左右溫度升高後,大部分時間都維持在800MHz附近,小核倒是很積極,基本都在1.3GHz附近。這就直接導緻硬件發揮不足以應付遊戲性能,看得齣來它很拼(溫度),但始終是有心無力(降頻鎖幀),還不如乾脆點直接鎖幀,保持一個能接受的溫度,至少不燙手,保持基本的使用體驗。
和moto edge X30的“又菜又愛玩”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徹底擺爛”的三星Galaxy S22 Ultra,《原神》44.2℃的溫度看似錶現不錯,但要知道它的平均幀率僅有38fps,隻有4分鍾前到過幾次滿幀(全程高於55fps占比僅5.3%),中後期有一段甚至在16fps左右徘徊,就算不看幀率,在遊戲過程中都感覺到瞭明顯卡頓,看來最高畫質的《原神》的確有點難為它瞭。
總結:推薦大眾用戶首選iQOO 9Pro、真我GT2 Pro、小米12 Pro
自此,本次驍龍8旗艦的性能測試就告一段落瞭。整個測試過程比較繁瑣,涉及的數據也很多,最後簡單給大傢梳理一下:
整體來看,驍龍8移動平台完全可以滿足大多數用戶的日常需求,不隻是性能足夠,關鍵是使用大部分基礎應用時,發熱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高。這也是因為性能增強後,廠商的調校可以更加遊刃有餘,大部分時間都不需要滿載運行,能耗控製比此前的驍龍888有瞭明顯的進步。所以,在選購時不用太糾結,可以結閤自身需求,更多地從外觀、屏幕、影像等方麵進行挑選。
在極緻的運行狀態下,錶現最好的是紅魔7 Pro,主動散熱風扇等諸多散熱相關設計提供瞭良好的後勤保障,手機在全力輸齣時沒有瞭後顧之憂,可以全程保持高幀率運行。
iQOO 9 Pro、真我GT2 Pro和Redmi K50遊戲增強版同樣有較好的幀率錶現,隻是長時間高強度輸齣,讓它們的機身溫度也比較高,如果想在最佳狀態下玩遊戲,可以考慮配備一個散熱背夾。接下來就是小米12 Pro,既有兼顧流暢度和功耗的性能模式,也有火力全開的極緻模式,用戶可以自行選擇,我比較喜歡和推薦這樣的設置。
至於moto edge X30和三星Galaxy S22 Ultra,在性能方麵可以說是難兄難弟瞭,前者散熱較差,降幀明顯,後者在各項環節都是墊底,性能輸齣和其他機型相比相差甚遠,也許它在其他地方有自己的長處,但是從性能來說,安卓“標杆”名不副實。
如果你選擇手機是以性能為主要需求,平時又愛玩遊戲,需要長時間性能釋放,紅魔7 Pro肯定是最好的選擇。其次可以考慮iQOO 9 Pro、真我GT2 Pro、小米12 Pro和Redmi K50遊戲增強版,前三款比較適閤大眾用戶,而Redmi K50遊戲增強版擁有肩鍵等遊戲專屬配置,更適閤深度遊戲用戶。
至於moto edge X30和三星Galaxy S22 Ultra,站在性能體驗的角度,在我們本次橫測中錶現較差,暫不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