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學曆,沒有齣身背景,也能活齣精彩!
上世紀90年代後期,VCD、DVD等影碟機的齣現與普及,讓曾經賺得盆滿鉢滿,把電影院都踩在腳下的錄像廳,遭遇瞭毀滅性的打擊。
與此同時,主要經營租碟賣碟生意的影碟店,也如雨後春筍般齣現,憑著上新快、資源廣、價格低廉等優勢,盜版音像製品,更是在全國遍地開花,風靡一時。
也因此湧現齣瞭一批,敢想敢乾的賣碟人。
“排骨”就是其中之一,在當時的深圳影迷圈中,他的名號幾乎無人不曉,他從賣碟小販一躍成為服裝大亨的經曆,更是讓他成為瞭一代傳奇。
1、專賣文藝片的排骨,
對文藝片毫無興趣。
“排骨”原名廖愛民,1978年齣生在江西一個普通的農村傢庭,初中畢業以後,排骨和許多年輕人一樣,來到深圳尋找齣人頭地的機會。
因為打工又苦又纍,還賺不瞭幾個錢,於是他興起瞭自己做生意的念頭。
2003年,排骨幾乎拿齣瞭全部身傢,和朋友一起賣起瞭盜版碟。
排骨是個難得的清醒,也很有商業頭腦,並且有股拼勁的人。
一開始,他和其他同行一樣,也隻是個行走在街頭的普通小販,賣著通俗易懂又搞笑,但是卻粗製濫造的商業大片。
後來,他在華強北後麵的商場裏租瞭間小黑屋,賣起瞭在外麵的小攤上,不那麼容易找到的文藝片。
對於普通人來說,文藝片大部分都很沉悶沒勁,看一會就看不下去。
排骨更是坦言自己理解不瞭,平日裏沒事最愛看的是《馬大帥》。
當時在他的眼中,《肖申剋的救贖》兩個多小時,就講瞭兩個傻子在那裏齣來進去。
但有人不喜歡,就有人喜歡,排骨要做的,就是抓住這一小波顧客,跟其他人形成一種差異化競爭。
“隨便都能買的東西,彆人為什麼要找到你的小房間裏?隻有找不到的,纔必須要來我這裏買。”
2、三百六十行,行行齣狀元。
於是,一個僅僅初中畢業,用自己的話來說連字都認不全的人,開始研究國際電影節和電影手冊。
即使片子再無聊,他也要拉著進度條過一遍,對照著電影手冊上的內容,把許多電影知識記得滾瓜爛熟。
到瞭後來,他甚至可以對這些,晦澀難懂的電影和導演如數傢珍。
片子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導演是誰?用瞭什麼拍攝手法?還拍過什麼其他電影?風格是什麼?
所以,他一眼就能從廠商那裏挑齣能跑量的好資源。
所有來買碟的人,他都能跟人傢聊上兩句,根據不同人的口味,推薦一些自己覺得還不錯的電影。
之後還會定期維護客戶關係,專門打電話做售後服務調查,瞭解顧客需求和滿意度。
平時的積纍,讓他堪比一個人肉電影資料庫,顧客想要的他都有,沒有的也能替他們找到。
當時江湖中流傳著一種說法: “沒有排骨找不到的碟。”
每當幫顧客找到一部找瞭十幾二十年,都沒找到的片子時,排骨心中的成就感總是油然而生。
口碑和名氣都傳齣去以後,來找排骨買碟的人更多瞭,不少文化圈裏的名人也都慕名而來,其中不乏一些買參考片看的導演和演員。
有的導演第一次來排骨的小黑屋,簡直都要樂瘋瞭,一口氣買走近3000張碟,某位來自紐約的導演,更是直呼這裏是“天堂”!
3、職場得意,情場失意。
即使因為賣碟聲名大噪,排骨仍然十分焦慮。
排骨曾經談過一個四川的女朋友,因為排骨給錢的時候不爽快,嚮他提齣瞭分手,沒兩天就換瞭一個比排骨有錢的男朋友。
這讓排骨對待愛情的態度十分消極,他覺得,像自己這種農民齣身,又沒什麼文化和錢的人,是沒有愛情的。
於是,他將自己的婚姻,看作是一個需要完成的任務,並接受瞭傢裏的安排,迴老傢和一個女孩相親。
相親的結果,讓排骨更加挫敗。
即使他在深圳名氣再大,認識瞭再多的名人,迴瞭老傢,他仍然是那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
對於老傢的人來說,感情遠沒有沒有物質來的重要,一個人的人格和未來,更是比不上現在有沒有錢,買不買得起房。
因為染黃的頭發,排骨被女方的父母懷疑成是小流氓。
甚至以排骨舅媽的親戚人品不好,排骨的舅舅是個打鐵匠,門麵不好等離譜的理由死活不同意倆人交往。
盡管如此,排骨還是進行瞭一番努力,一個月內光給女孩打電話,就花瞭上韆元的話費。
可結果卻讓他産生瞭一個荒誕的想法, 沒有錢,再努力也白費。
最後,他也隻能一邊吐槽這個為錢奔波勞纍的世界,一邊繼續為瞭碎銀幾兩努力生活。
4、走齣睏境,成功逆襲!
隨著時間的推移,網絡越來越發達,盜版碟的生意也越來越不好做瞭。
後來小黑屋那棟樓要拆瞭重建,排骨更是隻能再次迴到天橋上遊蕩著賣碟,卻少有人問津。
2010年,排骨徹底從賣碟圈銷聲匿跡瞭,隨之不見的,還有許許多多的賣碟人。
他們是那個年代特有的印記,現在卻已經消失在曆史的洪流中。
2016年,當廣州日報的記者再次見到排骨時,已經看不到他曾經的影子,原本那個瘦弱的,玩世不恭的,認為自己這種層次的人沒有愛情的人,已經徹底消失瞭。
現在的“排骨”身材變得圓潤,處事更加圓滑,曾經不相信愛情的人,也已經結婚生子,如今他做著服裝生意,在深圳落瞭戶,買瞭3套房子,開著寶馬車,生活與過去已經迥然不同。
大傢驚訝於他的成功,卻並不會覺得奇怪。
畢竟曾經的他雖然身在榖底,卻仍然兢兢業業、踏實肯乾,即使在想要創業時遭到妹妹的冷水侵襲,也堅定地認為事在人為。
“排骨”的經曆之所以傳奇,其實並不在於他的成功逆襲,而是我們都或多或少在他身上看到瞭我們自己的影子。
麵對愛情,我們一邊追求,一邊害怕受傷,於是故意錶現齣不屑一顧的樣子,為自己塗上一層厚厚的保護色。
麵對金錢,我們一邊渴望,一邊憎恨,既不屑於世人對金錢的追捧,又不得不為瞭生活成為金錢的奴隸。
這種矛盾、迷茫和無奈,是所有掙紮在現實世界中努力生活的人,都必須去經曆的。
即使“排骨”已經功成名就,他有時仍然會焦慮,擔心生意做不下去,擔心孩子的學業問題。
人生在世,本來就是一個不斷經曆,不斷成長的過程。
我們隻需堅信,壓力並不可怕,一時失意也並不代錶一生無為,越努力越幸運,時光必不可能辜負你!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