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21/2022, 11:17:22 PM
我從沒敢低看比亞迪,哪怕一眼也沒有。
在電池進化的工業革命上,中國産業鏈真正意義上的推動者隻有兩個,一個是寜德時代,另一個則是比亞迪。
與寜德時代不同,比亞迪涉足領域更為廣泛。
除瞭在整車製造業有很強的製造、設計能力之外,還在零部件産業鏈擁有極強的掌握力,尤其是在鋰電池産業上,比亞迪的設計、生産、製造以及調試能力,都已經達到瞭新的高度。
而電池進化已經到瞭一個非常成熟的階段,從最早的油改電到後來的電池包,再到今天呼之欲齣的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顯然,電池的發展已經進入到瞭一個新的時代。
幾天前,比亞迪推齣全新的CTB技術,Cell To Body就是將電池集成在車身的一種理念,讓能量電池成為結構件。
基於這個全新的技術發布瞭全新的産品是比亞迪海豹。這是一台在技術上全麵革新的産品,因為它從方方麵麵,對現有電動化産品進行瞭技術迭代。
01 結構升級
過去的造車理念是:車身底闆下放一個完整的電池包,有獨立的上蓋、有獨立的電芯、也有獨立的下蓋(托盤)。CTB帶來瞭一種全新的設計理念,隻剩下瞭車身底盤、電芯、下蓋(托盤)。
這樣帶來的最大好處比較多:
成本優勢,因為結構更加簡單,能夠讓生産更加高效率,同時也能節省齣大量的原材料。
輕量化優勢,簡化模組之後能夠降低車身重量,減少百公裏電耗。
空間優勢,更少的模組必然能夠挪齣更多預留給電池包的空間,這能夠裝備容量更大的電池,保證更長的續航。
結構設計去繁從簡,既能夠降低成本,又能帶來邏輯更加清晰的生産方嚮,顯然CTB技術的登場,將會讓産品更具有競爭力。
02 三電進化
作為一台尺寸4.8米的電動車,海豹擁有700km的極限續航以及3.8秒的極限加速成績,但自重隻停留在瞭兩噸級。
這說明,CTB減負之後對三電係統影響較大。
其優化結構讓動力電池係統利用率提升66%,同時讓係統能量密度提升10%,這意味著4米8本不算大的車身尺寸能夠塞得下最多82.56kWh的電池包,這是保證700km續航的先決要素,同時還能夠以最低1.8噸的整備質量,帶來12.7kWh的極低電耗。
配閤著e平台3.0的電驅、電控係統,為快充帶來瞭更好的散熱條件以及穩定係數,成為15分鍾300公裏續航補電效率的最大支撐點。
所以從目前用戶最關注的使用上來看,在不額外增加尺寸、提升質量的情況下,海豹能夠依托CTB技術,讓續航更長一些,讓電耗更低一些,也能和e平台3.0把充電速度做得更快一些。
03 操控進化
CTB的一個核心方嚮,就是為瞭讓電動車擁有更優秀的操控錶現。
海豹上有一個重要的改變,就是相比於其他電動車擁有更低的重心,低重心能夠提供更好的操控性。
更具有運動天賦的前雙叉臂、後五連杆懸架係統擁有更強的幾何式約束能力,帶來更好的操控錶現,同時在重新設計動力模組時考慮到瞭前後重量配比,50:50的黃金軸荷讓操控錶現更加齣色。
其實這些設計都必須要在低重心的情況下纔能有所發揮,讓動力模組體積更小、更規整的CTB技術自然也是推動操控更上一層樓的關鍵技術。
04 安全進化
將電池與車身融為一體的設計,就必須要考慮到電池的錶現。
刀片電池本身就具備齣色的剛性,同時穿刺不起火,這為CTB技術的落地提供瞭推動力。
白車身結構有多強,基礎強度就有多高,加上本身刀片電池就有足夠的硬度與穩定性,所以刀片電池配閤著省去更多模組的CTB技術,雖然設計上減負但安全卻進一步。
目前來看,海豹的車身扭轉剛性已經超過40000N・m/°,這意味著海豹無論是在正麵、側麵還是翻滾之後的車身狀態,都不會有明顯變形。
畢竟,40500N・m/°的車身強度已經達到瞭行業的主流標準。
05 空間進化
過去有很多電動車都存在一個問題:暈車。
暈車問題主要由多方麵原因造成,比如說安靜、加速快、時速忽快忽慢、坐姿不好,海豹針對坐姿問題有更多的優化空間。
動力模組更薄可以讓座椅的縱嚮布置空間更靈活一些,人體工程學設計更加閤理,視野、坐姿、采光問題都可以有很多好的調整平衡。
再加上本身較長的軸距以及e平台3.0在結構上的重新梳理,從電動車舒適度進一步做到瞭升級、突破。
顯然,CTB技術的優勢非常明顯,它推動安全、三電係統、操控繼續進化,讓海豹擁有更好的産品錶現力,電池車身一體化這個技術並不難,難得是這傢企業是否擁有領跑行業的技術、調動百萬産能的實力以及方方麵麵的平台架構、三電係統技術儲備。
對於比亞迪來說CTB更像是隨手推齣的技術,因為它已經有e平台3.0、刀片電池等成熟的技術儲備,但這種技術對於其他企業來說,卻成瞭大肆傳播的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