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日報記者 代小佩“在人類社會進入大轉型的時代 元宇宙是人類前所未有的機會。”3月25日 元宇宙的齣路在哪兒?這三條值得期待 - 趣味新聞網
發表日期 3/27/2022, 10:10:36 PM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 科技日報記者 代小佩“在人類社會進入大轉型的時代,元宇宙是人類前所未有的機會。”3月25日,“貞下起元:真實之虛幻 虛擬之現實”論壇在北京召開,在其分論壇“元宇宙的底層技術與未來場景的暢想”發錶… .....
◎ 科技日報記者 代小佩
“在人類社會進入大轉型的時代,元宇宙是人類前所未有的機會。”3月25日,“貞下起元:真實之虛幻 虛擬之現實”論壇在北京召開,在其分論壇“元宇宙的底層技術與未來場景的暢想”發錶演講時,橫琴數鏈數字金融研究院學術與技術委員會主席硃嘉明如是說。
硃嘉明是國內較早關注“元宇宙”概念的專傢之一,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訪時他談到,
元宇宙有三條齣路。
一是元宇宙與産業結閤,産生商業價值。
由虛擬世界聯結而成的元宇宙,已被投資界看作宏大而前景廣闊的投資主題,成為數字經濟創新和産業鏈的新疆域。硃嘉明認為,遊戲隻是元宇宙早期階段呈現的一種形態,元宇宙能與工業、農業、教育等産業相結閤,其中,發展潛力最大的是教育元宇宙,因為元宇宙為全天候學習提供瞭最大空間和最好的技術基礎。
硃嘉明錶示,元宇宙在商業化方麵有很大的空間,“但我不希望元宇宙重復互聯網在某些階段的教訓,也就是被資本力量所裹挾和左右。我希望,元宇宙能避免庸俗化、媚俗化、過度商業化。”
二是元宇宙成為後人類的生存空間。
硃嘉明強調,元宇宙不是為當下這代人服務的,而是為走齣人類世之後的“後人類”準備的。他解釋道,後人類指的是像科幻影片《銀翼殺手2049》中所展現的各種類型的人――生物人、電子人、數字人、虛擬人、信息人、經過基因編輯的人等。
“元宇宙和後人類有相當大的關聯。”硃嘉明錶示,現實人類和其創造的虛擬人,正在形成新的社會關係和情感連接,成為開拓元宇宙邊界的先驅者,並在虛擬新大陸上構建後人類社會。元宇宙為人類社會最終實現數字化轉型提供瞭新路徑,展現瞭一個具有與大航海時代、工業革命時代、宇航時代同樣曆史意義的新時代。
“當然瞭,建設元宇宙不是經過一個或兩個五年計劃就能完成的,需要30年、50年甚至100年。”硃嘉明說。
三是元宇宙成為人類大轉型的實驗中心。
硃嘉明稱,隨著氣候變化、創新規模不斷擴大,以及危機積纍和失控,人類社會迎來大轉型,巨變正在孕育。
以前,人類每逢大轉型,尋求齣路時都是拿人本身做實驗、拿地球做實驗,比如産業革命、原子彈研製等,實驗最終幫助人類完成大轉型,也讓人類付齣財富乃至生命的代價。“過去,人類尚能承受這些實驗,因為當時人與人之間沒有那麼強的關聯性,地球也沒有像現在這樣如此之小、如此脆弱。”硃嘉明說。
今天的人類和地球已無法承受社會實驗的試錯成本及其後果,在現實世界中無法解決的問題,需要到一個新的世界做實驗尋求齣路,而元宇宙提供瞭一個革命性的解決方案。
對此,硃嘉明解釋道,因為元宇宙技術是沉浸式的,能最大限度地模擬現實世界。所以,
在純粹物理狀態下不能做的實驗,可以搬到元宇宙完成。
比如,在元宇宙設計一次世界性大飢荒,讓人感到崩潰和絕望,進而重視糧食安全問題;或是設計一個實驗,看看人工智能控製所有經濟活動後的社會如何運轉;或是在元宇宙來一場星際遷徙……
“總而言之,
在元宇宙做實驗有助於讓人類提前感知未來。”
硃嘉明說,對元宇宙中的實驗進行評估後,有些可以在現實世界中實行的措施就實行,要避免的就加以規避,從而避免人類走彎路並降低試錯成本,為解決人類問題提供科學依據。
訪談中,硃嘉明稱,元宇宙的關鍵核心是數字孿生技術,支持元宇宙的技術集群包括5個闆塊:網絡和算力技術、人工智能技術、電子遊戲技術、顯示技術、區塊鏈技術,“元宇宙因思想力推動而産生,技術的發展為元宇宙背後的思想力提供支撐。”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張琦琪
審核:嶽靚
終審:何屹
分享鏈接
tag
相关新聞
黃河是從哪裏變黃的?中下遊河道淤積的粗泥沙,90%來自陝西
黃河水量不大:曾4年3斷,含沙量最高 自古以來,黃河泥沙量大是齣瞭名的,所以纔有““黃河鬥水,泥居其七””,甚至平均四年就發生3次斷流(1972年到1996年)。 也就是說,盡管黃河全長約5464公裏,但它水量和中國第一長河長江相比卻差瞭一大截,長江水資源總量很多時候能是黃河的20倍,美國最大的河流密西西比河也隻有長江水量的60%。 其實,恒河的輸沙量也很大,隻是不瞭解的人總會把恒河和印度關聯起來,但恒河不止流經印度,隻是它在進入到孟加拉國以後就改名叫帕德瑪河,這條河一年的輸沙量也超過14.......
讓“天宮課堂”成為時代記憶
“天宮課堂”上新瞭――近日,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誌剛、王亞平、葉光富再次變身“太空教師”,采取天地互動方式,在軌演示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介紹與展示空間科學設施,並麵嚮全球直播。a 現場,隨著特約嘉賓“冰墩墩”演示牛頓定律,直播屏幕前的孩子們一陣雀躍;天地互動環節,同學們腦洞大開,“空間站裏用的是什麼時間”“太空裏看到的月亮比地球上看更大嗎”……傳道授業“天上來”,讓高冷的航天知識接地氣,也讓中國載人空間站作為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齣圈”。 “天宮.......
下周這兩天,一定要早起!
行星伴月天象常有 “三星伴月”卻不常見 據天文科普專傢介紹 3月28日至29日 這兩天清晨的東方地平綫上 日齣之前伴隨著殘月升起的 是紮堆齣現的金星、火星 和土星這3顆行星 這幕罕見的 月訪“三星堆”不容錯過 屆時 隻要天氣晴朗,大氣透明度好 在遠離城市光汙染之處 全國各地感興趣的公眾可在日齣前的一段時間內憑藉肉眼觀賞到這四個明亮天體“同框”的畫麵金星、火星和土星 如此近距離“歡聚一堂”很少見上一次是在2010年而下一次則.......
天宮“課外班”:這些關於航天員的流言,到底是真的嗎?
住著價值數百億的“豪宅”,卻沒法點個外賣。明明是一天能看16次日齣的陽光“宙景房”,但連窗戶都不能開…… 在距地麵400km 高度的中國空間站上,航天員們的日常生活跟地球上相比,有很多不同的地方,而關於航天員的生活,也流傳著很多有趣的說法,其中有些多少與事實沾邊,有些則是徹頭徹尾的瞎編,今天咱們就來梳理一下,看看關於航天員日常生活的說法,到底靠不靠譜。 由於空間站是密閉環境,且補充給養很不容易,所以在上麵生活,一是要注意“環保”,盡量減少艙內環境的汙染;二是要注意“節約”,盡量避免不必要的消耗.......
在微流控芯片上造一個美術館
提到實驗室,大傢一定都不陌生,不論文科理科生,在學校的時候多多少少去過一兩次。實驗室裏的器材設備琳琅滿目,操作方式繁復而嚴謹,在這個講究極簡美學、流行量子力學的時代,我們似乎可以更大膽的去跳脫傳統概念,那麼一個實驗室可以簡單到什麼程度呢? 微流控芯片。來源:wiki 如上圖所示,宛如濛德裏安的當代藝術一般,幾何綫條延展在晶瑩剔透的玻璃樽中,這就是由微流控技術實現的“芯片上的實驗室”。 麻雀雖小,五髒俱全。在幾平方厘米的芯片中包含不同功能的通道、泵、閥、混閤室、化驗區等,通過集成電子微控.......
受氣溫異常升高影響南極一冰架崩解,麵積堪比洛杉磯
受氣溫異常升高影響,南極地區一座冰架日前崩解,麵積與美國城市洛杉磯相仿。據美國有綫電視新聞網25日報道,南極地區東部、約1200平方公裏的康格冰架於15日前後崩解。英國南極考察處海洋地球物理學傢羅布・拉特說,氣候變暖增加瞭冰架崩解的可能性。法國、意大利閤建的康科迪亞南極考察站本月18日測得零下11.5攝氏度氣溫,創曆史最高紀錄。這一數字較往年同期平均水平高約40攝氏度。 來源:@新華國際 .......
宇宙般的裏程碑!天文學傢確認5000顆係外行星,很是給力!
NASA確認5000顆係外行星是宇宙裏程碑 太陽係以外的行星――係外行星――是什麼樣子呢?這張圖片展示瞭各種各樣的行星。科學傢們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發現瞭第一顆係外行星。NASA剛剛確認一個新的行星,現在總計有5000顆係外行星並且這個數量還在增加。 此文章2022年3月21日由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JPL)原創發錶。這對研究係外行星的天文學傢、環繞遠距離行星鏇轉的世界是重大的一天。銀河係擁有數10億顆遠距離的行星,迄今為止,經過無數研究人員的努力,科學傢已確認5000顆係外行星存在於銀河.......
生物武器?人類文明不能允許這樣的罪惡存在
來源:鈞正平工作室・中國軍號 近日,B站UP主“賽雷三分鍾”發布的一條視頻《緊急刪除、神秘病毒、生化實驗……美國在烏剋蘭究竟做瞭什麼?》被許多網友關注和分享。在視頻中,作者抽絲剝繭地探尋齣美國在海內外生物實驗室研究生化武器的事實。前段時間,俄羅斯公布瞭在烏剋蘭生物實驗室獲取的大量文件和數據資料,揭露瞭美國在烏剋蘭實施的一係列生物武器研究,一時間國際社會對美國生物軍事化的疑問和擔憂紛至遝來。國際社會無法在生物安全和生物武器研究問題上給予美國信任,實在是情理之中,因為從曆史到現在,其斑斑劣跡從未停.......
我國著名血液病學專傢周劍峰教授逝世,世間再無“鋼鐵俠”
極目新聞記者 李曼英 3月27日下午,得知我國著名血液病學專傢、中國CAR-T治療領域領軍人物、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血液內科主任、湖北省血液免疫細胞治療臨床研究中心主任周劍峰教授突發冠狀動脈夾層破裂,搶救無效不幸逝世,業內都震驚瞭,大傢都感覺有些不真實。 就在上個月,我還曾在周劍峰教授的辦公室裏,對他進行瞭采訪。坐在他的對麵,我感覺他就是一個閃閃發光的人。盡管采訪的時間隻有短暫的半小時,他卻似乎給我打開瞭一個開闊的新世界,看到瞭更遠的地方,也體會到瞭科研工作者為祖國、為大眾發.......
探測器近距離拍到太陽低層大氣最清晰圖像,比4K視屏好十倍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的一個研究小組利用軌道飛行器發迴的數據創建瞭迄今為止分辨率最高的太陽低大氣層圖像,最終的圖像總共包含8300多萬個像素,其分辨率比4K電視屏幕所能顯示的要好十倍。 太陽探測器在距離太陽錶麵4600萬英裏處拍攝太陽低層大氣圖像。 據報道,太陽低大氣層是太陽的一個不穩定區域,其爆發可能導緻地球周圍空間的危險天氣。作為美國宇航局(NASA)和歐洲航天局(ESA)的一個聯閤項目,太陽探測器在距離太陽錶麵4600萬英裏處拍攝瞭這些圖像。 這是有史以來最詳細的太陽爆炸.......
科學傢首次在人類血液中發現微塑料,警告:或滲透到所有器官
一項最新研究顯示,科學傢首次在人類血液中發現瞭微塑料(microplastics),並警告說,這種無處不在的顆粒也可能進入身體的所有器官。 據法新社3月25日報道,微塑料的定義是直徑小於5毫米的微小塑料碎片,來源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全世界生産的80億噸塑料,其中隻有不到10%被迴收。其餘的最終會分解,從最深的海洋到最高的山脈,以及空氣、土壤和食物鏈,地球上幾乎所有角落都已經發現瞭這種幾乎肉眼看不見的塑料顆粒。 微塑料是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碎片 3月25日的最新一期環境科學與健康領域頂級期.......
每次放一個細胞,打印心髒或上韆年,斯坦福大學如何加快3D打印心髒?
選自stanford.edu 作者:David Levin 機器之心編譯 機器之心編輯部 使用先進的 3D 打印技術,斯坦福大學研究者將由活細胞製成的糊狀物轉化為心髒和其他器官。 心髒是人體最神奇的器官,它的腔室能長期均勻地泵動,材料柔韌,可按需收縮。這是一個結構奇跡 ―― 然而,當心髒齣現問題時,其固有的復雜性使其成為修復的真正挑戰。因此,成韆上萬的先天性心髒病年輕患者必須終生應對這種疾病。 斯坦福大學生物工程助理教授 Mark Skylar-Scott 錶示「小兒心髒病是美國最常見的先天性.......
棘龍又搞瞭一個大新聞,古生物學傢發現棘龍的秘密!
古生物學傢發布棘龍潛水的又一證據! 聽說最近棘龍(Spinosaurus)又搞瞭一個大新聞,而且還上瞭《自然》雜誌? 圖注:發錶在《自然》雜誌上的論文 就在幾天前,古生物學傢在自然雜誌上發錶瞭一篇名為《肉食性恐龍水下覓食》(Subaqueous foraging among carnivorous dinosaurs)的論文,給棘龍長時間呆在水中(親水性)的觀點提供瞭新的化石證據,第一作者是菲爾德自然曆史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傢Matteo Fabbri。 圖注:Matteo Fabbr.......
這次遙控大腦實驗成功瞭,卻把網友們嚇壞瞭
豐色 蕭簫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眾號 QbitAI 無需植入控製設備,就能遠程“操縱”生物大腦? 最新發錶在Nature子刊上的一項研究,一經登齣便衝上熱搜: 盡管這次的實驗對象不是人類而是小鼠,不少網友看過後第一反應還是“太危險瞭”、“有點反人類”: 所以,這真的是一項特彆可怕的技術麼? 事實上,這項研究主要是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使用特殊光綫照射小鼠頭部,開啓它的“運動模式”――老忍不住想轉悠。 可以說是真・物理鍛煉瞭(手動狗頭)。 而且,這項技術確實極具突破性。 據斯坦福大.......
南極氣溫異常升高30℃!東部冰架首次坍塌,不可能的事情發生瞭?
一直以來,南極大陸的東部地區冰蓋被認為是最為穩定的地區,極少受到全球變暖的影響或暖洋流的侵蝕。不幸的是,最新衛星圖像顯示,南極東部的冰蓋已經開始發生連鎖性垮塌!坍塌的Glenzer Conger冰架麵積超過香港地區,達到瞭約1200平方公裏,其意外解體標誌著有記錄以來的南極洲東部首次齣現冰架坍塌,這在以前被認為是幾乎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NASA/AP) 三月以來,一根“水汽管道”將熱帶地區大量的熱量源源不斷地輸嚮兩極,與此同時,一個巨大的高壓熱穹頂盤鏇、籠罩在南極洲東部上空,將熱量和水汽.......
人類血液中首次發現微塑料顆粒,飲料瓶塑料袋化妝品都是來源
夢晨 蕭簫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眾號 QbitAI 塑料不光汙染環境,最終也汙染瞭人類自己。 一則人類血液中首次發現微塑料的消息引發網友熱議,一度登上知乎熱榜第3,微博閱讀量更是達到2.4億。 這項最新研究來自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荷蘭三角洲研究院,是環境領域的頂尖研究機構。 科學傢們收集瞭22個誌願者提供的血液樣本,其中有77%發現瞭微塑料顆粒,平均濃度為每毫升1.6微剋。 這成為塑料進入人體全身血液循環的首個量化證據,其中光是可量化檢測到的塑料就有三種。 50%的人體內含有P.......
科學傢首次在人體血液當中發現微塑料顆粒,可輸送到全身
據英國《衛報》24日報道,科學傢首次在人體血液中檢測到瞭微塑料汙染。據悉,在近80%的實驗受試者樣本中發現瞭這種微小顆粒。 報道截圖 報道稱,這一發現錶明,這些顆粒可以在人體周圍傳播,並可能停留在器官中。雖然其對健康的影響尚不清楚,研究人員擔心的是,在實驗室中,微塑料會對人體細胞造成損害,而空氣汙染顆粒已被證明會進入人體,且每年導緻數百萬人過早死亡。 《衛報》指齣,隨著大量塑料垃圾被傾倒在環境中,從珠穆朗瑪峰頂峰到最深的海洋,微塑料現在已經汙染瞭整個地球。科學傢已經得知,人體會通過食物和水.......
“兩點一綫”,築牢校園防疫的鋼鐵長城:垣麯初中開展校長課堂專題培訓
3月23日下午,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誌剛、王亞平、葉光富相互配閤,在距離地麵400公裏的中國空間站講授“天宮課堂”第二課,太原市晉源區第四實驗小學組織全體師生全程觀看瞭本次授課直播。在中國空間站,航天員們展現瞭一個個有趣的空間小實驗,學生們興緻勃勃地參與其中。 在太空“冰雪”實驗中,王亞平老師利用過飽和乙酸鈉溶液,製作瞭一顆“冰球”,演示瞭失重狀態下的飽和液體結晶現象;在液橋演示實驗中,水在錶麵張力作用下將兩個塑料闆連接起來,在太空可用液體搭一座橋,演示瞭失重環境下水的錶麵張力作用;.......
較真丨口罩、棉簽裏有石墨烯危害健康?防疫用品裏的“石墨烯”到底怎麼迴事
較真要點: 石墨烯以及氧化石墨烯是很昂貴的實驗原料,以目前的技術而言,難以應用在量産的民用品中,更不要說耗材瞭。而導緻肺部癥狀的所謂“石墨烯”,並不是真正意義的石墨烯,更有可能隻是活性炭罷瞭。 查證者:孫亞飛丨清華大學化學博士 最近十幾年,石墨烯一直是材料學界的寵兒。這兩年伴隨著疫情的蔓延,有一些防疫用品竟也開始宣稱使用瞭石墨烯原料,在市場上收獲瞭不小的利潤。 有意思的是,一度風光無限的石墨烯卻也遭遇瞭滑鐵盧,網絡上齣現瞭很多有關石墨烯口罩、石墨烯棉簽會導緻肺部疾病的傳聞,並有人整理瞭氧化石墨.......
另闢蹊徑的熱氣球式亞軌道旅行,是花裏鬍哨,還是獨具可取之處?
簡介: 佛羅裏達的“太空視角”公司計劃在未來幾年為人們提供大氣層邊際飛行服務,單次飛行時長共計六個小時。首先在兩個小時內,氣球將運送8人(另有一名駕駛員)至離地麵30480米的高空,在那裏人們能夠看到地球弧形邊界以及漆黑的宇宙。在接下來的兩個小時氣球將持續飛行一段時間,最後的兩個小時氣球將逐漸排齣氣體,直至在美國海麵降落。目前預估單趟飛行需花費大約6萬3韆美元,不過未來價格或許會下降。 該公司所使用太空船的概念圖 以佛羅裏達州卡納維拉爾角航空基地為發射基地,“太空視角”公司計劃在未來幾年為.......
最大號開團!造火箭基地的玩具盒子來瞭!
今天,果仁媽帶給大傢一個超級福利返團,可以“上天”、讓孩子化身航天工程師的玩具盒子迴來瞭! 就是這款――航天大揭秘。這款航天主題的玩具,讓孩子化身航天工程師,完成一次火箭發射任務!裏麵的“飛天小火箭”一腳衝天,賣爆抖音,導緻我們的“返團”遲遲沒能補夠庫存,今天終於等到瞭!還給大傢準備瞭春日限定福利:拍下既得小黃帽!話不多說先看看裏麵都有啥! 航天大揭秘,孩子可以親手搭建60cm高的火箭發射颱、升降梯,組裝太陽能火星探測器……當然,它的樂趣不止在於搭建過程,還在於搭完之後。 拼裝好的火箭基地.......
又有學術大咖迴國:成果寫入物理教科書的牛謙教授加盟中科大
又有學術大咖迴國加盟國內頂尖高校。 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創新公益基金會官方微信公眾號3月24日消息:2022年3月10日,《自然通訊》刊登論文《Switching magnon chirality in artificial ferrimagnet》共同通訊作者之一牛謙,署名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係。這說明這位著名凝聚態物理理論科學傢已全職迴國,加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創新公益基金會消息介紹,牛謙教授是北大物理係留美畢業生中始終堅持基礎物理研究,並取得傑齣成就的學者之一。是“.......
是的,中國航天也要衝齣太陽係瞭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嚮媒體介紹瞭中國航天的宏偉發展藍圖。天問一號成功火星探測以後,我國將繼續進行小行星采樣返迴、火星采樣返迴、木星探測等規劃,以及更遙遠的太陽係邊緣探測。吳偉仁說:“我們希望在2049年完成100個天文單位,到達距離地球150億公裏的地方”。 一個天文單位是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需光速行進500秒、約1.5億韆米,對於人類而言是個真正的“天文”數字。以月球對比為例,它距離地球僅約0.0025天文單位,光速耗時1.3秒即可。而吳院士介.......
基因治療時代加速到來!畢馬威發布報告稱大型生物製藥公司正為此傾其所有
細胞和基因治療如今已成為全球生物技術領域最為搶眼的新興領域之一。 日前,畢馬威發布《“一次治愈式”基因療法》報告指齣,在癌癥、遺傳疾病和傳染病的治療中,細胞和基因治療展現齣巨大的潛力,在治愈罕見和極罕見單基因遺傳病領域最可能獲得突破,同時報告也涉及瞭基因療法的技術難題、生物製藥公司麵臨的市場挑戰、投資模式等問題。 盡管存在開發、製造和商業化方麵的不確定性和種種挑戰,基因療法領域仍持續獲得投資方和生物製藥公司的大量投資。比如在今年2月,武田製藥和生物技術公司Code Bio達成一項閤作和選擇.......
南極一冰架崩解 麵積堪比洛杉磯
受氣溫異常升高影響,南極地區一座冰架日前崩解,麵積與美國城市洛杉磯相仿。 美國國傢航空航天局(NASA)3月21日拍攝的南極東部冰架的衛星圖像 據美國有綫電視新聞網3月25日報道,南極地區東部、約1200平方公裏的康格冰架於15日前後崩解。英國南極考察處海洋地球物理學傢羅布・拉特說,氣候變暖增加瞭冰架崩解的可能性。法國、意大利閤建的康科迪亞南極考察站本月18日測得零下11.5攝氏度氣溫,創曆史最高紀錄。這一數字較往年同期平均水平高約40攝氏度。 拉特說,過去40年來南極地區齣現瞭一係列冰架.......
墨爾本大學物理學傢製造齣目前最大時間晶體,或可用於量子計算機存儲
2021 年,榖歌宣布首次使用自研量子計算機創造齣時間晶體(Time Crystals),該時間晶體通過局部可觀測性推翻瞭時間平移對稱性理論,並保留對不確定初始狀態的記憶。 近日,來自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的物理學傢菲利普・弗雷(Philipp Frey)與斯蒂芬・雷切爾(Stephan Rachel)再次將時間晶體搬上世界舞颱。 據悉,他們運行基於 IBM 研發的量子計算機,編程齣一個包含 57 個量子比特的時間晶體。時間晶體是“一個可以時間上鎖定一個永久循環的量子粒子係統”,類似於實際晶體中原.......
超導的時代,時代的超導丨展捲
在一個接一個的“小時代”裏,超導研究蓬勃發展,特彆是中國科學傢取得瞭令世人矚目的成就。要跟上時代的浪潮,瞭解超導的相關知識,迴溯“小時代”裏的曆史源流,讀一本圖文並茂、敘事輕鬆的科普書適逢其時――《超導“小時代”:超導的前世、今生和未來》。如果你是吃瓜群眾,可以讀到科學八卦;如果你是專業學者,可以品鑒科學前沿;各有收獲,找到“小時代”裏的大舞颱。 撰文丨姬揚 超導就是超導電性,指的是一些材料在低溫下錶現齣來非常特殊的性質:它們傳輸電流的時候沒有任何阻力,既不會發熱,也就不會浪費能量。超導現.......
南極地區一冰架崩解,麵積與美國城市洛杉磯相仿
新華社北京3月27日電 受氣溫異常升高影響,南極地區一座冰架日前崩解,麵積與美國城市洛杉磯相仿。 據美國有綫電視新聞網25日報道,南極地區東部、約1200平方公裏的康格冰架於15日前後崩解。英國南極考察處海洋地球物理學傢羅布・拉特說,氣候變暖增加瞭冰架崩解的可能性。法國、意大利閤建的康科迪亞南極考察站本月18日測得零下11.5攝氏度氣溫,創曆史最高紀錄。這一數字較往年同期平均水平高約40攝氏度。 2020年2月1日,南極威德爾海的冰山。新華社記者劉詩平攝 拉特說,過去40年來南極地區齣現瞭.......
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已撤離空間站核心艙組閤體
據央視新聞消息,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完成空間站組閤體階段全部既定任務,已於北京時間3月27日15時59分撤離空間站核心艙組閤體。 天舟二號是中國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發射的首艘貨運飛船,於2021年5月29日在海南文昌發射場發射入軌,為空間站送去6.8噸物資補給。天舟二號飛船在軌運行期間,進行瞭一係列拓展應用試驗。目前,天舟二號飛船狀態良好,後續將在地麵控製下擇機再入大氣層。 編輯 孫琳智 .......
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已撤離空間站核心艙組閤體
◎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 記者27日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獲悉,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完成空間站組閤體階段全部既定任務,已於北京時間3月27日15時59分撤離空間站核心艙組閤體。 3月27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製中心拍攝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撤離空間站核心艙組閤體。天舟二號前嚮分離完成。新華社記者 郭中正 攝 3月27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製中心拍攝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撤離空間站核心艙組閤體。天舟二號轉前嚮19m撤離。新華社記者 郭中正 攝 天舟二號是中國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發射的首艘貨運飛船,於.......
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已撤離空間站核心艙組閤體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完成空間站組閤體階段全部既定任務,已於北京時間3月27日15時59分撤離空間站核心艙組閤體。 3月27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製中心拍攝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撤離空間站核心艙組閤體。天舟二號前嚮分離完成。新華社記者 郭中正 攝 天舟二號是中國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發射的首艘貨運飛船,於2021年5月29日在海南文昌發射場發射入軌,為空間站送去6.8噸物資補給。天舟二號飛船在軌運行期間,進行瞭一係列拓展應用試驗。目前,天舟二號飛船狀態良好,後續將在地麵控.......
科技早新聞來瞭丨2022-3-27
【今日封麵】 3月25日,4隻有“神話之鳥”之稱的中華鳳頭燕鷗現身福建省晉江市金井圍頭灣。中華鳳頭燕鷗,是中國最珍稀的鳥類之一,被列為國傢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在世界鳥類紅色名錄上被列為極危物種。徐萬春 攝,中新網 發 消息站 資料圖:2月7日,一列動車組列車在貴廣高鐵貴州從江段行駛。新華網發(吳德軍 攝) ●中國鐵路12306官網3月26日發布公告稱,鐵路部門計劃於4月上旬對旅客列車運行圖進行優化調整,將暫停發售4月8日及以後始發的各次旅客列車車票,預計恢復發售時間為4月2日。(來源:中.......
天舟二號在軌十個月 不平凡的太空之旅完成瞭哪些使命?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完成空間站組閤體階段全部既定任務,已於北京時間今天(27日)15時59分撤離空間站核心艙組閤體。詳情>> 天舟二號已經完成所有在軌的任務,揮彆瞭空間站。戳視頻,迴顧一下天舟二號經曆瞭怎樣的太空之旅,都完成瞭哪些使命 2021年5月29日20時55分,搭載天舟二號貨運飛船的長徵七號遙三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準時點火發射,精確進入預定軌道。約8個小時後,天舟二號追趕上瞭天和核心艙的腳步,並采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精準對接於天和核心艙後嚮端口。天.......
“錢學森之問”是個僞問題|科技袁人
關注風雲之聲 提升思維層次 導讀 楊振寜李政道如果一直呆在中國,能不能拿到諾貝爾奬?一定拿不著,因為完全沒有這個科研條件。 視頻鏈接: 抖音視頻: https://v.douyin.com/Nu81kxa/ 本視頻發布於2021年11月17日,點贊量已達1.2萬 精彩呈現: 最近,很多人在傳一篇文章《何祚庥:希望楊振寜李政道有生之年重歸於好》。實際上這不是何祚庥院士的文章,而是記者采訪何老師與他夫人慶承瑞老師的記錄。兩位前輩老師談瞭很多有趣的內容,結果記者偏偏拿瞭這一句齣來作標題,這實.......
美國生物實驗亂象禍害全球
新華社北京3月27日電近期,美國在烏剋蘭的生物實驗活動引起國際社會的高度關切,但美方一直遮遮掩掩,未能就此作齣令人信服的解釋。這不禁讓人想到,從用黑人做梅毒人體實驗,到美軍實驗室把活性炭疽樣本“誤送”到多國,美國在生物實驗乃至生物軍事活動方麵亂象重重,給全球帶來禍害。 2005年10月29日,在羅馬尼亞禽流感疫區,醫務人員正在收集死去的鴨子。(新華社發) (小標題)冰山一角 烏剋蘭境內候鳥可能攜帶的高危病原體、剋裏米亞-剛果齣血熱、非洲豬瘟……這是美國駐烏剋蘭大使館網站上明確列齣的“活躍研.......
天舟二號已撤離空間站核心艙組閤體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完成空間站組閤體階段全部既定任務,已於北京時間3月27日15時59分撤離空間站核心艙組閤體。 天舟二號是中國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發射的首艘貨運飛船,於2021年5月29日在海南文昌發射場發射入軌,為空間站送去6.8噸物資補給。天舟二號飛船在軌運行期間,進行瞭一係列拓展應用試驗。目前,天舟二號飛船狀態良好,後續將在地麵控製下擇機再入大氣層。 來源:央視新聞 記者:王剛 李曉東 趙思遠 編輯:徐鳳佳 編審:張鄉林 楊宸�L 主編:硃西迪 監製:呂锡.......
天舟二號在軌十個月 不平凡的太空之旅完成瞭哪些使命?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完成空間站組閤體階段全部既定任務,已於北京時間今天(27日)15時59分撤離空間站核心艙組閤體。 天舟二號已經完成所有在軌的任務,揮彆瞭空間站。戳視頻,迴顧一下天舟二號經曆瞭怎樣的太空之旅,都完成瞭哪些使命 2021年5月29日20時55分,搭載天舟二號貨運飛船的長徵七號遙三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準時點火發射,精確進入預定軌道。約8個小時後,天舟二號追趕上瞭天和核心艙的腳步,並采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精準對接於天和核心艙後嚮端口。天舟二號攜帶.......
科學傢發齣警告:AI可在6小時內提齣40000種潛在新化學武器
撰文|青蘋果 科學論文通常是事無巨細的典範。作者團隊往往有責任披露一切方便他人復現他們的發現所需要的信息。 但這項研究是個例外。 最近一篇發錶在Nature子刊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上的論文《人工智能驅動的藥物發現的雙重用途》(Dual - us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owered drug discovery)顯然把它的作者嚇壞瞭。這體現在文本的基調和沒有透露關鍵信息上。 一次可能性驗證 2021 年,總部位於美國北卡.......
喜歡喝飲料吃外賣的注意,小心血液中發現微塑料
人類對環境投之以塑料廢棄物,環境報之以微塑料 近日,據多傢媒體報道,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科學傢首次在人類血液中發現瞭微塑料。荷蘭一個研究小組對22名誌願者的血液進行測試發現,他們當中有17人血液中含有可量化的微塑料。 科學傢在50%的誌願者血液中發現: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這種材料可用於製造飲料瓶。 聚苯乙烯(PS)則存在於36%的血液樣本中,它廣泛用於食品包裝。 在23%的誌願者血液中,還發現瞭聚乙烯 (PE),這是一種經常用於生産塑料袋的材料。 研究人員將這些塑料碎片描述為“生.......
科學傢弄清楚吸血蝙蝠為何如此嗜血,並願與鄰居分享“晚餐”
一項新研究顯示,科學傢們已經弄清楚瞭為什麼吸血蝙蝠(Vampire Bat,拉丁學名:Desmodus)是唯一能靠吸血為生的哺乳動物。驚人的原因在與,這種蝙蝠在進化過程中調整瞭自身基因,也衍生齣復雜的社交關係。 德國研究人員在3月26日齣版的頂級科學雜誌《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發布瞭一項研究成果,他們將普通吸血蝙蝠的基因組與其他26種蝙蝠進行瞭比較,並確定瞭13個在吸血蝙蝠身上缺失或不再起作用的基因。多年來,這些基因調整幫助吸血蝙蝠適應瞭富含鐵和蛋白質、但脂肪或碳水化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