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新聞網 logo



我們第一次見麵就在珍妮的Life Party上 在人潮中找到她的身影 遊歷29國傢辦個人展覧 30歲末期抗癌勇士:可以道別是一份禮物 - 趣味新聞網


我們第一次見麵就在珍妮的Life Party上 在人潮中找到她的身影 遊歷29國傢辦個人展覧  30歲末期抗癌勇士:可以道別是一份禮物


發表日期 2022-03-17T07:00:59+08:00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我們第一次見麵就在珍妮的Life Party上,在人潮中找到她的身影,親友到場,她仍著執著展覧每一處的細節,在忙亂中打開Life Party的序幕。後來纔發 .....


    

我們第一次見麵就在珍妮的Life Party上,在人潮中找到她的身影,親友到場,她仍著執著展覧每一處的細節,在忙亂中打開Life Party的序幕。後來纔發現,忙亂是她生活的常態。

這場派對,亦是她個人展覧《珍妮的一百種生活》,有她遊歷29個國傢的相片,也有她抗癌路上的一點一滴;有咖啡、有同路人錶演的音樂,也有與親友直接對話的時間。當天醫生Dr.Cindy也在場,她指著珍妮的肺片說:「一般病人喺呢種情況下,應該不斷咳講唔到嘢,我唔明點解佢(珍妮)可以一聲咳都冇。」大概就是珍妮的倔強,一直支撐她的生活。她嚮來如是,她要做的事情,沒有人能阻止。但那天我們帶著耳機,咪高風放大她的呼吸,她其實說每一句話都喘著氣。正如她說過,「癌指數不一定與身體掛勾。」

Life Party,有些人會翻譯成告別派對,但我猜珍妮不是這種想法。當中故然有淚水,但大多時候,在淚水跑齣來之際,珍妮都及時止住瞭。「我不能說辦這個派對就是離開,因為沒有人能預料明天如何。」這場派對,最重要的是,讓傢人認識不同麵嚮的珍妮。

「這是一場沒盡頭的旅行 / 可能那終點是天堂 是有你的地方/所以 我變得不害怕瞭」
珍妮

在展覧上,她把一傢人的生活照拓印在棉布上,海藍色的迴憶如瀑布般映入眼簾。她說這個部份是「傢是我最大的海洋」。牆上有她為爺爺和父親寫作的詩。

2015年,她確診患上腸癌第四期。那天,是父親死後三天。「前一晚,我還跟爸爸吃宵夜糖水。」早上,父親沒有醒來。爺爺的死,同樣來不及道別。「所以,當我見證一個人從仍有氣息與我最後對話及至離世,我覺得是一種禮物。」珍妮說。

繪本老師曾問珍妮一個問題:「如果人生隻可以齣版一本書,哪你會寫甚麼?」珍妮想過,要寫遊歷的書嗎?「但原來旅行唔係最重要。」還是寫抗癌路的歷程呢?「但直到今天,身體每天都在變化。」最後,她決定把未曾說的話寫成詩。

「時間會帶走我對你的記憶 / 卻不會帶走我對你的思念 / 卻偶爾泛起的悲傷 / 這不是一場會痊癒的大病/ 這是一場最長的旅途」
珍妮

「過往一年知道悲傷的存在,隻是沒有書寫齣來。」珍妮說,「書寫的過程很艱難。有時候迴看那些詩,都感覺太赤裸。」所以,Life Party重點不在告別,而是誠實地麵對內心的自己。

籌備展覧的一個多月,她其實持續高燒。展覧第二天,她被送進醫院,住瞭17天。癌細胞從腸,到肝,到肺,跑到腦袋。當我們再次見麵的時候,是陪伴她完成最後一次電療。還記得她仍是一如往日衝衝忙忙,入院前買瞭一個鹹批,開懷地吃,「真係好好味,我成日話入院前要做隻飽鬼,就算今晚瞓走廊都抵。」然後,她手拿著一杯咖啡,大搖大擺走進病房,好chill。「兩日後我齣院喇,坪洲見。」那是一張讓人難以忘懷的臉。

珍妮是怪趣,總是以一種你無法想像的語氣說著沉重的事。對她來說,有朋友,有美食,有呼吸,「真的很足夠。」麵對現實,不等同嚮現實低頭。她也坦白地說:「所以我人生沒有未來二字。在這種環境,有未來有何用?」她走遍全地,從不計劃,人生嚮來兵來將擋,活在當下。過往經歷讓她練習一身好武功,去麵對人生無常。「我不是轉化自己的悲傷,而是過往經歷讓我懂得調節。所以,她的正嚮,她的力量是沉澱而來,卻不是「抗癌勇士」四字的那種平麵。「無論軟弱或傷痛,都要存有一份堅強。」珍妮在Life Party上說。

「這是最後一次有頭髮的紀錄。」珍妮麵嚮鏡頭笑著說。

那天,她在前往坪洲的路途上,在朋友麵前用手抓一抓頭髮,說:「你睇嚇!三條三條咁甩,十條都得!係咪好得人驚呢!」頭髮一束束地落下,她好像在錶演脫髮「神技」一般,朋友嘩的一聲:「係喎!喂,你唔好再梳!」珍妮說:「我覺得每個階段的自己都讓我好奇,很特別的狀態 。」

常言道人生無憾。但我更認同珍妮的說法:「沒有人生沒有遺憾,每人走到最後或多或少都有遺憾,隻能在活著的時間減少遺憾,能夠做到安然放下,已經好叻豬。」

最後一天並不像月曆上的最後一天 / 你無法倒數 / 最後一天 在尋常的日子裏
珍妮《最後一天》

「這也是一種生死教育。」珍妮說。

給珍妮:

珍妮的訪問反覆聽瞭兩遍,篩選對白的過程甚是艱難,因為我們都知道,她說的每一句話都藏著她這數年來不容易的經歷。每一句話都是她給我們的生命教育課。

謝謝你跟我們分享的一切,每一句說話我們都會珍而重之。我們在你身上努力學習活在當下。明天如何,我們還不知道,但願你往後的生活,充滿更多更多的愛。

相關故事:

分享鏈接



看最新新聞就到趣味新聞網
quweinews.com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tag

相关新聞

採訪手記丨社會需要正嚮思維 更要認清問題根本

採訪手記丨社會需要正嚮思維 更要認清問題根本

    特首林鄭月娥在3月18日的抗疫記者會上錶示,香港在日後可以再吸引更多專纔、人纔來香港居住和發展。 時勢做英雄,假如兩位抗疫前線是英雄,這個時勢又是誰製造齣來? 疫癥經已兩年,管治班子應懂得最好準備壞打算,但疫情來到第五波,為何支援仍然混亂? 隱形 Opinion 隱形香港一連報道兩個關於兩位抗疫前線的故事,分別是一位關注清潔工的基層組織者,以及一位送物資給染疫劏房戶的社工。報道齣街,不知道能否為社會帶來正能量。但採訪期間我們找到負能量的來源... .......


與其嚮醫護人員緻敬 倒不如推齣政策緩解問題

與其嚮醫護人員緻敬 倒不如推齣政策緩解問題

    中央應港府請求派齣內地醫療團隊到港支援,首批75名醫護今日抵港。食物及衞生局副局長徐德義,及醫管局主席範鴻齡等人在深圳灣口岸迎接。(政府新聞處影片) 與其嚮醫護人員緻敬,倒不如盡快推齣政策,緩解問題。 港大醫學院微生學係臨床助理教授 - 薛達 每日打開新聞,除瞭看到確診人數上升,死亡人數上升,看到更多的就是關於前線醫護壓力爆煲的報道。醫院病床及人手不勝負荷,甚至有醫護人員在記者招待會上痛哭流淚,坦言入行多年,從未遇過這樣惡劣的情況。 .......


染疫罕病照顧者嘆零支援‎ 康復即支援確診病友:根本隻能自救!

染疫罕病照顧者嘆零支援‎  康復即支援確診病友:根本隻能自救!

    政府其實沒有在疫情當中支援罕見病患者傢庭,根本是自救。 雷特氏癥患者媽媽 - Helen Helen,雷特氏癥女兒的照顧者。Helen錶示,由於女兒的智商屬於嚴重智障,加上自理能力不佳,因此需要全天候照顧。疫情期間,傢恩隻能留在傢中避免染疫,加上學校停課、暫托服務暫停,照顧者的壓力可想而知。 第五波疫情下,Helen 和傢恩不幸染疫。康復過後,Helen開始支援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童的傢長,並為他們提供物資、檢測包等... .......


社區護士遊走疫廈 上門照顧獨居離院長者:當係屋企人咁照顧

社區護士遊走疫廈 上門照顧獨居離院長者:當係屋企人咁照顧

    無得驚,做好防護措施,我哋唔做,長者就冇人照顧。 社區護士 - Candy Candy曾經是公立醫院的護士,為瞭增加與長者和病患者溝通的機會,兩年前,Candy 加入瞭位於沙田區的社福機構,成為社區護士。 Candy的工作,主要服務離院的獨居長者,包括提供健康教育、藥物教育、清洗傷口,以至相對高危的護理工作,例如替長者更換胃喉、尿喉等。Candy 錶示,曾有同事因為進行高危的護理工作而染疫... +.......


同事染疫工作倍增 港鐵清潔工盼政府發抗疫基金:我都係抗疫前線

同事染疫工作倍增 港鐵清潔工盼政府發抗疫基金:我都係抗疫前線

    清潔和保安也有防疫基金,難道我們不是?我們也是抗疫前線! 60歲港鐵外判清潔工 - 勤姐 第五波疫情下,大量清潔工染疫,導緻人手不足,令仍在值勤的勤姐工作量大增。60歲的港鐵外判清潔工 - 勤姐錶示,每晚都需要搬運接近20多桶水,以處理整個港鐵站的清潔工作,包括拖地、清潔廁所、清理月颱、窗颱和玻璃。為瞭生活,勤姐每天工作10多小時。患有長期病患的她,早上在藥房工作,晚上則當清潔工,每星期放一天假期。 三月十九日,政府公佈第六輪「防疫.......


第五波營業額餘三位數 良心雇主動用積蓄拒炒魷:有員工先有生意

第五波營業額餘三位數 良心雇主動用積蓄拒炒魷:有員工先有生意

    不要想念從前,倒不如思考如何在這個環境中突破。 食肆負責人 - Sophie Sophie,灣仔咖啡店負責人。Sophie錶示,咖啡店在三年前開業,主要服務灣仔區的上班族。初開業時,Sophie雖然碰上社會事件,但影響卻比不上疫情所帶來的影響。她迴想,第一波疫情的生意猶如過山車,但為瞭維持收入,她與生意夥伴把堂食食品轉為真空包裝食物,以滿足不敢外齣進膳的客人的需要。 第五波疫情內阻來襲,Sophie坦言,營業額隻餘下三位數。但幸得.......


增課外活動支援 免基層學童「輸在起跑線」

增課外活動支援 免基層學童「輸在起跑線」

    Angus今午曾到灣仔鵝頸橋準備繼續賣藝。(歐嘉樂攝) 兒童貧窮人口為:27.4萬人 《2020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 一位年僅11歲的學生,在鵝頸橋天橋底為賺取學費,彈結他賣藝。該賣藝孩子名Angus,與母親相依為命。疫情令媽媽無工開,學瞭兩年古典結他的Angus,決定來鵝頸橋賣藝賺學費... Angus今午曾到灣仔鵝頸橋準備繼續賣藝。(歐嘉樂攝) 事實上,教育局一直推行,一人一生一體藝,即鼓勵學童能在學術以外的範疇,平衡發展。但有.......


【主教山風波】拒絕官僚主義 社會纔能達至善治

【主教山風波】拒絕官僚主義 社會纔能達至善治

    去年年底水務署在配水庫進行「食水缸減壓缸地盤重整工程」,始發現該址並非普通水務設施,而是百年建築。(廖雁雄攝) 不處理官僚治港的官場文化,香港不會達緻善治。被形容鐵腕的李傢超,又是否能夠鐵腕地整頓公務員間的官僚文化? 隱形Opinion 2020年12月,深水埗主教山的百年古蹟蓄水池,幾乎被毀於一旦。四根石柱被政府部門拆卸,20米乘10米天花亦遭破壞。其後,發展局調查小組花瞭一年多時間進行調查,並於4月公布4頁的「清拆深水埗主教山配水庫事件」檢討報告.......




兒患精神病多年未能對話  八旬肝癌母親棺材中道歉:我是壞母親

遊歷29國傢辦個人展覧 30歲末期抗癌勇士:可以道別是一份禮物

單親母肺癌末期籌藥費 丈夫失蹤恐遺十歲兒子:仔仔常有輕生念頭


前一篇新聞
三叉神經痛|春季到臉頰突然刺痛?徵狀似牙痛 中年婦女易受睏擾
后一篇新聞
護髮|在傢DIY五種「天然髮膜」 急救毛躁頭髮效果超乎意料!





© 2025 - quwei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 - quweinews.com.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