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3/2022, 1:01:15 AM
他一生揮霍無度,散盡億萬傢財。從紈絝子弟到落魄老人,這個民國第一敗傢公子卻是一段驚艷的傳奇。他叫張伯駒,曾經最壕的富二代,民國四公子之一,父親是封疆大吏,直隸總督。傢裏還是開銀行的,住的是北京二環李蓮英的豪宅,1萬平。但這個富二代口味獨特,不煙酒,不喝酒,連休兩房夫人,從軍閥手裏搶來的青樓女子成為他一生的最愛。還有個毀掉一生的愛好收藏。如果沒有張伯駒,如今中國書畫國寶大部分都在日本。因為,日本1000多大小博物館,共收藏中國曆代文物近200萬件,僅東京國立博物館一傢,就藏有中國文物珍品9萬餘件。 看到這裏,國人心裏一定不好受,不過慶幸的是我們手裏還有幾件書畫的國寶。 我們應該感謝一個人,他叫張伯駒,中國第一收藏傢。
29歲那年,馬路邊收瞭康熙禦筆,便一發而不可收拾,齣手大方,看準瞭隻需說個數,改天上門取錢即可。張伯駒的“敗傢”由此而起,結果,這張巴掌大的破紙,花掉4萬大洋,要不是張伯駒,這副無價的中華第一帖《平復貼》早已走失東洋。《遊春圖》開價220條金條,是他變賣祖宅,又躺地上打滾,勸夫人變賣首飾纔湊錢買下的。買下後,張伯駒已敗光所有傢産,除瞭一堆書畫,再無閑錢可用。戰亂年代,有人發國難財,收來一轉手,韆金散盡還復來。張伯駒收藏卻隻藏不賣,且所藏之寶,概不留名。每件收藏張伯駒都視若生命,哪怕身陷囹圄,被人以死相逼,也沒交齣那幅《平復帖》。可誰曾想,建國後,他卻將他畢生收藏的118件國寶悉數捐贈,隻憑一人,就撐起瞭故宮書畫的半壁江山,20萬元捐贈奬金分毫不要,萬貫傢財最後換來的是一張薄薄的奬狀。但貢獻如此之大,張伯駒晚年卻居無定所,老兩口蝸居十平米的小屋內,傢徒四壁,一貧如洗,隻能靠友人接濟。
今天我們就來瞭解一下這個比國寶還珍貴的窮老頭張伯駒吧!
看古今中外名人往事,尋滄海桑田曆史遺珠,大傢好,這裏是世界名人榜!
張伯駒,河南項城人氏,他的叔父乃是位高權重的直隸總督張震芳,且按輩分來說又是袁世凱的錶侄,因此, 張伯駒早年與張學良、袁剋文、溥侗並稱為“民國四公子”。
張伯駒確實是個好苗子,7歲入私塾,9歲就能寫詩,先生們都稱他為“神童”。隨後,他進入英國人辦的書院讀書,畢業後,被父親送進軍閥曹錕、吳佩孚等部,先後任過提調參議等職。但張伯駒十分厭煩從政為官,終不顧雙親反對,退齣瞭軍界。從此過上瞭寫詩作畫、看戲唱麯的“紈絝”生活。
張伯駒雖然紈絝不羈,但和其他富傢子弟的奢靡完全不一樣。他不抽煙、不喝酒、不賭博,從不西裝革履,常年一襲長衫。
15歲那年,傢裏替他定瞭婚。對方是安徽督軍傢的韆金,張伯駒清高,這位李氏自然無法吸引他。第二任妻子鄧韻綺是位京韻大鼓藝人,因酷愛戲麯,張伯駒便娶她做瞭二房。
後來,他經常到北京的琉璃廠搜尋各類珍寶古玩,與梅蘭芳、餘叔岩等唱和詩詞,和袁剋文、方地山等名士更是交往密切。而立之年後,張伯駒正式涉足收藏界。
那個時候,大多數達官貴人對古董文物並不珍惜,他們隨時準備用手中的文物換取金錢、權勢。國內外古董商對中華文物也是垂涎三尺,不少國寶經過他們的倒賣而流失海外。張伯駒就是在此形勢下挺身而齣,與愚昧的達官貴人周鏇,和貪婪的古董商競爭,保住瞭大批文物,不令其流失國外。
1927年,29歲的張伯駒到北京琉璃廠閑逛。突然,他在一傢古玩字畫鋪前駐瞭足。看到“叢碧山房”的橫幅。張伯駒看落款。居然是康熙皇帝的禦筆。經過反復推敲無誤後,他立馬收瞭。
從此,張伯駒就愛上瞭收藏。自號“叢碧”,並將宅院命名為“叢碧山房”。母親為此整天唉聲嘆氣:“傢裏什麼事情都不管,官也不做,隻知道花錢買字畫。”
他父親張鎮芳臨終時,握著張伯駒的手道:“你要支撐起這個傢,照顧好母親啊!”張伯駒這纔答應就任鹽業銀行董事長兼總稽核。北伐戰爭後,上海逐漸成為金融中心,1935年,鹽業銀行總管理處從北京遷到上海。
有一次在上海的天香閣吃花酒時,他認識瞭名妓潘素。潘素生於1915年,乃前清狀元宰相潘世恩之後。其母是名門之後,從小就教潘素女紅與音律。潘素13歲時,母親病逝。父親是個敗傢子,很快就將傢産揮霍一空。繼母王氏便將潘素賣到瞭上海妓院。潘素眉清目秀,又彈得一手好琵琶。很快成為當紅倌人,在上海有“潘妃”之譽。
閱女無數的張伯駒在塵世中輾轉瞭這麼多年,還從來沒有見過如潘素這般靜若天人、顧盼生輝卻又氣韻攝魄的青樓藝伎。
然而正所謂情不知何所起,卻一往而深,因潘素的輕顰巧笑而屢屢沉醉的張伯駒當場就對眼前這位氣質絕塵的美女動瞭情、入瞭心。對這位美嬌娘一眼定下瞭終身。
彼時,芳齡20歲的潘素已經被一位叫臧卓的國民黨將領看中,按臧卓的意思,他想擇日替潘素贖瞭身,然後將她收為妾室。
臧卓聞聽張伯駒也對潘素起瞭眷戀之意後,害怕美人的身心被他人奪走,便搶先一步將潘素帶齣瞭天香閣,將其暫時禁足在一處豪華酒店的客房之中,並派齣瞭10名衛兵對美人的住處進行輪番看守。
豈料,風流瀟灑、足智多謀的張伯駒這迴是對潘素徹底動瞭真心,在一個夜晚, 他不顧一切地驅車趕到潘素所在的酒店,用巨資買通瞭把守於此的衛兵,然後將潘素一把拉入瞭車內,帶著她連夜風風火火地趕迴瞭北京城。
北京可是張伯駒稱王稱霸的地界,眼見著美人被搶到瞭北京,再也無計可施的臧卓將軍也隻得忍痛割愛。 這場美人爭奪戰,最終讓有膽有謀的張伯駒取得瞭完勝。
成瞭交頸恩愛的鴛侶之後,37歲的張伯駒感慨一定要給質清玉潔的潘素一個最完滿的交代,於是,他頂住瞭塵俗的重重壓力,稟明雙親一定要將潘素迎娶入門。於是,張伯駒將兩筆巨款分給兩房太太,辦瞭離婚手續,結束瞭復雜的傢庭關係。便與潘素迅速成婚。
從此,他就專寵潘素一人。
1937年,張伯駒得知溥儒有《平復帖》後,便再也睡不好覺瞭。溥儒是道光皇帝曾孫,恭親王之孫。此前,溥儒將唐代韓乾《照夜白圖》賣於他人,緻使這件國寶從此流失海外。張伯駒深恐《平復帖》蹈此覆轍。《平復帖》是現存法帖中,年代最早的,人稱“墨皇”,是西晉時期陸機作品,距今1700多年,比王羲之的《蘭亭序》還要早六七十年。是中國已見最古老的書道瑰寶,又是漢隸過渡到章草的最初形態。上麵蓋滿瞭曆代名傢的收藏章記,由此被收藏界尊為“中華第一帖”。
張伯駒委托中間人嚮溥儒求購,溥儒開價20萬大洋。據坊間有人換算當時的20萬大洋,可以買大米1800噸。張伯駒很沮喪,因為他沒這麼多錢。1937年底,溥儒母親項夫人過世。溥儒辦喪事急需用錢。於是,張伯駒就準備藉溥儒一萬大洋,條件是以《平復貼》作抵押。第二天,傅增湘就把《平復帖》抱來瞭,說要價4萬大洋,張伯駒立刻買下。
不久,古董商白堅甫前來拜訪,張伯駒知道此人之前多次把中國文物賣給日本人,這迴肯定是盯上瞭《平復帖》。所以怒斥道:"金錢易得,國寶無雙,此帖已在我手中,隻有我張伯駒在,任何人都休想得到它。收起你的臭錢,離開我張傢!"
1945年末代皇帝溥儀被趕齣皇宮,帶瞭一大批字畫走,大批的國寶以很低的價格流落民間。其中就有一幅《遊春圖》,是現在中國山水畫中最古老的一幅獨立捲軸山水畫捲,距今1400多年,隋朝展子虔畫的。運筆精到,意趣無限,有“天下第一畫捲”之稱。被書畫界奉為“國寶中的國寶”。《遊春圖》被北京一個古玩商馬霽川買走瞭,後將要賣往海外。張伯駒得到消息後,立刻建議故宮博物院迴購,但因經費問題沒有得到響應,他就決心自己個人花錢買下來。《遊春圖》當時開價很高,800兩黃金,他們討價還價後,變成瞭200兩黃金。張伯駒根本就掏不齣這麼多錢,一咬牙,他把自己住的宅子給賣瞭。這座宅子占地15畝,富麗無比,它的前主人是晚清大太監李蓮英。當時換來2.1萬美金,後來變換成黃金200兩,但馬霽川藉口黃金成色不好,要再加20兩。張伯駒無奈,隻好迴傢和潘素商量,“你賣件首飾給我湊足這20兩吧!”潘素不肯,張伯駒就躺在地上耍賴,潘素哭笑不得,隻好答應。此後,張伯駒一傢就搬到瞭舊宅承澤園。之後,一旦有珍貴字畫有流失海外的危機,他都會慷慨解囊。
在動蕩年代,為避免書畫流失海外,張伯駒就這樣耗盡瞭萬貫傢財。最後他一共收藏保護的頂級書畫就有118件。
1941年,張伯駒去上海處理銀行事務,途中被大漢持槍挾持。第二天,潘素接到綁匪電話,要兩百根金條,否則就撕票。潘素急得直抓頭發,她湊不到錢便想到賣畫,但是潘素不敢自作主張,便要求見張伯駒一麵。
見到張伯駒後她說齣自己賣畫救人的想法,沒想到張伯駒反應強烈,斬釘截鐵地對潘素說:“我收藏的那些書畫,必須給我保護好。彆為瞭贖我而賣掉,否則我寜願死去。”
後來好在張伯駒的舊交孫曜東齣手相助,最後花瞭20根金條,張伯駒纔得以安全釋放。
潘素說:“在伯駒眼裏,這些字畫的價值,遠超過自己的生命。”。
但是,誰也沒想到,從1956年開始,視書畫重於性命的張伯駒,竟先後將118件最頂級的收藏品捐獻給瞭故宮和吉林博物館。“為人不識張伯駒,踏遍故宮也枉然。”無償捐獻後,政府欲奬勵其20萬元,但被張伯駒直接拒絕取。文化部隻好給他頒發瞭一張奬狀。當時,很多人都不理解:“耗盡傢業收藏,為何又無償捐贈?”張伯駒說:“黃金易得,國寶無二。我買它們不是賣錢,是怕它們流入外國。”
另外他學戲、學古琴、下棋、寫詩詞,辦雅集詩會、遊曆山水,參加民主
同盟會,“反迫害、反內戰,反飢餓”運動,一件不落。他在京劇界的名氣,不亞於收藏界。他晚年雖然窮睏,但資助過許許多多相識的或不相識的文人墨客。這就是張伯駒,不論潮漲潮落,他都一如既往地守著做人的根本。這這份質,比他捐獻的書畫還閃亮。
1980年,有人曾建張伯駒餐廳吃飯,這位昔日的名門望族,點瞭兩片麵包,吃完一片,另一片用小手絹包四角包好紮死,提著緩緩離去,那一片是留給夫人。但窘境之中,張伯駒沒當迴事兒,萬分不怨天,半點不怨人。坦然自若,他時常教育子女,一個人要愛國,這是大事兒,不能馬乎。除此之外,皆是小事,不必斤斤計較。
1982年2月,他感冒住院,被安排在八人間的病房。病房人多嘈雜,既不利休息,又易交叉感染。潘素他嚮醫院提齣要換個單人間,醫院直接拒絕,理由是:他不夠級彆!
有人跑到北大醫院門口叫罵:“你們知道他是誰嗎?他不夠級彆住高乾病房?呸!我告訴你們,他一個人捐給國傢的東西,足夠買下你們醫院!”
有人嚮領導反映,可沒等到批文下來,1982年2月26日,張伯駒已經停止瞭呼吸,享年84歲。
去世前兩年,曾有老友提醒張伯駒著書立說,把自己的東西傳下去。張伯駒樂嗬嗬地說,我的東西都在故宮裏呢,彆操心瞭。張伯駒就如同他收藏的國寶,此去經年,煙波浩渺。他總會被遺忘於曆史的腳步,落滿灰塵,無人記起。但每當你突然又想起他,都會不禁感慨,曾有這麼一個人,能如它一樣,想把你的心肺洗得如此徹徹底底,乾乾淨淨。
大書法傢啓功曾贊他:“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紅學泰鬥周汝昌曾贊他:“我見過的文化高人很多,他這樣的,寥寥無幾。”
而他的一生,充滿傳奇!麵對睏苦,淡然自若,潮漲潮落,固守根本,一生醉心於古代文物,緻力於收藏字畫名跡,為瞭民族瑰寶,不惜變賣傢産韆金散盡。他曾捐贈“半個”故宮,而最終自己隻能住10平米的小破屋。
各位朋友,你們是怎樣看待張伯駒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好瞭,以上就是今天節目的全部內容!能把文章看到最後的,一定都是真愛瞭,來個三連吧,謝謝!!!這裏是世界名人榜,歡迎點擊頭像進入主頁查看更多精彩的內容,我們下期節目見!謝謝大傢,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