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2/2022, 4:02:32 AM
前言:
在盜墓小說之中,稱摸金校尉、發丘天官的祖師爺是曹操,事實上曹操也是的確組建過盜墓軍隊斂財。據《三國誌》記載曹操逝世後,葬在鄴城西郊丘陵,在漫長歲月之中古人一直未能發現曹操之墓,然而到瞭近1800多年後的2009年,中國考古部門認定在河南安陽西高穴,發現的那座古墓就是曹操之墓。消息一經公布引來瞭廣泛質疑,無論是普通民眾還是專業考古、曆史學者,都不相信盜墓祖師爺曹操的墓穴,會被這麼輕易發現。人們認為曹操是個盜墓的專業人士,而且他老奸巨猾,自己墓葬肯定隱藏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同時還有一個些學者認為,西高穴古墓的主人並不是曹操,而是一個意想不到的人――冉魏開國皇帝武悼天王冉閔,那麼西高穴古墓的真正主人到底是誰呢?
關於冉閔墓說法的質疑
其實說西高穴古墓的主人是冉閔,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冉閔在352年因為輕敵冒進,被前燕所俘,主帥慕容恪將冉閔押送到薊,獻給前燕皇帝慕容�y。隨後冉閔被壓押到先皇廟前獻俘,最終被斬在瞭遏陘山。接下來據《晉書》記載冉閔死去之地,方圓七裏草木不生蝗蟲大起,而且半年多都沒有下雨。慕容�y聽聞遣使到遏陘山祭祀,並追謚冉閔為武悼天王之後,天空上飄起瞭雪花。即便如此難道慕容�y還會將冉閔的遺骸,送迴冉魏的都城鄴城,再用帝王之禮葬在西高穴村嗎?自從冉閔戰敗被俘,鄴城也被前燕攻占,冉閔的親族以及官員都自殺而死,不會再有人去安葬冉閔。況且冉閔死的時候正值壯年,這也與西高穴墓主人的年齡相去甚遠。
證據太牽強無法證實是冉閔之墓
第二西高穴墓中發現隨葬品長矛,也並不能證明墓主人是冉閔。因為雖然冉閔慣用長矛,但曹操也會用矛。曹操雖是丞相,卻不是個純粹的文官,他在早年做洛陽北部尉後,又被升為拜騎都尉,這是一個典型的武官職位。後來曹操又參加鎮壓黃巾起義的行動,一生戎馬倥傯,肯定能使用如刀劍長矛之類的武器。曹操還親自去刺殺過張讓,沒有“兩把刷子”怎敢乾這麼危險的活呢?赤壁大戰前夕,曹操還曾釃酒臨江橫槊賦詩,這裏的槊值得就是長矛,這也能證明曹操能使用長矛這種武器。況且帝王古墓之中,陪葬武器是十分常見的,不能作為認定墓主人的鐵證。因此安陽西高穴古墓,與所謂的冉閔之墓,其實並沒有太多牽連,冉閔到底有沒有墓,墓又在哪裏,由於沒有可靠的古籍資料記載,恐怕誰也說不清瞭。
文獻記載關於曹操之墓的地理位置
接下來再探究一下這座古墓的主人,到底是不是曹操。曹操對於自己的身後事,在《終令》與《遺令》中做瞭詳細安排。其中記載建安二十五年庚子,曹操崩於洛陽年六十六,遺令曰:
“斂以時服,無藏金玉珍寶......”
《三國誌》其實對曹操的遺令所刪減,中華書局在1959年根據其它曆史文獻,對其進行瞭輯錄:
“葬畢便除服......葬於鄴之西岡上,西西門豹祠相近,無藏無藏金玉珍寶......吾曆官所得綬,皆藏其中
。其子曹植所作的《武帝誄》,也是考察曹操墓的重要文獻證據,
“明器無飾,陶素是嘉。既次西陵,幽閨啓路”
。曹丕的《武帝哀策文》中,亦記載瞭類似的內容,
“棄此宮庭,陟彼山阿”
。
西高穴村位置與文獻記載相符
這些都是與西高穴的考古發現相一緻,證明西高穴村西岡的墓葬,的確是曹操之墓。在建安二十三年的終令中,曹操囑咐大臣將他葬在瘠薄之地,這個位置就是在西門豹祠西邊,與建安二十五年遺令中,
“葬於鄴之西岡上,與西門豹祠相近”
的記載相符閤。所以曹丕纔在《武帝哀策文》中,說
“棄此宮庭,陟彼山阿”
。另外文獻還記載曹操的墓,在伯陽城附近的漳河南岸,伯陽城是戰國時期魏國的一個邑,在漳河南岸安陽縣的北邊。根據這些可靠的文獻,能將曹操之墓精準定位,那就是在伯陽城附近漳河南岸,西門豹祠堂西邊的岡上,再看西高穴村的位置,正好完美契閤。
齣土文物印證曹操薄葬思想
西高穴墓坐西嚮東,寬10米深15米,墓道長達40多米,墓室墓擴的麵積就達到瞭400平米,整個墓葬占地約800平米,如此規模必定是漢代王侯之墓無疑。但其內的隨葬品,卻顯得很“寒酸”,不過這與曹操薄葬的思想正好印證。曹操曾在終令中叮囑,以岡的高度為基礎擴基,嚮下做墓而嶺上不堆土也不種樹,下葬時穿平常衣物,也不要在墓中埋葬珍寶。曹植也說其父崇尚節儉,隨葬物品都是未加工裝飾的明器,素麵的陶瓷而已。根據西高穴墓齣土的文物可見,多數都是曹操日常所用的兵器,和隨身飾物,這都是因為曹丕,遵從瞭其父的薄葬遺囑,齣土文物也完全符閤曹操的薄葬思想。雖然西高穴墓曾被盜墓賊光顧,但墓中的陶俑還在,這些陶俑低矮粗糙,與秦始皇陵、徐州漢墓、中山靖王墓的奢華不能相比,這更進一步印證瞭曹操的薄葬思想。
隨葬武器符閤文獻記載
西高穴墓中還齣土瞭,8枚魏王所使用的��虎大戟石牌,這些也是確定曹操墓最直接有力的實物證據。漢末時期與三國初期,除瞭曹操並沒有第二個魏武王,曹操也是個十分勇武的人,他曾命有司花費三年時間,打造瞭五把寶刀,除自己使用之外,還賜給瞭他的兒子們。曹植在《寶刀賦》中,就說曹操親自下令製作五枚寶刀,太子得一個,自己與弟弟各得一個,剩下的兩枚由曹操自用。石牌的齣土說明曹丕在安葬曹操之時,保留瞭日常所用的兵器,隨葬瞭曹操平時使用的兵器,還製作瞭圭形石牌。西高穴墓的地理位置,與文獻記載相一緻,墓中的隨葬品也符閤曹操的薄葬思想,加上墓中8枚刻有“魏武王”字樣的石牌,都說明瞭此墓的主人,正是魏武王曹操。
曹操薄葬為自身形象“加分”
曹操主張薄葬,也並不全是因為怕以後被盜,而是考慮瞭民生問題,他在選擇墓地之時,首先考慮的是貧瘠之地,不與民爭肥田,而且還要因高加基,不加封土不種樹木,這就省去瞭許多人力與財力。一位統治者能有如此節儉思想,也算是難能可貴的瞭。其實在曆史上提倡薄葬的大有其人,但能踐行的人曹操當屬第一,要知道以曹操父子的權勢,要想厚葬是沒人能攔得住的。曹操的薄葬對當時的社會,有著很大的影響,形成瞭廉潔的風尚。如當時主持選舉的毛�d與崔琰,自身都是節儉度日,常常布衣蔬食,死的時候傢中都有任何餘財。如此清廉的官吏,必然得到百姓的擁護,曹操能統一北方,絕不是偶然,這都是他執政有方民心歸順的結果。這與西晉統一之後,盛行的鬥富之風,可謂是高下立判,西晉也可作為一個反麵教材,為世人揭露如此奢侈腐化的政權,必定不會長久。
安徽亳縣曹操墓的問題
在曹操的故鄉安徽亳縣,也發現瞭一座曹操墓,根據曹操生前的《終令》與《遺令》記載,都沒能發現曹操要求將自己葬在故鄉的事。在曹操死後根據《三國誌》中的《魏書武帝紀》,與《夏侯尚傳》、《賈逵傳》,以及唐代的《元和郡縣圖誌》,都言之確鑿地記載瞭,曹操死後是葬在鄴城西郊,這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從西高穴古墓的形製規模,與隨葬器物,所刻的銘文以及畫像等綜閤考察,這些證據足以證明墓主人是曹操。那安徽的曹操墓又是怎麼迴事呢?那就是極有可能,隻是老傢人為瞭紀念曹操,所立下瞭衣冠塚。
造假說不值一駁
還有甚者說西高穴曹操墓,根本就是個現代人僞造的假墓,與當年的“周老虎”性質一樣。這個說法根本不值一駁,因為西高穴古墓是經國傢文物局批準,正式發掘的古墓,其考古過程符閤田野考古的規範、證據以及結論。每一個細節都是經過各方麵的權威專傢認定檢驗,得到瞭國傢權威部門國傢文物局,與中國社科院的認可,還被評為“全國六大考古新發現”之一,並在那時就開始申報為,國傢級文物保護單位。如此嚴謹的考古過程與認定,怎麼會是造假呢?正是得到瞭確切的驗證,纔能杜絕以後在安陽,隨意發現其它曹操墓的荒唐事,所以說曹操是“周老虎”事件,這種“鍵盤俠”說法根本不用去理睬。
尾聲
曹操薄葬節省民力,不與民爭肥田,顧全大局這些都是正麵的形象。曹操在三國時期,是一個頂尖的政治傢與軍事傢,他對北方局勢的穩定與經濟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不可否認曹操也有老奸巨猾、殘忍好殺的一麵,這是古代統治階級所有的共性。以漢為正統的藝術作品中,對曹操進行的否定其實也不在此,而是因為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所以把曹操打造成一個白臉奸臣的形象。但在漢桓靈時期,連皇帝都賣官鬻爵,社會黑暗混亂,而曹操執掌大軍之後,消滅群雄統一北方,為當時飽受戰火的北方百姓,提供瞭生活的希望。在政局黑暗混亂過後,齣現瞭一位雄主與廉潔有作為的政府,這都是因為曹操的舉措。如今曹操的墓的發現,也能讓世人對這位亂世梟雄,有瞭一個更加全麵、立體的認識。
【參考資料:《三國誌》,《關於曹操墓有關問題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