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2/2022, 4:09:17 PM
前言
如今,新中國的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閤國與世界各地的外交舞台上,這一國名無時無刻都在閃耀著紅色的光輝,讓世界各國人民充分感受它的熱情似火。但大部分人可能有所不知,
為什麼新中國的國名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呢?
這一國名的確立,事實上經曆瞭各界民主人士的激烈爭論……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召開。這是會場大門
毛主席在西柏坡會見米高揚,談及新中國政府的成立
1949年初春,西柏坡。
在西柏坡的一張普通飯桌之前,桌子上擺著兩碟鮮紅的紅辣椒,隻見毛主席連吃好幾根辣椒都麵不改色,坐在對麵的斯大林特使米高揚便有些好奇,說不定這些辣椒沒有想象之中的那麼辣。然而,他剛剛撿起一根辣椒放入嘴中後,就被辣得滿臉流淚,咳嗽不止,連連擺手:“中國的辣椒太厲害瞭!我認輸。”原來這裏正在舉行一場吃辣椒的比賽,米高揚哪裏又是毛主席的對手呢?毛主席的傢鄉湖南正是喜歡吃辣椒的地方。
看到米高揚如此狼狽的樣子,毛主席笑著迴答說:
“要知道,在中國,不會吃辣椒就不是一個徹底的革命主義者,看來米高揚同誌還不是一個徹底的革命傢。
中國有自己的特點,不瞭解這一點可是要栽跟頭的!”
1949年1月米高揚密訪西柏坡。右一:,中後:米高揚
在米高揚剛來西柏坡的時候,他曾經對毛主席說自己隻是帶著“耳朵和眼睛”而沒有帶“嘴巴”來,現在米高揚被辣得說不齣話來,倒是很相稱這一點。過瞭一陣之後,毛主席悠然自得地點起一根香煙,幾縷煙霧恰似那華北大地上繚繞的幾縷戰煙一樣,升騰在空中之後迅速飄散開來,此時平津戰役已經接近尾聲。
“你們要是下次再來的話,那我們就要在北平相見嘍。北平之所以能夠和平解放,除瞭我們軍隊的強大之外,更重要的是我們北平地下工作者的努力,兩者相結閤,就為傅作義將軍指齣瞭一條光明之路。”
看到米高揚依然沒有吭氣的樣子,毛主席深知他是不方便說話的,於是繼續闡明自己建設新中國成立的成功經驗:“等新中國成立之後,我打算去一趟莫斯科,找斯大林同誌談一談我們中國革命的特點和成功的經驗,那就是在各個時期堅持實行的統一戰綫:土地革命時期,我們聯閤開明鄉紳甚至敵對黨派內的進步人士;抗日戰爭時期,我們聯閤除瞭漢奸之外的全中國人民,甚至還包括地主階級;解放戰爭時期,我們廣泛聯閤民族資産階級。正是這一些符閤政策的統戰政策,使得的偉大旗幟之下集閤瞭韆韆萬萬支有強大力量的隊伍。”
西柏坡中央舊址
“正因為如此,我們打算召開新中國政治協商會議,準備組建聯閤政府。然而,在這個聯閤政府之中擔任主要職務的,很多都不是我們內部南徵北戰的大將,而是那些在我們最艱難的日子之中,長期與閤作並且做齣瞭卓越貢獻的黨外民主人士,他們有的曾經是國民黨左派,有的是各民主黨派領袖,有的是民族資産階級的代錶人物,還有來自海外的華僑資本傢。不過,這個政府的性質,依然是在的領導下,走社會主義和共産主義道路,這一點還請斯大林同誌放心,不要有什麼顧慮。”
張奚若建議國名之中刪除“民主”兩個字
等到米高揚迴到蘇聯匯報情況之後,新中國也正在加緊籌備第一次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在新政協會議的組織條例之中,新中國的暫定國名為“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1949年6月15日,新政協籌備一次會議在中南海隆重召開,毛主席緻開幕詞,最後他高呼瞭三個口號,
其中一個便是“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萬歲”。
張奚若
在整個一次會議的前幾天時間之中,所有委員對於這個國名都沒有提齣太大的異議,但是到瞭會議議程最後一天的時候,在新政協第四小組正在討論中華人民共和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的時候,來自清華大學的張奚若教授提齣瞭不同的意見,希望能夠刪掉兩個字。
張奚若闡述瞭他的理由:“
現在,我們這裏有幾位老先生認為,現在的這個暫定國名有些長,不如去掉‘民主’兩字,我看就叫‘中華人民共和國’比較好。
不過,張誌讓、黃炎培覺得刪掉“共和”兩字更好一些,他們隨後整理齣瞭另外一份書麵報告意見,轉交給參會的政協籌備委員會主任和各組組長進行參考:
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召開。這是代錶通過決議案。
我國國名擬可將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改稱為中華人民民主國,將來進入社會主義之後,我國還可以改稱為中華社會主義民主國。
對於第四小組的這些意見,負責草擬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的董必武進行瞭認真的思考,最後將大傢的意見總結瞭一下:“關於國名的問題,我們在過去寫文章的時候,很多同誌都使用‘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黃、張兩位先生提齣瞭書麵意見,主張使用‘中華人民民主國’;而張奚若先生主張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
後來,這一議案在第四小組第二次全體會議之中展開瞭激烈討論,這次,張奚若提齣瞭新的論據:
“與其用‘中華人民民主國’,不如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因為共和能夠體現我們的主要國體。由於‘人民’已經將人民民主專政的意思錶達得很清楚瞭,因此就不必要使用‘民主’二字再重復提起瞭。”
最後,張奚若的意見得到瞭參會小組成員絕大部分的支持,並且最後被正式確定為新中國的國名。
周恩來正在工作
既然國名換瞭,那麼紀元要不要換呢?在政協會議之中,大部分人主張使用世界紀元,也有少部分人稱改瞭紀元中國的老百姓會不喜歡。對此,周恩來也做齣瞭閤情閤理的解釋:“事實上,中國人民很少能記清楚各個朝代所使用的紀年,中國農民雖然文化上還比較落後,但他們也是知道1949年的。從人民習慣上來說,大部分人不見得不習慣新的紀年。我的建議是采用世界紀年,但具體如何,還需要經過大傢討論之後纔能做齣決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可以簡稱為“中華民國”嗎?司徒美堂強烈反對
在政協會議將要閉幕的前幾天時間之中,以郭沫若、馬敘倫、陳書通等著名民主人士提交瞭一份十分重要的提案,主張取消共同綱領和組織法之中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簡稱為中華民國”的注釋,統一稱新中國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他們的措辭十分激烈:
郭沫若舊照
“這次新政協通過瞭新中國的國名――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一國名確實能夠代錶現在的新民主主義中國和解放瞭的人民。毫無疑問,這是一個跨時代的大變革,因此我們強烈要求,將舊民主主義時期遺留下來的,被漢奸賣國賊所使用的,在大部分中國老百姓心中沒有一點好感的‘中華民國’四個字,毫無留戀的予以取消。否則,我們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時候,難道要使用兩種口號嗎?難道還要高呼已經滅亡的‘中華民國’萬歲嗎?難道說公元1949年,還可以簡寫為‘民國38年’嗎?因此我們堅決主張提議,把主張簡稱‘中華民國’這幾個字的注釋,從一切中國人民政府的官方文件之中一律予以取消。”
由於這一問題涉及到舊民主人士的感情問題,因此周恩來和林伯渠經過再三考慮之後,決定邀請各民主人士之中年齡較大的數十位七十老翁,再次探討這個問題。9月25日深夜,著名愛國華僑司徒美堂在深夜時分收到瞭一封來自周恩來的請柬,隻見上麵寫道:“26日上午11點半,東交民巷六國飯店內將舉行午宴,請您務必齣席。”
周恩來總理舊照
次日將近中午時分,周恩來作為東道主,邀請黃炎培、何香凝、司徒美堂等人在六國飯店共進午餐,此次周恩來邀請的都是辛亥革命時期的老一輩革命傢。宴會剛開始,周恩來就坦誠布公地說道:“
在座的前輩能夠發現,在討論政協會議的相關問題時,似乎都注意到,在共同綱領下麵有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簡稱為‘中華民國’的括號。關於這個簡稱,有的人認為不需要瞭,有的人卻主張應該保留,但我知道,老前輩們對這四個字多多少少有些感情。”
黃炎培與毛主席在開心聊天
在周恩來鼓勵的目光之中,來自中國民主建國會的黃炎培首先發言瞭,這位老人曾經參加過辛亥革命,也積極參加瞭反對袁世凱稱帝的鬥爭,他的主張是這樣的:
“我覺得留下這個簡稱是有必要的,一旦改掉,老百姓可能會不習慣。”
思索瞭一陣之後,他又補充道:“政協會議三年一次,如果到時候我們覺得不閤適,到時候再取消,也是可以的。”
其次,廖仲愷的妻子何香凝也發言說:“中華民國這個國名,是當年孫中山先生的一個重要革命勝利成果,那也是用很多革命烈士的鮮血換得的。關於要改國號的問題,我的個人意見是,如果能照舊是極好的,當然如果大傢不贊成我的意見,我也就不堅持自己的意見瞭。”這位同樣對孫中山先生有著深厚感情的老人委婉地錶達瞭自己的一些意見。
何香凝
雖然這兩位前輩的意見是主張保留,但隨後第三個發言的周善培(字緻祥)卻很快逆轉瞭這種一邊倒的局勢。這位周善培雖然是前清遺老,也是進士齣身,但他在辛亥革命之後卻歸隱瞭38年,從不問政事,也不用民國的年號。他言辭激烈地反對道:
“我堅決反對用什麼‘中華民國’的簡稱,因為這個國號二十多年來已經被蔣介石弄得天怒人怨,已經遺臭萬年瞭。我主張就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這樣纔能錶示兩次革命的性質並不相同。”
就在這時,年邁的司徒美堂憤然從座位上站起來,大力支持周善培的發言:“
我不同意黃炎培先生的意見。
我也參加過辛亥革命,雖然我文化不高,但也十分敬重孫中山先生。然而,我對於‘中華民國’這四個字卻一點好感都沒有,因為中華民國根本和人民沒有一點關係,這個國號22年以來已經被蔣介石搞成瞭什麼樣子?
現在我來問大傢一個問題:所領導的革命,是不是和辛亥革命不一樣?如果不一樣,那麼我們的國號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把‘中華民國’這塊爛招牌扔到曆史的下水道之中吧。
要知道,國號是一個十分莊重而神聖的東西,我們如果要搞,就一下子把它搞好,自古有言:‘名不正則言不順’,現在我們勝利瞭,為什麼還要搞得偷偷摸摸的樣子,連國號都不敢改?我堅決主張,我們的國號就光明正大地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
司徒美堂
司徒美堂的話音剛落,頓時全場一片熱烈的掌聲響起,大傢紛紛發錶意見贊同這一意見。緊接著,人口學傢馬寅初力挺司徒美堂:“我堅決贊同司徒美堂老先生的意見,這個簡稱不倫不類,很不像話。”
接下來,法律專傢瀋鈞儒也從各國法律之中找到一些條文來解釋為什麼用“中華民國”做簡稱不閤適:“事實上,直到現在,也還有一些群眾在寫所謂的‘中華民國’,關於這種情況,我們不必加以製止,而是要慢慢引導。但是,堂堂政協會議的三大文件之中加上簡稱‘中華民國’這個括號,從法律上來說可以算是一個大漏洞,萬萬不可開此先例。縱觀世界各國法律條文,各國的簡稱隻有字幕縮寫,而從來沒有在立國的文件上寫國名的其他簡稱,如果寫上的話,日後和其他國傢對接外交文書的時候會有諸多不便,因此我也不主張用什麼簡稱。”
瀋鈞儒晚年照
最後,愛國華僑陳嘉庚做瞭總結:
“大傢都對‘中華民國’這個稱呼沒有什麼好感,當然,一些落後的同誌可能一時之間還不太習慣,隻要過段時間叫熟瞭就好瞭。”
通過召開這次座談會,周恩來瞭解到很多老一輩革命傢的心意,他滿意地嚮大傢緻敬:“大傢的意見會被送往政協主席團進行參考,由主席團常委最終做齣決定。”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召開。這是會議現場。
後來,在9月27日新中國政協一屆全體會議第六條的會議記錄之中,留下瞭如下的記錄:“我們主張將‘中華民國’一詞去掉,並不等於將中華民國獲取的革命曆史意義抹煞,辛亥革命、國共閤作還是具有重要曆史意義的,毛主席在開幕詞之中也曾經提到過。因此,我們並不禁止中國的老百姓使用‘中華民國’一詞,也不禁止使用民國紀年,我們會慢慢引導人民在公文上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統一的公元紀念。同時,我們也不建議在法律上有這樣一個強製性的規定。”至此之後,新中國政治協商會議通過的正式文件之中,就沒有瞭“中華民國”這四個字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