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趙李南 林姿辰 每經編輯:張海妮
科大天工大廈位於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核心區與亞奧商圈核心區交匯處,距離CBD、金融街30分鍾車程內。不少科技公司選擇這裏作為辦公地,北京強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強新)也是其中一員。
北京強新。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林姿辰 攝
3月7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北京強新的辦公室裏,見到瞭飛。
在工商資料裏,飛的身份是南京強新生物醫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京強新)總經理。南京強新由北京強新100%控股。
據媒體報道,也就在幾個月前,南京強新與上市公司未名醫藥(002581,SZ)的子公司未名生物醫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廈門未名)簽下一紙閤同。雙方約定,廈門未名承諾在行使其所享有的北京科興生物製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科興)股東權利前應與南京強新取得一緻意見。
2019年、2020年,未名醫藥分彆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0.63億元和-1.96億元。同期,未名醫藥對北京科興確認的投資收益則分彆為1.28億元和1.11億元。
換句話說,未名醫藥通過其子公司所持有的北京科興26.91%股權對未名醫藥的經營狀況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上述協議涉及未名醫藥所持北京科興26.91%股權的權利使用,未名醫藥卻並未對外公告。
“我不方便做任何評價。”飛告訴記者,“因為它牽扯到上市公司,我們都簽瞭保密協議。”
南京強新為什麼會與廈門未名簽署協議,南京強新與科興生物 (Sinovac Biotech Co., Ltd.,NasdaqGS:SVA) 、北京科興之間是什麼關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關於科興的內鬥似乎從未停止。南京強新與廈門未名的這份協議或將再次掀起波瀾。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強新”係關聯賬戶曾“潛伏”科興生物
過去兩年,伴隨著新冠疫情,“科興”的疫苗幾乎無人不知,但伴隨著商業上的巨大成功,未名醫藥、“強新係”公司與科興生物董事會間的紛爭從未停止。
特彆是在剛剛過去的2021年,由於新冠疫苗的上市,科興生物僅上半年淨利潤就達到瞭51.1億美元,摺算人民幣超300億元,同比增長53190.06%。
從股權結構上看,科興生物持有科興控股(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興控股)100%股權,科興控股則持有北京科興73.09%股權,後者剩餘的26.91%股權則屬於廈門未名。
信息來源:科興生物官網、科興生物年報 製圖:趙李南
廈門未名與南京強新的“牽手”,隻是這場糾紛最新的進展之一,《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得到的安提瓜和巴布達東加勒比最高法院的裁判文書顯示,在科興生物2018年的一場股東大會之前,有股東參與“密謀”,意圖罷免科興生物相關董事會成員,摩根大通、花旗的股東代錶則現場發難。
此後,“強新”與科興生物間的訴訟綿延至今。
南京強新與廈門未名締約,宣告雙方聯手,似乎也昭示著對科興生物的主導權之爭,將再起波瀾。
啓信寶顯示,南京強新由北京強新100%控股,而北京強新由一傢名為“強新生物(香港)有限公司”的企業100%控股。
據強新科技集團官網介紹,北京強新成立於2011年12月,注冊資本3億元,是由強新科技集團創建的一傢緻力於打造世界領先的國際原創癌癥乾細胞靶嚮藥物和基因靶嚮藥物的國際生物科技公司。
圖片來源:強新科技集團官網截圖
此外,強新科技集團官網介紹,2006年“李嘉強博士創建強新科技控股(1Globe)並組建美國波士頓生物技術公司”,而曾為科興生物第一大股東的1Globe Capital LLC(以下簡稱1Globe)也由李嘉強控製。
1Globe一度為科興生物的第一大股東。《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李嘉強和1Globe曾因對科興生物的持股情況披露不實,遭到瞭美國證監會(以下簡稱SEC)的處罰。
圖片來源:SEC官網截圖
SEC 2020年5月的一份文件顯示,李嘉強是1Globe的唯一所有者。SEC認為,李嘉強和1Globe沒有披露他們對科興生物全部的持股(包括關聯方持有的大量股份),以及他們參與瞭由其他投資者主導的計劃,從而剝奪瞭科興生物現有和潛在股東作齣充分知情的投資決策所必需的信息。
圖片來源:SEC官網截圖
據上述文件,截至2017年12月,李嘉強和1Globe持有科興生物普通股股份占比約31%,然而李嘉強和1Globe僅披露持有22.5%股份。
“不恰當地將信息披露分成瞭兩個單獨的披露時間錶,也不包括兩個時間錶中李嘉強關聯賬戶中的股份。”SEC錶示。
最終,SEC與李嘉強、1Globe達成和解,SEC對李嘉強和1Globe分彆處罰9萬美元和20萬美元。
有股東製定“秘密計劃” 摩根大通、花旗現場發難
坐擁關聯賬戶“潛行”於科興生物內,李嘉強的目的是什麼?
根據前述SEC文件,截至2017年12月,李嘉強和1Globe持有科興生物普通股股份占比約31%,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得到的一份安提瓜和巴布達東加勒比最高法院的裁判文書顯示,在2018年2月科興生物的股東大會之前,試圖罷免現有董事會的股東(持不同意見的股東)製定瞭一項控製科興的“秘密計劃”,而1Globe則默許瞭這項改選科興生物董事會的計劃。
圖片來源:安提瓜和巴布達東加勒比最高法院裁判文書截圖
誰在主導這項“秘密計劃”?誰在發難?緣何不滿?
按照2018年4月未名醫藥迴復深交所《關注函》的說法,2018年2月6日, 科興生物召開瞭關於公司董事會換屆選舉的年度股東大會。在本次年度股東大會上,閤計占參與投票股份數55.19%的股東投票反對現任四位董事尹衛東、李堅、梅萌、Simon Anderson的連任,同時提議並選舉瞭由王國瑋、曹建增、丘海峰、飛、盧毓琳五位董事組建的新一屆董事會。
在另一份安提瓜和巴布達東加勒比最高法院的裁判文書中,部分還原瞭這場股東大會的經過。
股東大會現場,James Chang率先提齣罷免科興生物董事會成員,“我是JP Morgan(摩根大通)的代理人,我擁有代錶該公司的11.8萬股普通股投票權。”
“我代錶摩根大通提議,作為股東的各位,考慮罷免現任董事會成員,我指的是除瞭Lo Yuk Lam之外的所有董事會成員。最後,我想提名以下四位董事候選人,他們是Wang Guowei,Qiu Haifeng,Cao Jianzeng and Li Pengfei。”James Chang繼續說道。
“簡而言之,這就是我作為一個股東想說的。我的建議供參考。我的問題是,在座的各位,有人緊跟我嗎?”James Chang錶示。
話音剛落,Zhang Yue就站齣來說道:“我接著說,尊敬的董事長先生,我叫Zhang Yue,是Citibank(花旗銀行)的代理人。持有85.6萬股普通股。據我所知,大多數現任董事會成員已不再勝任他們的職位。因此,我在此附議該股東的提名,並同意他提齣的新候選人。謝謝您!”
兩名股東代理人接連錶達意見後,這項秘密計劃浮齣水麵。
James Chang與科興方麵就選票的格式産生瞭爭論,同時,科興生物董事會方麵同“摩根大通、花旗銀行和1Globe”等股東對投票結果也産生瞭分歧,由此引發瞭訴訟。
在2018年底的安提瓜和巴布達東加勒比最高法院判決書中,法官認為1Globe對罷免董事會的私密計劃已經瞭解,在股東大會上執行該計劃對其他的股東不公平,因此拒絕瞭1Globe的訴訟請求。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2018年科興生物股東大會的具體過程、是否認可安提瓜和巴布達東加勒比最高法院的說法,以及後續是否有提起訴訟等問題嚮摩根大通與花旗銀行發齣采訪函。花旗銀行錶示:“我們不予置評。”而截至發稿,摩根大通未進行迴應。
訴訟未息
麵對部分股東的發難,科興生物自然不會坐以待斃。
公司認為,前述閤計占參與投票股份數55.19%的股東投票反對原任董事連任的程序不閤法,以此為由拒絕承認本次股東大會的錶決結果。
針對同一場股東大會,北京科興方麵的說法則是:“在本次會議上,包括尹衛東在內5位原任董事成功獲得連任,選舉結果已在美國證監會完成備案。”
圖片來源:北京科興官方微信公眾號截圖
另一方麵,1Globe針對科興生物此次股東大會上的董事改選糾紛,嚮安提瓜和巴布達東加勒比最高法院提起瞭訴訟。據安提瓜和巴布達東加勒比最高法院的裁判文書,在2018年底的一審判決中,法院並未支持1Globe的訴求,在去年9月的再審中,安提瓜和巴布達東加勒比最高法院仍然維持瞭原判決。
圖片來源:科興官網截圖
去年12月9日,科興方麵在官網公布瞭這次再審判決結果:“在一緻通過的書麵判決中,上訴法院維持瞭庭審法官的事實認定——包括強新資本在內的若乾閤謀股東在公司董事會和其他股東未能獲得全麵、公平和明確的信息的情況下,策劃並實施瞭意圖奪取公司控製權的秘密行動。”
科興董事長、總裁兼CEO尹衛東錶示,“我們對今天的判決深感欣慰,判決確保瞭有效權利的持股人獲得他們應得的經濟價值。我們呼籲強新資本接受其對SINOVAC科興及其股東的行動後果,尊重多項對其的獨立調查結果,並終止對SINOVAC科興的行動。我們並沒有被這場訴訟分散注意力,公司運營持續穩定發展。”
圖片來源:科興生物公告截圖
不過,上述糾紛引發的訴訟並未完結。據科興生物公告,1Globe方麵已經宣布還會繼續申請上訴。
針對1Globe與科興之間的糾紛,飛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法院仍然在審理中。
以下是飛與《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的對話實錄。
NBD: 之前公司在外國法院針對科興生物董事改選爭議提起訴訟,但是敗訴瞭,您怎麼看?
飛: 法院在正常審,現在還在審理中,估計還要兩年結束。
NBD: 閤計占參與投票股份數55.19%的股東都投票反對現任四位董事,但科興生物以程序不閤法為由,拒絕承認那次股東大會的錶決結果。這是為什麼?
飛: 科興這個公司肯定是股東的,他就找各種理由,找瑕疵說你應該怎麼樣,這是來爭取時間的,沒實質意義。
NBD: 強新方麵是否還會對科興生物進行上訴,對於科興生物的持股會放棄嗎?
飛: 我為什麼要放棄?
誰來主導私有化?
在1Globe與科興曠日持久的糾紛中,未名醫藥也牽扯其中。
根據北京科興的說法,未名醫藥采取瞭各種不擇手段的措施詆毀科興生物董事會,直至發展到直接乾涉北京科興的正常生産經營。
2018年6月,未名醫藥發布公告稱,收到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送達的訴訟材料,起訴方為科興控股,被告為廈門未名、未名醫藥、潘愛華。
未名醫藥公告,科興控股要求被告停止占領和查封北京科興辦公樓和廠房、限製公司員工人身自由、擾亂疫苗正常生産秩序等損害公司利益的侵權行為;停止發布關於“北京科興現任董事會成員為潘愛華、楊曉敏、盧毓琳、飛、曹建增處於空缺狀態”、“潘愛華為北京科興總經理”、“北京科興的印章證照己經遺失或者被盜”、“北京科興拒絕嚮股東提供財務數據”等不實信息。
未名醫藥則稱:“經核查,本訴訟糾紛係北京科興拒絕嚮本公司(含本公司全資子公司)提供2017年度財務資料並拒絕本公司聘請的審計機構進場開展審計工作等侵害本公司知情權引起的。潘愛華先生作為北京科興董事長及法定代錶人(2018年2月6日起兼任總經理),為維護北京科興及其股東的閤法權益,近期行使其應有職權,完全符閤法律和北京科興章程的規定。公司將積極應訴,維護公司的閤法權益。”
值得注意的是,科興方麵所講述的事件原因與未名醫藥的說法有齣入。科興方麵稱,2016年,科興生物齣於對公司長遠發展規劃的考慮,開始籌備通過私有化的方式從納斯達剋退市,並尋求在適當時機在國內A股市場上市。在A股上市路徑的選擇上,北京科興中外股東雙方齣現嚴重分歧。
北京科興新聞發言人嚮《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錶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相關規定,廈門未名作為持有北京科興26.91%股權的少數股權股東,具有查閱、復製財務會計報告,以及基於正當目的書麵申請或者自費聘請審計師查閱公司會計賬簿的股東權利,公司對此不持異議。在實際執行中,北京科興自成立之日起一直予以尊重並落實。但是上市公司未名醫藥是廈門未名的股東,不是北京科興的直接股東。
科興方麵稱,由於北京科興是境外上市公司科興生物唯一的主要生産運營實體,因此,北京科興中外雙方股東的分歧不可避免也體現在科興生物從納斯達剋退市層麵。
具體錶現為:北京科興外方股東代錶尹衛東等組建的買方團(“買方A團”)與廈門未名方麵及其母公司等組建的買方團(“買方B團”)對科興生物退市主導權進行瞭激烈爭奪。經過上市公司股東代錶組成的特彆委員會的慎重比較,2017年6月,以尹衛東為首的買方A團最終成功勝齣,取得科興生物退市主導權。
科興方麵稱,未名方麵罔顧事實地對外宣稱飛、曹建增等五人當選為科興生物新一屆董事會成員。非法宣布罷免尹衛東、王楠作為北京科興董事的職務;非法宣布由潘愛華(北京科興現任董事長)為北京科興總經理、授權潘愛華根據具體情況隨時決定公司進入停止生産經營狀態。
未名醫藥重要協議未公告
對於科興生物現任董事會,1Globe與未名醫藥顯然並不認可。但1Globe先後經曆瞭被SEC處罰以及被法院兩次宣判敗訴,在爭奪科興控製權的這場“鬥爭”當中暫落下風。未名醫藥方麵也因審計機構無法全麵充分接觸北京科興的財務資料,導緻審計機構對未名醫藥的年報發錶瞭保留意見。最新公告顯示, 公司自2017年以來已連續4年被齣具瞭保留意見的年度審計報告,因此受邀的絕大多數會計師事務所齣於謹慎原則和風險方麵的考量,拒絕瞭公司的年度審計工作邀請。
圖片來源:SEC 官網截圖
2020年12月,CDH Utopia Limited(以下簡稱鼎暉烏托邦)與1Globe簽署協議,鼎暉烏托邦嚮1Globe購買總計約600萬股的科興生物普通股。由此,1Globe在科興生物2020年報中已經下降為第5大股東,鼎暉烏托邦位列第4位。記者也就鼎暉烏托邦與鼎暉投資之間的關係、鼎暉烏托邦接下來是否會嚮科興生物提名董事會成員等問題嚮鼎暉投資發齣瞭《采訪函》,但截至發稿未獲迴應。
去年11月26日,證券日報網報道瞭一則新聞,主要內容是廈門未名與南京強新就其所持有的北京科興股份簽署協議。
據上述報道,根據協議,廈門未名承諾以所持有的北京科興的股份與強新共同支持科興控股及其下屬企業的發展,尤其是新冠疫苗的相關業務,助力提升強新的投資迴報。強新作為科興控股第一大股東,承諾全力幫助協調科興控股各利益方支持廈門未名所持有的北京科興的股份參與科興控股私有化和再度證券化,幫助廈門未名能從其所持有的北京科興的股份中獲益,實現科興控股各利益方共贏。為共同促進科興控股的發展和實現投資迴報,廈門未名承諾在行使其所享有的北京科興股份的股東權利前應與強新取得一緻意見。(由於簡稱所指不同,此報道中“科興控股”應係“科興生物”——記者注)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有網絡截圖顯示,未名方麵也曾發布過上述內容。北京科興新聞發言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他看到未名集團自行刪除瞭微信公眾號和官網上的這條信息,但沒有從未名醫藥和強新兩傢公司的官網看到相關內容,也沒有查詢到上市公司公告,所以公司無從評論。
在雪球等平台上,曾有投資者提到“公眾號與強新協議的新聞刪瞭”,評論區網友迴復稱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的官網仍能查到廈門未名與南京強新的相關信息。
圖片來源:雪球截圖
3月25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未名集團官網上查看發現,《廈門未名與南京強新就其所持有的北京科興的股份達成協議》這則消息仍然存在,發稿時間顯示為2021年11月25日,來源為新財網。
圖片來源:網頁截圖
此外,根據該報道中以及未名集團官網的這則消息的錶述,“強新”及其關聯方仍自稱為科興生物第一大股東。
3月24日、25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緻電未名醫藥證券事務部,詢問公司經營狀況,其與北京科興的糾紛以及與南京強新簽訂閤同等事宜,並告知已嚮公司郵箱發送采訪函。截至發稿,記者並未收到首次通話時,對方提及的董秘迴電或郵件迴復。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萬得上查詢發現,截至2021年3月31日,科興生物前5大股東中,並無1Globe。
圖片來源:萬得截圖
而根據科興生物去年4月中旬發布的2020年年報,股票發行後1Globe對科興生物持股數不變,權益占比降至2.94%。
圖片來源:科興生物2020年年報截圖
在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見麵時,飛並未否認上述協議的存在,不過以簽署保密協議為由,未透露具體情況。以下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與飛的對話。
記者: 此前媒體報道的,廈門未名與南京強新簽署的協議是否屬實?
飛: 因為它會牽扯到上市公司,上市公司都有公告,那個語言會更好。(而且)因為我們又跟未名、跟科興都簽瞭保密協議,所以我不方便對這個做任何評價。
記者: 未名醫藥沒有發公告,報道中說南京強新是和廈門未名簽的協議。
飛: 你要弄清楚廈門未名,它這種屬於百分之百的實控公司,應該不應該公告。你就自己去弄好吧?我也不會迴答你,因為我不是專業的。
據科興生物2021年半年報,其於2021年上半年實現淨利潤約85.9億美元,其中歸屬於少數股東的約34.8億美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約51.1億美元。而未名醫藥持有北京科興股權對應的利潤,就在上述34.8億美元之中,但具體的金額不得而知。
2019年、2020年,未名醫藥分彆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0.63億元和-1.96億元。同期,未名醫藥對北京科興確認的投資收益則分彆為1.28億元和1.11億元。
顯然,對於北京科興的股權投資是未名醫藥的重要資産,而對於該部分股權承諾“在行使其所享有的北京科興股份的股東權利前應與強新取得一緻意見”卻未見於未名醫藥對外的公告中。
每日經濟新聞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