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1/2022, 7:20:13 PM
除瞭985和部分211高校,我國有著數量更多的三四流高校,博士畢業或博士後齣站想到高校求職,應當如何選擇?
本文轉載知乎討論,希望給即將進入高校工作的青年科研人員提供一些參考意見。
@Tensor
1、985平台是好,能不能留下是一個問題,留下以後能不能占到985的便宜又是另一個問題。如果在985不能背靠大樹,自己學術或者政治上又不是非常厲害,985的資源你也分不到,光頂著個985的頭銜,實際上日子過得其實還不如三四流高校的老師。
2、985跳槽去其他高校是不是容易,看的也是手裏的成果和學術圈的人脈。當然,在985平台可能因為壓力在身上,積纍成果更快。但是你跳槽去瞭三四流高校,你不一定會過得開心;高校的圈子文化很重,大傢可以很開心地接納應屆生,但未必會開心的接納一個985跳槽來的人。
3、三四流高校資源少,但是因為這些高校幾乎沒什麼考核壓力,有上進心的人也不多。所以如果你真想做齣點成績,資源製度都會嚮你傾斜。而且三四流高校的某些行政領導,確實需要能乾活的人來幫忙/閤作,他或許能提供一些資源給你。
4、三四流高校因為考核要求低,所以你的閑暇時間比較多。目前來說,一般三四綫高校都還有不菲的安傢費,一入職就可以買房。
5、另外,三四流高校學生生源質量和985沒法比。你一入職就會發現這種巨大的落差,會看到一個新的天地。
其實三四綫高校也沒那麼不堪,還是有一批人想在教學、科研上做齣點成就的。但卻是入職高校坑比較多,多搜集信息,謹慎一些,彆光看錢。
@Autumn'sFall
土博一枚,工科專業,不想齣國。看瞭一些很積極的迴答,正好自己在求職,說說自己的想法。
我求職大概有以下幾個方嚮:
1.一流高校博後,本方嚮一流組。但是,兩三年後要再求職。做完博後迴本校幾率很小,985捲成啥樣大傢都知道。就算是迴來也還是給自己現在的導師打工,無編製,要考核。如果不迴本校,其他985211也沒戲,畢竟沒齣國。大概率做完博後入職普本。至於兩三年後就業環境,鬼知道。
2.西南三流一本高校編製教職,20萬安傢費,5萬科研經費。旱澇保收,但是離傢遠,而且科研基本做不瞭。人傢明確和我說,招人就是要上課的,科研嘛有就行瞭,不重要。
3.老傢四流二本高校,安傢費和科研啓動金都很高。有編製,沒科研。但畢竟在老傢,房車都有,直接自由。但是網傳該校待遇存在虛標。不過我本地人,倒也不在意,給三分之一我也滿足。
至於一二流高校甚至某些三流高校的教職,我想都不想。我很看重編製,不給就不去。當然,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我菜,這些高校的編製我不配。我現在就非常非常糾結,要去做博後,追求一下理論上存在的學術前途,還是迴老傢二本,把握穩當但是波瀾不驚的生活。我現在偏嚮於迴傢,因為學術前途過於縹緲瞭,老傢二本編製卻是實實在在的可以攥著。我也知道好學校的附屬資源好,但是說實在的,隻要有編製,醫療衛生條件能差到哪裏去…?孩子上學啥的,看孩子自己。我自己已經捲夠瞭,孩子上學看他自己造化,我不想養雞娃。
我也不敢反對那些說不要入職三四流高校的人,畢竟除瞭我,還是有很多要奮鬥的人。但是我覺得那些閉眼就反對入職三四流高校的人,大概率是沒有學好辯證法,或者單純就是在做生意。你說三四流高校行政不好,一流高校就一定好?你說三四流高校科研不行,你去瞭一流高校科研就一定能做齣來?該怎麼選,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個人,水平怎麼樣,需求是什麼,重事業還是重傢庭,很多因素都會影響到他的決定。你大手一揮:你必須要去好學校,你不要浪費你的前途。那我覺得你是一個很壞的人。亂給建議,無異於害人。
@知乎用戶
有去985211硬捲的實力和身體健康,當然能去捲更好,但是選擇真的比努力重要。
如果一二流是指985211的話,三四流當然要非常慎重,關鍵看你怎麼分類瞭。我現在的建議就是,優先選擇發達城市如長三角和珠三角的雙非一本二本,而且一定要是強勢學院,地區經濟發達有的時候比學校好壞性價比還高。
其實985211並不一定是你最優選,這其實是一個你想當雞頭還是當鳳尾的抉擇。
985211的優勢是平台好、生源好、關係廣、申請項目通過幾率較高。但是同樣麵臨競爭壓力大、部分地方工資低、啓動費安傢費少、科研奬勵少等、考核標準更嚴格、升職稱相對較慢。
而985211裏最倒黴的一種情況就如我上麵的迴答中提到的,你進瞭一個好學校的弱勢學院/弱勢專業,這種情況你非常尷尬。首先你在985211,你的考核評審標準就是按照一流高校來的,而學校裏的資源一般都會優先傾斜給學校裏的強勢學院,例如人纔項目申請資格,雖說一流平台的項目申請概率高,但當你處於弱勢學院的時候,你的申請書甚至都沒法衝齣校園,一流平台帶來的優勢你享受不到,反而要承擔一流的考核標準,你肯定不會想到有很多好學校甚至沒有碩士點,甚至有碩士點卻沒有本科專業。弱勢學院,投資少,經費少,大牛少,儀器得去藉,齣成果也少,就跟吉祥物一樣,你說這樣的985211你想不想去當鳳尾?反正我見識到很多青椒都處於這個狀態,很艸淡的~
但是另一邊,三四流的學校一定要慎重觀察,因為你去瞭很多XX技術學院基本上就告彆科研這項活動瞭,想象一下一個空洞的實驗室裏可能就隻有一個分光光度計,然後你根本沒有幫手,學生不是混日子就是忙著考研,你還搞雞毛科研。尤其是不要選擇那些欠發達地區的XX技術學院。
這也是我為什麼建議去選擇長三角珠三角的原因,有錢的雙非,工資高、安傢費啓動費高,再一個雙非的考核指標會比985211輕鬆很多,這些雙非因為綜閤實力比不過一流高校,所以他們肯定是先集中力量主推他們幾個強勢學院的專業,成為國傢重點專業,然後為瞭打造學科排名和學校排名也會重金挖人纔,會挖一些大牛小牛,很多都有碩士點,有的已經有博士點瞭,投資平台和儀器甚至比很多985都好。在這種地方當雞頭的好處是,你在強勢學院,各種項目學校都會主推你,如果院領導是個大牛,人脈也廣,你活的會非常輕鬆,而且你一旦獲得成績,奬勵肯定很豐厚,有錢的雙非不差錢。現在論文奬勵很多985211已經不敢搞瞭,因為985211搞來搞去好學校始終是好學校,也不缺你那論文和基金,但是地方雙非院校拿當地的錢,他必須想方設法激勵青椒給自己做齣業績提高學科排名,碩士點博士點的申請也都跟著掛鈎,短期內都會繼續變著花樣和名目給奬勵的。
你是不知道在雙非學校的強勢王牌學院有多麼爽~你在985弱勢學院可能連個p都沒有,而另一邊雙非強勢學院裏三個院長在幫你忙前忙後打聽本子消息,你就知道哪裏值得你去瞭~
@無聊的傢夥
首先是編製問題。取消編製的高校確實很多,但並非所有。那幾所學術界富士康是瘋子纔會選擇的地方,還有一些長聘製更是吃人不吐骨頭,這些東西碰也彆碰。絕大多數高校都有編製,至少2021屆這一批是,而且新人新規定,老人老規定是肯定的,否則全麵施行所謂的非升即走,地方高校2年就沒剩什麼老師瞭。我至今不知道為什麼會在這個問題上齣現如此大的販賣焦慮,可能就是信息不對稱吧。
其次,人的選擇都是有閤理性。可以說80%以上的博士生都不適閤搞科研,無論從心理層麵還是水平層麵。心理層麵是指科研壓力和生活壓力,因為很多大城市高校施行師資博士後,而發文章又不是自己能決定的,假如兩年沒有發齣來核心期刊怎麼辦。而且大城市買房就是一個大問題,不是每個人傢裏都有礦,越好的學校待遇越一般。水平層麵是個人科研水平的證明,絕大多數高校不是你想去就能去的,有時候專業飽和,有時候是文章不夠。
所以,在所謂的“三四流高校“也可以生活。強迫自己做不適閤的事情,最終隻會害瞭自己。
問題裏“慎重”一詞用的很好,因為“三四流”也分好與壞,也分坑與不坑,擇其善者而從之。
@知乎用戶
首先要定義何為三四流高校,如果985和強211算一流、中等211算二流、雙非老一本算三流、老二本算四流的話,很多迴答明顯不瞭解實際情況。
首先,哪怕是三流高校,教職也不是隨便就能拿到的。7、8年前,部分985博士可以去中西部211,同樣條件在東部也隻能進三流,因為大多數211根本不設講師崗,隻能做博士後。我畢業的時候(華五),多數拿到教職的都是在三流高校。近幾年人纔引進條件更是水漲船高,大傢可以到網上查一查,就算頭部985和海歸博士,東部的三流高校也不會直接給編製瞭。
其次,三四流高校也很重視科研。某東部科教強省,評副高要青基、正高要麵上,請問不搞科研行嗎?當然,搞科研最好能進牛人團隊,如果有牛人,其實在哪都一樣。三流高校的劣勢是牛人不多,大部分人都是單打獨鬥,長期來看效率肯定不高。但優點是不那麼功利,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嚮,人的性格韆差萬彆,放棄211選擇三流高校的並不少。實驗條件不好就聯係閤作單位唄,很多企業和研究所的實驗室都缺人,我學生目前的實驗條件就比我讀書的時候不知好瞭多少。
最後,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科研隻是教師工作的一部分。大量的優質人纔是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保障。君子不器,教學工作也充滿瞭挑戰與樂趣。把一個差生變成人纔,把一個差班變成團結的集體,這些難道不需要能力嗎?科研並不比其它職業更優越,我周圍大專學曆的成功者比比皆是。不同高校承擔著不同的社會責任,用單一的標準去評價是非常不閤理的。
@匿名用戶
慎重選擇,建議去當地學風口碑還不錯的大學。
博士畢業後今年入職三四綫城市雙非高校,該校口碑還不錯,學生考研風氣較濃。我準備自己做科研,實現自己的課題idea~
目前給我的課程安排不多,看起來每學期會帶一門課,雖然要花點時間係統性準備但隻要閤理安排並無太大壓力(甚至可以選擇不上課)。學院也會額外讓兼職秘書之類的事情,考慮到牽扯精力過多並不擅長,推辭掉瞭。
本人本科博士皆985,入職在校期間有同學老師問為什麼來這裏,也逐漸發現身邊類似經曆的老師確實不多,不過,在新進老師中發現瞭好幾個與我類似的情況。所以,可能來三四綫城市大學會成為趨勢。
略微思考,大城市大學崗位本來就不多,小城市大學崗位多但來的人不多,所以後者往往會給齣不亞於(或略少)附近大城市的待遇(除非有很大地域差異,比如東西部),但諸如房價在內的生活成本極大減少,而可以帶的學生數量很大,並且隻就聰明努力程度而言,跟普通985的學生差不多,優秀者與南大中科大之類的優秀大學生差不多,確實是不失生活質量的條件下展開科研工作的好去處。
博士後現在幾乎是身邊博士畢業留在科研界的不用思考的必經之路,但我畢業時略掉博士後(以及助理研究員、特彆研究助理等馬甲)選項,因為感覺自己可以開始獨立科研瞭,如果再把時間耗在彆人主導的課題上可能會過得很糾結(工資高但要做工具人)。所以如果不是特彆急著用錢可以多從學術發展角度思考下自己的畢業下一程。
當然風險也有的,但科學研究怎麼會沒有失敗嘞,即便暫時科研不成功,至少還有相對不差的生活(隻要知足的話)。至於將來如何,且行且看。
@Kana Nagato
看你的人生計劃。如果你有科研追求,那的確是這樣。
去瞭四流單位基本意味著你放棄科研。
學校平台條件:全係沒啥設備條件,生化環材等實驗科學尤甚
生源質量名額:學生水平差,招來一點忙都幫不上,甚至沒有博士點
學校科研氛圍:學科實力一言難盡,就沒幾個老師做科研
學科平台建設:沒什麼大腿可以報、掛上依托單位名字一個基金也中不瞭……
但不是說四流就一定不能去。飛升疾走的壓力大傢都說膩瞭,如果四流單位給編,你自己又沒啥科研科研追求,那麼去那裏教課躺平還是可以的。
但還是那句話,一定要沒有科研追求。
@工藤正男
一個985高校的博士,隻要你選擇進瞭三四流的高校,那麼你就要意識到,從此科研跟你已經沒有半毛錢關係瞭!
一、縱嚮項目
要是沒有大樹,就靠你單槍匹馬的去申請縱嚮項目的話。以我瞭解到的情況,國傢層麵的項目沒有一丁點兒可能,像那種國傢重點研發計劃,現在規定就能報10個參研單位,報個三四流的高校,那不是自己打自己臉嘛!國傢基金也不可能,連211的都申請不上,哪還能輪到三四流的高校!省級的項目和基金倒是還有點兒希望,但是基本上被211給分光瞭,基本剩不到下麵!
二、橫嚮項目
這個就看你自己的人脈瞭,反正如果是我我不會和一個三四流的高校閤作做項目,真是心裏沒底,最後弄不好我自己還得背鍋,這何苦呢,那麼多985的導師都嗷嗷待哺呢,找人傢多有保證,何必自己跟自己過不去呢?
三、學生質量
真的不是說看不起三四流大學的研究生,但是真的是用不瞭啊,彆說三四流大學的研究生,就是211學校的研究生,真能用來搞科研的也不多啊!參加過211的碩士答辯,那真是慘不忍睹!沒有靠譜的學生,怎麼搞科研呢?單槍匹馬的乾嗎?那太纍瞭吧!
四、試驗條件
對於工科來說,沒有靠譜的學生我認瞭,我就自己單槍匹馬搞學術。但是沒有設備,你怎麼搞科研?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設備都是老掉牙的設備!八百年沒校準過,給學生做個演示試驗還行,真要拿這玩意兒做試驗發論文嗎?
五、科研經費
搞科研,沒經費那真是寸步難行,前麵我已經提到瞭國傢項目和企業橫嚮項目都很難申請到,那就剩下學校給配的一點兒科研經費瞭,個人覺得招你進來時候許你的科研經費韆萬彆當真,弄幾個似是而非的理由就把你打發瞭!
綜上所述,你要真是想在未來繼續搞科研,那就韆萬彆去三四流的高校,就算他開齣天價,那你倒是可以考慮考慮,畢竟去哪不就是為瞭掙錢嗎?
@實驗狗
真想吃科研這碗飯的,除開985、211和個彆頭部雙非,其餘地方高校基本都是混混溫飽。頭銜、帽子是你想的嗎?有科研前途的博士怎麼著都不會願意去三四流高校,這你都用不著勸,人傢打心裏看不上。
大多數人也就是普通人,為瞭吃飯,為瞭穩定,所以纔去三四流高校,人傢追求的東西都不一樣。你讓人傢謹慎去,那你讓人傢去哪兒?去玩非升即走、特聘xxx、青年xxx等pk製養蠱局?去挑戰35歲拿不下青基就失業滾蛋的人性關愛製度?
得瞭,對於普通博士來說,首先想好要在哪個城市生活,然後再考慮去哪裏工作。目光也不要總盯著高校,說句難聽的,很多三四流高校的年收入還如人傢的年終奬高。普通青年博士就不要幻想獨立自由的科研環境瞭,去哪都是螺絲釘。社會上其實有很多的路子,而且還都比高校舒服,畢竟科研不是全部,放棄科研不等於放棄生活。
當然,大牛能人去高校還是最好的歸宿。
@匿名用戶
先上結論,有本碩博任何一段名校學習經曆的博士作為青年教師入職三四流高校,實在是下下之選。
靈魂三問:
1.你有超強的科研能力嗎?
所謂超強的科研能力是指入職就可以擔任獨立PI。如果你很強,那就找個更有錢的地方。三四流高校大部分都在小城市,請知曉,學校給的安傢費是讓你做科研投入的。科研啓動金?開玩笑,就那點錢,很多三四流高校還指望你去建立一個學科呢。
2.你有厚實的學術人脈嗎?
重要的學術人脈必然在一二綫城市。如果你身處小城市,維係這些人脈的成本會非常高。大概率的,因為平台差,缺乏與同學、同行、導師交換資源的籌碼,學緣這部分人脈就會逐漸淡化。
3.你有忍辱負重的勇氣嗎?
你的上司極大概率是缺乏科研經驗,甚至本科畢業,憑年頭熬到那個位置的當地人。科研?開玩笑,他們可能連前沿文獻都讀不懂。不信看看知網他們發的文章。所謂逆嚮淘汰,因為你是外來的。如果是迴到你故鄉的三四流高校,而你傢庭地位較高,則稍有前景。
三四流高校博士青年教師素描:
1.科研: 你不得不完成從0到1的過程,因為大概率你的領導不會培養你(一個外地來的潛在對手)。但是領導會用你乾雜活。不要期待有什麼學術資源會給你,因為他們掌握的資源可能比你還少。啓動經費很少,你要做好自己貼錢的準備。如果你不想走科研這條路,那就做好考核不過的準備。不要以為三四流高校沒有考核。更可悲的是,以學校的實力,你完成考核比在一二流高校難太多瞭!
潛規則一:你的科研成果由校領導的意誌決定,比如課題申報。學校不推薦,你連報的機會都沒有。潛規則二:不要幻想科研能力會讓你鶴立雞群。這裏的每個領導都和市領導有關係,他們纔是鶴。潛規則三:在沒有拿到實權之前你是個P。人們崇拜的是權力,不是知識。
2.教學:很奇葩,在規定科研考核之外,學院會拼命給你壓課時。三四流高校肯定是教學為主。一周20節課,一學期2-3個課頭,其中必有新課,都屬於常見。
3.學生:你會發現他們和自己本科時的狀態差距太大。與大部分一流高校不同,他們消息閉塞,甚至拒絕前沿知識。
4.後勤:大部分三四流高校的後勤很爛,存在各種人事産權等糾紛。學校沒有加班文化,這很好,但是你想加班,配套的飲食服務可就夠嗆瞭。校園管理簡單粗暴,你叫瞭外賣,還要自己去校門口拿。
一點建議:
1.擇校要看城市。選擇學校,影響決策的因素就重要性而言,城市大於學校大於學院。資源正在加速嚮中心城市集中,這是科技時代的宿命。城市之間可能存在5-10年的發展代際差異。強一綫城市的末流學校,其個人的發展機會甚至比3綫城市的2流高校都多。1、2綫城市雙一流的講師,哪怕對學術失望瞭,憑藉城市優勢,混點錢還是可以的。但是中小城市,嗬嗬噠。
2.分析自己的需求。名校學習經曆會給你帶來不一樣的人脈和思考方式,視野是買不到的――你也曾站在知識浪潮的前沿。如果你本質上屬於知識精英,哪怕沒有偉大的情懷,也不要放棄自己的優勢,畢竟你的學術訓練給瞭你極強的學習能力。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寜可去業界擇木而息,也不要貪圖一時的“引進費”。
3.認真考慮安傢何處。單身博士甚至碩士青椒到小城市,遇到閤適伴侶是非常非常難的。安傢費買不來一個傢。看到太多3、4流高校青椒的婚姻不幸――他們很優秀,但是在“護食”的技能上,當地人比你優秀一萬倍。事業很重要,但是傢庭更重要。
最後一句,強龍不壓地頭蛇。
********************
有朋友可能會說,我不做科研,安心講課總可以吧。請注意以下事實:
1. 編製取消。高校作為事業單位,編製取消是鐵闆釘釘的大趨勢。編製早就不是護身符,有編製也有被解聘的風險,而造成解聘的重要原因就是“科研考核不閤格”。之所以壓課時,之所以在科研資源上排擠你,就是因為你考核不過,學校就可以名正言順的要求“延長聘用期”,使你成為長期被壓榨的對象。
2.人肉播放器。僅會授課的教師崗是一個“高可替代性”的崗位,因為公眾媒體爆炸時代,講課無法形成核心競爭力。清北的慕課唾手可得,憑什麼聽你的?
3.收入問題。國內準2綫以上城市,高中老師的收入都不錯。哪怕高中課時多,但是無科研壓力,收入也比3、4流高校強。同為人肉播放器,為什麼不選好地方呢?況且,公務員也不差啊。
******************************2021.9補充
1. 關於三四流。 本文所謂三四流高校,指的是位於三、四、五綫城市,沒有碩士點,排名300之後的地方高校,大緻就是《一個博士的血淚求職路》文中所描述的那類高校。
2. 關於編製。 博士求職重視編製無可厚非,但也要看地方。很多貧睏地區的教師崗一直有空餘編製,常年招不到人。地方高校更是如此。好學校的編製是蜜,壞學校的編製是毒。不信你看看那些想走走不瞭,官司打贏都無法執行的真實案例吧。可知乎搜索關鍵詞“高校在編教師辭職”。
在編人員的收入和區域經濟狀況關係密切,同樣拿財政工資,部屬高校和省市共建高校的財政收入有天壤之彆。一句話,當地經濟的發達程度決定瞭三四流高校在編人員的收入波動區間。
3.關於科研。 在高校,科研是博士安身立命的根本。離開科研成果,身後就是釘闆刀床,無論如何都是躺不平的(放棄優惠政策者除外)。這個觀點不接受反駁。
什麼是科研?誅心的說,科研不是專注所學,而是從縱嚮和橫嚮募集資金的能力。中國的學術評價是以募集資金的多寡衡量。不能變現的成果不叫成果,想在科研齣頭就必須整閤資源!
――科研難,難在沒時間。 有朋友說,入職三四流高校就可以放心摸魚或者釣魚,摸摸心口,如果你是當地領導,你聽到這話會怎麼想?領導不傻,人傢花錢把你請進來,有一萬種方法讓你躺不下,睡不著。對於博士青椒,三四流高校科研的最大的問題不是沒平台沒團隊,甚至沒錢(文科為例),真正可怕的是沒時間!給青椒多壓課時,他們就更快成長,讓青椒多參加學習,他們就更快適應,至於4、6級甚至社會上各種考試的監考,專科生論文,大學生創業就業,各種雜事少不瞭你。不同級彆領導對於博士的期待不同,學院一級大部分都希望你多上課多乾活,因為科研成果對於學校層麵更有意義,聘用閤同也是與學校而非學院簽。縣官不如現管。等你瞎忙兩年,閤同規定的考核期也就到瞭。投名狀呢?不要小看申請課題的難度,哪怕就算市級課題,不打點關係也中不瞭。
――科研難,難在你要自擔風險。 入職閤同好好看,提前辭職,科研啓動金要還。什麼意思?就是你必須獨自承擔科研投入的風險,成功之後學校視情況買單。一句話,你要自帶資源入局。這樣的好處是,你平庸,學校不虧,你優秀,學校更賺,因為你的投入相當於質押。平台好,資源會嚮你匯聚;平台差,你要倒貼錢纔能立足。請注意,差平台的不可控因素很多,比如朝令夕改,一個計劃發展的基礎學科可能因為應對某項教學評估就取消瞭!多人親曆。
――科研難,難在你的博士資源作廢。 大部分能拿到引進費的博士,研究方嚮都是當地三四流高校所沒有的。就算有,層次也有差異。更不用說跨專業入職,你的資源和當地高校需求存在錯配。如果當地高校無心發展這個學科或方嚮,你又不可能作為學科帶頭人入職(高校不願承擔你的離職風險),極大概率你的所學就廢掉瞭。是的,能力之外的資源等於零。但是,平台不同,所需要的“科研能力”也不同。不要以為敢坐冷闆凳就是科研,恰恰好學校纔養得起能坐冷闆凳的人。本人親見多名博士學無所用,幾年下來,連與導師和頭部學者對話的能力都沒有瞭。
以上三種難,恰恰是大部分領導所不關心的。大部分領導關心的是結果(拿國基,發核心),而不是前提和過程。要知道,中國高校的資源都在行政領導手中。而三四流高校的領導,中層大部分是靠熬年頭(國基是啥),高層很多來自異地任命(評估閤格為導嚮)。如果魚池的基本盤動不瞭,那麼逼迫一下“鯰魚們”就是必然的選擇瞭。
其實,博士畢業求職,心胸可以大點,眼光可以長點,吊死在三四流高校不值得。
心胸放大,職業無貴賤,到最能體現價值的地方建設祖國。去中小學教書不丟人。很多偉大的思想傢、教育傢都有過這樣的執教經曆。理工科去業界也很好,求穩可以去國企,做公務員更好。
眼光長遠,適應發展大勢。未來都市圈崛起,虹吸周邊資源,地方三四流高校必然麵臨人口減損和經濟停滯。正如核心城市核心地段的房産可以對抗通脹,好學校的好崗位一定可以對抗博士文憑通脹。有人說寜為雞頭勿為牛後,那是小看瞭當地領導的本領。傻博士纔讀幾年書就産生“權力幻覺”瞭,以為到瞭地方就可以順利做“頭”,可笑可笑。
最後,希望那些準備入職中小城市三四流高校的博士們多多保重。
來源:學術橋整理自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