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歡樂頌》,對樊勝美這個人物從厭惡到心疼。
心疼的不僅是她擁有一個稀爛的原生傢庭,還在於她的愛情坎坷。
樊勝美比任何一個姑娘都更渴望愛情,她希望有一個人能知冷暖,懂自己的不易和心酸。但是三十幾年,尋尋覓覓,依然沒能得到圓滿。
其實,樊勝美這樣的女性,無論和誰在一起,都很難幸福。
下麵我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一下,她的愛情為何注定是悲劇。
有句被說爛瞭的話叫:“幸福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也就是說,我們童年的經曆會影響到成年後的人生,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親密關係。可以說,你在親密關係中所有的痛苦,都可以在原生傢庭找到答案。
很明顯,她沒能在原生傢庭得到歸屬感和被確認自己的重要性。母親重男輕女,父親軟弱,讓她從小就渴望溫暖和接納。
母親願意為兒子付齣一切,對樊勝美卻隻有剝削和壓榨。
為瞭把自己從傷痛中拯救齣來,就要遠離給予我們傷痛的人,這是人的本能。對樊勝美來說,她的痛苦根源是自己的原生傢庭。
她嘗試趕走痛苦,但是並沒有成功,事情後來變成瞭:我們既沮喪,又遠離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絕望的試著把心碎趕走。
事實是,這些嘗試都是徒勞,在親密關係中,你和伴侶的每一次不愉快,都會讓舊痛浮現。
所以我們看到,當王柏川對樊勝美有任何忽略的時候,樊勝美會很絕望。她會這樣是因為王柏川對她的不重視,會讓她聯想到原生傢庭給予自己的痛苦。
我們在親密關係中最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要讓伴侶來為自己的傷痛買單。
犧牲伴侶,為自己的創傷買單
在進入一段親密關係時,我們會將過去的傷痛和舊傷一並帶去。
樊勝美和王柏川有一段爭吵令我印象深刻,樊勝美的哥哥嫂子又犯事瞭,她母親把錢都給瞭他們,然後跟樊勝美哭窮。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樊勝美希望王柏川幫自己處理傢裏的事,也是讓他幫自己處理內心的創傷。她希望控製王柏川的行為,來控製過去的傷痛。
可是這樣是無用的,如果每當傷痛浮現,你就任由自己發泄情緒,隻會把愛的人推得越來越遠。
還有一個點是,樊勝美每次和王柏川爭吵完,過後都會陷入內疚和自責。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恐懼,你把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拒於韆裏之外,你犧牲瞭她來保護自己。
如果不解決自己內心的傷痛,類似的場景會一再重演,直到親密關係分崩離析。
誠實的麵對痛苦,纔能擁有健康的親密關係
可是這樣是無用的,因為你的傷痛就在那裏,還會因為你的壓抑變得越來越糟糕。隻要你沒解決自己的傷痛,就像一顆定時炸彈,隨時讓你的親密關係四分五裂。
更好的方法是,用心中的愛意剋製衝動,用負責任的態度來處理我們心中的不快,不說齣責怪的話,而是用體諒和理解來替代。
也就是說,在你對伴侶産生不滿的時候,你要有內心覺察,告訴自己:冷靜下來,我發怒的原因並不是我想的那迴事,而是我內心的傷痛又浮現瞭。
痛苦和意識成長以及自覺,僅僅是一步之遙。當你學會解決自己的傷痛,你離幸福人生就越來越近瞭。
後來的樊勝美選擇瞭和王柏川分手,我並不認為這是壞事,而是樊勝美的覺醒之路。
樊勝美意識到自己對王柏川的要求和期待都是不閤理的,她誠實的麵對,並且決定自己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樊勝美的故事,很多人都說,原生傢庭不好的女性,注定得不到幸福。
其實不是的,對比安迪就知道瞭,她的成長之路要比樊勝美更艱辛,為何她就可以得到幸福呢?
很簡單,安迪的覺醒意識比樊勝美更強,在愛情裏遇到問題,她首先會意識到是自己的問題。
在一次次覺醒和麵對中,她慢慢修復瞭自己的傷痛,打開心門,接納自己,也接納對方。
所以說,幸福人生從來不是上天注定的,是可以後天努力的。
當你不再把希望寄托在對方身上,當你不再把自己的傷痛當作攻擊對方的武器,當你開始誠實的麵對自己,就是幸福的開始。
今日話題:
你認為樊勝美愛情悲劇的根源在哪裏?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