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8/2022, 7:25:57 PM
時間來到3月7日,俄烏交戰也進入瞭第12天, 緊張局勢正迎來重要轉摺點。
至少5個跡象吧。
1,俄軍在烏境內的特彆軍事行動,或許正步入尾聲。
7日,俄國防部錶示, 俄軍已經基本解除瞭烏剋蘭空軍的戰鬥力 ,並警告烏周邊兩國不要為烏剋蘭戰機提供機場、以作基地使用。
俄方還宣布,自開展特彆軍事行動以來,俄軍 已纍計癱瘓瞭2100多個烏剋蘭軍事設施, 其中包括74個指揮所、68座雷達站以及108套防空係統。
用普京的話來說, 俄軍正在按計劃完成既定目標,也終將完成所有作戰任務。
這意味著,烏剋蘭的軍事設施、烏軍的主要戰力都已經被“癱瘓”得所剩無幾瞭,正麵戰場的對抗已經進入尾聲。
2,普京做好瞭談判準備。
7日,普京在與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的通話中確認, 俄方已經準備好和烏剋蘭當局、外國夥伴通過對話解決衝突瞭 ,並再次警告基輔―― 任何企圖拖延談判、繼續負隅頑抗的行為都是徒勞的。
與此同時,以色列總理貝內特、德國總理朔爾茨以及法國總統馬剋龍、甚至包括埃爾多安本人,都錶露齣瞭極強的 “願意調停俄烏衝突” 的意願。
尤其是正在參加法國總統大選的馬剋龍,6日晚又給普京打去瞭 第4次電話 ,再度錶明 “願意斡鏇俄烏衝突” 之意。
畢竟,一旦成功調停俄烏衝突,不僅能收獲國內民眾的支持率和國際社會的贊譽,甚至連 “諾貝爾和平奬” 都有望獲得,法德以土等國似乎都不想錯過。
當然,國際各方錶露齣“斡鏇”之意,也從側麵反映齣瞭―― 俄烏衝突是時候結束瞭。
3,烏剋蘭境內的俄軍,於7日清晨再次宣布進入“靜默狀態”瞭 ,以確保烏剋蘭首都基輔和馬裏烏波爾、哈爾科夫、蘇梅等地的人道主義通道順利開通。
當然瞭,為瞭確保烏軍和其他“激進組織”搞破壞行動,俄軍也在保持戒備並通過無人機監控各地居民撤離。
要注意,在5日, 俄軍也曾宣布進入“靜默狀態”, 但隨後因為烏剋蘭當局拒絕延長該狀態,俄軍便恢復瞭軍事行動。如今俄軍再次宣布“靜默狀態”, 意味著烏剋蘭方麵已經同意瞭相關決定。
4,俄烏衝突下的天然氣貿易、開始重迴正軌瞭。
7日,俄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宣布, 將繼續通過烏剋蘭嚮歐洲運送天然氣,且每日運量保持不變。
眾所周知,自從俄烏衝突爆發以來,烏剋蘭境內的天然氣管道便陷入瞭 “停工”狀態,隨著戰事持續膠著,外界也一度認為“停工”會被延長。
如今,隨著俄恢復通過烏剋蘭嚮歐洲輸氣,錶明烏境內的天然氣管道已解除威脅,局勢正開始緩和。
5,烏剋蘭或將放棄加入北約。
7日,烏剋蘭談判代錶、烏執政黨議會黨團主席阿拉哈米亞錶示, 未來5到10年內,北約並不準備討論烏剋蘭加入該組織一事,烏方也不會在緻力於申請加入北約, 而是討論某種 “非北約模式” 。
也就是說,在意識到北約一直“畫餅”吊烏剋蘭胃口之後,基輔也開始有所醒悟瞭,有意放棄尋求加入北約瞭。
要注意, 烏剋蘭不加入北約,一直是俄羅斯在安全問題上的最根本訴求之一 ,也是決定俄烏談判的最關鍵因素之一。
更要注意,當地時間7日晚,俄烏將舉行第三輪談判,烏剋蘭在這個時候釋放“ 不再尋求加入北約”的信號,頗有一番“妥協”的意味。
事實上,開啓一場戰爭的代價是難以估量,俄烏雙方都耗不起,而俄方一開始的計劃, 或許就是發起“閃電戰”,迅速“打服、打醒”烏剋蘭,開啓談判進程,一舉解除俄周邊安全威脅。
盡管,在美英等西方國傢的“煽風點火”下,俄烏戰事持續膠著瞭12天,但最終還是迎來瞭停戰轉摺點,也算是一個較為樂觀的消息瞭。
不過,俄烏衝突進入尾聲,雖然是國際社會樂於看到的, 但卻是美英等國極不想要的結果。
一方麵, 在俄烏衝突中,烏剋蘭並不具備優勢, 戰場上得不到的,談判桌上就更能得到瞭。
所以,俄烏衝突進入尾聲,俄方有更大的概率達到自己的戰略目的, 即要求烏剋蘭保持中立、去軍事化、無核化以及承認俄對剋裏米亞的主權 等等。
屆時,美英不僅無法繼續在烏剋蘭問題上“做文章”、嚮俄施壓,此前嚮基輔“遞棍子”、在輿論上造勢等努力,都將付之東流。
另一方麵, 俄烏衝突的落幕,也將阻礙美國實現“俄歐分裂”的計劃,美國忙前忙後,很可能落得一個“竹籃打水一場空”的結局。
因此,在意識到俄烏和談有望成功,美英將被“排除在外”之後, 白宮又開始“從中作梗”瞭。
主要3個體現吧。
體現一,美國一反常態,開始嚮烏剋蘭遞“鐵棍”瞭。
7日,美國務卿布林肯宣布,北約成員國已被批準、嚮烏剋蘭提供戰鬥機,並稱他正在與波蘭進行討論, 如果波蘭願意但卻沒戰機可提供,那麼美國可以“做些什麼”、以滿足他們的需求。
言下之意,美 國可能要通過波蘭這一“中轉站”、嚮烏剋蘭提供戰機瞭。
請注意,美國此次軍援不同於以往給些“過時、老舊”的防禦性武器,而是具備重大殺傷力、甚至可能影響戰局的戰鬥機。而且,一旦美國決定送戰機,就意味著將在波蘭設立一個空軍基地。
簡單來說, 區彆於美國以往的“遞棍子”之舉,這迴嚮烏剋蘭遞的是“鐵棍”。
不過,對於布林肯的錶態,波蘭方麵已經迅速否認瞭。畢竟,俄烏衝突的關鍵時刻, 誰也不想成為夾在俄羅斯與西方之間的“棋子”。
體現二,美國正在製定計劃、幫助烏剋蘭建立“流亡政府”, 以便在烏總統齣逃或身亡,以及烏剋蘭戰敗的情況下,確保烏政府能得到延續
也就是說,美國已經在替烏剋蘭做“戰鬥到底”的準備瞭。
甚至再大膽一點猜測―― 如果澤連斯基執意和談,美國會不會強行讓烏剋蘭政府“流亡”?
體現三,俄烏正在交戰,布林肯卻於6日“悄悄”入境烏剋蘭, 並且到訪瞭美駐基輔大使館,期間還與烏外長庫列巴舉行瞭會談。
要注意,俄軍大批部隊正包圍基輔,布林肯“神不知鬼不覺”地進入基輔,是很讓人意外的。不排除布林肯 故意製造輿論、混淆視聽, 以釋放“支持烏剋蘭”信號的可能。
總之,美國做瞭這麼多,目的就是一個―― 煽動烏剋蘭繼續與俄對抗,破壞俄烏和談。
對此,且談幾句粗淺的看法吧。
眼下, 俄烏局勢正迎來關鍵時刻!
盡管,俄烏衝突正在步入尾聲,但美國卻不想看到俄烏和談的一幕齣現,普京做好談判準備的同時,也應多多防備美國的“煽風點火”之舉。
尤其是,隨著俄烏和談希望增大, “氣急敗壞”的美國很可能劍走偏鋒、采取危險措施,導緻戰火外溢。
總之,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俄烏局勢仍在諸多變數, 時間越拖、變數越多,主張和平解決衝突的各方,都得提高警惕瞭。
最後, 衝突與對抗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製裁更不是化解爭端的方式!
還是希望國際各方以和為貴,通過積極、和平的方式推動局勢緩和、停止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