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1/2022, 1:53:00 PM
走進黃金庵(外一篇)
文|李偉
走進黃金庵
迎春花簇擁開嶄新的春天,粉嫩的櫻花飛舞進人們的心窩。趁陽春,拜訪一處名勝古跡,瞭一截慕名的心願。
4月12日,我和夏龍河老師、孫美清老師一起來到大夼中心初級中學,剛到校門,如詩如畫的校園恰恰溫潤成教書育人的模樣,嶄新的教學樓、實驗樓、書香花香和黃金庵一直在靜靜地等候著我們……
在徐世玉校長的陪同和精心講解下,開啓瞭對黃金庵的虔誠之旅。
來到前門東側,“黃金庵”三個大字醒目大方,遒勁有力。1987年4月27日,煙台市人民政府授予黃金庵煙台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確立瞭黃金庵建築群的永久標牌和重要標誌。再往東看,是黃金庵簡介碑,碑上刻有:黃金庵簡介――始建於明代,座北朝南,二進院落,由廟門、正殿及東西配殿等組成。庵內建築雖然多已翻修,但北大殿尚保存原貌。北大殿為石拱�喚峁梗�硬山頂,小灰瓦。柱、檁、門窗俱有雕刻石作,簷檁下雕有“群仙駕雲”等浮雕,形象生動。碑文言簡意賅,是遊覽者必讀碑文之一,也是眾多文學愛好者寫文作賦偏愛藉鑒的文稿之一。
踏入前門,仿佛穿越時空,如聞梵音,躬緣及弟子妙玉師太正在籌備石料、木料、石雕……接著化緣和尚季智厚來瞭,之後覺法禪師帶領眾弟子把殿宇建得日臻輝煌完美……曆史在敲敲打打地精雕細琢中和無邊的佛法中緩緩前行……戰火紛飛的年代,革命者與敵人鬥智鬥勇,保傢衛國……民國二十九年春,知識在這裏生根發芽結果,人纔輩齣……
抓拍幾個鏡頭,迴到現實。進入前殿,廊廈一對大理石四方立柱映入眼簾,下有雕工精美的蓮花座,廊柱上刻有楹聯:堯欽天舜平地禹治洪水,乾德健坤道順坎象流行。此聯為道光年間庠生山東膠東書法傢宋得嘉(字篤庵)所題。字體簡樸渾厚,遒勁雋永,刻下一個大夼人、一個萊陽人、一個膠東人乃至一個中國人的脊梁和胸懷。
觀望北大殿,北大殿為石拱結構,青石為頂,青石頂上鋪有小灰瓦。柱、梁、門、窗都有雕刻石作,鬆、竹、梅、蘭雕刻精細,“群仙駕雲”圖巧奪天工。
《重修佛殿記》《黃金庵第三區立小學建校始末記》《牛王碑記》,非常珍貴,是膠東佛教文化與曆史文化的重要文物。
踏上斑駁的石階,風化的石頭在訴說著曆史,摸一摸青石牆體,那枚古人的銅錢嚴絲閤縫成完美的技藝。
打開西殿門,一幅幅名傢贈給黃金庵的名傢書法,一張張黃金庵地下黨、民先、教師們的照片簡介莊重地掛在牆上,一些珍貴文獻資料,古書舊籍一一陳列,這簡直是一個小博物館,看齣大夼中學的領導和老師們的用心,徐校長每人贈送給我們一本李全福老師編著的《古刹黃金庵》,由此我們可以更全麵地瞭解黃金庵文化,甚是感謝!
遊覽快結束的時候,徐校長談起他的憂慮,如何有專業人員修繕這座名勝古跡,如何有足夠的經費保存這座文化遺産,使之傳承下去,的確是非常現實的問題。
這裏是傳承革命的搖籃,這裏是哺育文化的搖籃,我們揮一揮手,希望下次再見,願它的明天更美好!
黃精花開朵朵情
和煦溫暖的日子,伴著輕風和著鳥語,被絲絲花香吸引,走進小菜園。
小菜園不大,約一分地,緊挨房基西側,是父親開闢的。當年蓋好房子之後,父親為瞭吃菜方便,一鐝一鐝地刨地,一棵一棵地除荒草薅野菜,一塊一塊地把石頭圪��撿齣,收拾平整這塊地,種上瞭各種蔬菜,於是,我們的餐桌上增加瞭許多新鮮時令的味道。
水蘿蔔一畦、小油菜一壟、蒜苗一畦,壟壟齊整,畦畦精心,可不及一朵花兒對我的吸引。順道走到北側,一叢叢嫩綠的黃精映入眼簾,鬱鬱蔥蔥的條狀披針形的葉子伸嚮天空,乳白色筒狀的花兒聖潔而美麗,似淡雅的女子,似玲瓏的天使,似柔和的夢沐浴嬌軟的風。一束兩束三四束,束束清新,朵朵優雅。它們整齊而有序地護衛著莖乾,謙遜地低垂著眉眼,醉瞭風,醉瞭夢。
微風送來陣陣清香,讓人留戀,朵朵引起思念。
這片黃精在這裏待瞭六年瞭,是老公從牟平帶迴來的。那時候,母親身體很不好,糖尿病高血糖高血壓一直摺磨著她,身體非常虛弱。老公在牟平的一位好友得知母親的病情,送瞭一包乾黃精給我們,他的父親是當地有名的老中醫,說是用黃精泡水喝對母親的病有幫助,可以抑製血糖過高。黃精是老中醫親自從昆崳山上挖的,純野生,藥用和食用價值都沒的說,我們甚是感激。於是,母親在藥物治療住院治療的同時,時常喝黃精泡的水,母親喝著效果還不錯,我們就一直從好友父親那為母親買黃精,不作為藥用,作為食補作為輔助藥物,哪怕減輕一點兒她的痛苦也好。
有一次,好友跑瞭幾程的路,把幾棵新鮮的帶根莖的黃精送到老公手裏,那是他父親剛剛從昆崳山上挖的,讓老公迴傢栽下,說這東西很好活,三年之後就可以刨齣,取根莖,清洗晾曬,曬乾之後就可以泡水喝瞭,年年留栽幾棵,繁殖不息,便“取之不竭”瞭。我們對好友的感激之情難以言錶。
就這樣,幾棵黃精行程三百餘裏地從牟平昆崳山來到瞭萊陽的一個農傢小菜園,紮根繁衍,年年吐綠。它是一種特彆堅強的植物,不論多麼嚴寒,凜冽的鼕天剛過,他便展露尖芽,它甚至比香椿芽更早的迎接初春的陽光。黃精花清新淡雅的姿態,優美高潔的舞姿,似串串風鈴在風中搖曳呼喚。
第二年,第三年,黃精長勢很好,可是沒等到黃精收獲,母親便不在瞭。
第四年,第五年,黃精生而復始,根莖深深地埋在地下,我們從來沒有去挖過它,因為那是為母親留的。
有時我想去遺忘這片黃精,因為它埋著我的痛,三十五歲就沒有瞭母親,我成瞭一個沒有母親的孩子,我曾經聲嘶力竭地哭喊,可是她再也迴不來瞭;它也埋著我對母親的虧欠,母親一生勞碌,勤儉持傢,生活條件不好的時候她一心照顧我們而無暇顧及自己,生活寬裕的時候她已是一身病,勞作和疾病充斥瞭她的一生,但她性格開朗,為人和善,對朋友善解人意,於我是位開明的母親。她對我的牽腸掛肚,理解包容,世間唯有母親。即便彌留之際,她也處處為我著想嘴裏心裏放不下我,而我又為她做瞭什麼?
有時我又想去看看這片黃精,看它年年發芽開花結果,看它繁盛蓬勃嚮上,看它不敗的意誌和堅強的品格,看它在冰冷的風中屹立,什麼都不做,就是這麼靜靜地看著,看到它,仿佛就看到瞭母親。
黃精,你就安心生長在這個世間吧,我會一直守護你,看你花開朵朵,護你生生不息!讓我跟你一起,將對母親的思念深深埋在心底。
作者簡介:李偉,筆名五星魚,山東萊陽人,校外輔導教師,係萊陽市作傢協會會員、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膠東藝苑》《五星魚文苑》主編,作品見《山東詩歌》《煙台晚報》《文學百花苑》《膠東作傢親情散文選》等紙刊及文學網絡平台。詩觀:詩是發現,是感悟,是情感的河流。
投稿郵箱:huanghaisanwen@163.com
壹點號膠東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