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新聞網 logo



這是時隔20多年後 《深圳晚報》與幾位特殊讀者一次不同尋常的“重逢”。故事的主角 同日誕生,一起成長!深晚同齡人見證深圳晚報齣版10000期 - 趣味新聞網


這是時隔20多年後 《深圳晚報》與幾位特殊讀者一次不同尋常的“重逢”。故事的主角 同日誕生,一起成長!深晚同齡人見證深圳晚報齣版10000期


發表日期 4/1/2022, 2:45:42 PM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這是時隔20多年後,《深圳晚報》與幾位特殊讀者一次不同尋常的“重逢”。故事的主角,是當年和《深圳晚報》同一天誕生的五位年輕人,當年他們被《深圳晚報》親切地命名為“深晚同齡人”。▲齣版10000期前夕… .....


    

這是時隔20多年後,《深圳晚報》與幾位特殊讀者一次不同尋常的“重逢”。故事的主角,是當年和《深圳晚報》同一天誕生的五位年輕人,當年他們被《深圳晚報》親切地命名為“深晚同齡人”。

▲齣版10000期前夕,《深圳晚報》同齡人李潔瑩(右四)、呂晉毅(右五)與參與報道的三代深晚記者閤影留念。深圳晚報記者 李晶川 攝

最初尋訪和記錄他們的兩位深晚記者――童俏、李振岐,分彆是“60後”“50後”,如今李振岐已經退休多年,童俏已經離開深晚走上瞭新的崗位。隨後他們的“繼任者”周倩――一位“80後”深晚記者,在《深圳晚報》創刊20周年之際,報道瞭其中三位“深晚同齡人”當時的近況,此後八年多時間,他們再沒進入深晚讀者的視野。

在《深圳晚報》齣版10000期前夕,深晚兩位“90後”記者擔負起再次報道他們的任務,經過半個多月的努力,終於成功找到瞭其中四位“深晚同齡人”,並且讓他們與此前報道過他們的深晚前輩再次在綫上、綫下相聚。最後一位“深晚同齡人”因為早已去到香港工作生活,錯過瞭這次重逢的機會,留下瞭一個不大不小的遺憾,也讓大傢對下一次重逢多瞭一份期待。

28年,三代深晚記者,一起書寫瞭一段《深圳晚報》與“深晚同齡人”之間的故事。時光記錄和見證的,是《深圳晚報》的初心。

感謝《香港商報》《澳門商報》協力尋訪,感謝在深晚尋訪過程中留名與不留名的每一位讀者,你們是此次尋訪中深晚得到的最大收獲。

1994年1月1日,深圳經濟特區第一份晚報―――《深圳晚報》誕生,與此同時,深圳各醫院産房裏5個最早齣生的孩子呱呱墜地。特殊的緣分,讓陳元明、曾慶銓、劉首巨(現名劉煜軒)、李潔瑩、呂毅(現名呂晉毅)幸運地被稱為“《深圳晚報》同齡人”,從此與《深圳晚報》結下瞭割捨不斷的情義。

2022年4月1日,《深圳晚報》迎來齣版10000期。10000,是一份報紙的期號,也是一座城市變遷的時代記號,很多人或許正因為這張報紙打開瞭人生的另一扇窗口,發生瞭意想不到的命運改變。《深圳晚報》5位同齡人就在深晚的陪伴和見證下,從青澀走嚮成熟,一步步畫齣精彩的人生畫捲。在《深圳晚報》齣版10000期之際,深晚記者再次迴訪5位同齡人中的4位,聽他們講述深藏的快樂記憶,和深晚一起憧憬燦爛的未來。

同日“誕生” 結下深緣

作為5位同齡人中老四的李潔瑩,其傢裏有一本專門的紀念相冊,裏麵滿滿當當放著《深圳晚報》關於5位同齡人的所有報道。“人生中最早記憶就是和《深圳晚報》有關,小時候每年過生日,深晚的叔叔阿姨們不是邀請我們去報社玩,就是帶著禮物來傢裏看我們,這是童年最幸福的時刻。”李潔瑩說。

對於5位同齡人而言,《深圳晚報》承載著他們之間特殊的緣分,在他們重要的人生節點,都有深晚記者的身影。

“深晚記載著我們的成長故事。”老大陳元明的齣生是深晚記者全程見證的。“剛好跨年,從10數到1,陳元明就齣生瞭。”陳元明母親告訴深晚記者。

▲陳元明 受訪者供圖

一直到現在,陳元明依然通過互聯網關注著深圳晚報的新聞和新媒體産品。如果路過報刊亭,陳元明還會特意買上一份《深圳晚報》,於他而言,這傢報紙總比彆傢顯得親近。

這份親切感,老三劉煜軒也非常熟悉。“小學時,有同學從報紙中發現瞭關於我的報道,帶到班上分享,我心裏特彆自豪。”這種喜悅讓他從小産生瞭一種發自內心的榮譽感,也成為一種自我監督,“自律和獨立自主、能做就做到最好”成瞭他的人生信條。

▲劉煜軒 楊少昆 攝

老五呂晉毅更是感覺和深晚從未分離過。2009年他順利直升到深圳市高級中學高中部,深晚記者李振岐為他在傢裏拍攝瞭一張穿校服的照片,2011年他遠赴美國留學,仍有深晚記者通過社交軟件關心他的生活。

“從《深圳晚報》汲取前進的動力”

雖然《深圳晚報》同齡人這一身份不算成就也不是責任,但5位同齡人都覺得有瞭這個特殊的“身份”,讓自己更有一種社會參與度和榮譽感,“在人生的每個階段能做到最好就做到最好,生怕做得不好會破壞《深圳晚報》的形象。”每個同齡人在接受采訪時幾乎都說瞭一樣的話。

老三劉煜軒至今還記得《深圳晚報》文藝副刊中刊載的一段文字:人活一輩子,不要因為害怕不敢去嘗試,要勇於邁齣那一步。也正是這段話,時刻激勵著劉煜軒嘗試曾經不敢做的事。

“以前我恐高、小時候溺水過,但後來我開始學著潛水、高台跳水。”劉煜軒說。2021年,劉煜軒辭去瞭人人羨慕的工作,轉而投入到創業的行列中,“這也是深晚給我的影響,在現在的媒體時代,深晚在不斷轉型不斷創新,我也希望能夠豐富自己的履曆,遇見成就更好的自己。”劉煜軒告訴記者。

對李潔瑩來說,深晚的影響更是無比巨大。“如果沒有《深圳晚報》,我可能根本不會走上如今的職業道路。”在李潔瑩8歲那年,《深圳晚報》裏麵的一份音樂課宣傳海報吸引瞭她的注意。也許是命中注定,李潔瑩通過《深圳晚報》裏的宣傳海報成功試課,並因此發現瞭自己的音樂天賦。練鋼琴、學電子管風琴、考藝校,李潔瑩一路過關斬將,最終考上星海音樂學院,並在畢業後成瞭一名音樂教師。“這些年,我在自己的專業領域獲得瞭一些榮譽,也舉辦過幾場音樂會,而這一切的緣起,都是深晚讓我相信努力就會有收獲。”李潔瑩說。

與深晚同行 在人生的道路上繼續尋幽探勝

談到未來,每一位同齡人都幾乎給齣瞭同樣的答案:和深晚繼續並肩同行,在人生的道路上繼續披荊斬棘,遇見更好的自己。

目前,陳元明在一傢公司擔任招商經理,工作之外他喜愛健身,路過報刊亭仍然習慣性尋找《深圳晚報》。他仍然保留著看新聞的習慣,但關注的載體已經從報紙逐漸變成各類App。開個咖啡店悠閑度日是他35歲以後生活的理想圖景。在《深圳晚報》齣刊1萬期之際,陳元明感慨時光飛逝,他笑著說:“也許報紙載體終將走嚮數字化,但我仍然希望《深圳晚報》越辦越好,希望我們能夠互相陪伴直到我看不到的時候。”

呂晉毅則在2015年從加拿大留學歸國,從事金融行業,在工作中他認識瞭現在的妻子,相處過程中,深晚同齡人的身份被當做有趣經曆分享給瞭妻子。而今,他兒子已經2歲,學會瞭翻閱紙質書。3月25日,《深圳晚報》尋找2位同齡人的報道一經推齣,呂晉毅便主動聯係上瞭記者。他希望如果有機會可以帶上孩子看看《深圳晚報》的工作地點,他說:“時代的變化有好有壞,希望《深圳晚報》能在時代浪潮中順利實現變革。”

“和《深圳晚報》相識一萬天,我們在變,時代也在變。真心祝願深晚在如今這個數字時代不斷創新,在融媒體領域大展拳腳,越辦越好。”劉煜軒說。

“與《深圳晚報》相遇,我感覺很幸運。不但能夠見證自己的成長,還能從深晚的新聞裏看到深圳和國傢的巨大變化,而且紙質的報紙更具有收藏價值和紀念意義。希望《深圳晚報》可以在新的時代開啓新的徵程,給讀者帶來更多的驚喜,給生活帶來更多的希望。”李潔瑩說。

深圳晚報記者 李晶川 周婉軍 餘瑤

分享鏈接



看最新新聞就到趣味新聞網
quweinews.com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tag

相关新聞

皮影戲:渭南戲麯文化的光彩篇章(下)

皮影戲:渭南戲麯文化的光彩篇章(下)

    崔曉極 (四) 戲麯是渭南本地傳統文化的一張名片,有六個劇種被列入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其中屬於偶人戲麯生成的為四種,而渭南皮影戲麯阿宮腔、碗碗腔、老腔等都被列入國傢級第一批非遺保護項目之列。當今民間藝術專傢馮驥纔說:“物質遺産是靜態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是動態的、傳承的、嬗變的。在這動態的演變過程中,對其影響最直接的是傳人。”這就是說傳承人悟性好,所傳承的技藝水平就高。傳承人缺纔氣,技藝水平必滑坡。有幸的是渭南皮影戲民間藝術傢人纔輩齣,薪火相傳。換句話說,渭南皮影孕育瞭齣色的戲麯藝術傢,造就.......


他山之法|文明無界“藝”筆生花——專訪中國著名畫傢何水法

他山之法|文明無界“藝”筆生花——專訪中國著名畫傢何水法

    在湖濱步行街瀲灧小築“湖上納福――浙派名傢福文化藝術精品展”中,展齣瞭中國著名藝術傢何水法的書法作品《湖上納福》,為觀者送上瞭新春祝福。 何水法詩書畫印兼能,是一位非常全麵的藝術傢。談及對福文化的理解,他說:“福文化源遠流長,既是中華民族世世代代的不懈追求,是中國人不變的期待,也是當代中國人的‘中國夢’,寄寓瞭我們的文化凝聚力與溫情。新的時代賦予瞭我們更大的福氣,我們要珍重、守護、弘揚新時代。” 除書法外,何水法耕耘更深的是他的繪畫,他的畫作主要以大寫意花卉為主,恣肆縱橫,在隨意塗抹中不失章法.......


日月神教的前身是明教嗎?仔細去比較,二者沒多大的聯係

日月神教的前身是明教嗎?仔細去比較,二者沒多大的聯係

    每每聽到有人說,《笑傲江湖》中的日月神教就是《倚天屠龍記》中的明教。因為硃元璋建立明朝之後,對明教舊部大肆迫害,所以明教把明字拆成日月二字,改名為日月神教。這種說法煞有介事,並且那個叫金庸新的作者還給《倚天屠龍記》和《笑傲江湖》兩部小說寫瞭《九陰九陽》、《大俠風清揚》等係列小說銜接起來,更讓日月神教由明教而來顯得有理有據,但是這些畢竟是一些仿金庸先生的作者寫齣來的東西,算不得是金庸先生的意思。當我們仔細去比較二者時,就會發現其實二者之間根本就沒有什麼聯係,說兩者是前後的繼承關係,不過是強加的聯.......


青未瞭|王義尚:在春天的夢裏

青未瞭|王義尚:在春天的夢裏

    在春天的夢...文) 文/王義尚(山東) 熬過漫長的鼕季,春天的腳步嚮我們款款走來。一陣陣暖風吹拂,使大地慢慢復蘇變綠,綠油油的麥苗正在起身拔節,金燦燦的油菜花在明媚的陽光下開成瞭花海,好像給大地鋪上一層金色的地毯。溝渠、路邊與田野裏,春風吹吹綠瞭小草,吹醒瞭昆蟲與青蛙,一些野雞、野鴨和花喜鵲等野鳥,都蹦�Q齣來,爭相跑到田野裏鳴叫撒歡…… 清晨,一縷微光撩開輕霧的麵紗,追隨著三月的春風,我走齣傢門來到村外的小公路上,一路嚮北穿梭慢跑於田野邊的碧綠叢中。20餘分鍾便跑齣兩韆多米,駐足在水閘.......


漢代 高古玉螭龍玉璧

漢代 高古玉螭龍玉璧

    規格:高7cm 寬5.8cm 厚0.6cm 重48剋 和田玉料,器形典樸,鏤空雕刻獸麵 螭龍,味道足,刀法犀利,皮殼老辣。 .......


區殘聯開展“愛無礙”聽障群體專場導覽活動

區殘聯開展“愛無礙”聽障群體專場導覽活動

    為進一步豐富殘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保障殘疾人平等享有公共文化服務權益,3月28日,武侯區殘聯、武侯區雲聽說助殘中心聯閤四川博物館為聽障群體舉辦瞭一場特彆的活動――“愛無礙”聽障群體專場導覽。 活動中,為幫助聽障群體瞭解曆史文物的曆史背景及其背後的文化內涵,講解員在講解過程中特意放慢語速,帶領21名聽障觀眾參觀“遠古四川”和漢代陶石藝術展廳,領略蜀地從舊石器時代至漢代時期源遠流長的曆史魅力,參觀張大韆藝術館和“大美亞西亞”亞洲六國文物特展,瞭解大韆先生筆下一幅幅真跡背後的故事,感悟兼容並蓄的.......


新中國成立以來韶關最大規模齣版項目——《韶關曆史文獻叢書》正式首發

新中國成立以來韶關最大規模齣版項目——《韶關曆史文獻叢書》正式首發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文 孫磊 4月1日上午,《韶關曆史文獻叢書》首發儀式在韶關舉行。這項新中國成立以來韶關地區規模最大、品種最多、影響力最廣的齣版項目正式與觀眾見麵。 廣東省社科院、南方齣版傳媒集團、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單位專傢學者,韶關市相關單位負責人和韶關本地專傢學者參加本次首發儀式。 據瞭解,《韶關曆史文獻叢書》是韶關文化建設的一項重大基礎性工程,全書共55冊,由中共韶關市委宣傳部和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共同組織編纂,廣東人民齣版社2022年1月齣版。 這套叢.......


2021年英語文學綜述:聚焦“後現實主義文學”

2021年英語文學綜述:聚焦“後現實主義文學”

    當今世界的英語文學,早已不限於英國、美國等主流英語國傢的文學範疇,而是成為瞭涵蓋全球幾乎所有英語國傢文學生態的文學世界,其中也包括(無論何種語言)被翻譯成英語的其他國傢的文學作品。由於英語占據著世界通用語的地位,英語文學也就一直穩居世界文學的排頭兵,穩居領先地位。 2021年度全球英語文學依然保持著強勁的發展態勢,展示齣旺盛的生命力:作傢群體不斷湧現新麵孔,且頻頻贏得文學大奬和各種榮譽;知名作傢筆耕不輟,屢有佳作問世;女性寫作更是大放異彩,創作力量異軍突起。 從整體創作情況來看,本年度在創作思.......


中法藝術傢將聯閤獻上中文版戲劇《悲慘世界》

中法藝術傢將聯閤獻上中文版戲劇《悲慘世界》

    劉燁(右)在現場,中間者為其妻安娜伊思・馬田 央華供圖 中新網北京4月1日電 (記者 應妮)央華戲劇3月31日在京宣布醞釀已久的中文版戲劇《悲慘世界》正式啓動。這部集結瞭中法兩國的實力創作團隊和優秀藝術傢的作品,將由演員劉燁齣演男主角冉・阿讓,並於2023年1月在京首演,以此迎接2024年中法建交60周年。 雨果的長篇小說《悲慘世界》是法國文學史上一部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作品,被稱做“人類苦難的百科全書,人性嚮善的精神史詩”,迄今已被譯成17種語言,電影翻拍版本不計其數,以此為題的音樂劇也曾在.......


清風縷縷帶芬芳,懷情抱卉恩親祭——河南詩人王宇法原創詩詞五首

清風縷縷帶芬芳,懷情抱卉恩親祭——河南詩人王宇法原創詩詞五首

    原創詩詞五首 一 七絕 飛花潤傷 文/王宇法 四月之春遍地香, 清風縷縷帶芬芳。 懷情抱卉恩親祭, 所願飛花潤感傷。 注:平水韻下平七陽 2022年4月1日於鄭州 二 如夢令 遙祭逝者 文/王宇法 一陣風搖桃樹, 數縷煙飄寰宇。 輕撫故親魂, 還帶素花香與。 高舉, 高舉, 願逝者居仙處。 注:係詞林正韻 2022年3月31日於鄭州 三 鷓鴣天 思念爹娘 文/王宇法 日近清明雙淚漣, 雙親彆我十餘年。 偶然素影居晨夢, 倏忽丹形化晚煙。 . 無訴語,僅歡顔。 胸中酸水化清泉。 隻為傢小心靈.......


文明起源・中國史前城址考察

文明起源・中國史前城址考察

    BRM1甲:73柄形器 全長19.3厘米,柄部長10.5、寬1.8、厚0.3厘米 此組柄形器放置在BRM1殉妾的右肩部 《中國史前城址考察》 任式楠,《考古》1998年第1期第1~16頁 本文對中國史前城址的考古發現做瞭深入研究,並論述瞭其共同特徵和社會本質,進而認為,在眾多城邑中,尤其是邦國都邑成為集中體現初期文明社會的綜閤載體。 我國史前城址的齣現,是聚落形態發展史上一次質的飛躍,也是一定曆史階段社會發生劇烈變革的一種顯著反映。凸現於大地上的城垣,或再圍以護河、溝壕,這是空前未有的一項.......


夏文化探討的形式與任務

夏文化探討的形式與任務

    主講人:劉緒 中國考古學會夏商考古專業委員會主任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 時 間:2019年7月15日上午9:20~11:50 地 點:河南大學金明校區 整理人:李平 河南大學2018級考古學碩士研究生 圖一 劉緒教授 中國學者關於夏文化的探討,從20世紀30年代初徐中舒先生第一次把考古材料與文獻記載相結閤,提齣仰韶文化是夏文化之說開始1,至今已有80多年曆史。80多年來,隨著考古資料的積纍和學者們的孜孜探求,已取得相當大的共識。但是,由於考古學自身的局限以及當時文字材料的.......


“晚期良渚”研討會紀要

“晚期良渚”研討會紀要

    2022年3月26日上午,在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遺址考古與保護中心舉辦瞭以“晚期良渚”為主題的研討會。受疫情影響,本次研討會采用綫上綫下相結閤的方式進行。綫下參加此次研討會的人員主要來自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杭州良渚遺址管理區管理委員會,綫上參與人員達百餘人。 會議由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教授劉斌主持。共有五個匯報,包括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丁品的《浙江發現的三處錢山漾文化時期遺址》、西北大學李娜博士的《良渚文化晚期側扁足鼎及相關問題》、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陳明輝的《關於“良渚文化晚期後段”.......


打工前沿|直播間裏的鄉音讓遊子“破防”

打工前沿|直播間裏的鄉音讓遊子“破防”

    “美不美,傢鄉水;親不親,故鄉人。”在外打拼漂泊,傢鄉是大傢心頭縈繞不去的牽掛。有時候,聽到陌生人一句熟悉的鄉音就會讓遊子“破防”,讓齣門在外的人瞬間與傢鄉相連,找到情感的皈依。 因為這個緣故,河南濮陽一傢劇團的一個網絡說唱賬號,雖然創立不到2個月,日均看播人次就有瞭10萬以上,成瞭“網紅”。這個賬號主要的觀眾就是在外務工人員。 濮陽是中國戲麯之鄉,有21種戲麯,是河南原生態地方傳統戲劇核心區。看戲是當地不少群眾從小就有的記憶。同時,濮陽還是一個傳統勞務輸齣地。數據顯示,濮陽有20萬左右外.......


新疆一唐代烽燧遺址入選2021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新疆一唐代烽燧遺址入選2021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新疆尉犁剋亞剋庫都剋烽燧遺址外貌。新華社記者周曄攝 新華社烏魯木齊4月1日電(記者潘瑩、周曄)2021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3月31日在北京揭曉,曆時3年完成考古發掘的新疆尉犁剋亞剋庫都剋烽燧遺址入選。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館員、剋亞剋庫都剋烽燧遺址項目負責人鬍興軍介紹,該烽燧遺址位於巴音郭楞濛古自治州尉犁縣東南90公裏的荒漠無人區,是孔雀河沿岸11座烽燧群之一。 2019年至2021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剋亞剋庫都剋烽燧遺址實施考古發掘,纍計發掘麵積2300平方米,清理齣.......


詩詞大會·名師觀察員|變身“古詩詞大偵探”,破解韆百年前的秘密

詩詞大會·名師觀察員|變身“古詩詞大偵探”,破解韆百年前的秘密

    名師觀察員・徐伊帆 杭州青少年活動中心文學部專職教師,碩士畢業於浙江大學人文學院中國古代文學專業 很多同學喜歡偵探小說,離奇麯摺的案件、精彩的推理過程,那一絲神秘的色彩總叫人心癢癢,想要知道真相究竟如何…… 在“名師觀察員”徐伊帆老師看來,學古詩詞,很多時候也像偵探破案一樣,抽絲剝繭,尋找文字背後的真相。 是不是很神奇? 本周,浙江少年詩詞大會雲課堂第七課,我們跟著徐老師變身“古詩詞大偵探”,一起搜尋古詩詞中的蛛絲馬跡,一起去“破案”吧! 剝繭抽絲,發現古詩詞背後的真相 我們先看看和蘇東坡.......


青未瞭|李振君專欄:相親的衣裳

青未瞭|李振君專欄:相親的衣裳

    青未瞭|李振君專欄:相親的衣裳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鼕季一天清晨,魯西南農村崗李。 頭一天,從有綫廣播天氣預報得知,夜間有大雪。當我推開房門的一刹那,十分驚喜,屋外麵已經下瞭一尺深的雪,門已經打不開瞭;放眼望去,白皚皚一片,另外一個世界,與昨天截然不同。 我穿上黑色棉襖和棉褲,上身再套上一件棉坎肩,腳蹬一雙草鞋,頭上戴一頂飛行員俗稱火車頭的帽子,還要帶上兩隻花暖袖,消失在莽莽的田野裏…… 當天下午,又是周末,傢兄一個人從楊湖騎自行車趕到崗李,他騎一輛28型永久自行車,由於12、13歲,年齡小,.......


永樂宮藝術瑰寶雲觀展公益課程精彩受熱捧

永樂宮藝術瑰寶雲觀展公益課程精彩受熱捧

    近日,深圳羅湖美術館與南方科技大學附屬中學(以下簡稱“南科大附中”)共同舉行“永樂宮藝術瑰寶雲觀展公益課程”的直播活動,以綫上公益課程的方式為深圳市民帶來瞭一場沉浸式的藝術之旅。本次活動由南科大附中藝體學科中心黃舒婷老師、南科大附中曆史學科中心劉凡毓老師及羅湖美術館導覽員共同主講。直播吸引瞭20餘萬觀眾在綫觀看點贊。 羅湖美術館此次攜手南科大附中,以“館校聯閤”的方式打造“雲觀展”跨學科融閤課程,力求從美術、曆史的角度打破時空藩籬,從永樂宮這座藝術的殿堂中尋求其永恒的學術與審美的價值。這是.......


高地迴聲|啓皓青年藝術傢支持計劃及作品展

高地迴聲|啓皓青年藝術傢支持計劃及作品展

    由北京啓皓文化基金會發起並主辦的青年藝術傢支持計劃及作品展《高地迴聲》(Echo From the Highland )近日在啓皓北京開幕。展覽邀請瞭中國青年玻璃藝術傢杜濛攜帶該係列作品中的一組《高地迴聲II》展齣,圍繞本組作品展開講述、互動、分享等係列展示及活動。 這是啓皓青年藝術傢支持計劃再次圍繞玻璃藝術進行的展陳。在此前舉辦的《材料探索》主題展覽中,第一次將國內齣色的青年玻璃藝術傢集中呈現,得到很多正麵的反饋。此次展覽也將繼續延續過往的支持框架,將公共空間展示、創作分享、策展人導覽等.......


王熙鳳得瞭血山崩,公公賈赦派一個人進入她的房裏,讓她有病難言

王熙鳳得瞭血山崩,公公賈赦派一個人進入她的房裏,讓她有病難言

    《資治通鑒》第12捲漢紀4記載:帝(劉邦)有疾,惡見人,臥禁中,詔戶者無得入群臣,君臣絳、灌等莫敢入,十馀日。 從這段記載中可知,自古以來,重要人物得病屬於秘密,都不願意讓外人知道。 榮國府裏,王熙鳳作為重要人物,她得瞭血山崩後也采取瞭秘而不宣的做法。 王熙鳳張羅賈母過完八旬生日後,鴛鴦因見王熙鳳聲色怠惰瞭些,不似往日,所以便抽空來看望。王熙鳳正在午休,平兒陪她,兩人討王熙鳳的病情,得知是血山崩,鴛鴦驚問為何不請大夫,平兒嘆道: “我的姐姐,你還不知道他的脾氣的。彆說請大夫來吃藥。我看不過.......


青未瞭|五月槐花香

青未瞭|五月槐花香

    文 | 王起 有一首詩這樣寫道:院後門前次第開,群芳謝盡獨登颱。能穿玉串妝村捨,可采鮮花做食材。血色凝脂迎日月,交織寒露淨塵埃。依稀人際傢鄉樹,美好童年入夢來。時值陽春三月,這首描寫槐花的詩,勾起瞭我對兒時槐花的記憶。 我生於上世紀的50年代。小時候住在一個大院子裏。這個院落據說是某個大人物的舊宅,雖然破落,但它的建築依然保持著往日的輝煌。院子裏有一棵不知經年的老槐樹。臨近五月,這棵大樹枝繁葉茂,濃蔭遮蔽。春風吹來,滿院子裏便充滿瞭濃濃的香氣。隻見一朵朵槐花正含苞欲放,一串串白色的槐花壓彎瞭樹.......


專訪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三星堆和皮洛遺址曆史意義重大

專訪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三星堆和皮洛遺址曆史意義重大

    “2021確實是一個考古大年,在這麼激烈的競爭中,我們四川占據瞭五分之一的席位。”近日,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在京揭曉,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在接受媒體訪談時錶示此次四川入選的兩遺址學術價值高,曆史意義重大。 在王巍看來,今年入選中國考古新發現的項目,集中反映文化互動、文化交流、文化融閤的曆史場景和曆史進程。 “稻城縣皮洛舊石器時代遺址反映的是距今13萬年舊石器時代東西方以阿捨利文化為代錶的人群遷徙和文化傳播。”作為唯一入選的舊石器時代遺址。王巍認為皮洛遺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浮世之繪,奏響“江戶綺想麯”

浮世之繪,奏響“江戶綺想麯”

    春日的中華世紀壇藝術館,正在呈現一場“春日限定櫻花海”――在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之際,2022年中日文化藝術交流季:“江戶綺想麯――浮世繪大展”與“江戶物語――日式創意市集”於3月26日在中華世紀壇藝術館啓幕,展覽與活動將持續至6月5日。本次活動舉辦之際正值櫻花盛開之時,賞櫻、看展、逛市集,係列活動為北京市民帶來瞭一場文化藝術盛宴。 “江戶綺想麯――浮世繪大展”由中華世紀壇藝術館、北京文澤時代文化藝術有限公司主辦,北京歌華文化中心有限公司承辦。展覽精選140組浮世繪經典作品,為公眾呈現浮世繪.......


赤山“梨花開”

赤山“梨花開”

    “今宵風物異尋常,月底梨開萬朵光”。我終於等到瞭徐渭詩人所描摹的勝景異象瞭,於膠東半島上演,在赤山風景區重現。以此為題記,錶達我的興奮之情。 一 膠東半島的赤山,靠著著名的石島灣,當地的老鄉說,這裏是個“雪窩”,雪是純潔的精靈,赤山人把她視為天公所賜的禮物,叫“梨花雪”,簡稱“梨雪”,下大雪纔叫“梨花開”。今鼕就幸遇一場盛大的“梨雪”。 赤山無梨樹,鼕季裏卻有梨花開。春天有桃樹,桃花開如粉雲,抹得一個赤山粉嘟嘟。夏日有櫻樹,櫻花好纏綿,開得熏風不走,雲低來示好,醉得麵若酣酡,形似黛玉。鞦天.......


1975年,陝西發現巨型古墓,內有186人陪葬,墓主人是何身份?

1975年,陝西發現巨型古墓,內有186人陪葬,墓主人是何身份?

    秦王朝大傢也許並不是感到陌生,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離不開每一個王朝的努力與奮鬥,正是有瞭他們的齣現,纔有瞭中華上下五韆年的曆史文化,而秦王朝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朝代之一。 圖1 在過去,由於封建思想以及製度的影響,喪葬製度與文化都非常的繁瑣,但幸運的是,在現如今的社會中,我們發現瞭很多古時候的帝王的墓室,也正是這些墓室以及史料的記載,我們對過去的喪葬製度以及文化有瞭一定的瞭解。 那是在1975年的時候,因為一位陝西農民在蓋豬圈時,發現瞭一些比較奇怪的事情,正是這件事情,引起瞭考古學傢的.......


時隔12年,安徽大遺址再次上榜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時隔12年,安徽大遺址再次上榜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3月31日,由國傢文物局指導,中國文物報社、中國考古學會主辦的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在京揭曉,安徽鳳陽明中都遺址上榜。 自1990年開始,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已經舉辦32屆,共誕生320個項目。固鎮垓下大汶口文化遺址曾入選200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時隔12年安徽再次入選這項重磅榜單。 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名單(以時代早晚為序) 1.四川稻城皮洛遺址 2.河南南陽黃山遺址 3.湖南澧縣雞叫城遺址 4.山東滕州崗上遺址 5.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祭祀區 6.湖北雲夢鄭傢湖墓地.......


鄧廣銘鄧小南父女間“書”的傳承

鄧廣銘鄧小南父女間“書”的傳承

    “看著一箱一箱的書裝起來運走,我心裏一下空瞭。”鄧小南上周接受書鄉采訪時感嘆。如果知道這些書背後承載的故事,就可以理解此時最鄭重的安慰都過於廉價。 3月16日,北京大學圖書館古籍館舉辦瞭鄧廣銘藏書捐贈儀式暨鄧廣銘先生誕辰115周年紀念活動――72歲的北大曆史係教授鄧小南和姐姐鄧可蘊將父親鄧廣銘留下的古籍捐給瞭北大圖書館。鄧廣銘晚年住在未名湖畔的朗潤園,與季羨林、金剋木、張中行被稱為“未名四老”。 北大圖書館工作人員將圖書打包好準備運走,鄧小南與它們閤照。鍾迪供圖 據報道,此次贈書總計353.......


新作談|何平:批評傢說“不”,是一種自我要求

新作談|何平:批評傢說“不”,是一種自我要求

    “ 評論傢何平的新著《批評的返場》分為“思潮”“作傢”“現場”三個部分,包括他近年來在《文藝爭鳴》《當代作傢評論》《南方文壇》《鍾山》《上海文學》《文藝報》等報刊上發錶的十餘篇文藝批評文章,也收納他主持“花城關注”五年來的欄目總評。 《批評的返場》,何平 著,譯林齣版社2021年12月 多年來,何平緻力於“重建對話和行動的文學批評”。批評傢說“不”,是一種自我要求,也是正視文學現場的復雜性和文學行動的必要性。坐而論道不如站著喝酒,於是有瞭“花城關注”,有瞭“上海―南京雙城文學工作坊”,也有.......


劉硯軍:詩書輝映 心手和暢

劉硯軍:詩書輝映 心手和暢

    《沁園春・書》 ――劉硯軍 璀璨中華,半頃�[池,萬代墨香。 攬古今書道,殷商甲骨; 秦開篆隸,魏晉真章。 無冕詩書,有形魂魄,叱膽風雲社稷匡。 神歸處,看懸針垂露,翰海流芳。 太空如此蒼茫,引浩渺長天星醉光。 昔元常逸少,巍然卓立; 顔歐褚柳,各派流方。 草上雙峰,顛張狂素,酩酊揮毫奔怒江。 俱往矣,撼三山五嶽,我輩猶狂。 十多年前筆者就有感於劉硯軍的行書,遒勁俊美的綫條,跌宕起伏,瀟灑飄逸,儀態萬方的布局,收放自然,縱橫鬱勃,字裏行間裏湧動著磅礴的力量,似若帶著無以倫比的穿透力,打破時空與.......


山東手造丨“跨界”融閤、四度浴火 德州匠人為陶瓷披上斑斕“彩衣”

山東手造丨“跨界”融閤、四度浴火 德州匠人為陶瓷披上斑斕“彩衣”

    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1日訊 當傳統的陶藝和漆藝“跨界”融閤會碰撞齣什麼樣的火花呢?山東省陶瓷藝術大師劉欣將犀皮漆器的工藝嫁接到陶瓷裝飾中,獨創“斑斕彩”製作技藝,經數十道工序、四次浴火,為陶瓷穿上斑斕“彩衣”。 在劉欣的製瓷工作室,記者看到瞭剛剛齣窯的“碩果桃韻杯”,這是劉欣的得意之作。細數杯身,有10餘種釉色,遠看綫條、紋理層次雜疊,用手輕輕一撫,卻有一種溫潤如玉的質感,桃間一點紅,更為整個杯子增添瞭一份活潑、靈動之感。 劉欣告訴記者,這就是采用斑斕彩技藝製作而成的,從開始製作要經.......


考古找到更多中華民族的記憶

考古找到更多中華民族的記憶

    二��二一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考古找到更多中華民族的記憶 光明日報記者 李韻 2021年度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於3月31日揭曉。無論是最終上榜的10個項目,還是止步於終評的10個項目,都是2021年度全國1700餘個考古項目的代錶。 四川稻城皮洛遺址 中國樣本抹掉“莫維斯綫” 該遺址位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縣,是一處舊石器時代曠野遺址。該遺址最重大的發現是數量豐富、形態規整、技術成熟的手斧和薄刃斧,是目前東亞地區形態最典型、製作最精美、技術最成熟、組閤最完備的阿捨利組閤,也是目.......


浮生若夢,人生幾何

浮生若夢,人生幾何

    在藝術(書法)這條道路上,他有一個幾乎無法超越的爹。他爹的代錶作《蘭亭集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世人常用曹植《洛神賦》中:“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鞦菊,華茂春鬆。仿佛兮若輕雲之蔽月,飄�u兮若流風之迴雪。”來贊美他爹的書法之美。 飄若遊雲,矯若驚龍”、“龍跳天門,虎臥鳳闕”、“天質自然,豐神蓋代”。這些絕美的詞語都一股腦兒的全都用在瞭他爹的身上,就連和他爹沾邊的成語入木三分、東床快婿等也跟著雞犬升天全都被載入瞭史冊。 有這樣的一座高山在傢裏,擱在彆人身上,打死也不走書法這條獨木橋。.......


武漢創建東亞文化之都·非遺故事|從伯牙子期到知音江城

武漢創建東亞文化之都·非遺故事|從伯牙子期到知音江城

    長江日報4月1日訊(記者馮愛華 通訊員劉甜甜 宋艷)流傳韆年的“知音”故事,不僅在武漢留下瞭鍾傢村、琴斷口、古琴颱等地名,也流淌在琴颱國際音樂節的悠揚樂聲、長江“知音號”的璀璨燈火中。如今,隨著月湖片琴颱中央文化藝術區場館提檔升級,起源於國傢級非遺項目“伯牙子期傳說”的“知音”文化深入城市肌理。 “伯牙子期傳說”最早見於《呂氏春鞦・本味》所載“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1610年前後的明代萬曆年間,齣現瞭說書人話本《貴賤交情》,話本中有瞭伯牙子期相遇的地方在漢陽江口、鍾子期的住處在集賢村、鍾子期.......


潮菜的“潮”是一種精神

潮菜的“潮”是一種精神

    油泡麥穗花魷。 富貴石榴球。 八寶素菜中的“兔子”。 N視頻主播現場品嘗。 新老傳承人同框。 食在廣州,味在潮汕。說到潮州菜,你第一反應會想到哪些美食? 2021年,潮菜製作技藝成為瞭新一批的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作為地方菜係,潮菜究竟憑何脫穎而齣?本期進擊的非遺,就讓我們跟隨南都、N視頻主播的腳步,一起尋味潮汕。 遇見80後傳承人 “覺得(做菜)很帥啊,好威風,我也想學” 在潮州,要找到最能代錶潮菜的大廚,是一件很有難度的事。但不論是誰,說起“潮州一支刀”方樹光師傅,.......


文脈滋養韆年商都廣州的城脈

文脈滋養韆年商都廣州的城脈

    廣州永慶坊,錶演粵劇的孩子們。南都拍客 陸建生 攝 從粵劇變身電影走嚮銀幕大放異彩,到虎年春晚武術亮相廣州塔,再到廣州美院設計的鼕奧會吉祥物“冰墩墩”,這些烙有廣府文化印記的作品不斷刷新朋友圈,讓外界看到瞭廣州經濟成就之外的“文化自信”。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2000餘年曆史孕育的廣府文化,以其特有的開放、包容、創新、務實的精神氣質,滋養著廣州這座韆年商都的城市根脈,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深沉動力。 融 跨界融閤 帶來“破圈”傳播 當粵劇和遊戲結閤,會發生什麼? 一首粵劇版的《原神》遊戲.......


10歲的“大師兄”帶我沉浸玩醒獅

10歲的“大師兄”帶我沉浸玩醒獅

    梁傢榮教主播陳誠掌握獅頭基本動作。 黃�B敬用兒童醒獅道具“關公獅”錶演。 主播陳誠挑戰跳樁,兩樁距離1.8米。 眨眼、舔身、抖毛、爬樁……這些神奇的醒獅錶演動作要怎麼學?作為嶺南文化名片,醒獅錶演承載著許多廣東仔的童年記憶,也是粵港澳大灣區人的共同文化符號。南都、N視頻《進擊的非遺》第一季尋找散落在灣區的第五批國傢級非遺明珠,第一期來到深圳上閤村上川黃連勝醒獅武術隊,帶你沉浸式體驗醒獅的秘密! 尋找醒獅傳承人 “你看,獅子是活的吧!” 去年,國務院公布瞭《第五批國傢級非物質文.......


一灣春水入村湧,婆娑古木倚連榕

一灣春水入村湧,婆娑古木倚連榕

    坦西村的改造項目《融榕與共》,成為瞭當地最美的風景綫,曾經的順德水鄉美景在這裏得以重現。 順德烏洲古村《金鑾登科書院》效果圖。 順德穗香村青少年農業生態科普基地。 鄉村景觀設計師張誌明是土生土長的順德人。 “一灣春水入村湧,婆娑古木倚連榕。彎麯青石巷深盡,百年長須老樹翁。”這是鄉愁設計師張誌明描寫順德水鄉的一首詩,他不僅僅是設計師,還是畫傢,雕塑傢,詩人,“我是一個興趣廣泛的藝術傢”。在剛剛結束的2021香港亞太設計師大賽中,張誌明和他的團隊接連斬獲大賽方案類景觀設計鑽石奬.......


瀟湘女(中國畫)

瀟湘女(中國畫)

    (作者:王炳炎) 《光明日報》( 2022年04月01日 15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


三春時節鳥聲稠

三春時節鳥聲稠

    作者:卓然(山西省晉城市作協名譽主席) 又是三春時節,村裏的鳥兒又該高唱它們最熱烈的季歌瞭。 鄉村三春是詩,是畫,是辛棄疾的《鷓鴣天》: 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 讀辛棄疾的詞,感覺就是在讀鄉村三春。 其實,鄉村三春也是一座金色的音樂廳。聽眾或站在老槐樹底下,或站在離轆轤不遠的柿樹蔭裏,看柿花噗噗落地,看杏花細細飄風,聽曼妙歌聲,聽好鳥唱好音。 鄉村的鳥兒一年四季無不歡歌,而三春鳥兒的歌聲更婉轉,更清脆,更清新,更清純。如“河水清且漣猗”,也如“零露�.......


專訪|八旬奶奶迴憶60年婚姻故事,《我本芬芳》新書綫上首發

專訪|八旬奶奶迴憶60年婚姻故事,《我本芬芳》新書綫上首發

    2022年4月1日,深圳創新打造的文化標杆品牌――全國新書首發中心迎來瞭八旬奶奶楊本芬創作的新書《我本芬芳》。值得一提的是,全國新書首發中心推齣瞭綫上首發新形式――“首發TALK”播客欄目。市民讀者可通過“新書首發中心”微信公眾號收聽相關內容。 楊奶奶花甲之年開始在竈颱邊寫作,2020年齣版首部長篇小說《鞦園》,2021年齣版小說集《浮木》。2022年2月,《我本芬芳》在北京聯閤天暢齣版社齣版,是八旬奶奶楊本芬繼《鞦園》《浮木》兩部作品後,撰寫的六十年婚姻故事。 這部作品直麵愛的傷痛與睏惑.......





前一篇新聞
美國女子發現自己不是父親親生,一查竟有100多個兄弟姐妹
后一篇新聞
西方文明的搖籃為何變為嬰兒?現代希臘因何而淪落?希臘之殤





© 2025 - quwei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 - quweinews.com.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