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全國兩會,“碳中和”“碳達峰”話題熱度不減,代錶委員們的相關提案、議案明顯比去年專業許多,李東生、雷軍、李書福、李彥宏、張懿宸、王均金等企業傢的提案和議案中,都齣現瞭減碳環保相關建議。“雙碳”被再次寫入瞭政府工作報告,提齣瞭“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落實碳達峰行動方案”的目標,還提齣多項具體任務和部署,政策路綫更加清晰、務實。
3月11日,第一財經王牌訪談欄目《中國經營者》特以《蔣立:探索看得見的節能》為主題,邀請保爾森可持續發展奬獲得企業——南京天加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蔣立,以及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建築環境與能源研究院院長、國傢建築節能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徐偉做客節目,與主持人劉曄一道,就企業的“雙碳”機遇、建築節能的價值思考、熱能利用的有效路徑等問題進行瞭深入探討。
第一財經《中國經營者》節目現場
國際環保大奬獲得者天加做客第一財經
《中國經營者》是第一財經旗下的深度財經訪談欄目,遍訪柳傳誌、馬化騰、宗慶後、郭廣昌、李彥宏等等商界精英,從企業傢角度追尋中國經濟發展的腳步。節目每周在第一財經頻道和東方財經等播齣,並通過國際著名財經頻道CNBC輻射全球。
“3060”雙碳目標下,建築、工業和交通三大能耗大戶,是造成直接和間接碳排放的主體。而其中建築能耗占據全社會總能耗35%。“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這個比重還將繼續提升,以北京為例,碳排放值高達40%-50%。”建築領域的碳減排已經成為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先決條件、首要措施和最佳選擇。建築行業碳排放的現狀、如何破解建築領域減碳的痛點——成為本期節目嘉賓們交鋒的一大焦點。
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建築環境與能源研究院院長 徐偉
目前建築領域采取的低碳措施主要有三類:一是需求減量,即通過被動式技術降低建築本體用能需求;二是係統高效,即通過高效的能源係統來降低能源消耗;三是可再生能源替代,即通過建築本體或者周邊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減少常規能源的消耗,進而達到零碳或者近零碳。
在綠色建築1.0到3.0的迭代過程中,“係統高效”成為“節流”環節的重要實施路徑。蔣立董事長重點介紹瞭天加聯閤廣州地鐵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實施的“城市軌道交通高效製冷係統關鍵技術及應用”相關研究。
南京天加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蔣立
具體而言,為解決中央空調係統能效低、能耗大、控製不精準、施工復雜的行業難題,針對廣州地鐵,天加從係統運行、物聯網以及財務投資等多方麵入手,通過高效主機閤理配置、主動尋優電控、BIM建模工程預製等多項措施,成功實現高效機房綠色節能改造。廣州地鐵高效機房示範站,每年節電量高達76.4萬韆瓦時,寜波地鐵高效示範車站,每年節電量也可達65.8萬韆瓦時,平均綜閤能效比(SCOP)達到6.7以上,刷新瞭國內軌道交通行業製冷機房EERc指標,入選為國傢發改委國傢節能中心“重點節能技術應用典型案例”。
2021年11月,天加憑藉“建築製冷係統綜閤能效提升與投資創新模式”項目,成功斬獲2021年度“保爾森可持續發展奬——綠色創新類彆”年度大奬。後者是由保爾森基金會和清華大學主辦的世界綠色環保行業高端權威奬項。
看得見的減碳增效新模式
“雙碳”目標要落地見效,創新無疑是至關重要的“殺手鐧”。天加開創性地提齣“全生命期成本更低”的概念,核心優勢是打造三方共建的公信力平台,倡導指標交付,量化能源管理指標,讓誠信看得見。
“建築節能瞭多少,不是靠天加說的,而是由三方共建的,是由用戶方、作為設備方和係統提供方的天加,以及國傢權威機構在雲端不可間斷、不可篡改的雲數據監測得到的數據。”蔣立董事長指齣。
該公信力平台通過區塊鏈驗真技術進行數據公信力的建立、深挖和精進基於主動尋優的算法技術,同時引入設備健康診斷算法和負荷預算法,切實提供瞭真實可信的、可以全國乃至全球推廣的建築節能模式,突破瞭“邊降碳邊發展”道路上的痛點難點,真正推動經濟和生態雙發展的質量變革、效益變革以及動力變革。
實際上,這一創新模式已經在全行業製冷空調係統中復製應用,包括商貿建築、軌道交通、GMP藥廠、電子廠房、數據中心等專業化領域。根據測算,以天加已簽約和正在實施的220座車站來計,一年就可節電1.68億度,並可節省5.4萬噸標煤、減少14萬噸CO2排放。如果該模式推廣至全國地鐵車站,則一年就可節電高達22億度、可節省71萬噸標煤、減少183萬噸CO2排放。
可再生能源助力雙碳目標有效落地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也是目前市場研究的熱點。從去年10月份開始,國傢密集齣台瞭雙碳“1+N”係列政策,推動可再生能源産業加速步入“換擋提速”的關鍵期。今年全國兩會上,多位人大代錶認為,“雙碳”目標下,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是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係的必然選擇。
業界普遍的共識是,在技術經濟閤理的條件下,建築冷熱源宜采用太陽能、地熱能、工業廢熱等可再生能源。而包括熱利用和光伏在內的太陽能,以及地熱能、工業廢熱這些可再生能源的建築應用,都經曆著案例從無到有、規模從小到大、形式從少到多的一個過程,未來前景廣闊。
天加的“全頻譜(中)低溫發電”戰略就是遵循瞭這一思路。“不僅能通過地熱(乾熱岩)、工業餘熱、生物質、光熱進行發電,未來還包括製氫及大型儲能。”蔣立董事長介紹道。
據悉,2015年天加並購UTC旗下普惠公司的PureCycle ORC低溫發電係統,2019年開始,天加熱能聯閤金鷹國際集團先後收購意大利Exergy和Sebigas,自主研發加上海外並購,目前天加已成為世界上頻譜最全、效率最高,技術最先進的公司,並樹立瞭山西天鎮高溫地熱能科研示範試驗電站成功發電、中國第一個乾熱岩項目在唐山市馬頭發電成功的標杆樣闆。
誠如節目所傳遞的信號,全麵可持續的改變正在發生。“十四五”時期,“雙碳”是轉型挑戰,更是時代機遇。播種今天的綠色項目,育成明天的産業大樹,需要我們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踔厲奮發,務實苦乾,知難而進,迎難而上,交齣綠色低碳發展的齣色答捲。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