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會關於教育的提案頻頻登上熱搜:全麵取消小學生傢庭作業,小學改成5年製,英語踢齣主科……
每一項提案都讓老母親們驚心動魄: 雖然提案的本意是減負,但高考的指揮棒在那裏擺著,哪個傢長敢真的 「 取消作業 」、敢讓孩子「瞎玩」?
但這些提案也釋放瞭一個信號:傳統的教育弊端正在被看見,教育工作者以及有識之士已經在探索新的道路,試圖開創齣 一條更適閤未來、適閤新一代的教育之路。
作為一名普通媽媽,我深知做父母的難處:既想讓孩子保持自由爛漫的天性,擁有獨立、自信和創造力,又想孩子在現有的教育製度中不落人後,擁有好的前程。
所以,今天誠意推薦來自周軼君老師的 《嚮世界的好教育要方法》 ,不管你是主張雞娃,還是佛係,都會在周軼君老師的視角下, 打開一個全新的世界, 為我們自己和孩子找到 全新的齣路。
目前課程已被各大平台上(包括 《南方周末》、看理想、樊登讀書會 等 這樣的高知平台)推薦,評價都非常高。
這些平台當然 不隻是衝著軼君老師的名氣( 豆瓣9.1分紀錄片 《他鄉的童年》製片人、央視主持人、《鏘鏘三人行》《圓桌派》常駐嘉賓 ),而是真正足夠好的課程內容是很容易達成共識的。周軼君老師的課程內容正是如此。
課程一經推齣,評論區清一色的好評
▼
我們不相信,交不起一年20多萬的學費,去不瞭創新學校的孩子,就隻能在應試、刷題的路上,一條道走到黑。
我們渴望,此時此刻, 每個普通的中國傢庭都有權利、有機會,重新定義自己傢庭的教育格局和實現路徑 。
我們深信,周軼君的這門音頻課,將給你的新教育之路 帶來巨大啓示!
在這門課中,你將看到世界各大教育強國的好理念、好方法:
看芬蘭老師如何在 「 管孩子 」 的同時,建立信任鏈條;
學習美國傢長,如何一邊 「 支使 」 孩子乾活,一邊引導他們完成 「 跨學科主題作業 」 ;
看以色列(在國際上以創新力著稱)教育傢:如何用1個簡單遊戲,鍛煉孩子的創造性思維;
更重要的是,你將藉助周軼君老師的親身實踐, 把這些好方法落地 ,在傢就把世界的好教育搞起來。
「 教育的麻煩在於,它的結果可能很久纔能看到,但它的對錯不允許再試一次。
——周軼君」
周軼君是誰?
戰地記者、央視主持人、製片人 、 《圓桌派》常駐嘉賓 、義 務教育語文教科書編者、教育探索者 ……這些都是周軼君身上的身份標簽。
但很多人認識她,是從一部全網刷屏、豆瓣評分高達9.0分, 被評為「2019年最具影響力的十大紀錄片」 之一的 《他鄉的童年》 開始的。
這部片子裏,她走訪瞭五個國傢, 芬蘭,日本,印度,以色列,英國。 最後又迴到中國。
整趟旅程,對於周軼君而言就是一次 探索與發現——
「 芬蘭學校不考試,孩子在國際測試中成績怎麼會那麼好?一個小國傢,全球知名創意設計師還那麼多,對他們來講,競爭意味著什麼,成功又是如何定義的呢? 」
「 日本人做事完美到變態,小時候也這樣嗎?日本人的‘集體主義教育’,究竟和我們理解的是一個概念嗎? 」
「 印度人口多,大環境裏的公共教育也算不上好,為什麼世界500強裏印度籍的高管那麼多? 」
「 以色列是個四麵樹敵的國傢,怎麼還成瞭‘創業治國’每年那麼多中國企業去考察猶太神話,有沒有看過那裏的孩子是在怎麼樣的觀念裏長成的? 」
「 現在這麼多中國傢庭選擇英國留學或遊學,當我們談論‘英式貴族教育’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
——摘自《一部“緻童年”的紀錄片:周軼君跨六國的解惑之旅》自述
正如周軼君所說,這部片子最大的意義不是提供答案,而是給到啓迪,讓和她一樣身處高牆之內的父母,看到,原來世界上,還有那樣多種可能。
「 當你眼界寬闊,看待這些問題會有不同的答案。當你也産生新的疑惑,去尋找就會有所獲。 」
但也留下瞭一個未完的 「 功課 」 :
那些世界上最好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怎麼在我們的體係裏用起來?
什麼樣的教育方式,既不會讓孩子承受太大壓力,又能讓孩子贏在未來……
那些世界上最好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怎麼在我們的體係裏用起來?
什麼樣的教育方式,既不會讓孩子承受太大壓力,又能讓孩子贏在未來……
這些問題,周軼君老師 用2年時間思考、實踐、分析案例,最終呈現在音頻課中。
紀錄片中沒拍成的遺憾,沒有探討清楚的問題,比如以色列的傢長、社區是如何支持孩子在傢上學的;
日本的霸淩問題中,學生和傢長的真實想法和可藉鑒的應對措施,都在音頻課中給瞭後續報道和反思,並最終提煉齣瞭 在中國落地的方法 。
僅僅知道,一切就變得不一樣。
「 這世界蒼茫遼闊,繁華幽深 ,童年的眼睛本來最能與之接通,探究其秘密。如果從童年開始,就被送上一條人為的 「 成功 」 傳輸帶,一個勁身不由己往前趕,那豈不是對生命的一筆糊塗賬。
——周軼君 」
大傢好,我是周軼君。
在我的教育探索旅程中,無論在哪個國傢,都不斷聽到這樣一個類似的聲音: 未來,需要的是,跨學科,復閤型,有創造力的人。
社交媒體時代、人工智能時代的來臨,像學者赫拉利預言, 許多人將來會淪為「無用階層」。
這次新冠疫情告訴我們: 這世界說變就變。 未來,說來就來。
麵對可能的巨變,僅僅告訴我們的孩子,未來他們都將成為「普通人」.
可能並不夠,我希望探討,如何讓孩子們成為「最好的自己」,是否社會意義上的「成功」或「普通」並不重要,隻有成為最好的自己——
無論麵對什麼變化,他們的內心纔可能找到快樂和安定。
身為傢長,我們必須不斷瞭解外界的變化,尋找最適閤自己孩子的方式方法。
傢庭,作為一個最小的教育空間,最適閤首先做齣這樣的轉變。
隻有傢庭,纔能做齣針對不同孩子、精準的教育選擇。
在這套音頻課程中,我將與您分享, 世界上多樣的、先進的教育理念, 更重要的是, 如何運用到傢庭生活場景中來的實際操作方法。
比如,日本的童年教育,一方麵對孩子要求極為嚴格,逼著他們自律,另一方麵又盡情釋放天性,我們如何讓自己的孩子也找到這樣的平衡?
英國最好的公學都很難進,也非常昂貴, 可是他們的理念卻是免費的 —— 這些理念我們也可以運用在日常生活中。
比如在體育運動中,最看重的品質是什麼?
如何閱讀,幫助孩子成為一個開闊的人?
如何演講,讓孩子從小具備自信與溝通能力?
比如在體育運動中,最看重的品質是什麼?
如何閱讀,幫助孩子成為一個開闊的人?
如何演講,讓孩子從小具備自信與溝通能力?
在快速發展的中國,或許像芬蘭人那樣 極具耐心、量體裁衣式的教育方法 ,隻能在傢庭中實現。
而印度人 愛提問,愛質疑,又擅長動手解決問題, 培養齣瞭全世界最棒的CEO們……
他們的方法或許能幫我們 化解不少教育中的難題 。
除瞭一路采訪的見聞,我在這裏,也融閤瞭自己多年的國際記者與海外求學的經曆,一並拿齣來與您共同探索。
我個人, 首先特彆注重觀念的探討,有瞭觀念的堅定,或者改變,纔可能有尋求方法的可能。
所以,我會縱嚮、橫嚮舉例,拓寬大傢的視野去找到自己的答案。
同時,作為一名母親,我也願意與您分享自己每日的親身經曆,日常的實踐,甚至曾經的失敗。
希望您也看到, 做錯瞭並不可怕,不反思不去藉鑒纔是越走越窄 。
從拍《他鄉的童年》紀錄片到現在,我的孩子們也都長大瞭快兩歲。
一路上我的心態發生瞭許多改變,也摸索瞭許多不同的方法。
想說的是, 無論在哪裏,最好的教育都是樸素的,符閤自然邏輯的 。
不用金錢作為衡量標準,但父母的用心與否。
觀念如何,會産生大大不同效果。
如果您也認同這一點,那麼請加入我,一起成為教育的探索者。
即可 訂閱課程 哦
為什麼我建議你一定聽聽周軼君老師的課?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是知道但是做不到,實際是,我們其實並不知道。
所以,正如周軼君老師說的, 消除焦慮的辦法,就是把未知變成已知。
舉個例子。
我之前看《他鄉的童年》,包括德國的一些幼兒園紀錄片(德國人口不到世界1.1%,卻拿走瞭 諾貝爾奬 成立以來將近 50%的奬項 ,教育方麵有很值得學習的地方),對於他們倡導的 「 現象教學 」 (也叫 「 跨學科教學 」 ,指的是,用一種生活中可以見到的現象,把學科教育,語文,數學,外語,電腦操作等等所有都串聯起來。在一個主題下,打通知識之間的分界綫。這也被認為是麵嚮未來教育的核心競爭力) 心嚮往之。
但總覺得,這樣的教學需要極優質的教育資源和教育體係來支撐,傢長個人很難做點什麼。
但周軼君老師不但分享瞭芬蘭的現象教學具體是怎麼做的,還給到瞭實際操作思路。
比如可以用設計 「 長作業 」 (需要花較長時間完成的作業)的方式,帶動孩子打破知識邊界,如 「 買車 」 主題,可學習數學、工程學、廣告學、品牌曆史、溝通銷售技巧。
「 一周大廚 」 可以讓孩子設計菜單、做飯、計算卡路裏,瞭解營養學與生物學知識。
外賣小哥是一個怎樣的群體?從哪裏來?平均每天接多少單?(可以用上數學、統計、人口分布、收入對比,簡單采訪一個快遞員)
如果孩子的時間已經被占得太滿,哪怕利用一起吃飯的時間,起個話題嘗試和孩子交流,也是一種開始。
……
比如可以用設計 「 長作業 」 (需要花較長時間完成的作業)的方式,帶動孩子打破知識邊界,如 「 買車 」 主題,可學習數學、工程學、廣告學、品牌曆史、溝通銷售技巧。
「 一周大廚 」 可以讓孩子設計菜單、做飯、計算卡路裏,瞭解營養學與生物學知識。
外賣小哥是一個怎樣的群體?從哪裏來?平均每天接多少單?(可以用上數學、統計、人口分布、收入對比,簡單采訪一個快遞員)
如果孩子的時間已經被占得太滿,哪怕利用一起吃飯的時間,起個話題嘗試和孩子交流,也是一種開始。
……
世界上最好的教育不一定可以照搬過來,但它的精髓,卻是可以被無處不在地用起來。
這些理念和方法,也被周軼君老師化用在瞭日常的點點滴滴,非常具有參考性。
比如,親子陪伴有時讓媽媽們很傷腦筋,周軼君老師提供的思路和方法也讓人眼前一亮: 不需要嚴格區分成人和孩子的時間,讓孩子一起來做大人事。
舉個例子。
媽媽在整理房間,孩子卻一直在旁邊要求一起玩,媽媽隻想快點把東西收完。
怎麼辦?
周軼君老師分享瞭自己的做法:給孩子一遝空白的標簽貼紙,請他幫忙寫下各個櫃子裏都有什麼。
沒想到,還不會寫字的兒子竟然還玩齣瞭創意。把 「 旅行用護膚品 」 標簽畫成瞭一架飛機和一個有蓋的瓶子,把毛衣畫成瞭一件衣服上麵有一根根的毛。安安靜靜地幫媽媽一起整理完。
而且,這些充滿童趣的標簽還真都能用上。
小小的一個思路改變,既開發瞭孩子的創意和動手能力,也讓媽媽脫身做自己的事情。 其他媽媽們藉鑒起來也非常簡單好操作 。
這樣的實用案例分享,在周軼君老師的課中非常非常多。
又比如,孩子不遵守規則怎麼辦?
周軼君老師的做法是,讓孩子參與規則的製定:
我在錄製音頻課程的時候,跟孩子們說,這段時間請不要敲門,起初他們不是忘瞭就是沒遵守,後來我請他們幫設計一個 「 錄製中 」 的牌子貼在門口,果然他們不但自己不來敲門,還當起瞭守門員,提醒傢裏其他人安靜。
我在錄製音頻課程的時候,跟孩子們說,這段時間請不要敲門,起初他們不是忘瞭就是沒遵守,後來我請他們幫設計一個 「 錄製中 」 的牌子貼在門口,果然他們不但自己不來敲門,還當起瞭守門員,提醒傢裏其他人安靜。
好的教育,是潤物細無聲,是你還沒意識到在教育,而輕舟已過萬重山。
值得一提的是,周軼君老師還分享瞭不少 來自世界教育強國的「原版」遊戲。
比如來自芬蘭的製作 正嚮簡曆(Positive CV) :
通過這種方式,孩子可以發現自己的獨特優點,也能體會到: 我很棒,我在成長。
▲用戶王大米每次聽課時,都被這些遊戲驚艷到,有空就會和女兒養樂多一起玩,不亦樂乎。
課程帶來瞭新思路,也緩解瞭父母們的焦慮
▼
課程大綱
五大闆塊,有效彌補傳統教育短闆
滑動查看
近 10個 國傢教育精華解讀
20個 核心方法精選提煉
7 年 育兒經驗一網打盡
國際知名記者+全球兒童教育者視角
讓你看見世界
培養獨立優秀的孩子!
全網銷量早已破萬 !
即可 訂閱課程 哦
END
飯團學院
金融·職場·生活
“ 99元 升級一項技能, 10萬人 一起抱團學習”
點個在看支持一下❤️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