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1/10/2023, 4:38:13 PM
最近話題度比較高的國産劇非《去有風的地方》莫屬。劉亦菲和李現的演員陣容,讓這部劇在開播前就備受期待。
劇中雲南的自然風景自帶療愈功效,讓人如同置身其中,和劉亦菲一起沐浴在洱海的陽光之下。
不同於大多數國産劇追求的熱點話題、劇情衝突,《去有風的地方》更像是一陣微風,調轉方嚮朝著反內捲與慢節奏緩緩展開。
故事是從在北京五星級酒店做大堂經理的許紅豆的一天切入。早上六點起床,擠地鐵去上班,精緻的妝容要到公司後補妝完善,然後開啓嚴絲閤縫不能有些許差錯的工作。許紅豆快節奏的打工人生活,或許從她在地鐵上雙眼無神的疲憊便可見一斑。對很多人來說,有時通勤就是一種完全放空的精神休息。
即使同在北京,即使是最親密的朋友,忙碌的工作也讓許紅豆分身無術,和好友南星(吳倩 飾)聚少離多。一起約好的雲南之旅因為工作的升職考量一拖再拖,直到好友去世,諾言再無法兌現。關於生活的遺憾,已經積攢到快讓人忘記生活。
可即使遭受這樣沉痛的打擊,外人麵前還是要習若往常的工作。大城市不講情緒,尤其是許紅豆這種需要帶著團隊一起往前衝的主心骨工作。
生活的齒輪仍要轉動,許紅豆形容像她一般在大城市拼命打工的人就像鍾錶上的齒輪,不磨壞瞭都不會想著更換。身處其中,規訓其中,仿佛除瞭工作和社會時區,便不再有其它可言。幸運的人憑努力過上想要的生活,不幸的人拼盡全力最後除瞭一身病什麼也沒留下。
許紅豆的好友南星便是後者。她的離去像一把鑰匙,撬動瞭許紅豆塵封已久的自由之心。加上許紅豆後來在工作中的一次意外暈倒,徹底讓她下定決心,不再做城市中那顆被磨損而不自覺的齒輪。帶著和好友生前未兌現的諾言,開啓她們曾經無比憧憬的雲南之旅。
許紅豆來到雲苗村後的慢節奏生活,纔是這部劇的主鏇律節奏。在平淡的生活中看到鬆弛的自己,也在日落而息中療愈被擠壓的精神空間。觀眾們跟著她認識瞭雲苗村的各位街坊鄰居,走進生活,開始嚮內探尋,在平靜中找尋屬於自己的節奏。
劇中很多設定都能讓人感受到一種闊彆的鬆弛。比如許紅豆初到雲苗村,手機就被撞壞,無奈之下過瞭幾天斷網生活。對於沒有手機如同失去快樂的現代人而言,這更像一場難以想象的悲劇。但許紅豆自然融入當地人生活的狀態,則讓觀眾看到瞭另一種切實景象:沒有手機的生活,感覺更愜意舒適瞭。
當目光不被鎖定在手機小小的屏幕裏,纔會發現現實生活中的諸多美好,比如雲苗村的諸多美景,蒼山洱海,芳草藍天。這些美好事物逐漸迴到瞭許紅豆的生活,也流迴瞭觀眾的心裏。
人與人之間的溫情也是《去有風的地方》想要細細展現的部分。
雖然大傢一開始是被男女主吸引而看劇,但往後看就會發現劇中對雲苗村其他人物的生動刻畫,纔是這個小村讓我們的時間真正慢下來的原因。
在許紅豆住的有風客棧裏,有一天到晚打坐,儼然一副高人模樣不問世事的馬爺(塗鬆岩 飾);有看過城市繁華最終選擇自然生活的娜娜(鬍冰卿 飾);有一心追求歌手夢想在酒吧駐唱的鬍有魚(牛駿峰 飾);也有晝夜伏案,宅在房間寫作社恐網文作傢大麥(馬夢唯 飾)。
他們帶著自己的過去,又或帶著對自己的救贖來到這裏,不需要嚮旁人交代過往,亦不需要重迴城市規訓,隻是靜靜地迴歸最本質的生活。日齣而作,日落而息。在日復一日的美好中,人與人之間的溫情也自然流露。
如同復旦大學教授梁永安曾說:“在城市裏、在巨大的流動性麵前,人和人之間要有一種新的情感基礎,一種互相的憐憫與共情,現在這方麵還是很欠缺。”
在雲苗村,這種即使不是血親仍勝似一傢人的溫馨氛圍,正是在都市獨自打拼的人所罕見感受到的暖意。
許紅豆與謝之遙(李現)的互動也頗具人情暖意。最令人感觸的莫過於謝之遙拉著許紅豆去看小馬駒齣生的那天,關於生命的宏大敘事無需過多刻畫,一場充滿意義的生育足矣。
許紅豆和阿奶(吳彥姝 飾)的互動也幾度令人動容,當她在阿奶身上看到瞭過去自己姥姥的模樣時,關於童年的幸福聯想也由此而來。傢的味道,是散不去的時刻溫馨。
《去有風的地方》中對幾位性格各異的當地嬸嬸們的刻畫也很有意思。雖然有愛閑談八卦的一麵,但也同樣善良淳樸。
阿桂嬸(楊昆 飾)拉著許紅豆和大麥去找寶瓶嬸(劉佳 飾)做鮮花餅的那個下午,陽光正好,休閑愜意得仿佛在屏幕前也能聞到鮮花餅的玫瑰香氣。
慢慢地感受生活,親手精工慢活地製作美食,是曾經的許紅豆和現實中朝九晚五的“社畜”根本沒時間去做去感受的。
金錢、成就、時間這些現代生活的計量標尺在這裏不被瘋魔的追捧,一切迴歸本位。
許紅豆的日常也從疾步匆匆和迴不完的消息,變成拿著一本書,躺在民宿的小陽台上翻看,睏瞭便沉沉睡去的悠然。
工作行程被替換成逗貓、去村子裏散步還有慢慢享受自然時光。
比起大段雞湯和杜撰的故事,這樣的場景或許更能治愈觀眾的精神內耗,讓觀眾真正感受到生活慢下來的樣子。
就像《去有風的地方》官博的一句配文所說:有風到達的地方,散落著生活的詩意。
盡管《去有風的地方》很美,但它絕不是一部純風景宣傳片。越往後看,其實越能感受到劇組主創對於找尋自我的探尋。無論是對抗快節奏生活的都市青年,還是慢節奏中渴望廣闊天地的寨中人,他們各自的迷茫與堅守,在這部劇中其實都能看到。
在這部劇中,夏夏(史彭元 飾)的故事也尤為讓人感慨。作為最被看重的木雕徒弟,因為在網上結識瞭朋友一門心思想要去上海發展,殊不知對方是騙子,最終被騙走所有積蓄。
夏夏就像一個縮影,映照著一個普遍的現實:城裏的人們想要逃脫一切羈絆與束縛,來到雲中避世,而雲中人則因為收入和發展迫切地想要去大城市尋找機會。
外麵的人想進來,裏麵的人想齣去,既現實又充滿瞭現狀的無奈。
這部劇並沒有一味隻講雲苗村的好,而忽視雲苗村在一定程度上與外界的脫節。謝之遙和村委會村官黃欣欣 (範帥琦 飾)關於建設雲苗村的理想,也讓人看到瞭很多希望感。他們積極促進非遺和外界世界的連接,開拓宣傳雲苗村的旅遊資源。
《去有風的地方》並非想要打造一個來到這裏就可以拋卻所有煩惱的懸浮烏托邦,而是給角色也給觀眾一塊緩衝的平灘,去迴溯那個讓我們一開始選擇逃避的原因,進而學會麵對自我的睏境,達成角色的成長。
由此,與其說這是一部劇,不如說它是一麵鏡像。
它一方麵摺射瞭不同境遇下現代人的窘境與睏局,另一方麵也摺射齣快節奏社會裏每個綳緊瞭弦生活的人想要迴歸自我,渴望修復精神世界的心聲。
而這部被稱為田園治愈劇的慢生活教會我們的,正如許倬雲老師所說:“人生是個大叢林,世界也是個大叢林。我們可以看著叢林,防備它,但也可以享受它。”
隻不過,雖然很多人看完劇都感嘆自己也想裸辭去雲南,但現實地說,絕大多數人無法像許紅豆這樣——放棄高薪工作,送自己一場旅行。
劇集,終歸是一種藝術對生活的加工。
自我成長,並非隻能通過一場放棄所有的旅行纔能夠獲得,慢節奏的生活也從不是每個人獲取心靈寜靜的必經之所。每位個體對生活的感知都不一緻,有人偏愛閑適的慢生活,也有人在快速的都市生活中如魚得水,無論何種,都需要親身體會纔能明白自己更適閤哪種生活。
我們需要從劇中汲取的,其實更多是每位角色找迴自身的勇氣,以及如何在現實生活的焦慮中梳理自我。
從當下焦躁的環境裏,為自己開闢一個可以審視自我的寜靜時刻,也如同完成瞭劇裏的遠途,在心靈的旅行中找到真正的自我——
以不禁錮自己的方式活著,快樂地活著。
編輯:西貝
撰文:Moni
設計: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