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8/2022, 7:05:18 AM
莫裏斯說:要做一個善於辭令的人,隻有一種辦法,就是學會聽人傢說話。
這一句話,就說齣瞭兩個重要的東西,一個是會說,一個是會聽。
會說,是一種能力,因為言語本身蘊含著巨大的能量,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生活的許多問題。
會聽,是一種修養,因為耳朵是通嚮心靈的路,它能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明亮。
- 01 -
會說話就不僅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能力。我國古代思想傢荀子早就指齣:“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國寶也。”
著名文藝評論傢劉勰在《文心雕龍》中則說:“一人之辯勝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獅。”
在西方,人們甚至把口纔、美元、電腦稱之為世界三大戰略武器。
由此可見,會說話,是一個人生活中極其重要的能力。
硃元璋做瞭皇帝以後,有一天,他兒時的一個夥伴來京求見。
那人一進大殿就大禮下拜,高呼萬歲,說:“我主萬歲,當年微臣隨駕掃蕩廬州府,打破罐州城。湯元帥在逃,拿住豆將軍,紅孩子當兵,多虧蔡將軍。”
硃元璋聽完他的這番話,心裏非常高興,重重地封賞瞭這位老朋友。
消息傳齣,另一個當年一塊放牛的夥伴也找上門來瞭,見到硃元璋,激動萬分。指手畫腳地在金殿上說道:
“萬歲,你不記得嗎?那時候咱倆都給人放牛,有一次,我們在蘆葦蕩裏,把偷來的豆子放在瓦罐裏煮著吃,還沒等煮熟,大傢就搶著吃,把罐子都打破瞭,撒下一地的豆子,湯也潑在泥地裏,你隻顧從地下抓豆子吃,結果把紅草根卡在喉嚨裏,還是我的主意,叫你用一把青菜吞下,纔把那紅草根帶進肚子裏。”
當著文武百官的麵,這番描述讓硃元璋又氣又惱,哭笑不得,隻好喝令左右把他拉齣去斬瞭。
孔夫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老子則曰:“大辯若訥。”
訥言,即忍而少言,謹慎慢言,說話前要三思,切勿口無遮攔,信口開河。
- 02 -
有很多人說話的時候,總想通過聲音的高和大來勝過彆人。說話不是辯論,沒必要爭個輸贏。
當年中蘇交惡,前蘇聯外交部長飛到北京,周恩來總理去接他,由於兩國關係不好,所以沒有鋪紅地毯,也沒有歡迎的人群,外交部長一下飛機看到瞭這個場景。然後與周總理握手,說瞭一句:“北京的鼕天好冷啊。”
周總理則說瞭一句:“這是一股來自西伯利亞的寒流。”
一語雙關,風趣而又不失氣度。周總理說話的智慧可見一斑。
蘇軾說:言有浮於其意,而意有不盡於其言。這就是會說話的智慧。
- 03 -
會聽是一種素質,更是一種修養。會聽不隻需要耳朵,更需要用心。
卡耐基說:
“對和你談話的那個人來說,他的需要和他自己的事情永遠比你的事重要得多。在他的生活中,他要是牙痛,要比發生天災數百萬人傷亡的事情還更重大;他對自己頭上小瘡的在意,要比對一起大地震的關注還要多。”
所以,如果我們必須要學會善於利用我們的耳朵,做個懂得傾聽的人,成為彆人的一個忠實的聽眾,如此一來,對方一定會覺得自己受到瞭重視,從而對你産生好感,願意同你建立人際關係。
相反,而當彆人說話時,你不用心聽,或者也搶著說,就會使對方就失去說話的興趣,以後也不願意再和你交談瞭。
善於傾聽,是一種大智慧。
美國著名主持人林剋萊特一天訪問一名小朋友,問他:“你長大瞭想當什麼呀?”
小朋友天真地迴答:“我要當飛機駕駛員!”
林剋萊特接著問:“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瞭,你會怎麼辦?”
小朋友想瞭想說:“我先告訴飛機上的人係好安全帶,然後我掛上我的降落傘,先跳下去。”
當現場的觀眾笑得東倒西歪時,林剋萊物繼續注視著這孩子,沒想到,接著孩子的兩行熱淚奪眶而齣,這纔使林剋萊特發覺這孩子的悲憫之情遠非筆墨所能形容。
於是林剋萊特問他:“為什麼要這麼做?”
小孩子的迴答透露齣一個孩子的真摯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迴來!我還要迴來!”
主持人與觀眾不同之處,在於他們能夠讓孩子把話說完,並且在現場的觀眾笑得東倒西歪時,仍保持著傾聽者應該具有的一分親切、一分平和、一分耐心,讓林剋萊特聽到瞭這名小朋友最善良、最純真、最清澈的心語。
善於傾聽,纔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質。當然,善於傾聽,也能看齣一個人的修養。
- 04 -
吉普林在《演說》一書中說:言語是人類所使用的最有效的藥方。
伏爾泰說:耳朵是通嚮心靈的路。
對彆人述說自己,這是一種天性;認真對待彆人嚮你說他自己的事,是一種涵養。
認真對待說話與傾聽,用心說話,用愛傾聽。
說話不難,會說話不易;傾聽不難,善傾聽不易。
會說和會聽這兩種難得的處世智慧,我們應當謹記而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