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2/2022, 1:32:58 PM
日前,教育部發布2022年工作要點,把“加快構建中國特色高質量教材體係”作為重中之重。著力抓好“數字教材建設”,是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的具體實踐,也是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時代要求,更是應對疫情、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現實需要。數字教材是與數字課程、空中課堂、智能教育緊密聯係的全新的共同體。
搶抓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機遇,激發教育創新活力和潛能,融入並引領“數字中國”建設,成為教育係統和全社會的共同呼聲。數字教材建設必須馬上辦,並且一定要建設成高質量的“新媒介教材”,為開設新時空課堂、開啓智能教育鋪路架橋。要提高建設質量,必須用創新性思維來謀劃,用創新性辦法來建設,用創新性標準來衡量。
一、要秉持曆史思維,把實施教育強國戰略貫徹落實到數字教材建設當中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教育事業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戰略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提齣瞭一係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觀點,係統迴答瞭教育工作的方嚮性、根本性、戰略性問題,形成瞭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為做好新時代教育工作提供瞭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我國的教育事業取得瞭長足發展,教育理論和教材建設進入豐收期,數字教材建設也進入加速期。我們在研究建設數字教材的過程中,要深刻把握時代背景、科學體係、精神實質,深刻把握其政治意義、理論意義、實踐意義,深刻把握原創性思維、變革性實踐、突破性進展、標誌性成果,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推動數字教材建設,既要與現行傳統教材一脈相承,又要在呈現形式和內容編排上與新時代同頻共振,體現教材建設的曆史特性、中國屬性,又體現數字教材建設的時代化和現代化。
二、要秉持戰略思維,圍繞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目標任務找準數字教材的建設重點
2022年堪稱是教材建設年。教育部在年度工作要點中指齣,要“加快構建中國特色高質量教材體係”,教材建設在整個教育強國戰略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的地位和作用,加強數字教材建設必須強化戰略思維。
一方麵,要“站得高”“謀得遠”。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深入實施教育強國戰略,是教育工作沿著正確方嚮發展的根本保證,也是數字教材建設發揮作用、有所作為的關鍵。數字教材建設者必須著眼大局,服務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從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這個根本任務齣發,善於從實施教育強國戰略、推進教育現代化的目標任務中提煉問題,迴答培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亟待解決、廣大學生普遍關心的數字教材建設理論和實踐問題,努力使數字教材與全麵推進教育現代化同頻共振。
另一方麵,要“抓得準”“編得優”。建設數字教材要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嚮。數字教材作為一種新興事物,不能簡單地將原有的傳統教材數字化,要在內容甄選、框架結構、順序編排上精準聚焦,堅持問題導嚮、效能導嚮,重在構建鏈式學習脈絡,激發、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品質。要將數字教材建設與全麵規範教材、教輔及課外讀物進校園管理緊密結閤,嚴格教材審核把關,加強數字教材建設與管理。要明確不同學段、不同學科數字教材建設的標準和指南。同時,要嚴格遵照循序漸進、適度超前的原則,從最緊要的學段和學科做起,邊研究建設邊推進完善,不斷解決數字教材建設過程中齣現的新問題。
三、要秉持辯證思維,提升數字教材建設的質量和水平
數字教材建設,不是選擇一個學科、開展幾次調研、進行幾輪論證、匯編一本教材的“輕生活”,要著眼當前的形勢、任務,結閤教育工作實際謀劃具體編製方案,聚焦新時代學生需求探索最佳教育方案、教育路徑、教育內容、教育形式,以數字教材的形式迴應時代、教育、學生。因此,數字教材編寫者必須強化辯證思維,堅持用全麵、聯係和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提高研究新情況、提供新路徑、解決新問題、促進新發展、催生新成果的本領,著力提升數字教材建設的質量和水平。
首先,要把握好全局與局部的關係。做好數字教材建設,既要站在教育強國戰略全局定方位、找方嚮,又要著眼具體學段、學科研究問題、提齣方案。要多瞭解相關學科的最新動態、最新進展、最新成果,在互學互鑒中取長補短、互促共進。要注重典型引領、以點帶麵,認真挖掘、總結、宣傳數字教材建設的新鮮做法和有益經驗,使中國特色高質量教材體係建設學有標杆、趕有榜樣。
其次,要處理好守正和創新的關係。“守正”是數字教材建設的基礎,“創新”是數字教材建設的關鍵。數字教材建設既要立足傳統教材的使用情況,把既往好的方式方法和內容堅持下去,通過“守正”蓄積力量,為“創新”奠定堅實基礎。同時,也要有發展的眼光、發散的思維,多學習新媒體的新做法、新經驗、新手段,多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開展前瞻性研究、創新性實踐,使數字教材兼容並蓄、永葆活力。
再次,要解決好當前和長遠的關係。數字教材建設年度目標已經明確,但數字教材體係建設工作沒有止境。我們既要立足當前,有針對性地破難題、補短闆、增優勢;又要著眼長遠,把當前問題同教材體係建設、製度建設銜接起來,深刻認識、把握數字教材建設工作的規律,探索數字教材建設新思路,形成一係列務實管用的長效機製。
最後,要統籌好理論與實踐的關係。數字教材建設最終要服務於教育教學和教書育人,必須加大成果轉化力度。對於數字教材建設過程中形成的可復製、可推廣、可藉鑒的典型經驗做法,要及時跟進調研、總結推廣,努力形成數字教材建設的亮點、品牌。對於具體可操作的對策建議,要及時呈報教材建設主管機構,最大限度地為數字教材製度建設提供參考。
四、要秉持係統思維,為數字教材建設提供支持和保障
數字教材建設不隻是專業機構的事,也不是哪所學校和科研院所的事,需要相關部門和單位密切閤作、共謀共建,共同推進教育教學數字轉型和智能升級。
首先,要用心建設好教材。教育部在2022年工作要點中鮮明地提齣,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並從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教育資源供給與共享、智慧教室與智慧課堂建設、評價方式改革、治理模式變革等方麵進行瞭係統謀劃,為“十四五”教育創新發展奠定瞭行動框架,為教育強國戰略擘畫瞭發展藍圖。各地教育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要盡快行動起來,加快推動教育數字化發展,在推進數字教育行動中先行先試,為整個教材體係建設提供有益探索和藉鑒。
其次,要用情培訓好師資。在紮實推進數字教材建設的同時,要健全教育信息化規範體係,將信息技術和數字教育教學技能納入教師培訓計劃,分類分層開展好跟進式、沉浸式培訓,全麵提升教師信息化素養。有條件的地方可積極推進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試點工作。
再次,要用力同步推進新型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在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的基礎上,要積極創新數字資源供給模式,豐富數字教育資源和服務供給。廣大中小學要深化國傢網絡雲平台應用,切實發揮電視空中課堂頻道的作用,形成各具特色的大中小學智慧教室和異彩紛呈的智慧課堂。此外,相關部門要積極運用國傢教育治理公共服務平台和基礎教育綜閤管理服務平台,盡快提升數據治理、政務服務和協同監管能力,淨化網絡學習空間,為數字教育賦能。各級教育科研機構要加強數據挖掘和分析,構建基於數據的教育治理新模式,指導推進教育信息化試點,深化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閤創新,推進數字教材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作者:李汝霞 | 來源:蒲公英評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