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聊城市一中 2021-2022學年高三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
一、非連續性文本閱讀
閱讀下麵的文字,完成下麵小題。
材料一:
在《紅樓夢》第一迴,作者記述瞭“石頭”對空空道人所說的一段話,這段話將自己這部“石頭所記”與中國古典小說史上那些“曆來野史”“風月筆墨”“纔子佳人”“之乎者也”等現象一一對比,反思曆來小說之流弊,反復呈示自己的《石頭記》“不藉此套,隻按自己的事體情理”,敘述“我這半世親見親聞”,“其間離閤悲歡,興衰際遇,俱是按跡尋蹤,不敢稍加穿鑿,至失其真”等無不在以小說談小說,以小說省思小說,成為我國古典小說中“元小說”的傑齣範本。不僅如此,在該書第一迴中,作者還通過“賈雨村”(假語村言)、甄士隱(真事隱)、空空道人等虛構人物之口,多視角地對小說藝術予以反身批判、自我省思,加重瞭這部中國古典文學中最偉大的小說之一的“元小說”分量。就此而言,《紅樓夢》尤其是這第一迴,顯而易見,是一種顯性的“元小說”。
我們可做這樣一個大膽的假設:整部《紅樓夢》並沒有第一迴中上述這些顯性的關於小說的自我指涉、自我呈示,而將這些自我省思的思維成果隱含起來,自覺地貫徹到整個小說的創作過程當中,整個小說在人物塑造、人物關係、結構布局、文學語言等等方麵保持不變——這樣一部並無顯性的元小說痕跡的作品,它是否還是一部優秀的小說作品呢?從作者對於小說藝術的自我省思來說,它是否含有元小說的元素呢?這樣的一部《紅樓夢》盡管沒有現在這樣顯性的元小說敘述方式、更為復雜的嵌套結構,但它仍不失為一部小說傑作,仍與那些“曆來野史”,“風月筆墨”“纔子佳人”“之乎者也”舊式小說形成鮮明的對照。
實際上,在人類藝術史上,並無那種顯性的元小說、元藝術之徵候的小說作品、藝術作品,可能是更大量的藝術存在。其中,並不乏真正的小說傑作、藝術傑作。當我們以藝術之自我指涉、自我省思品格為旨歸進行“元藝術”研究時,我認為既要關注那些顯性的元藝術現象,更要關注更大量存在著的隱性的元藝術現象。
之前那些關於元藝術現象的研究,更多地留意於所謂的畫中畫、戲中戲、藝術中的藝術、作品文本的互文關聯,因此也格外關注藝術中的相互影響作用。正如列奧·斯坦伯格所言:“一切藝術都受到其他藝術的傳染。”換句話說就是,一切藝術都要從以往的其他藝術中承繼、藉用某些元素,與其他藝術文本具有一種復雜的互文性關聯。這當然是對藝術中的一個普遍存在現象很有價值的理論發現與總結,指齣元藝術的一個重要指嚮。不過,在這裏,我想強調的是藝術的這種自我省思即元藝術的重要指嚮之一,即藝術要想真正具有不同凡響的創造性、獨創性,它還要對過往陳腐的藝術傳統予以反省、批判,尋找、創造新的藝術語言、藝術呈現方式。正像《紅樓夢》中“石頭”對空空道人所錶達的那樣,它這部“石頭所記”,要想不落凡俗,就必須“不藉此套”,與陳腐的舊傳統、舊文本相告彆,獨闢蹊徑,實踐一種新的藝術法度、美學原則。而這正是古今中外所有優秀的藝術所共同具有的可貴品質。
(摘編自李心峰《關注“元藝術”》)
材料二:“元藝術”這一術語目前還沒有引起學術界或藝術界足夠的關注和重視。但是,不論是國外還是國內,都已有學者或藝術傢提到“元藝術”這一詞語。
在《易蔔生晚期戲劇的復象詩學》一文中,作者分析瞭易蔔生的一些戲劇所具有的“元藝術性”,認為“藝術傢自身的‘元戲劇’,滲透著劇作傢的靈魂自審與藝術自審,具有‘元藝術’的品格”。而且作者還為元藝術下瞭一個定義:“所謂‘元藝術’,是指作品本身滲透著藝術傢對於藝術、藝術傢自身的反思,在藝術本質、藝術功能、藝術傢的身份與作用等問題上啓人深思的藝術。”在這裏,作者明確指齣瞭元藝術的“自我反思性”,而且把自我反思的對象分為藝術傢和藝術兩個方麵。這是國內較早對元藝術進行明確定義和解釋的,但遺憾的是,作者並未繼續對元藝術進行深入的分析探討。國外也有學者認為,幾乎任何現象之前都可以加上前級“元”,用來錶示某事物的“自我指涉、自我意識或自我模仿”。因此,元藝術就是這樣一種藝術:它可以使“我們所創造的任何一種藝術的思維過程、程序和前提都變得明確”。
所謂的“元藝術”,簡而言之就是“關於藝術的藝術”,即具有自我意識、自我指涉、自我模仿等特性的藝術。在這裏,元藝術之“元”,指的是“更高級的邏輯形式”。按照藝術門類的不同,我們可以把元藝術分為:元小說、元繪畫、元電影、元戲劇、元舞蹈、元音樂等。每一種具體的元藝術都有各自發生、發展和變化的軌跡,各自産生的時間也是不同的。一般來說,元藝術的創作要先於元藝術的理論。具體的元藝術的創作要先於這種元藝術的命名。比如,元小說的創作要先於“元小說”這個名稱的齣現。在西方,元小說的創作傳統源於17世紀,塞萬提斯等作傢的一些小說作品就顯露齣瞭元藝術性。而“元小說”這一概念則首見於1970年美國小說傢兼批評傢威廉·H·伽斯《小說與生活中的藝術》一文中。
(摘編自張新科《元藝術與後現代主義》)
1 .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紅樓夢》第一迴中以小說談論、省思小說,還多視角地對小說藝術予以反身批判、自我省思,可見《紅樓夢》尤其是第一迴是一種顯性的 “ 元小說 ”
B .材料一的作者特彆指齣對過往陳腐的藝術傳統予以反省、批判,尋找、創造新的藝術語言、藝術呈現方式,是《紅樓夢》追求的唯一指嚮。
C .材料二的作者認同《易蔔生晚期戲劇的復象詩學》中提齣的元藝術的 “ 自我反思性 ” ,對其未能對元藝術進行深入探究又抱有一些遺憾。
D .元藝術性在 17 世紀塞萬提斯等人的作品裏已經顯露齣來,而 “ 元小說 ” 名稱則在 20 世紀纔齣現,因此元小說的創作傳統要先於理論。
2 .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A .詩聖杜甫所創作的論詩絕句《戲為六絕句》是一首 “ 關於詩歌的詩歌 ” ,可以把這首詩理解為 “ 元詩歌 ” 。
B .我國的第一部電影《定軍山》是以譚鑫培錶演的京劇《定軍山》為拍攝對象的作品,因此可看做是一部 “ 元電影 ” 。
C .莎士比亞的《哈姆萊特》,使用 “ 戲中戲 ” 的手法體現為一種 “ 關於戲劇的戲劇 ” ,可以理解為 “ 元戲劇 ” 。
D .席勒長詩《藝術傢》中的 “ 論勤奮你不及蜜蜂 …… 可是人類啊,你卻獨占藝術 ” 經常被引用,因而成為 “ 元詩歌 ” 。
3 .結閤材料二的內容,下列選項中對 “ 元藝術 ” 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 .元藝術目前還不被學術界和藝術界關注和重視,對這一概念的內涵也未形成最基本的、統一的理解。
B .元藝術是一種藝術, “ 元 ” 理解為 “ 為首的、第一的 ” ,這和 “ 元旦 ” 一詞中的 “ 元 ” 的含義是相同的。
C .元藝術是以藝術本身為研究對象的,不但是 “ 關於藝術的藝術 ” ,而且還是 “ 更高級的邏輯形式。 ”
D .元藝術作品滲透著藝術傢對藝術、藝術傢自身的反思,具有自我意識、自我指涉、自我模仿等特性。
4 .請簡要分析材料二的論證思路。
5 .材料一作者對元藝術的相關研究深入,見解獨到。請結閤材料疏理齣作者的主要觀點。
二、文學類閱讀 -單文本
閱讀下麵的文字,完成下麵小題。
安樂居 (節選)
汪曾祺
安樂居是一傢小飯館,挨著安樂林。
安樂林圍牆上開瞭個月亮門,門頭磚額上刻著三個經石峪體的大字,像那麼迴事。走進去,隻有巴掌大的一塊地方,有幾十棵楊樹。在林子裏走一圈,五分鍾就夠瞭。附近一帶養鳥的愛到這裏來掛鳥。他們不像那些以養鳥為生活中第一大事的行傢,照他們的說法是“瞎玩兒”。他們不養大鳥,覺得那太費事,“是它玩我,還是我玩它呀?”把鳥一掛,他們就蹲在地下說話兒,——也有自己帶個馬紮來坐著的。
安樂居不賣米飯炒菜。主食是包子、花捲。每天賣得不少,一半是附近的居民買迴去的。這傢飯館其實叫個小酒鋪更閤適些。到這兒來的喝酒比吃飯的多。酒菜不少。煮花生豆、炸花生豆、暴醃雞子、拌粉皮、豬頭肉,單要耳朵也成,都是熟人瞭!豬蹄,偶有豬尾巴,一忽的工夫就賣完瞭。有時也賣燒雞、醬鴨,切塊。最受歡迎的是兔頭。一個醬兔頭,三四毛錢,至大也就是五毛多錢,喝二兩酒,夠瞭。安樂居每年賣齣的兔頭真不老少。這個小飯館大可另掛一塊招牌——兔頭酒傢。
酒客進門,都有準時候。
頭一個進來的總是老呂。安樂居十點半開門。一開門,老呂就進來。他總是坐在靠窗戶一張桌子的東頭的座位。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
比老呂稍晚進店的是老聶。老聶總是坐在老呂的對麵。老聶有個小毛病,說話愛眨巴眼。凡是說話愛眨眼的人,脾氣都比較急。他喝酒也快,不像老呂一口一口地抿。老聶每次喝一兩半酒,多一口也不喝。有人強往他酒碗裏倒一點,他拿起酒碗就倒在地下。他愛吃豆製品。熏乾、雞腿、麻辣絲……小蔥下來的時候,他常常用鋁飯盒裝來一些小蔥拌豆腐。有一迴他裝來整整兩飯盒醃香椿。“來吧!”他招呼全店酒友。“你哪來這麼多香椿?——這得不少錢!”“沒花錢!鄉下的親傢帶來的。我們傢沒人愛吃。”於是酒友們一人抓瞭一撮。剩下的,他都給瞭老呂。“吃完瞭,給我把飯盒帶來!”一口把餘酒喝淨,退瞭杯,“迴見!”齣門上車,吱溜——沒影兒瞭。
畫傢來瞭。畫傢風度翩翩,梳著長長的背發,永遠一絲不亂。衣著入時而且閤體。春鞦天人造革獵服,鼕天羽絨服。——他從來不戴帽子。這樣的一錶人纔,安樂居少見。他在文化館工作,算個知識分子,但對人很客氣,彬彬有禮。他這喝酒真是彆具一格:二兩酒,一揚脖子,一口氣,下去瞭。這種喝法,叫做“大車酒”,過去趕大車的這麼喝。西直門外還管這叫“駱駝酒”,趕駱駝的這麼喝。文墨人,這樣喝法的,少有。他和老王過去是街坊。喝瞭酒,總要走過去說幾句話。“我給您添點兒?”老王擺擺手,畫傢直起身來,嚮在座的酒友又都點瞭點頭,走瞭。
安樂居喝酒的都很有節製,很少有人喝過量的。也喝得很斯文,沒有喝瞭酒鬍咧咧的。隻有一個人例外。這人是個瘸子,左腿短一截,走路時左腳跟著不瞭地,一晃一晃的。他自己說他原來是“勤行”——廚子,煎炒烹炸,南甜北鹹,東辣西酸。說他能用兩個雞蛋打三碗湯,雞蛋都得成片兒!但我沒有再聽到他還有什麼特彆的手藝,好像他的絕技隻是兩個雞蛋打三碗湯。瘸子喝酒愛說。老是那一套,沒人聽他的。他一個人說。前言不搭後語,當中夾雜瞭很多“唔唔唔”。
瘸子愛管閑事。有一迴,在李村鬍同裏,一個市容檢查員要罰一個賣花盆的款,他插進去瞭:“你乾嗎罰他?他一個賣花盆的,又不髒,又沒有氣味,‘汙染’,他‘汙染’什麼啦?罰瞭款,你們好多拿奬金?你想錢想瘋瞭!賣花盆的,大老遠地推一車花盆,不容易!”他對賣花盆的說:“你走,有什麼話叫他朝我說!”很奇怪,他跟人辯理的時候話說得很明快,也沒有那麼多“唔唔唔”。
老王養鳥,紅子。他每天沿天壇根兒遛早,一手提一隻鳥籠,有時還架著一隻。老王話不多,但是有時打開話匣子,也能聊一氣。我跟他聊瞭幾迴,知道他原先是扛包的。
“我們這一行,不在三百六十行之內。三百六十行,沒這一行!”
“你們這一行沒有祖師爺?”
“沒有!”
“有沒有傳授?”
“沒有!我們這一行,沒啥技巧,有力氣就行!”
“都扛什麼?”
“什麼都扛,主要是糧食。頂不好扛的是鹽包,——包硬,支支棱棱的,硌。不隨體。扛起來不得勁兒。扛包,扛個幾天就會瞭。要說竅門,也有。一包糧食,一百多斤,擱在肩膀上,先得顫兩下。一顫,唉,包跟人就閤瞭槽瞭,閤適瞭!扛熟瞭的,也能換換樣兒。跟遞包的一說:‘您跟我立一個!’哎,立一個!”
“竪著扛?”
“竪著扛。您給我‘搭’一個!”
“斜搭著?”
“斜搭著。”
“能混飽瞭?”
“能!那會兒吃得多!早晨起來,半斤豬頭肉,一斤烙餅。中午,一樣。每天每晚半晌吃得少點。半斤餅,喝點稀的,喝一口酒。齊啦。——就怕下雨。趕上連陰天,沒活兒。怎麼辦呢,拿著麵口袋,到一傢熟糧店去:‘掌櫃的!’‘來啦!幾斤?’告訴他幾斤幾斤,‘接著!’沒的說。趕天好瞭,拿瞭錢,趕緊給人傢送迴去。為人在世,講信用。傢裏揭不開鍋的時候,少!……”
“退休瞭?”
“早退瞭!乾我們這行的,四十五就退休,沒有過四十五的。現在打包的也沒有瞭,都改瞭傳送帶。”
老王現在每天夜晚在一個幼兒園看門。
“沒事兒!掃掃院子,歸置歸置,下水道不通瞭,——通通!活動活動。老待著乾嗎呀,又沒病!”
老王走道低著腦袋,上身微微往前傾,兩腿叉得很開,步子慢而穩,還看得齣有當年扛包的痕跡。
這天,安樂居來瞭三個小夥子:長頭發,小鬍子、大花襯衫、蘋果牌牛仔褲、尖頭高跟大蓋鞋,變色眼鏡。進門一看:“嗨,有兔頭!”——他們是衝著兔頭來瞭。這三位要瞭十個兔頭、三個豬蹄、一隻鴨子、三盤包子,自己帶來八瓶青島啤酒,一邊抽著“萬寶路”,一邊吃喝起來。安樂居喝酒的老酒座們都瞟瞭他們一眼。三位吃喝瞭一陣,把筷子一揮,走瞭。都騎的是“雅馬哈”。嘟嘟嘟……桌子上一堆碎骨頭、咬瞭一口的包子皮,還有一盤沒動過的包子。
老王看著那盤包子,撇瞭撇嘴:“這是什麼買賣!”
這是老王的口頭語。凡是他不以為然的事,就說“這是什麼買賣”。
安樂居已經沒有瞭。房子翻蓋過瞭。現在那兒是一個什麼貿易中心。
6 .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 .開頭描寫的是安樂林,交代瞭故事發生的地點,為人物的活動提供瞭場所,給全文也奠定瞭悠閑自在的抒情基調。
B .畫傢作為文化人卻用 “ 大車酒 ” 的方式喝酒,這樣寫不僅在反差中塑造人物,也說明瞭安樂居酒水的物美價廉。
C .文章後麵三個小夥子與安樂居的老酒客形成鮮明對比,預示著商品文化的侵入,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衝突碰撞。
D .在 “ 安樂居 ” 裏有太多的美好溫情,結局卻是安樂居消失瞭,房子翻蓋瞭,這是因為那兒現在建瞭一個貿易中心。
7 .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第二段寫安樂林 “ 當中種瞭兩棵丁香花,一棵白丁香,一棵紫丁香 ” ,有樹有花顔色豐富,不厭其煩的筆調中流露齣悠遊的情調。
B .汪曾祺用淡淡的筆調細說著老酒客們的閑適的日常,這些形形色色的老酒客體現瞭老北京升鬥小民身上的傳統文化的印記和人情味兒。
C .小說人物刻畫中心化,小說中安樂居的老酒客喝酒都有一個度,喝得自在舒心。通過人物在小酒館依次登場錶演刻畫人物的性格,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
D .這篇小說呈現齣 “ 散文化 ” 、 “ 筆記小說 ” 的特點,記錄民俗風情,敘寫市井人生,作者淡化矛盾淡化情節,不強調情節的連續性和完整性。
8 .小說以 “ 安樂居已經沒有瞭。房子翻蓋過瞭。現在那兒是一個什麼貿易中心 ” 結尾,請探究小說結尾的錶達效果。
9 .汪曾祺是一位語言大師,對於語言魅力,他是著力追求的。請舉例分析這篇小說的語言特色。
三、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麵的文言文,完成下麵小題。
四年鼕十月甲申,有星孛於大辰 ,又孛於東方。高堂隆上疏曰: “凡帝王徙都立邑,皆先定天地、社稷之位,敬恭以奉之。將營宮室,則宗廟為先,廄庫為次,居室為後。今圜丘、方澤、南北郊、明堂 、社稷,神位未定,宗廟之製又未如禮,而崇飾居室,士民失業。外人鹹雲 ‘宮人之用,與軍國之費略齊’,民不堪命,皆有怨怒。《書 》曰 ‘天聰明,自我民聰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言天之賞罰,隨民言,順民心也。夫采椽、卑宮,唐、虞、大禹之所以垂皇風也;玉台、瓊室,夏癸、商辛之所以犯昊天也。今宮室過盛,天彗章灼,斯乃慈父懇切之訓, 當崇孝子祗聳之禮,不宜有忽,以重天怒。 ”隆數切諫,帝頗不悅。侍中盧毓進曰:“臣聞君明則臣直,古之聖王惟恐不聞其過,此乃臣等所以不及隆也。”帝乃解。
高堂隆疾篤,口占上疏曰: “曾子有言曰:‘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臣寢疾有增無損常恐奄忽臣之丹誠願陛下少垂省覽臣觀三代之有天下聖賢相承曆數百載尺土莫非其有一民莫非其臣 然癸、辛之徒,縱心極欲,皇天震怒,宗國為墟,紂梟 白旗,桀放鳴條,天子之尊,湯、武有之,豈伊異人?皆明王之胄也。黃初之際,天兆其戒,異類之鳥,育長燕巢,口爪胸赤,此魏室之大異也,宜防鷹揚之臣於蕭牆之內。可選諸王,使君國典兵,往往棋躊,鎮撫皇畿,翼亮帝室。夫皇天無親,惟德是輔。民詠德政,則延期過曆;下有怨嘆,則輟錄授能。由此觀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非獨陛下之天下也。 ”帝手詔深慰勞之。未幾而卒。
陳壽評曰: 高堂隆學業修明,誌存匡君,因變陳戒,發於懇誠,忠矣哉! 及至必改正朔,俾魏祖虞,所謂意過其通者與?
(節選自《通鑒紀事本末·明帝奢靡》)
10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綫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 .臣寢疾有增無損 / 常恐奄忽 / 臣之丹誠 / 願陛下少垂省覽 / 臣觀三代之有天下 / 聖賢相承 / 曆數百載 / 尺土莫非其有 / 一民莫非其臣 /
B .臣寢疾有增無損 / 常恐奄忽 / 臣之丹誠願 / 陛下少垂省覽 / 臣觀三代之有天下 / 聖賢相承 / 曆數百載 / 尺土莫非其有 / 一民莫非其臣 /
C .臣寢疾有增無損 / 常恐奄忽 / 臣之丹誠 / 願陛下少垂省覽 / 臣觀三代之有 / 天下聖賢相承 / 曆數百載 / 尺土莫非其有 / 一民莫非其臣 /
D .臣寢疾有增無損 / 常恐奄忽 / 臣之丹誠願 / 陛下少垂省覽 / 臣觀三代之有 / 天下聖賢相承 / 曆數百載 / 尺土莫非其有 / 一民莫非其臣 /
11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大辰,星名,即北辰,北極星,古人觀察北辰來辨彆方嚮;在文中指帝都。
B .明堂,古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朝會、祭祀、慶賞等大典一般在這裏舉行。
C .《書》,指《尚書》,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匯編,儒傢學說。
D .梟,本意是指一種惡鳥;也指一種古代刑罰,把頭割下來懸掛在木上。
12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高堂隆認為興建城邑,應該先選定祭祀天神、地神及祭祀祖先的地方;營建宮殿,先要營建祖先宗廟,而今明帝卻不顧禮製,修飾宮殿。
B .外人認為明帝後宮的花費巨大,幾乎與國傢的軍費相等;明帝將宮殿修建得豪華盛大,這不同於古時唐堯、虞舜、大禹等君王的節儉作風。
C .侍中盧毓勸說明帝: “ 君王聖明,臣子就會正直,古代的聖明君主隻擔心聽不到自己的過失。 ” 他這番說辭的最終意圖是要誇贊明帝聖明。
D .夏桀、商紂雖然都是聖明君王的後裔,同普通人並沒有什麼不同,但是二人未能承繼先人之德,窮奢極欲,禍國殃民,最終身敗名裂。
13 .把文中畫橫綫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 1 )當崇孝子祗聳之禮,不宜有忽,以重天怒。
( 2 )高堂隆學業修明,誌存匡君,因變陳戒,發於懇誠,忠矣哉!
14 .文末陳壽用一個 “ 忠 ” 字評價高堂隆,請結閤文本分析高堂隆的 “ 忠 ” 體現在什麼地方。
四、古代詩歌閱讀
閱讀下麵這首宋詩,完成下麵小題。
留彆南昌諸友
翁捲
衰顔怕被青銅見,病骨堪同瘦鶴群。
齣久並荒幽徑菊,未歸長憶滿山雲。
春風豈識吟人恨,夜雨頻於客捨聞。
萬柳百花好時節,彆君愁緒亂紛紛。
【注】翁捲,樂清(今屬浙江)人,工詩,為 “ 永嘉四靈 ” 之一。生平未仕,以詩遊士大夫間。
15 .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 .此詩當為詩人客居南昌所作,其時他正欲返迴傢鄉,故以此詩寄寓離彆之情。
B .頷聯中作者對幽徑菊荒的想象及對傢鄉山雲的迴憶,錶明詩人離開傢鄉已久。
C .頸聯以 “ 春風 ”“ 夜雨 ” 點明時令,意在錶現時光流逝之快,轉瞬又過去一年。
D .尾聯以樂景寫哀情,用萬柳百花之樂景襯淩亂愁緒之哀情,有倍增其哀效果。
16 .請結閤全詩,概括作者所寫之 “ 愁 ” 的內涵。
五、情景默寫
17 .補寫齣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1 )《詩經 · 靜女》中以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兩句移情於物,愛屋及烏,錶現男子對女子的喜愛。
( 2 )《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舉盤庚遷都的曆史事件後,以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兩句錶現自己的行事準則,彰顯瞭一代改革傢的剛決精神。
( 3 ) “ 梧桐 ” 這一意象在古詩文中常用來錶達悲鞦的情感,如詩句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中 “ 梧桐 ” 就含此義。
六、選擇 簡答
閱讀下麵的文字,完成下麵小題。
著名作傢汪曾祺曾說: “ 北京城像一塊大豆腐,四方四正。城裏有大街,有鬍同。 ” 鬍同是城市的脈絡,是生活的場所,是傢的方嚮,更是京味文化的精髓。 土生土長的北京人熟悉傢門口的鬍同,對它的過往和趣事 __________,飽含著深厚的鬍同情結。
除交通外,鬍同還承擔著其他功能。元朝定都北京,建立瞭以四閤院為主的居住模式,四閤院的連排相依,自然形成瞭鬍同。 不僅它為四閤院的居民提供良好的采光和通風,還為街坊的劃分提供瞭界限依據。 北京的鬍同有著不同的故事。在東單船闆鬍同一帶原本有水路和通惠河相連。運糧船一部分繼續航行到積水潭,另一部分在船闆鬍同卸貨售賣, __________形成東西走嚮的繁華街市,由於北京人將江南産的糯米稱為 “ 江米 ” , __________,這條街也稱之為 “ 江米街 ” 。鬍同和名人是 __________,相輔相成的。位於東城區的史傢鬍同,號稱史上 “ 最牛鬍同 ” 之一。很多機構曾在此辦公,很多名人在此居住,史傢鬍同有瞭 “ 一條鬍同,半個中國 ” 之稱。
鬍同是有形的,它規劃瞭北京居民的生活單元;鬍同是無形的,它是北京人心中的文化符號。
18 .依次填入文中橫綫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 )
A .耳熟能詳 久而久之 民胞物與 形影不離
B .如數傢珍 久而久之 愛屋及烏 形影不離
C .耳熟能詳 長此以往 愛屋及烏 寸步不離
D .如數傢珍 長此以往 民胞物與 寸步不離
19 .文中畫波浪綫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 )
A .不僅它為四閤院的居民提供良好的采光和通風環境,還為街坊的劃分提供瞭界限依據。
B .不僅它為四閤院的居民提供良好的采光和通風環境,更為街坊的劃分提供瞭界限依據。
C .它不僅為四閤院的居民提供良好的采光和通風環境,還為街坊的劃分提供瞭界限依據。
D .它不僅為四閤院的居民提供良好的采光和通風,還為街坊的劃分提供瞭界限依據。
20 .文中畫橫綫的句子使用瞭比喻兼排比的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其構成和錶達效果。
閱讀下麵的文字,完成下麵小題。
地球如今麵臨著一場城市固體廢棄物危機。全球約 40%的人口産生的垃圾都沒有專業迴收途徑,隻能通過丟到野外或露天焚燒來處理。就算有人收垃圾,(_________)。因此,我們要以受控的處理方式取代隨意堆棄和露天焚燒,在此基礎上,采取更具可持續性的管理方式。首先要 ① 。例如,我們可以對産品和包裝進行重新設計,延長它們的使用壽命,增加重新利用次數。我們還要 ② ,盡可能將乾垃圾與有機垃圾分開,提高二者的迴收利用率。最後,我們還要思考 ③ 。在許多國傢,私營垃圾迴收産業已經開始蓬勃發展,或可降低對廢棄物進行受控管理的成本。在各國政府和商業組織的大力支持下,我們期待有朝一日能夠將全世界的垃圾清除一空。
21 .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
A .人們最終也不會通過受控方式處置大多數垃圾
B .大多數垃圾通過受控方式處置也不是最終選擇
C .最終人們也不會把大多數垃圾用受控方式處置
D .大多數垃圾最終也不會通過受控方式進行處置
22 .請在文中橫綫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 10 個字。
七、材料作文
23 .閱讀下麵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各高校2021屆畢業典禮中,許多校長留下瞭或睿智或溫暖的畢業寄語。
清華大學校長邱勇:把行勝於文作為人生的座右銘,在久久為功、心於至善的奮進中成就更有高度的人生。
中國傳媒大學校長廖祥忠:我們必須守住心靈的溫度,提煉良知的純度,增強情感的濃度,拒絕異化,擁抱理性,守護好人生的價值。
浙江大學校長吳朝暉:同學們需要嚮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的老師學習,不斷提升心性修為,始終胸懷 “ 國之大者 ” 。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很多時候,戰勝睏難的信心和勇氣,比戰勝睏難本身來得更加重要。考驗如火,淬煉真金。不往前走,根本無法輕易定義成功和失敗。
天津大學校長金東寒:希望你們始終保持陽光心態,想得開,看得淡,拿得起,放得下。如果你不會被自己打敗,就沒人能打敗你。
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無論從事何種職業,都始終保有對科學真知最執著的追求、對世間疾苦最深切的悲憫、對道義尊嚴最本能的護佑,把服務國傢社會、推動人類發展作為奮鬥終身的目標,做到心中有愛、心中有責、心中有戒。
以上話語一經發齣就上瞭熱搜,引起瞭大傢的共鳴,帶給當代青年以啓示意義。請你從中選擇兩至三個人的講話進行立意,並結閤自身的發展要求寫一篇文章,體現齣自己的思考與認識。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於 800 字。
參考答案:
1 . B
2 . A
3 . D
4 .材料二圍繞 “ 元藝術 ” 展開論證:首先提齣 “ 元藝術 ” 這一術語及重視程度;接著在第二段中對 “ 元藝術 ” 的國內外早期探討作瞭概述,明確提齣元藝術具有 “ 自我反思性 ” ,反思的對象包含藝術傢和藝術兩個方麵;在此基礎上在第三段進一步明確 “ 元藝術 ” 的內涵,並對其類彆、發展軌跡加以探討,分析論證瞭元藝術創造先於理論的觀點。
5 . ① 《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小說中 “ 元小說 ” 的傑齣範本,具有顯性的元藝術現象(是顯性的元小說); ② 曆史上不乏真正的小說傑作、藝術傑作(人類藝術史上的小說作品、藝術作品)更大量存在著隱性的元藝術現象; ③“ 元藝術 ” 研究既要關注那些顯性的元藝術現象,更要關注更大量存在著的隱性的元藝術現象; ④“ 元藝術 ” 研究留意於所謂的畫中畫、戲中戲、藝術中的藝術、作品文本的互文關聯,格外關注藝術中的相互影響作用,是元藝術的一個重要指嚮(對前人研究的肯定); ⑤ 要更重視藝術的自我省思(藝術的這種自我省思即元藝術的重要指嚮之一),要對過往陳腐的藝術傳統予以反省、批判,尋找、創造新的藝術語言、藝術呈現方式。
【解析】
1 .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並整閤文中信息的能力。
B.“ 《紅樓夢》追求的唯一指嚮 ” 理解錯誤,材料一第四段的錶述是 “ 我想強調的是藝術的這種自我省思即元藝術的重要指嚮之一 ” 。《紅樓夢》的追求從內容到形式無疑是多方麵的,僅是作者對元藝術的追求,這也不是唯一指嚮。
故選 B 。
2 .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信息的整閤和對內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A. 作者以詩歌的形式反思自己的詩歌創造,符閤元藝術的 “ 自我反思性 ” 。
B. 譚鑫培錶演的京劇拍攝的同名電影不是 “ 元電影 ” ,電影中沒有對自身和藝術的反思。
C. 《哈姆萊特》中的 “ 戲中戲 ” 指的是戲劇情節的一種手法,並不是對藝術的解釋,其目的也並非是為瞭在戲劇中追求戲劇藝術的自我意識,所以不能稱之為 “ 關於戲劇中的戲劇 ” ,也不能理解為 “ 元戲劇 ” 。
D. 文中沒有依據說明被引用的詩歌作品就是 “ 元詩歌 ” 。判斷標準主要從材料二中得齣。
故選 A 。
3 .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的能力。
A. 材料二原文第一段第一句 “ 沒有引起學術界或藝術界足夠的關注和重視 ” ,選項沒有 “ 足夠 ” ,並且對概念內涵的理解已非常清楚;
B. 對 “ 元 ” 的理解無中生有,無論材料一還是材料二,都沒有與 “ 元旦 ” 的 “ 元 ” 相同的含義;
C. 元藝術不僅關涉藝術,還包括藝術傢自身,並且 “ 更高級的邏輯形式 ” 指的是元藝術之 “ 元 ” ,不是 “ 元藝術 ” 。
故選 D 。
4 .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結構和思路的能力。
材料二共有三段,第一段 “‘ 元藝術 ’ 這一術語目前還沒有引起學術界或藝術界足夠的關注和重視 ” ,首先指齣 “ 元藝術 ” 的重視程度,再 “ 但是 ” 一轉摺,提齣 “ 元藝術 ” 這一詞語;
第二段, “ 在《易蔔生晚期戲劇的復象詩學》一文中,作者分析瞭 ……”“ 國外也有學者認為 ” 概述瞭對 “ 元藝術 ” 的國內外早期探討,再 “ 因此,元藝術就是這樣一種藝術 ……” 提齣元藝術的特點;
第三段 “ 所謂的 ‘ 元藝術 ’ ,簡而言之就是 ……” 首先明確 “ 元藝術 ” 的內涵, “ 按照藝術門類的不同,我們可以把元藝術分為 ……” 再對 “ 元藝術 ” 進行分類, “ 每一種具體的元藝術都有各自發生、發展和變化的軌跡 ” 分析其發展軌跡, “ 具體的元藝術的創作要先於這種元藝術的命名 ” 最後指齣元藝術創造先於理論的觀點。
最後用 “ 首先 ”“ 接著 ”“ 最後 ” 等連接詞連貫銜接即可。
5 .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
第一段 “ 在《紅樓夢》第一迴,作者記述瞭 …… 反思曆來小說之流弊 …… 敘述 …… 等無不在以小說談小說,以小說省思小說,成為我國古典小說中 ‘ 元小說 ’ 的傑齣範本 ”“…… 就此而言,《紅樓夢》尤其是這第一迴,顯而易見,是一種顯性的 ‘ 元小說 ’” 概括齣答案的第一點;
第三段 “ 在人類藝術史上,並無那種顯性的元小說、元藝術之徵候的小說作品、藝術作品,可能是更大量的藝術存在。其中,並不乏真正的小說傑作、藝術傑作 ” 概括齣答案的第二點;
第三段 “ 我認為既要關注那些顯性的元藝術現象,更要關注更大量存在著的隱性的元藝術現象 ” 概括齣答案的第三點;
第四段 “ 之前那些關於元藝術現象的研究,更多地留意於所謂的畫中畫、戲中戲、藝術中的藝術、作品文本的互文關聯,因此也格外關注藝術中的相互影響作用 ” 概括齣答案的第四點;
第四段 “ 我想強調的是藝術的這種自我省思即元藝術的重要指嚮之一,即藝術要想真正具有不同凡響的創造性、獨創性,它還要對過往陳腐的藝術傳統予以反省、批判,尋找、創造新的藝術語言、藝術呈現方式 ” 概括齣答案的第五點。
6 . C
7 . C
8 . ⑴ 首尾照應。結尾 “ 安樂居的消失 ” 和開頭照應,結構緊湊。
( 2 )揭示主題。安樂居在第一段齣現,在最後一段消失,這種淡淡的失落和前文淡淡的悠然的樂在其中的感覺形成反差,增添小說的張力,揭示瞭文章的主題。安樂居的消失意味著傳統文明在現代文明衝擊下的退讓。
( 3 )感傷式結尾。安樂居沒有瞭,這樣的令人傷感的結尾,令人迴味,促人思考。
( 4 )敘述語言平靜剋製,蘊含著淡淡的感傷。敘述者平淡的筆調,更加劇瞭傳統文化、傳統氣息消失的傷感。
9 . ⑴ 人物語言的個性化。老呂的話 “ 這迴大概得老實兩天 ” 緩緩地,和他的性格一緻。
⑵ 口語化,京味濃,貼近生活。 “ 很渾愣 ”“ 一磚頭就把服務員腦袋開瞭 ” 等京味口語的運用很地道。
⑶ 語言幽默風趣。如 “ 他們不養大鳥,覺得那太費事, ‘ 是它玩我,還是我玩它呀? ’” 再如提到畫傢的畫,作者寫道 “ 他的畫怎麼樣?沒見過 ” 。
⑷ 語言簡潔平淡自然素樸雅緻。多用短句,不加修飾,自然樸素而有韻味。
【解析】
6 .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A.“ 開頭描寫的是安樂林 ” 解說錯誤, “ 安樂居 ” 是 “ 故事發生的地點,為人物的活動提供瞭場所,給全文也奠定瞭悠閑自在的抒情基調 ” 。安樂林隻是環境描寫,是引齣安樂居的一個引子。
B.“ 也說明瞭安樂居酒水的物美價廉 ” ,強加因果。沒有這個意思,隻為瞭錶現畫傢的個性。結閤全文來看,這篇文章所寫的安樂居中的氛圍是閑適自在的,是無拘無束的,所以寫畫傢作為文化人卻用 “ 大車酒 ” 的方式喝酒的目的是錶現安樂居舒適自在、沒有拘束的氛圍。
D.“ 這是因為那兒現在建瞭一個貿易中心 ” 理解錯誤。把過去閑適生活消失的原因歸結為 “ 建瞭一個貿易中心 ” ,認識片麵,應該歸結於時代的變遷。結閤全文看,小說錶達齣作者對過去的留戀,以及對現代文明衝擊下 “ 安樂居 ” 式的悠然閑適的生活方式消失的無奈。
故選 C 。
7 .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鑒賞文章藝術特色的能力。
C.“ 小說人物刻畫中心化 ” 說法錯誤。小說人物刻畫應該是去中心化,沒有把筆墨放在單個人的身上,而是通過人物在小酒館依次登場錶演刻畫人物的性格,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
故選 C 。
8 .
本題考查學生探究小說結尾的錶達效果的能力。
從結構上看,這個結尾寫 “ 安樂居已經沒有瞭 ” 與開頭 “ 安樂居是一傢小飯館,挨著安樂林 ” 形成首尾照應,使文章結構完整,照應緊促。
從錶現主題角度看,這個結尾寫 “ 安樂居已經沒有瞭 ” , “ 現在那兒是一個什麼貿易中心 ” ,錶達瞭作者對過去的留戀,以及對現代文明衝擊下 “ 安樂居 ” 式的悠然閑適的生活方式消失的無奈與傷感。
從語言特色上看, “ 安樂居已經沒有瞭 ” ,用瞭敘述的錶達方式,看似平靜剋製,但卻蘊含著淡淡的感傷。更加劇瞭對傳統文化、傳統氣息消失的傷感之情。
從藝術效果上看, “ 安樂居已經沒有瞭 ”“ 現在那兒是一個什麼貿易中心 ” ,這個結尾充滿傷感,耐人尋味啓人思考,具有言已盡意無窮之感,增強瞭小說的感染力啓迪性。
9 .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小說語言特色的能力。
從 “ 安樂居喝酒的都很有節製,很少有人喝過量的。也喝得很斯文,沒有喝瞭酒鬍咧咧的 ”“ 隻有一個人例外。這人是個瘸子,左腿短一截,走路時左腳跟著不瞭地,一晃一晃的 ”“ 你乾嗎罰他?他一個賣花盆的,又不髒,又沒有氣味 ,‘ 汙染 ' ,他 ‘ 汙染 ' 什麼啦 ? 罰瞭款,你們好多拿奬金?你想錢想瘋瞭 ! 賣花盆的,大老遠地推一車花盆,不容易 ” 等處看齣,老聶、瘸子、老王這些人物都是平凡常見的市井人物,他們各有特點,活靈活現,豐富瞭小說內容,增強瞭文章的可讀性。小說通過描寫這些人個性化的語言,展現瞭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狀態。在他們身上卻有著淳樸、善良和誠信等精神品質,作者贊美這些的美德。因此可看齣,小說的語言自然而流暢,富於個性化,體現齣質樸純真的感情。
從 “ 能 ! 那會兒吃得多 ! 早晨起來,半斤豬頭肉,一斤烙餅。中午,一樣。每天每晚半晌吃得少點。半斤餅,喝點稀的,喝一口酒。齊啦。 …… 就怕下雨 ” 等處,可看齣小說富於口語化,貼近生活,有京味的地域特色。
文章語言如 “ 他們不養大鳥,覺得那太費事, ‘ 是它玩我,還是我玩它呀? ’” 讀來忍俊不住,幽默風趣,又如寫 “ 安樂居來瞭三個小夥子:長頭發,小鬍子、大花襯衫、蘋果牌牛仔褲、尖頭高跟大蓋鞋,變色眼鏡。進門一看: “ 嗨,有兔頭! …… 嘟嘟嘟 …… 桌子上一堆碎骨頭、咬瞭一口的包子皮,還有一盤沒動過的包子 ” ,不動聲色的描寫,透露齣對這幾個年輕人的批評,語言幽默。再如提到畫傢的畫,作者寫道 “ 他的畫怎麼樣?沒見過 ” 透齣對畫傢的揶揄。這些語言有幽默風趣的特點。
從 “ 一個醬兔頭 , 三四毛錢,至大也就是五毛多錢,喝二兩酒,夠瞭 ”“ 煎炒烹炸,南甜北鹹,東辣西酸 ”“ 老王話不多,但是有時打開話匣子,也能聊一氣。我跟他聊瞭幾迴,知道他原先是扛包的 ” 等處可看齣,文章語言平實樸素,短句多,顯得簡潔明快,自然樸素。
10 . A
11 . A
12 . C
13 .( 1 )(陛下)應當尊崇孝子恭敬惶恐的禮儀,而不應當忽視它,以免加重上天的憤怒。( 2 )高堂隆學業昌明,立誌輔助匡正君王,在發生天變災異時提齣勸告警告,發自內心的誠懇,堪稱是忠臣啊!
14 . ① 高堂隆敢於進諫,他發覺天象異常,便堅持勸諫明帝不要大興土木,修建宮殿。 ② 高堂隆病重在床,還心憂國事,嚮明帝進言,希望明帝不要效仿夏桀和商紂。
【解析】
10 .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我臥床病勢有增無減,常常恐怕溘然去世,我一片赤誠之心,希望陛下稍稍垂閱深思。我觀察夏、商、周三代擁有天下之時,聖賢的君王前後相承,曆經數百年,天下每一尺土地都歸他所有,每一個子民都是他的臣屬。
“ 陛下 ” 作 “ 願 ” 的賓語,同時又作 “ 垂省覽 ” 的主語, “ 願陛下少垂省覽 ” 屬於兼語短語作謂語的句子,之間不可斷開,排除 B 、 D 。
“ 三代之有天下 ” 作 “ 觀 ” 的賓語,其中, “ 之 ” 用在主(三代)謂(有天下)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 天下 ” 作 “ 有 ” 的賓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 C 。
故選 A 。
11 .
本題考查學生瞭解並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
A . “ 在文中指帝都 ” 錯, “ 有星孛於大辰 ” ,在大辰星旁突現異星。在文中指的是星宿北辰。
故選 A 。
12 .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C . “ 他這番說辭的最終意圖是要誇贊明帝聖明 ” 錯,根據原文 “ 臣聞君明則臣直,古之聖王惟恐不聞其過,此乃臣等所以不及隆也 ” 可知,盧毓主要是為瞭顯齣高堂隆的賢能,以便讓明帝消解怒氣。
故選 C 。
13 .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並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 1 ) “ 崇 ” ,尊崇; “ 祗聳 ” 同 “ 祗竦 ” ,恭敬惶恐 “ 宜 ” ,應該,應當; “ 重 ” ,加重。
( 2 ) “ 匡 ” ,匡正,糾正; “ 因 ” 趁著; “ 陳 ” ,提齣、說齣; “ 戒 ” ,告誡,勸誡。
14 .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分析信息及歸納要點的能力。
結閤 “ 四年鼕十月甲申,有星孛於大辰,又孛於東方。高堂隆上疏曰 …… 今宮室過盛,天彗章灼,斯乃慈父懇切之訓,當崇孝子祗聳之禮,不宜有忽,以重天怒 ” 分析,魏明帝青龍四年鼕季十月甲申(十五日),在大辰星旁突現異星,後來又突現在東方天際。高堂隆上疏,且強調如今宮殿修建得過於豪華盛大,而彗星就在天空光輝照耀,這是仁慈的天父發齣懇切的訓誡,(陛下)應當尊崇孝子恭敬惶恐的禮儀,而不應當忽視它,以免加重上天的憤怒。由此可知,高堂隆發覺天象異常,便堅持勸諫明帝不要大興土木,修建宮殿,說明他敢於進諫。
結閤 “ 宗囯為墟,紂梟白旗,桀放鳴條,天子之尊,湯、武有之,豈伊異人?皆明王之胄也。黃初之際,天兆其戒,異類之鳥,育長燕巢,口爪胸赤,此魏室之大異也,宜防鷹揚之臣於蕭牆之內 …… 由此觀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非獨陛下之天下也 ” 分析,夏桀、商紂之輩,放縱私心,極盡私欲,皇天震怒,國傢化為廢墟 …… 由此看來,天下乃是天下人的天下,而不單單是陛下的天下。高堂隆病重在床,還擔憂國事,嚮明帝獻計獻策,希望當朝皇帝不要效仿夏桀和商紂,說明他對國王忠心耿耿。
參考譯文:
魏明帝青龍四年鼕季十月甲申(十五日),在大辰星旁突現異星,後來又突現在東方天際。高堂隆上疏說:“凡是帝王遷都或興建城邑,都要先選定祭祀天神、地神及祭祀祖先的地方,恭恭敬敬地尊奉祭祀他們。將要營建宮殿時,也要先建祖先宗廟,然後再建馬廄和庫房,最後纔興建居室。如今圜丘、方澤、南北郊、明堂與社稷,各神神位沒有確定,宗廟之製也不符閤禮法,而隻是大修宮殿,使人民失掉生計。外人都說‘宮中妃嬪的花費用度,與國傢軍費幾乎相等’,民眾負擔沉重痛苦得活不下去,都抱有怨恨憤怒的情緒。《尚書》說‘上天聰敏明察,實際是人民聰敏明察,上天顯赫威靈,實際是人民顯赫威靈’,這是說上天的奬賞和懲罰,都是隨從民意,順應民心的。用櫟木做椽子,建造陋室居住,是唐堯、虞舜、大禹留下來的帝王風範,修玉台、建瓊室,是夏桀、商紂觸犯皇天的原因所在。如今宮殿修建得過於豪華盛大,而彗星就在天空光輝照耀,這是仁慈的天父發齣懇切的訓誡,(陛下)應當尊崇孝子恭敬惶恐的禮儀,而不應當忽視它,以免加重上天的憤怒。”高堂隆多次懇切直言進諫,明帝很不高興。侍中盧毓進言說:“我聽說君王聖明則臣下正直,古代聖王唯恐聽不到自己的過失,這正是我們不及高堂隆之處。”明帝聽瞭怒意纔算消解。
高堂隆病重,口授上疏說:“曾子曾經說過:‘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我臥床病勢有增無減,常常恐怕溘然去世,我一片赤誠之心,希望陛下稍稍垂閱深思。我觀察夏、商、周三代擁有天下之時,聖賢的君王前後相承,曆經數百年,天下每一尺土地都歸他所有,每一個子民都是他的臣屬。然而夏桀、商紂之輩,放縱私心,極盡私欲,皇天震怒,國傢化為廢墟,商紂被斬首級懸掛在白旗之上,夏桀被流放到鳴條山,天子尊位,被商湯、周武王擁有,難道夏桀、商紂與普通人有什麼不同嗎?他們都是聖明君王的後裔。黃初年間,上天示警,異類之鳥在燕巢中撫育長大,口、爪和胸部都是紅色,這是魏室的特大異兆,應該防備宮牆之內飛揚跋扈的大臣。可以選拔諸位親王,讓他們在自己封國之內建立軍隊,親自統率,如棋子一樣,分布全國,鎮撫皇傢疆土,予以弘揚皇室。皇天不特彆親近誰,隻輔佑有德的聖君。百姓贊詠德政,那麼享國年數自然長久;下麵怨聲載道,上天就會另外選錄授用新的賢能之人。由此看來,天下乃是天下人的天下,而不單單是陛下的天下。”魏明帝親手寫下詔書,對高堂隆錶示深切慰勞。不久,高堂隆去世。
陳壽評論說,高堂隆學業昌明,立誌輔助匡正君王,在發生天變災異時提齣勸告警告,發自內心的誠懇,堪稱是忠臣啊!及至他一定要改變曆法,讓魏國君主效法虞舜,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意願超過通博吧?
15 . C
16 . ① 容顔衰老,病重體弱之愁;
② 離傢日久,思鄉盼歸之愁;
③ 告彆良友,依依不捨之愁;
④ 離留兩難,無從排解之愁。
【解析】
15 .
本題考查學生對這首詩思想內容的理解與藝術特色的賞析能力。
C.“ 頸聯 …… 意在錶現時光流逝之快 ” 錯,麯解詩意,該聯 “ 春風豈識吟人恨,夜雨頻於客捨聞 ” 使用擬人修辭,藉助春風、夜雨兩個意象,意在渲染淒涼氛圍,錶現作者傷感心境。
故選 C 。
16 .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思想感情的能力。
首聯 “ 衰顔怕被青銅見,病骨堪同瘦鶴群 ” ,寫詩人不敢照鏡子,怕看到自己衰弱憔悴老邁的模樣以及因為身體有病備受苦痛摺磨而消瘦不堪的外形。得齣答案 ① 。
頷聯 “ 齣久並荒幽徑菊,未歸長憶滿山雲 ” 寫久彆傢鄉,藉助自然風物抒發思鄉念親的傷感。對幽徑菊荒的想象及對傢鄉山雲的迴憶,錶明詩人離開傢鄉已久。得齣答案 ② 。
頸聯 “ 春風豈識吟人恨,夜雨頻於客捨聞 ” ,使用擬人修辭,藉助春風、夜雨兩個意象,意在渲染淒涼氛圍,錶現作者孤獨寂寞徹夜難眠的傷感心境。得齣答案 ②③④ 。
尾聯 “ 萬柳百花好時節,彆君愁緒亂紛紛 ” ,以樂景寫哀情,用萬柳百花之美好樂景反襯詩人內心深處思念親朋股友的雜亂情緒;再結閤題目 “ 留彆南昌諸友 ” 得齣答案 ③④ 。
17 . 匪女之為美 美人之貽 度義而後動 是而不見可悔故也 梧桐更兼細雨 到黃昏、點點滴滴
[ 示例二: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 ]
[ 示例三:寂寞梧桐,深院鎖清鞦 ]
【解析】
【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錯字: “ 匪 ”“ 女 ”“ 貽 ” 。
18 . B
19 . C
20 .作者把鬍同比喻成城市的脈絡,生動形象地描繪齣鬍同遍布城市各處的形態;使用瞭 “ 是 …… 是 …… 是 …… 更是 …… 的排比句式,既拓展瞭句子的內容,又強調指齣瞭鬍同的意義和價值。
【解析】
18 .
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
如數傢珍:好像數自己傢收藏的珍寶那樣清楚。比喻對所講的事情十分熟悉。耳熟能詳:指聽得多瞭,能夠說得很清楚、很詳細。兩個詞語意思相近,從語境來看, “ 飽含著深厚的鬍同情結 ” 前麵用 “ 如數傢珍 ” 更閤適。
久而久之:經曆瞭相當長的時間。長此以往:長期這樣下去。一般後麵接不好的結果。此處後麵是好的結果,用 “ 久而久之 ” 更閤適。
民胞物與:泛指愛人和一切物類。愛屋及烏:因為愛一個人而連帶愛他屋上的烏鴉,比喻愛一個人而連帶地關心到與他有關的人或物。從語境和詞義來看,此處指鬍同名的來源,選擇 “ 愛屋及烏 ” 。
形影不離:像形體和它的影子那樣分不開。形容彼此關係親密,經常在一起。寸步不離:原指夫妻和睦,一步也不離開。現在泛指兩人感情好,總在一起。從語境來看,此處用於 “ 鬍同和名人 ” 的關係,選擇 “ 形影不離 ” 。
故選 B 。
19 .
本題考查學生辨析並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文畫綫句有兩種語病,一是語序不當,二是殘缺。 “ 它 ” 應該放在 “ 不僅 ” 的前麵,因此排除 A 、 B ;
“ 通風 ” 後麵缺少與 “ 提供 ” 呼應的賓語中心語,可以加 “ 環境 ” ,排除 D 。
故選 C 。
20 .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常見的修辭手法和錶達效果的能力。
題乾要求分析修辭手法的構成和錶達效果, “ 鬍同是城市的脈絡 ” 是一個暗喻,本體是 “ 鬍同 ” ,喻體是 “ 城市的脈絡 ” , “ 是 ” 是連接詞。二者的相似點是 “ 遍布各處 ” ,據此分析其錶達效果即可。
從句式看, “ 鬍同是城市的脈絡,是生活的場所,是傢的方嚮,更是京味文化的精髓 ” 這是一組結構一緻的句子,由 “ 是 …… 是 …… 是 …… 更是 ……” 的句式構成,形成排比句,從形式上有增強語勢的作用,從內容上有強調突齣鬍同的意義和價值的作用。
21 . D
22 . ① 避免(減少)廢棄物産生
② 大力推行垃圾分類
③ 如何將垃圾轉化為資源
【解析】
【分析】
21 .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錶達之銜接排序的能力。
上一句的結尾是 “ 垃圾 ” ,本句開頭以 “ 垃圾 ” 為主語銜接最好,排除 AC 兩項;
下一句重點在 “ 受控的處理方式 ” ,所以本句結尾應落到受控方式進行處置更閤理,排除 B 。
故選 D 。
22 .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錶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
① 處,根據橫綫後的例子 “ 我們可以對産品和包裝進行重新設計,延長它們的使用壽命,增加重新利用次數 ” 可知要對産品和包裝重新設計,是為瞭增加重新利用次數,故應該填:避免(減少)廢棄物産生。
② 處,結閤上文 “ 首先要 ”“ 我們還要 ” 確定空處填的是對於垃圾的正確做法,再根據橫綫後 “ 將乾垃圾和有機垃圾分開 ” 可知空處是對下文的一個總結概括,應填:大力推行垃圾分類。
③ 處, “ 最後,我們還要思考 ” 與上文 “ 首先要 ”“ 我們還要 ” 緊密照應,依然是強調如何做好垃圾處理工作,再根據橫綫後的 “ 垃圾迴收産業 ” 可知應該填:如何將垃圾轉化為能源。
23 .例文:
擇心之所嚮,承時代榮光
青春綺齡,躬逢盛世。培根曾說: “ 國傢的強弱,並不僅取決於有多少高牆、堅壘、大炮、火藥、戰車、駿馬。從根本上說,隻有民氣強悍英武,國勢纔能強盛而不可侮。 ” 少年強,則國強。作為時代的脊梁,國傢的希望,我們要賡續頑強拼搏的民族精神、傳承愛國奉獻的紅色基因,書寫鏗鏘有力的報國華章!
守好心中一方天地,護好人生道德價值,宇宙纔會因我們的存在更加璀璨。中國傳媒大學校長廖祥忠曾勉勵大傢:我們要守住心靈的溫度,提煉良知的純度,擁抱理性,守護好人生的價值。然而,當今社會波譎雲詭、泥沙俱下,《精神明亮的人》一書中寫道: “ 今天的敵人早已不是人,而是物。物之擠壓使心靈感到窒息,感到焦渴,像被絞盡最後一滴水分的糙毛巾 ” 。麵對一個又一個的 “ 潘多拉魔盒 ” ,多少人突破道德底綫,苟且於虛僞的奉承,沉溺於物欲的享樂,淪陷在權勢的爭鬥。對於各種欲望的瘋狂追捧,造成瞭青年精神的萎靡、思想的貧瘠、生命的枯萎。麵對誘惑,我們不要異化,守好心中一方天地,要有理性,有溫度、有良知、有情感,守護好人生的價值。
當代青年要堅守人生底色,在大有可為的時代裏奮勇前行,綻放人生光彩。據新華網調查,超過一半的 “95 後 ” 嚮往的職業是主播和網紅。誠然,職業選擇應充分尊重個人意願,他們這樣的選擇本無可厚非。但他們擇業的原因竟是寒窗苦讀數十載纔能改變命運,而當網紅卻能輕而易舉地獲得豐厚的迴報。這種怕苦怕纍、耽於享樂、愛慕虛榮、不求上進的思想正在逐漸腐蝕青年的靈魂,殊不知,就像邱勇校長所言,拼搏纔是青春最美的底色,奮鬥纔是這個時代的主鏇律。青年應該嚮陽拔節、不負韶華,在孜孜不倦的學習中增長知識、錘煉品格;在兢兢業業的工作中增長纔乾、練就本領;在 “ 亂花漸欲迷人眼 ” 的誘惑中,不忘初心、堅守道德底綫、理性思考,這樣纔能 “ 不畏浮雲遮望眼 ” ,經受住各種挑戰的淬煉,守護好人生的價值。
青山矗立,不墜淩雲之誌;百舸爭流,揮斥青春力量。青年一代不但要守護好自己人生的價值,同時也要承擔起青年的使命。茨威格曾說: “ 人一生最大的幸運,莫過於在他年富力強時發現瞭自己的使命。 ” 那麼,什麼是當代青年的使命?浙江大學校長吳朝暉曾告誡青年要始終胸懷 “ 國之大者 ” 。魯迅也說 “ 無盡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 ” 。青年,生逢其時,肩負重任,隻有把小我融入大我,用青春奉獻祖國,這樣,我們的青春纔會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纔會鎸刻下氣壯山河的足跡。
作傢冰心曾寫道, “ 青年人,珍重的描寫罷,時間正翻著書頁,請你著筆! ” 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在熱血中澎湃激情,在自信中張揚活力,擇心之所嚮,承時代榮光,在最美好的年紀,為我們的青春塗抹最鮮艷的色彩!
【解析】
【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
審題:
這是一道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題,題目由材料、寫作任務、寫作要求三部分組成。材料為六位高校校長給大學畢業生的寄語,主要涉及大學生畢業後為人處世、學習工作等人生成長的內容。
① 清華大學校長邱勇的寄語要求學生要起而行之,言必求實,以行證言,在持之以恒,鍥而不捨,馳而不息,處於最完美的境界中奮進,從而在追求卓越中繪就壯美人生。給人的啓示: “ 行動最重要 ”“ 堅守不懈,鍥而不捨 ”“ 成就在奮進中來 ”“ 青年人要有更高度的人生 ” 等
② 中國傳媒大學校長廖祥忠是要求學生有溫度、有良知、有情感,不要異化,要有理性,守護好人生的價值。給人的啓示: “ 守住心靈 ”“ 人生要有良知 ”“ 理性看待人生 ”“ 人生的價值需守護 ” 等。
③ 浙江大學校長吳朝暉要求學生從我國實際需要齣發,發現和解決我國麵臨的實際問題,服務人民,提升自己的境界,以 “ 讓人民生活幸福 ” 為己任。給人的啓示: “ 放眼天下,胸懷國傢 ”“ 把人生紮根於祖國大地 ”“ 提升人生修為 ”“ 牢記國之大者的初心與使命 ” 等。
④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人生考驗對於人生很重要。麵對考驗,要敢於拼搏,有信心,要堅持,一路無畏嚮前行。給人的啓示: “ 人生要有信心與勇氣 ”“ 人生考驗對於人生很重要 ”“ 敢於拼搏 ”“ 一路無畏嚮前行 ” 等。
⑤ 天津大學校長金東寒是要求學生保持陽光心態,永葆健康快樂。每個人都要擁有一個奮鬥並快樂的人生。給人的啓示: “ 樂觀看待人生 ”“ 心態最重要 ”“ 超越自我 ”“ 成功與失敗的定義 ” 等。
⑥ 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是要求學生有擔當,能踐行 “ 讓人民生活幸福 ” 的使命,有胸懷萬物、兼濟天下的大格局。給人的啓示: “ 人生要執著追求 ”“ 人要有悲憫之心 ”“ 服務國傢與民族 ”“ 推動人類發展的使命 ”“ 責任在肩,使命至上 ”“ 心中要有敬畏之感 ” 等。
寫作任務有三:一是選擇兩至三個人的講話進行立意可以從六位大學校長的寄語中選擇兩至三個人的講話,並加以提煉,形成有機關聯,成為立意方嚮;二是根據 “ 給當代青年以啓示意義 ” 寫一篇文章。注意:必須明確迴答引導語中的問題,體現對 “ 給當代青年以啓示意義 ” 的認識和思考。要有明確的觀點,否則,不得評為一類文;三是結閤自身的發展要求進行思考。對於材料中體現的 “ 高校校長給大學畢業生的寄語 ” 等內容必須在行文中有具體的闡釋或分析。考生可以結閤材料,扣住引導語中 “ 給當代青年 ” 和自身發展這一對象及情境來寫作。
文體自由,但建議寫成議論文。可按照平行結構行文,總論點站在青年人的角度結閤立論, ①④⑥ 是從做法的角度,要求學生怎麼做; ②⑤ 從思想道德角度,要求學生具有什麼樣的品質; ③⑥ 是從理想的角度,要求學生樹立崇高理想。分論點從考生選擇的兩到三條校長畢業寄語中提煉關鍵詞。最後,緊扣立意,說明對當代青年人和自身的思考。
立意:
1.①③ 組閤:行勝於言,久久為功,纔能始終胸懷 “ 國之大者 ” 。
2.②⑤ 組閤:保持陽光心態,守護心靈溫度 ……
3.②⑥ 組閤:擁抱理性,守護好人生價值,纔能做到心中有愛、心中有責、心中有戒。 4.①③⑤ 組閤:心於至善,提升心性修為,方可不會被自己打敗。
5.①④ 組閤:在奮進路上,堅持久久為功,同時要有戰勝睏難的信心和勇氣。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