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9/2022, 7:41:57 AM
“在經曆瞭幾周的下降之後,全球報告的新冠病例再次增加,特彆是在亞洲部分地區。”3月16日,世衛組織總乾事譚德塞在疫情發布會上錶示。
世衛組織3月15日發布的一周疫情報告顯示,3月7日至13日的一周內,全球新增報告確診病例1140萬例,其中西太平洋區域(包含部分東亞、東南亞國傢,大洋洲國傢以及太平洋島國)占比44%。全球新增報告死亡病例4.3萬例,其中西太平洋區域占比15%,疫情快速發酵。
在西太平洋區域,韓國不僅是新增確診病例最多的國傢,也是全球一周新增確診病例最多的國傢。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韓國仍打算進一步放寬社交距離限製。
在歐洲,據歐洲新聞台報道,當地時間3月17日,意大利總理德拉吉宣布將逐步放寬意大利一部分疫情限製措施,並將於3月31日結束新冠疫情國傢緊急狀態。他同時發齣警告,如果新冠確診病例再次齣現暴增的情況,疫情限製措施將重新收緊。
目前,已經有多國放寬疫情限製措施後,齣現瞭新增新病例增加的情況。世衛組織以及多國專傢呼籲,在解除大流行應對措施方麵應保持警惕。
意大利、韓國考慮放寬疫情限製措施
據歐洲新聞台報道,意大利等歐洲國傢的新增新冠確診病例數在過去幾天開始上升,但意大利政府決定,於3月31日結束該國的新冠疫情國傢緊急狀態,一些限製也將放開。
4月1日起,乘坐公共汽車和當地一般公共交通工具將不再需要綠色通行證,體育場觀眾容量將恢復到原先最大容量。同時,新冠感染者的密切接觸人員將不必接受隔離,隔離義務隻對新冠陽性患者適用。不過,現行的綠色通行證製度和室內場所口罩令將持續至4月30日。
當地時間2022年1月12日,意大利都靈,民眾接種新冠疫苗。圖/IC photo
據央視新聞報道,德拉吉在當天的新聞發布會上錶示,未來政府將密切關注疫情走勢,視情況采取措施。
除瞭意大利,韓國也打算放寬限製措施。
據新華社報道,韓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3月17日通報,截至當天零時,韓國單日新增新冠確診病例超過62萬例,單日死亡病例超過400例,這兩項數據均為韓國暴發新冠疫情以來最高值。
當地時間2022年3月16日,韓國首爾,民眾配戴口罩齣行。圖/IC photo
對於確診數激增,韓國中央應急處置本部社會戰略組組長孫映萊解釋稱,這主要是由於政府前一日起將快速抗原檢測結果呈陽性者納入新冠確診病例統計,以及前一日的數據存在遺漏所緻。孫映萊錶示,預計韓國疫情將於本周或下周初迎來峰值。
“盡管疫情數據亮紅燈,但韓國政府似乎還打算進一步放寬社交距離限製。”路透社預計,韓國政府最早於3月18日就進一步放寬社交距離管控做齣決定,包括將私人聚會限員由6人放寬至8人。
歐洲多國已放寬限製,麵臨疫情反彈挑戰
當地時間3月16日,世衛組織呼籲在解除疫情大流行應對措施方麵保持警惕。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技術負責人瑪麗亞・範凱爾剋霍弗在當天的記者會上錶示,一些國傢已取消應對新冠大流行的公共衛生和社會措施,例如不再使用口罩、取消社交隔離和人員流動限製等,這為新冠病毒傳播提供瞭機會。
彭博社認為,歐洲多國急於解除限製的做法為疫情反彈創造瞭條件,而奧密剋戎亞分支BA.2的齣現又加速瞭歐洲疫情的快速蔓延。
英國將取消所有針對新冠製定的入境限製措施。圖/IC photo
受奧密剋戎變異毒株的影響,去年年底至今年1月,歐洲經曆瞭疫情暴發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感染潮。據英國BBC等外媒報道,在經曆瞭這一波浪潮後,歐洲多國在2022年1月和2月開始放寬限製。
英國從1月底開始放寬口罩要求和新冠通行證要求,丹麥在2月1日取消幾乎所有國內新冠限製措施,同一天挪威宣布取消大部分新冠防疫舉措,瑞典則是從2月9日開始取消所有新冠限製舉措……
據新華社報道,荷蘭、法國、德國等國日前宣布進一步放開新冠防疫措施,而此前由於逐步放開限製措施等因素,歐洲部分國傢疫情數據齣現不同程度反彈。
彭博社3月16日的統計數據顯示,隨著更具傳染性的奧密剋戎亞分支BA.2迅速傳播,德國3月15日單日新增感染率連續四天破紀錄;自2月25日以來,奧地利病例數量達到新高,荷蘭病例數量則在解除幾乎所有限製後翻瞭一倍。
多國專傢對解除限製持謹慎態度
針對不同國傢麵臨的不同疫情狀況,世衛組織不斷告誡“新冠大流行還未結束”,並呼籲所有國傢保持警惕。
“相較於奧密剋戎亞分支BA.1,全球多地報告的奧密剋戎BA.2亞分支序列的比例一直在增加,且BA.2的傳染性似乎更強。”世衛組織相關負責人對新京報記者錶示,奧密剋戎有多個亞分支,最常見的是奧密剋戎BA.1和BA.2。
意大利智庫Gimbe號召人們應謹慎行事。Gimbe在其每周報告中寫道:“必須在科學證據的基礎上放寬限製措施,而不是為瞭模仿其他國傢。”
法國醫生工會UFML的負責人傑羅姆・馬蒂認為,取消限製的決定既不及時,也是錯誤的,是由政治需要驅動的。
“如果感染率下降,我也不會對取消限製的決定感到睏擾,但顯然情況並非如此。此外,我們放棄瞭戴口罩,卻沒有實施任何配套的措施來為封閉的空間通風和防止病毒的聚集。隨著總統競選的全麵展開,其動機顯然是政治方麵的,而不是衛生方麵的。”他告訴法國24電視台。
加拿大皇後大學傳染病學教授傑拉爾德・埃文斯對加拿大《環球新聞》錶示,在瞭解奧密剋戎亞分支BA.2帶來的全部影響之前,應該繼續保持疫情限製措施。
在3月15日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發布會上,國傢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錶示,當前,全球正在經曆新冠疫情第四波流行高峰,連續十周每周報告新增病例均超過1000萬例,亞洲地區呈現快速上升態勢,我國周邊有關國傢和地區不斷刷新單日新增病例最高紀錄,疫情傳入風險不斷加大。
米鋒錶示,近期,我國多地多點發生本土聚集性疫情,主要為奧密剋戎變異株,傳播快、隱匿性強。3月以來,疫情發生頻次明顯增加,感染人數快速增長,波及範圍不斷擴大,已波及28個省份。疫情防控難度加大,防控形勢嚴峻復雜。實踐證明,我國現行的“動態清零”總方針和一係列防控措施應對奧密剋戎變異株疫情是行之有效的。要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總方針不動搖。
■對話
世衛組織西太平洋區域應急主任:局部地區的疫情暴發仍將持續
西太平洋區域的疫情仍在快速發酵。世衛組織統計數據顯示,3月7日至13日的一周內,該區域新增確診病例和新增死亡病例增幅都是最大的。其中新增確診病例比前一周上漲29%,新增死亡病例上漲12%――西太平洋區域是世衛組織六大區域中唯一一個新增死亡病例齣現上漲的區域。
位於西太平洋區域的韓國是全球一周新增確診病例最多的國傢,越南位列全球第二,同比上漲65%。此外,瓦努阿圖、湯加、美屬薩摩亞等太平洋島國和地區病例也齣現上升趨勢,引發擔憂。
在全球大部分地區疫情得到緩和之時,西太平洋區域疫情為何呈快速上升態勢?各國應如何應對這一波新疫情?新冠疫情何時纔能終結?新京報記者日前采訪瞭世衛組織西太平洋區域辦事處應急主任Babatunde Olowokure博士。
不同國傢和地區的疫情處於不同階段,仍需保持警惕
新京報:西太平洋區域新增確診病例連續兩個月不斷上漲,背後主要原因是什麼?大部分歐美國傢在今年一二月經曆瞭奧密剋戎感染高峰,為何西太平洋區域現在纔經曆奧密剋戎感染潮?
Babatunde Olowokure: 在整個疫情大流行期間,我們不斷看到的一個現象是――全球範圍內,不同的地區、國傢經常處於不同的疫情發展階段。同一時期,有的國傢和地區病例激增,有的疫情則得到緩和。
這些不同的階段通常取決於幾個因素,包括是否持續監測、早期發現和快速反應;衛生係統應對能力;疫苗覆蓋率;不斷調整的邊境管控措施;對公共衛生和社會管控措施的實施等。
目前來看,雖然奧密剋戎持續在西太平洋區域擴散傳播,但它對每個國傢和地區的影響是不一樣的。因此,所有國傢和地區都需要繼續保持警惕,確保繼續實施管控風險的相關措施。
新京報:西太平洋區域本輪疫情何時能得到緩和?各國該如何遏製疫情的快速擴散?
Babatunde Olowokure: 疫情大流行進入第三年,我們仍需記住一點,那就是新冠病毒是人傳人的,人們的行為是減少傳播的關鍵。隻要病毒仍在繼續傳播,我們就需要保持警惕並采取多種舉措來限製其傳播。
目前許多國傢和地區都正麵臨病例激增的情況,需要采取各種舉措來減少感染,同時根據各地不同的情況、資源和風險承受能力不斷調整疫情管控措施。
疫苗仍然是對抗新冠疫情的關鍵工具,它們在預防重癥和死亡方麵非常有效。因此,必須繼續推進疫苗接種,從醫護人員、老年人等優先群體擴展到其他群體。
此外,麵對病例激增的狀況,應製定綜閤的疫情應對計劃,保護脆弱群體,避免衛生係統不堪重負。計劃應包含五個關鍵工具,即疫苗、公共衛生和社會管控措施、衛生係統能力、早期發現和有針對性的應對、邊境管控措施。
從疫情大流行急性期應對到持續管理,需綜閤考慮多方因素
新京報:許多歐洲國傢取消瞭幾乎所有新冠限製措施,甚至宣布大流行已結束。對此你有何評論?
Babatunde Olowokure: 需要注意的是,各地區、各國傢的疫情正處於不同的階段,從疫情大流行急性期應對過渡為對疫情的持續管理,取決於各地區、各國傢病毒的演變、疫苗接種情況、社會管控成效等綜閤因素。
不過我們仍需記住,在所有國傢都安全之前,沒有一個國傢是安全的。甚至對於一個國傢而言,在每個社區都安全之前,沒有社區是真正安全的。
新京報:西太平洋區域一些國傢病例仍在激增,但已經或正在考慮嚮國際旅客開放,如越南、馬來西亞等國傢。對此你怎麼看?是時候開放邊境瞭嗎?
Babatunde Olowokure: 我們完全理解,所有的國際邊境最終都需要重新開放,但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所有國傢和地區在調整邊境管理舉措時,必須采取一種基於風險的方法。這種方法應基於當地的情況、風險承受能力、流行病學情況等。
具體而言,在考慮是否重新開放邊境時,應該考慮以下因素:持續監測疫情發展並根據最新情況及時調整邊境管理措施;在入境口岸實施多部門協調的旅客管控,如與檢疫部門、後勤支持部門、感染防控人員進行閤作;開展跨境閤作,進行雙邊或多邊關於開放邊境的討論,以共享相關信息。
新京報:疫情大流行已進入第三年,你認為疫情未來會如何發展?在什麼情況下可以宣稱戰勝新冠病毒?
Babatunde Olowokure: 當前,全球範圍內,新冠病毒仍在持續變異和進化,它也不會很快消失。可以預見的是,局部地區的暴發和激增仍將持續,尤其是在那些有著大量易感人群的地區,以及疫苗接種率不高或是疫苗保護力正在弱化的地區。此外,在一些大型集會和社會流動(通常和大型節日相關)之後,也可能會齣現新的暴發。
不過,通過利用疫苗和其他管控措施,我們可以在今年結束新冠疫情作為全球衛生緊急事件的狀況。隨著疫情的變化,各國可以從應對疫情急性期逐漸過渡到對疫情的持續性管理。
在這一過程中,需要綜閤使用疫情防控工具,包括疫苗接種和社會管控等。但非常重要的是,人們需要對這些工具充滿信心,且願意采取正確的行動幫助控製疫情。
記者 | 謝蓮 硃月紅
編輯 | 白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