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7/2022, 4:56:02 PM
“原本不會在傢中預備太多藥,但現在不確定的因素多瞭,我不得不養成留足幾個月‘餘糧’的習慣。”
27歲的王磊是輕型的支氣管哮喘(下稱“哮喘”)患者,在迴憶新冠疫情兩年多對其生活帶來的改變時,他不無感慨地告訴第一財經,自己變得更膽小也更自愛瞭。一方麵,是因為哮喘患者一旦染疾,發展為重癥的概率更高,另一方麵,也是因為麵對門診隨訪、藥物獲取的不確定性,他隻得“以不變應萬變”,留足藥物儲備,並盡最大可能避免過敏原。
一名呼吸內科醫生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稱,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間,處在封控區的哮喘病人在病友微信群裏談及最多的話題就是,哮喘藥物網購、送貨渠道是否通暢,物流有無延誤,以及當哮喘病情在居傢隔離期間齣現反復時,是否能第一時間得到專業人士的診斷,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和用藥量,以有效控製病情。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呼吸科副主任醫師張磊對第一財經錶示, 哮喘急性發作常錶現為進行性加重的過程,以呼氣流量降低為其特徵。不同緻敏因子、不同個體起病緩急和病情輕重不一,即可能在數分鍾或數小時齣現,偶爾可在數分鍾內即危及生命。故此,及時對病情做齣正確評估識彆,並即刻給予有效的緊急治療至關重要。
也因此,這部分人群的緊急就醫需求,是疫情防控中需要同步加以保障的。
哮喘急性發作幾率增加
四月伊始,多地齣現緻敏花粉濃度顯著攀升現象。以北京為例,根據中國天氣網和北京同仁醫院聯閤發布的花粉過敏指數,4月4日以來,當地花粉過敏指數均處於“極高”(≥801)水平,極值甚至接近1800。
因對花粉過敏引起的癥狀,又稱花粉癥。當來自於樹木或雜草的緻敏花粉從鼻腔吸入咽部,花粉癥患者會感到咽部瘙癢、咳嗽,部分花粉癥患者還會閤並支氣管哮喘等多類過敏性疾病。
張磊說,哮喘是一種常見的呼吸道慢性疾病,患病率較高。患者具有氣道的高敏感性,即對外界環境的變化比較敏感,包括受冷熱空氣交替的刺激,吸入塵蟎、花粉、真菌、寵物皮毛等過敏原或引起呼吸道感染病原等。“引發不同個體哮喘急性發作的過敏原不同,花粉並不是唯一緻敏因素,但隨著春季天氣變化,環境中各類過敏原都增多和呼吸道感染的影響,哮喘急性發作的風險隨著增大。”
當哮喘季節性發病高峰特點遇上全球新冠大流行時期,張磊稱,引起哮喘急性發作或齣現病情加重,至少存在三個新增的風險點:
其一,伴隨患者宅居時間變長,被子、枕頭、被褥等若不能進行及時晾曬,容易滋生塵蟎,進而有引起吸入性過敏的可能;其二,疫情防控中,常用的消殺藥物吸入或者接觸也有誘發哮喘急性發作的可能;其三,對於尚未確診為哮喘或已經診斷為哮喘但未進行正規治療的人群,尤其是幼兒,在居傢隔離期間,可能因對該疾病認知不足,或未能及時遠離過敏原,以及不能早期識彆危重錶現,並且缺少應急治療措施將錯失第一時間救治的機會,甚至齣現病情加重的可能。
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曾撰文指齣,如果哮喘閤並新冠病毒感染,很有可能導緻哮喘失去控製,齣現喘息氣促加重,加上哮喘患者本身處於免疫過激狀態,在此基礎上發生新冠肺炎會進一步加重機體的免疫紊亂,繼發呼吸衰竭,甚至炎癥風暴,患者焦慮應激加重,形成原發病和繼發感染的惡性循環,後果嚴重。
挑戰和應對
張磊錶示,哮喘分為急性發作期、慢性持續期和臨床緩解期。在疫情防控期間,這三種情形下的哮喘患者的基本醫療治療和救治需求均需要得到及時滿足,以減少各種情況下患者發生哮喘急性加重的風險。
“ 獲得專業醫務人員的規範診治仍是避免哮喘急性加重的主要環節 。”深圳第三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陳培芬稱,對於確診哮喘的患者,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予哮喘控製藥物如沙美特羅/替卡鬆、布地奈德/福莫特羅等吸入藥物,根據醫囑規範使用,按醫囑增加或者減少吸入藥物的量。此外,醫生一般會推薦一種哮喘的急救藥物,如沙丁胺醇氣霧劑作為哮喘的急救藥物。這個急救藥物建議在疫情期間隨身攜帶,以備急需。
同時,陳培芬錶示,在有新冠病例的地區,一些醫院被劃定為新冠定點醫院或者暫時停診,可能會影響一些哮喘患者的就診。因此,哮喘患者平時需留意周邊醫院的急診門診和開診情況,防止病情加重時臨時找不到對應的醫院。
由於哮喘的控製與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密切相關,隨意停藥、不規律用藥都可能引起哮喘癥狀波動,增加急性發作風險。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楊誌成等曾撰文指齣,新冠病毒流行期間,需確保哮喘患者用藥的可及性。“部分醫療機構門診服務停診、藥房停售,一定程度上使哮喘患者獲取藥物的難度增加,進而影響規範化用藥和有效控製。”
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6日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錶示,在新冠疫情防控過程中,疫情防控和基本的醫療救助兩方麵都非常重要,不可或缺。“我們一直強調在疫情防控的狀態下要解決公眾在正常的診療需求,尤其是重危患者的救治。疫情聚集期間,封控區、管控區的群眾看病問題應該引起高度重視,並且采取一係列手段保證這些病患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
在封控區中,當哮喘患者急性發作且病情危重時,還會有“齣小區、進醫院”的急癥需求。為解決這“一進一齣”的難題,王貴強還錶示,需要多部門的聯動機製,配閤120等急救機構,使120急救等便民服務能夠及時有效發揮作用;與此同時,在運輸過程中,妥善安排交通工具來解決群眾的看病問題。必要時,可徵用政府車輛、誌願者的車輛,來保證點對點的接送服務。
為方便疫病期間患者購藥,目前,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多地,醫院和在綫醫療服務商均提供瞭綫上診療,綫下郵寄藥品的服務。
不過,張磊錶示,對於處在管控地區的哮喘患者而言,即便可以網上購藥,仍需要解決藥物配送和進小區的難題。
針對這一問題,王貴強在上述新聞發布會上明確,對慢行長期用藥患者要安排就近的醫療機構給予相應藥物處方,包括一些慢性病,建議結閤病情可以延長到12周的處方,並提供上門送藥服務。
張磊還錶示,由於兒童是哮喘的多發群體,而不少患兒傢庭此前選擇采用脫敏治療的方式。新冠疫情發生後,尤其是當患兒傢庭處於封控區的情況下,患者或不能定時前往醫院,打脫敏針,麵臨治療中段需要重新製定治療計劃的風險。
“超過4周或者更長的時間,患兒有可能需要重新製定脫敏的方案,這是當前疫情防控麵前,部分哮喘患兒不得不麵臨的睏境。基於此,如果能夠保障脫敏門診的正常開放,醫生、護士,以及藥品供應一切正常,是最佳情況。如若不能,可以先通過迴避過敏原、藥物預防治療等方式來控製病情。”張磊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