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鏈傢公益發起“鏈·未來成長計劃”,這個項目是為甘肅地區孤貧兒童提供幫助,這些孩子大多單親、失獨、殘疾等,傢境特彆睏難。
當李峰岩瞭解到貧睏孩子的情況後,成為鏈·未來成長計劃的首批資助人,後來,他便一直關注著這個項目,至今已資助 35 個孤貧兒童,目前是資助孩子最多的鏈傢人。
2016 年,鏈傢公益邀請瞭一部分貧睏孩子到三亞參加鼕令營,這是李峰岩第一次見到他資助的孩子們,看著他們平安健康地站在麵前,李峰岩感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快樂。給予幫助既改變瞭孩子們的未來,也把個人的價值感與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感聯結在一起。
作為貝殼公益基金會的榮譽理事,我們和鏈傢總經理李峰岩聊瞭聊,聽瞭聽他對公益的理解和他做公益這些年來的一些思考,以下為采訪實錄:
Q:您的花名是“善若”,帶一個“善”字,當時您為啥起瞭這個名字?
A:是因為我很喜歡“上善若水”這句話,水是中性的但是很有力量,至高的品性就像水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這是我一直推崇的態度,不與世人爭一時之長短。
Q:您有小孩嗎?您平時和孩子們的相處方式是怎樣的?目前的教育不平等問題,您怎麼看?
A:有三個孩子,一個6歲,一個8歲,一個12歲,平時比較尊重他們,會給他們比較大的空間。
在中國,教育不平等是現實,不管是城鄉之間、還是區域之間,短時間內,教育不平等的溝壑很難填平,而且會一直存在。
因為有瞭對比,所以我們纔會感受到不平等。身在其中的人,是看不到差異的。這個社會應該盡可能地讓更多的不平等被大傢看見,大傢有能力的都該做齣些努力。
Q:今年是咱們第一屆太陽花班孩子中考,考得還不錯,有什麼話想和孩子們說?
A:我希望他們都能好好享受自己的青少年時光,陽光對所有孩子都是公平的,這個階段的時光是最寶貴的,時光一去不復返,以後的路再慢慢走,自己的路都得自己走。
Q:您平日裏最關注什麼類型的的公益項目?
A:平時會關注大病類的公益項目。還有就是教育類項目,教育就是未來,對教育投入多少都不過分。我希望公益能真正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Q:講一下您對公益的理解?
A:在中國做公益,容易有兩個極端,要不然就是騙錢,要不然一分錢不賺。
我說的第一種騙錢主要指信息不夠透明,這兩年也冒齣瞭不少詐捐事件;第二種是耽誤時間、耗費精力、還要自己搭錢,做公益要受苦受罪。
這兩個極端,我個人感覺都不是做公益的正確姿勢,未來的公益應該擁抱商業,找好商業和公益的結閤點,那樣,公益纔會有最好的效果。
公益這個事和民族習慣也有關,中國人本身對公益的感知可能沒那麼強烈,中國人開始做公益,要養成,需要一個教育的過程。
所以做公益,營銷很重要,要藉助一切內外部機會,把公益項目的影響力打造齣來,讓更多人對公益有感知,纔能吸引他們加入進來。
中國的財富需要二次分配,我們應該動用平台的力量,建立一種機製,讓更多有能力有意願的人以更加低門檻的方式投入到公益中。
Q:北京鏈傢這兩年的社區口碑特彆不錯,您怎麼看待“社區友好”?
A:我們做的就是社區的生意,“社區友好”這件事是非常必要的,我說兩個方麵吧。
首先,做生意的角度來看,我們有必要和社區做鏈接,社區鏈接是高頻的,業務是低頻行為,要用高頻來帶動低頻。
其次,我們的門店和人本身就是社區的一份子,大傢互相幫忙,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很正常,畢竟我們門店裏有那麼多年輕力壯的小傢夥們,就該多多幫助社區裏的老人們。
在鏈傢的文化裏,一直很強調“閤作共贏”,我們和鄰居之間也要閤作,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讓幫人成為一種習慣,當然我們不提倡自身有危險的前提下去幫助彆人。
趕上今年的疫情,深切的認識到到社區的重要性,現在更加關注社區鏈接這塊瞭。
Q:教老人用手機是過去一年我們一直在主推的公益項目,您怎麼看待這個項目?
A:一代人終將老去,我們要幫老人,是方方麵麵的。50後、60後他們這一代人和科技是脫鈎的,這個項目做的是裂縫的彌閤。
未來在網上解決百分之七八十的場景,比如VR、AI這些新東西冒齣來,當有一天,我們老去,我們也需要幫助,所以這個項目特彆好。
Q:從鏈傢到貝殼,您感覺作為企業在公益層麵上應該更加多做點什麼呢?怎麼看待經紀人做業務和做公益的關係?
對公益項目要進行分類,對不同分類進行精細化運營,大體可以分成三類:隻齣錢不齣力的、隻齣力不齣錢的、又齣力又齣錢的。
我們公益項目的運營要更加透明,讓所有捐款的人都能有感知,知道自己的錢用在瞭哪裏。
還要充分發揮標杆的力量。這些標杆應該是一些默默做公益的普通人,不能過於特殊,平常人做公益的事跡纔更有力量。
要發動經紀人力量成為我們宣傳的重要渠道,加強對他們的培訓,告訴他們我們是什麼樣的組織,在做什麼,培訓他們宣導的邏輯。
另外,我希望鏈傢與貝殼的公益越做越好,更多的經紀人可以加入進來,身體力行的幫助更多的人。
貝殼找房青島站感謝您的觀看。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