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5/2022, 7:40:29 AM
人物
鉉珊,長沙東君文化工作室主理人,“天下第一梳”楊樹雲先生親傳弟子。
靈榖,洵風文化舞蹈藝術顧問。
感言:穿上漢服,做好相應的妝造,你會發現一個全新的自己。漢服是傳統的標識,是文化的縮影,要更深入地學習探索,纔能真正做到傳承文化從我開始。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洪虹
19年前,一位名叫王樂天的民間人士,把一套根據《大漢天子》仿製的漢民族傳統服裝穿上鄭州街頭,引發各界人士和媒體強烈關注。自此,在生活中黯淡、失傳瞭300多年後,漢服迎來復興。
而今,漫步長沙大街小巷,男男女女身著漢服齣行已不鮮見。服裝是哪個朝代的?妝發造型符不符閤身份?哪裏的漢服大秀更專業?大傢關注的問題也越來越深入,越來越專業。
漢服熱催生瞭一個龐大的市場,也衍生齣一個全新的職業:漢服妝造師。這個初夏,記者跟隨長沙兩位漢服妝造師,為大傢揭開這份職業的神秘麵紗。
著迷:愛上中國式優雅
“小時候最喜歡看白娘子,經常和小朋友在傢玩披床單遊戲,盤上頭發,感覺自己就是仙氣飄飄的仙女!”絕大多數漢服妝造師,都是從漢服愛好者發展而來,而不少漢服愛好者,兒時癡迷於古裝打扮,鉉珊也不例外。
2018年,本在央企有著穩定工作的鉉珊辭職,和閤夥人投資30多萬元創立長沙東君文化,一邊承接漢服妝造拍攝、漢服文化活動策劃執行等項目,一邊進行漢服文化公益推廣。
傢人起初十分不解,還斷掉瞭鉉珊的生活費:放著好端端的“鐵飯碗”不要,“虛無縹緲”的“古裝”能玩齣什麼名堂?
鉉珊偏要證明自己的選擇。通過學生時代混跡漢服圈子學習到的入門知識,她把工作室經營得有聲有色。僅漢服妝造這塊,一年收入10萬元以上。
靈榖“入坑”漢服,是在2014年她在英國薩裏大學留學期間。一次,當地漢服協會嚮古典舞專業的她發齣邀請:能不能穿上漢服,為本地和華人觀眾錶演一支舞蹈?生平第一次,她穿上瞭主辦方為她準備的一件麯裾(漢服的一種款式)。這支舞蹈後,當地公益組織接連邀請她前往各類慈善晚宴。每每結束晚宴,當地人都迫不及待試穿漢服,連連贊嘆:“中國人真是太優雅瞭!”
自此,穿上漢服在各地拍攝宣傳視頻,在多個城市策劃組織漢服推廣活動……無論是學業深造還是遙念傢鄉,漢服都成為瞭靈榖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載體和寄托。
從韆百年前的主流服飾,到近年復興,漢服産業受到年輕人和資本熱捧。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漢服愛好者僅200萬人,2021年這一數字已近700萬人。
2017年,鉉珊和靈榖在長沙相遇。
職業:入門容易精通難
“漢服其實不是指漢代的服飾,而是我們漢民族的傳統服飾。”靈榖說,漢服款式繁多復雜,還有禮服、常服、特種服飾之分,更細分下來,主要包括三大類:“深衣”製(上衣下裳縫在一起)、“上衣下裳”製(上衣和下裳分開)、“襦裙”製(襦,為短衣)。
漢代流行麯裾,唐代流行齊胸襦裙,宋代流行百迭裙、宋褲;盛唐妝容濃烈鮮艷,眉形有40多種,明朝妝容則淡雅素淨……對初入門的漢服妝造師來說,熟習漢服在各個朝代的不同款式、妝容特色,是基本功。然而,“入坑”時間越長,鉉珊越意識到,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漢服妝造師,自己的知識不夠用瞭。
2020年,疫情來襲。趁著工作室業務不忙,鉉珊做齣決定:去蘇州拜師學藝。這也成為瞭她人生中最重要的決定之一。師父叫楊樹雲,中國著名化裝藝術傢,1986年曾擔綱《紅樓夢》的化裝設計,有著“天下第一梳”的美譽。
在大師的指導下,從不同朝代的妝造細節、儀態禮儀,到曆史文化,再到和靈榖一道自製飾品,鉉珊開始係統學習妝造知識。“需要大量補課,閱讀各個朝代的曆史文化書籍,還有藝術類書籍提升審美能力,這樣纔能學以緻用。”
特彆是在學習漢服復原類妝造的過程中,鉉珊自己也成為瞭一名漢服大秀模特。她和團隊復原瞭大量漢服妝造,包括簪花仕女圖、永樂宮壁畫供花玉女等,在全國各地推廣漢服復原妝造,還被央視采訪。
如今,鉉珊的工作室裏有著500多套漢服,為客人提供的妝造套餐從數百元到數韆元不等。“每個人喜歡的類型不一定就適閤,比如嬌小玲瓏的女孩子,我們就不太會推薦麯裾,會壓身高,而且氣質不一定吻閤。”客人進店,鉉珊會根據客人的五官、氣質來推薦適閤對方的妝造,而不是盲目迎閤客人口味。一些客人想隨心所欲地對服裝、飾品、妝容進行搭配,鉉珊也會善意提醒,一套造型不能在各個朝代間“穿越”,原汁原味纔是漢服妝造的精髓。
文化:是産業更是自信
洋湖水街新國潮漢服文化節、銅官窯尋夢漢唐盛世……這兩年的不少節假日,靈榖都“泡”在長沙各大漢服文化節。“洋湖水街那次,光我自己手工做的漢服蝴蝶配飾,一天就賣瞭1000多元。”漢服妝造是靈榖的兼職,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帶來一些收入,這讓她倍感充實又有成就感。
相比兼職,在長沙,全職漢服妝造師雖然進入門檻低,後期的係統學習一般都要花費數年時間,投入的學習成本也要數萬元。“春鞦是旺季,夏天淡一些,鼕天拍的人也越來越多瞭。”鉉珊說,漢服妝造師要想贏得市場,除瞭自身審美、修為外,業務經營範圍、規模、品牌、宣傳都很重要。
因而,鉉珊正計劃將自己現有的工作室升級,擇新址打造一處漢服文化推廣中心,客人來到這裏,除瞭能瞭解漢服文化、做妝造、拍美美的寫真照、談天飲茶外,還可以定製漢服演齣、大秀以及相關活動的策劃執行。
“對於漢服要不要、能不能進入大傢的日常生活,有一句話叫‘始於顔值,陷於內涵,終於實用’。”在靈榖看來,近年漢服妝造日趨生活化,對不少年輕人來說,漢服甚至已成為日常穿著。這種自然不刻意,傳遞齣年輕人深深的文化自信。
鉉珊和靈榖發現,一些微妙的變化正在發生:一次,鉉珊和朋友穿漢服在長沙黃興路步行街逛街,路過的���倉鋼傅愕鬮飾�什麼穿“和服”,旁邊一位六七歲的小朋友趕緊糾正“這不是和服而是漢服”,這讓鉉珊意外又開心。靈榖在社區的漢服古典舞課,今年迎來瞭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參與,原創的舞蹈教材《詩詞舞蹈》也在網上受到熱捧――這讓她們愈加堅定地在這條道路上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