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4/2022, 10:20:15 AM
要身世沒身世,要相貌沒相貌
80多歲的乾隆納瞭2個貌美如花的妃子,卻還在翻已經78歲愉妃的牌子。
年輕時不受寵的愉妃究竟有什麼魅力?乾隆憑什麼放著十幾歲的少女不要,偏偏這麼寵幸高齡的愉妃?
不管哪個朝代,很多皇帝為瞭拉攏一些權臣,都會納他們的女兒或者姐妹為妃,比如年羹堯的妹妹年氏,這樣的妃子往往都比較受寵。
但是愉妃珂裏葉特氏是個例外。
愉妃齣生在康熙時期,她的父親隻是一個五品的員外郎,她開始侍奉乾隆的時候,乾隆還沒有當上皇帝。
雍正五年的時候,弘曆身邊的格格已經有八九個人瞭,愉妃就在其中。
不過那時伺候弘曆的很多格格都有顯赫的傢世,愉妃在裏麵根本沒什麼存在感,無論是比美貌還是比傢世,愉妃沒有一樣能拔尖。
“愉”這個字在滿語中是溫柔、溫和的意思,乾隆給她這個稱號,就能知道愉妃也就隻有溫順能拿得齣手瞭。
珂裏葉特氏又被稱為海佳氏,乾隆登基後,作為以前在潛邸就開始服侍的格格,自然是全都獲得瞭冊封。
當時的愉妃被封為瞭海常在,這個位份相當低瞭,稍微有點傢世的選秀女子剛進宮都要封個常在。
不過在封建王朝作為皇帝的女人,除瞭受寵,還有一條路就是生兒子,如果能生齣一個好兒子,再不受寵的妃子都能得到地位保障。
很顯然愉妃就是比較幸運的那個,她生瞭乾隆最喜歡的皇子,甚至一念之差就是將來的“太後”。
乾隆6年,還是貴人的愉妃生下瞭五皇子永琪,乾隆很高興,將她晉升為嬪,也就是這個時候賜瞭“愉”這個稱號。
永琪是瓊瑤筆下多情的五阿哥,但曆史上真實的永琪絕對不是隻知道情情愛愛。
那麼為什麼說隻需要一念之差,愉妃就能成為太後瞭呢?
永琪是一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精通騎射、武藝突齣,甚至還精於天文算法的人,他的能力遠比人們想象的還要齣眾。
乾隆對這個兒子異常看重,因此將他封為瞭“榮王”,“榮”字就是光榮、榮光的意思,更重要的是,在這之後因為一次意外,讓乾隆對永琪的內心發生瞭質的變化。
有一年,乾隆正在圓明園看龍舟,當時正值夏季,每年這時候乾隆就要拖傢帶口地來避暑。
因為正好趕上端午節,在內務府的安排下,乾隆帶著太後以及眾嬪妃舉行瞭很隆重的宴會,經過大半天的觀看,眾人都盡興而歸。
下午午休時分,乾隆迴到九州清晏殿小憩片刻,當時四阿哥永�A還在殿內當值,但是不知怎麼的,殿中突然起火,父子二人瞬間被圍睏在大火中。
兩人急忙呼救,但是半晌都看不到有人來救駕,就在韆鈞一發之際,隻見永琪不顧大火破窗而入,不要命地背著乾隆就往外跑。
而當乾隆再去尋找永�A的時候,卻發現他早已獨自跳窗逃走瞭。
經過這個事件之後,兩個兒子的雲泥之彆瞬間就對比瞭齣來,從此乾隆對永琪開始瞭偏愛。
皇傢的母憑子貴
永琪24歲那年就被封為瞭和碩榮親王,而這樣的殊榮是獨一無二的,在乾隆所有的兒子中,隻有三個人是被生前就封親王的。
而永琪是最早被封親王的人,就連和碩嘉親王,也就是後來的嘉慶帝都在他之後。
實際上從這個時候開始,乾隆就動瞭將他立為儲君的想法,這足以看齣永琪是真的優秀,所以完全可以想見,對於一位培養齣這麼優秀的兒子的母親,乾隆也是比較欣慰的。
愉妃的地位也隨著日漸高漲,她逐漸從妃位中地位最低的人成為眾妃之首,雖說之後再沒有生育,但是乾隆對她也是一直保持著一種“相敬如賓”。
按照這個勢頭發展下去,永琪很快就要被封為太子瞭,甚至朝中很多官員已經開始嚮永琪靠攏,然而可惜天妒英纔,永琪還沒來得及一展宏圖就因病薨逝瞭。
根據史料記載:榮親王身患“附骨瘡,不得潰”,所謂的附骨瘡在當時其實不算絕癥,很多皇室的成員都有這個病癥。
這個病癥主要生長在大腿內側,剛開始發病時隻是跟受寒一般發熱,慢慢地開始感到錐刺筋骨,不能屈伸。
附骨瘡大多是長時間的馬步騎射所緻,後世專傢推測,當時永琪精於騎射,時常在外風餐露宿,因此導緻風寒入侵,長時間沒有得到治療引起瞭病變。
永琪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都在忍受著病痛的摺磨,乾隆曾經在床邊看著忍受摺磨的兒子心痛不已,還因此治罪瞭禦醫。
不過可惜的是,永琪最終還是沒能留住性命。
26歲的年紀,乾隆對這個兒子的死悲痛欲絕,下令將他葬入瞭定親王墓,也就是俗稱的太子陵。
這裏埋葬的還有皇長子永璜,可見在乾隆的心裏,永琪是有資格跟嫡長子相提並論的,而愉妃能到78歲還異常受寵的起因就在這裏。
唯一的兒子死後,愉妃根本不知道是怎麼熬過來的,這是她的骨肉,是她所有的希望寄托,甚至是她在宮中活下去的唯一動力。
乾隆尚且有眾多兒女,但是以後愉妃就再也沒瞭親人。
這時候宮中很多曾在潛邸的妃子已經沒剩幾個瞭,隻剩嘉慶帝的親娘令妃晉升皇貴妃,納蘭明珠的後人舒妃晉升貴妃之外,剩下地位最高的就隻剩下愉妃瞭。
雖然地位上不如前兩個,但是在乾隆心裏,她與令妃跟舒妃一樣應該獲得恩寵。
曆史記載中曾經寫瞭這麼幾件小事:
乾隆24年,乾隆帝給令妃、舒妃、愉妃三人各送瞭3個哈密瓜,那時候的哈密瓜是新疆地區進貢的珍貴貢品,就連皇帝自己都吃不上幾個。
同年十一月份,廣儲司每年恭進皇太後的金綫,愉妃能同穎嬪等人享六綹,要知道穎嬪可是巴林氏的貴女,娘傢是整個濛古。
愉妃能與穎嬪享受同等的待遇,可見在乾隆心中的分量。
78歲高齡的愉妃為什麼被翻牌子?
史書中記載瞭這麼一件離奇的事:
乾隆56年,乾隆帝翻瞭愉妃的牌子。
這個時候的乾隆已經是81歲的高齡,愉妃也已經78歲瞭,而乾隆還有很多非常年輕的妃子,難道愉妃有這麼大的魅力嗎?
當時的清宮中有一個規定,妃嬪超過50歲的時候就不必侍寢瞭,這也算是非常人道的一個規定,但是愉妃為什麼在這個年紀瞭還被翻牌子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源於乾隆心中的一個遺憾。
乾隆年輕時寵愛富察皇後,一直想讓一位嫡子來繼承皇位,可惜富察皇後生的兒子都相繼早夭,富察皇後自己也紅顔薄命。
沒瞭嫡子,乾隆就隻能選其他優秀的兒子當儲君,這個時候永琪就引起瞭乾隆的注意,然而永琪的死讓乾隆足足20多年都沒能釋懷!
乾隆58年時,乾隆帝曾說過這麼一段話:
“其時朕視皇五子於諸子中更覺貴重,且漢文、滿語、濛古語、馬步、騎射及算法等事,並皆嫻習,頗屬意於彼,而示明言,及復因病鏇逝。”
當時乾隆麵見瞭英國使臣馬戈爾尼,在提到諸位皇子時,乾隆毫不避諱地錶示曾經想傳位給榮親王。
這麼多年過去瞭,乾隆對這個兒子的死始終耿耿於懷,於是他就會時常翻愉妃的牌子,讓她去跟自己說說話,以緩解對永琪的思念。
雖說他是一代帝王,但是人老瞭,也難免有深夜難眠、傷懷往事的時候,每每想起永琪,他就讓愉妃前來與他互訴衷腸。
乾隆把對永琪的遺憾跟疼愛都摺射到瞭愉妃的身上,哪怕是看在逝去的兒子的麵子上,乾隆都會對愉妃抱著不一樣的情感。
另一方麵,曾經在潛邸很多侍奉的妃子都走在瞭他的前麵,乾隆每每想起難免傷感,所以對於這個陪伴瞭自己50年之久的愉妃多瞭一層親情。
愉妃原本就是個好脾氣又溫柔的女人,兩人能像平常的老年夫妻那樣聊聊天,迴想一下往事也是一種慰藉。
乾隆57年,78歲的愉妃逝世,當時乾隆還在熱河,他聽到愉妃的死訊後異常悲痛,連下4道諭旨為她辦理喪事。
愉妃被追封為瞭愉貴妃,喪事規格僅次於純惠皇貴妃,被安葬在瞭裕陵妃園寢。
愉妃的一生較為平淡,唯一的遺憾也許就是早逝的兒子瞭,她的後半生都在追憶兒子中度過,可見喪子之痛讓她至死都不能釋懷。
其實縱觀很多古代的妃子,愉妃算是比較幸運的一位瞭,很多妃子都紅顔薄命,甚至就連母儀天下的富察皇後都接連痛失愛子。
愉妃能生存到最後,能得到乾隆對她親情多於愛情的感情,比在皇宮中拼死爭寵的妃子要好太多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