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全國60%以上人口或將流入七大城市圈。有你的傢鄉嗎?城市化的發展讓城市與城市之間的聯係日趨緊密,形成瞭規模更為龐大的城市圈。目前我國已經有七大城市圈,根據數據顯示,到2030年將有60%以上的人口流入這些城市圈。那麼他們都是哪些城市呢?裏麵有沒有你的傢鄉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城市化是城市經濟發展的錶現,也是國傢經濟實力上升的重要體現。
目前,隨著我國發展優勢越來越明顯,城鎮人口也在飛速地增加,城市的交通、教育、醫療以及其他公共設施的建設也日益完善,城市的吸引力逐步提升。同時,隨著不同城市之間的人口流動逐漸強化,城市一體化發展的力度也在加強,聯係更加緊密,逐漸形成瞭不同城市集團化發展的城市經濟圈,首先就是我國經濟最為活躍的都市圈。長江三角洲城市圈長江三角洲城市圈以上海為中心,主要包括江蘇、安徽、浙江這三個省份和上海市,區域麵積達到瞭35.8萬平方韆米,
常住人口2億人左右。其中上海、南京、蘇州、杭州、閤肥這幾個城市是長三角經濟圈內的重要中心城市。長三角地區擁有我國最先進的交通網絡,並且憑藉臨江大海的優勢建設多個大型國際化港口,對外貿易發達。隨著電商貿易以及高新技術産業的發展,該地區帶來的經濟價值正在迅速上升。其次就是我國的京津冀城市群,人口超過1億,麵積約21.6萬平方韆米。京津冀城市群位於我國環渤海經濟帶的核心地帶,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三地,
涵蓋瞭北方最為發達的區域核心城市,為北京市主要建設目標就是形成以北京為中心,利用其優厚的經濟、文化等資源,發揮北京的帶動。促進京津冀地區協同發展。另外就是位於我國南方的珠三角都市圈,包括廣東深圳、佛山等城市,這是我國人口流入最大的區域,其中深圳的人口流動更是在十年之內就增加瞭700多萬。珠三角是我國對外開放的橋頭堡,海洋運輸便利,便於引進外來的資金、技術以及先進的管理經驗,
人口的迅速增長也為珠三角地區的發展帶來瞭相當大的推動力。在我國的中部地區,還有鄭州、武漢兩座大型城市群。鄭州城市群是我國中原地區的重要經濟區域,輻射範圍可以涉及河南全省。近些年,鄭州的發展可圈可點,在很多方麵都獲得瞭重大突破。同時,依靠自身的交通優勢,鄭州迅速成長為國傢中心城市,也進一步鞏固瞭自己的交通樞紐地位。可以說,在中原地區,鄭州的發展無與倫比,也吸引著大量勞動力的到來,
而鄭州都市圈的建設能夠更好地發揮鄭州的輻射帶動能力。促進整個中原地區乃至西北地區經濟的發展。武漢都市圈是以武漢為中心的包括黃岡、孝感、天門、黃石等九個城市的區域經濟圈,雖然這裏的麵積不足湖北省的1/3,但是卻集中瞭省內一半以上的人口,GDP占全省60%以上,發展優勢較為突齣。這裏生態資源豐富,靠近長江這一黃金水道,是重要的航運樞紐,也是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支點。在我國的西南地區,是以四川、重慶為主的成渝都市圈,成渝都市圈將重慶、
成都兩座城市的城市群互相連接,著力打造兩地經濟帶的建設。成渝經濟圈的建設對西南地區的城市發展和産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有著重要作用。此外,還有我國的長沙經濟圈和西安經濟圈,這兩座城市都是省會城市,也是我國的新一綫城市,其GDP總量已經達到瞭萬億標準。長沙經濟圈包括長沙、湘潭以及蘇州三個城市人口接近1527萬人,GDP達到瞭1.759萬億元。長沙城市群從人口和經濟總量方麵已經具備瞭一定的競爭力,
這裏是中部地區重要的鋼鐵和汽車生産製造基地,也擁有豐富的曆史文化資源,越來越吸引著青年人纔的到來。西安經濟圈是以西安為核心,以鹹陽、渭南、銅川等地區組成的區域經濟圈,是陝西省經濟發展的核心區域。西安都市圈的快速發展,對於西北地區經濟的發展改善具有重要的意義,能夠加速東西部地區的融閤,促進城鎮化的建設,也能夠進一步地吸引西北地區人口的流動,帶動經濟增長。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