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說到"吼"孩子這個事兒,很對傢長都有自己的理由:孩子太不聽話啦,你跟他好好說,根本聽不進心裏去。"吼也是沒辦法,吼完之後自己也後悔也心疼。"他要是聽話一些,我也不想吼啊!如此如此,這般這般,每個行為都有一個理由,但是,傢長們選擇用吼來達到對孩子的震懾教育,這個選擇所帶來的後果與危害,傢長們真的瞭解麼?
不知道大傢有沒有看過一檔節目,叫做《@所有人》,其中有一期是邀請的演員小陶虹作為嘉賓,也是為人母的她就分享瞭一個自己吼孩子的事例:
有一次齣門前,他的女兒不小心打翻瞭牛奶,牛奶倒在瞭衣服上,導緻剛換上準備穿著齣門的新衣服一大片汙漬,她看到後衝上去就是劈頭蓋臉的吼:"你怎麼迴事啊?!!女兒被她這麼一吼,直接嚇的一哆嗦,當即就愣住在原地,滿眼驚恐無措。
忘瞭說話,也忘瞭哭泣。
當她看到女兒這個錶情的時候,立刻就意識到自己錯瞭。
所以,當女兒再次不小心把東西碰倒在地的時候,她沒有批評也沒有吼,而是慢慢的上前輕輕的抱住瞭有些手足無措的女兒。
這一次,沉默顫抖中的女兒有瞭安全感,在媽媽的安撫懷抱中,哇的一聲哭齣來。
從心理學上來說,厚本身就是感情的一種宣泄方式,是不好好說話的錶現,屬於語言暴力中的一種,會對人造成精神傷害。
傢長們可能又要反駁瞭,所麵對傢長的額吼孩子當然會害怕,不過隻有害怕瞭纔會長記性,纔能記住有些事情不能做,對孩子的利大於弊,害怕隻是短暫性的,更多是培養瞭孩子的好習慣。真的是這樣的麽?看來沒這麼簡單。
1.造成性格缺陷
經常對孩子吼,對於年齡尚小的孩子肯定是有著恐嚇作用的,沒有反抗之力的孩子隻能在傢長的吼罵下無條件的妥協服從。而且有的時候,孩子年齡小,很多行為都是在學習和探索中的,他們會犯錯誤也是很正常的,但在傢長看來就是孩子的不聽話、粗心大意,便對孩子大吼大叫,這個時候的孩子也是處於一種無措狀態,正是需要人安慰和引導的時機,
傢長的吼叫會讓他們增加無措和恐懼,變得畏手畏腳,不敢再去主動進行摸索。
2.造成心理扭麯
可能有人要說,怎麼對孩子吼一下還會導緻孩子心理扭麯瞭,未免太小題大做瞭吧?
這就是說明一個督導額問題,一兩次的使用吼這種方法對孩子,可能是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如果長時間的采用這種方法,隻要孩子一犯錯就對孩子大吼大叫,甚至大打齣手,對孩子絕對是不僅造成身體上的創傷,同時也會對其心理造成傷害。
很多有著變態心理傾嚮的虐動物者,他們很多人都陳述自己小的時候遭受過來自父母的暴力式教育管理。正式因為最親近的父母都對自己做齣如此的具有傷害性的行為,逐漸的孩子心理便會扭麯。
3.影響孩子的行為舉止
記住,
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都是有著潛移默化與深遠持久的影響的,因為孩子人生成長中的第一位老師就是父母,父母也是最早陪伴孩子成長學習的人,當傢長采取用"吼"來教育孩子的時候,在孩子眼中看來,這就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很有可能在孩子與他人交往的時候,如果他人犯錯誤,孩子也會采用"吼"的方式去對待他人,這在孩子眼中看來並沒有什麼對錯之分,他們是沒有概念的,隻是單純的學習父母處事方法。
4.對孩子人際交往造成影響
父母用"吼"來錶達愛,進行對孩子的教育和管製,對孩子的性格造成影響,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自卑自負,而另一種情況就是孩子學會瞭父母"吼"的這個方法,把這個方法用在對待他人身上。所以,不論孩子是性格內嚮還是用"吼"來訓斥他人的犯錯,都是會對孩子的人際交往産生影響的。孩子內嚮自卑,不主動去融入到一個新的環境中,也沒有人願意同一個消極自卑的人為友,更不必說其待人態度是以"吼"來達到目的。
慢慢的,孩子的人際交往受挫,沒有交心的朋友,越來越把自己封閉起來,心理也更加的扭麯古怪。
最重要的,如果傢長覺得自己愛之深責之切,用"吼"來錶達愛,最最傷害到額還是親子間的關係。
演員陳喬恩就分享過自己的成長經曆,說自己的小的時候和害怕媽媽,因為媽媽很嚴厲,自己甚至都不敢和媽媽對視,因為不知道媽媽什麼時候又會對自己吼罵,因為恐懼,導緻現在自己都和母親之間有著隔閡,母女倆同處在一個狹小的空間內,都覺得有種窒息的壓迫感,很少進行交流互動。
不光是明星的分享,像我的一個朋友就給我說過,有次孩子考試成績退步瞭,自己沒有忍住吼瞭兩句,誰知孩子也心情很不好,就頂起瞭罪,最後朋友氣急沒忍住,重重的扇瞭孩子一巴掌,漲紅著眼看著母親,眼淚在眼眶裏打著轉,相顧無言下孩子捂著泛紅腫起的臉迴瞭自己的臥室,朋友也是愣愣的看著房門關緊,再低頭看還在隱隱泛麻的手掌,後悔不已。
後麵的將近一個多月時間,孩子和她沒說過一句話,甚至就來眼神的接觸都寥寥無幾。後悔啊,打在兒身,痛在我心。所以說,對孩子"吼",傷害最大的就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
每一次的吼罵,都是在減少孩子心理的安全感,對父母的依賴感,增加的是生疏和抗拒。
如何正確對待孩子犯錯
其實父母的"吼"有時候確實是齣於無奈,也可能是一時的心急氣燥,沒有控製住自己的情緒,而傢長們的齣發點都是好的,都是希望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或者是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加以改正。
所以傢長需要做的就是,
控製情緒,和孩子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破解"父母吼",可以用這三招:
1.控製情緒,穩定下來
遇到孩子犯錯不聽話,傢長生氣很正常,但這個時候切忌衝動,不妨試著深呼吸或者直接先離開現場,去轉移一下注意力,等自身情緒穩定下來,再去和孩子進行交流溝通。
孩子也需要穩定情緒,有的時候一些錯誤發生孩子也不是有意的,他們也手足無措,或者是他們並不理解自己哪裏做錯瞭,就開始激動的為自己辯解,在傢長眼裏看來就像是狡辯和推卸責任,所以一定要雙方都偶穩定下來情緒。
2.溝通是解決問題最好的媒介
我們一直反復強調的就是溝通和交流,因為靜下來心平氣和的進行溝通,把事情都理順說清,傢長瞭解孩子做齣這種行為的原因,知道孩子哪裏存在著思想誤解,就可以從根本上進行教導,孩子也可以更直接的知道自己哪裏做錯瞭,並在溝通交流中加深印象。
3.多陪伴,多教導
多陪伴在孩子身邊,不是那種呆在孩子身邊就是陪伴瞭,
更多的是注重互動和教導,
如果想要培養孩子養成好的習慣,那就多對孩子進行言傳身教,讓孩子早早的就有這個意識,也就會減少犯錯的概率,相對應的,傢長也就不會總是"吼"孩子瞭。
教育孩子,請用春風化雨般的溫暖,潤物細無聲!
當孩子犯錯,傢長多一些耐心,和孩子一起解決問題,和孩子一起成長。
我是鯨魚媽媽,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睏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係刪除!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