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8/2022, 1:01:53 PM
漢中之戰,曹操曰:“既得隴,何望蜀?”(引用自《後漢書》)。給大傢講人心要知足的大道理。西徵馬超也算不得什麼國戰,更像是被逼無奈的邊境防禦反擊。濡須口被孫權雲淡風輕地文青嘲諷:“春水方生,公宜速去。”
也不過笑嘻嘻地拿著信對左右說:“孫權不欺孤也!”還對著長江嘆息:“生兒子就應該生像孫仲謀這樣的啊!”這和赤壁之前的:“孤欲與將軍狩獵於江南。”(《資治通鑒》)那副囂張氣焰相比,幾乎不可同日而語。活脫一副姨母態。為啥?
難不成赤壁一役後,曹操的心氣不夠瞭?不再像以往那樣殺伐果斷瞭?非也。來拉個最後12年的魏武徵伐清單吧:211年,齣徵馬超韓遂,215年,齣徵張魯。218――219年,與劉備鏖戰漢中。219年,準備親徵關羽(隻是其時關羽已經敗瞭)。
再加上前後各2次的四臨巢湖。11年內8次齣徵。大漢魏王的徵伐頻率依然還是很高的。規模不大?來個最典型的: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進軍濡須口,號步騎四十萬(《資治通鑒》)。這規模算大不?
當然瞭,再像以往那樣對待袁紹、袁術、張綉、呂布之類的。動不動就”大破之“自然是沒法比。保持瞭強度卻不能得到相應的結果。無非是難以抗拒天下三分大勢的無奈而已。曹老闆一直很努力,而且努力至死,隻是戰勝不瞭頭風和時間。
一方麵,失去瞭一統天下的最好時機。南方2傢都站穩瞭腳跟,再想剪除已經很難。孫權這邊:赤壁之勝的最大意義在於幫助其完成瞭內部整閤。張昭那批“帶路貨”,從對北方政權的跪舔仰慕(魯肅:纍官固不失州郡也)。
很快轉變為――事實嚮這些人證明瞭:江東確實有割據自保的能力。4年後的濡須之戰就可以看齣,僅僅是為瞭維持淮南防綫(戰略相持戰)。曹老闆和東吳已經打得很膠著,不再像以往那樣成碾壓態勢。
與劉秀時期相比,漢末的北方是一個因為戰亂、瘟疫、人口逃亡的北方。漢末的南方又是一個開疆、恢復、人口接納的南方。足以構建另一套獨立的行政體係。而劉備這邊,最大的意義在於趁亂找到瞭荊南落腳地。
僅僅是一個江陵城,對於曹魏來說,也是終其亡國也沒可能逾越的坎。具體可參考223年:江陵攻伐戰。由曹丕坐鎮,集曹真、張�A、夏侯尚等名將,麵對東吳硃然的數韆病弱之兵,足足圍攻瞭6個月也沒能打下來。
那麼210――214年,曹操攻取江陵有多大難度就可想而知瞭。曹操重振旗鼓,再次南下之心,從來都是”老驥伏櫪,誌在韆裏“。赤壁之戰於208年11月結束。僅僅4個月之後,209年3月,曹操便“軍至譙,作輕舟、治水軍。”
同年七月,“自渦入淮,齣肥水,軍閤肥。”期間可能是覺得譙水還不夠大,轉場又去瞭淮河搞水軍訓練。而且從《武帝紀》的記載來看,整整一年都在鼓搗這事。約摸著這水戰之踵,已經成瞭雄心之殤。
另一方麵,統一天下重要嗎?重要。然而對於業已54歲的曹操來說,未必是第一重要。從54歲到66歲,最後這12年裏,曹操在乾嘛?來看看這人生倒計時吧。”罷三公,置丞相。“――208年,54歲。”討馬超、韓遂。“――211年,57歲。”
天子命公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212年,58歲。”策命為魏公。“――213年,59歲。”天子使魏公位於諸侯王上。“――214年,60歲。”徵張魯。“――215年,61歲。”進公爵為魏王――216年,62歲。“
”敗漢中――217年,64歲。“然後就是建安二十五年,220年,魏王去世,享年66歲。翻一年,曹丕代漢,滅漢立魏矣。此時的曹操,在事業發展達到一定體量的時候(十分天下居其七:十個州)。
自然要考慮的:是”有限責任“,還是”換股上市“的問題。我和漢獻帝的關係該怎麼處理?到底是持續漢傢王朝,還是把偌大個基業寫進”基本法“,納入”遺産稅“?自己究竟是做周公還是周文王?優秀的兒子有很多,江山該留給誰?
經年以來,那麼多的謀臣良將,他們到底支持誰啊?像荀��那樣,一直把我當外包,然後想解約的。最後是要殺掉,還是殺掉,還是殺掉呢?所有的這些問題,都涵待解決。重心迴到廟堂之上,為曹傢後人鋪好一條妥善之路而已。
有人說,赤壁之戰是曹操的人生分割綫。至此以後,便收起瞭一統天下的雄心。甚至還因為他喜歡文學,把從討伐董卓開始,一直到“酈酒臨江”的詩作拿齣來說事:你看,大漢魏王並非不想捲土而來,隻是纍瞭、疲瞭、倦瞭。
搞得好像他有那個能力似的。曹操的詩篇,讀讀也就算瞭。真要當成心路曆程。豈不聞他左手能作詩“生民無遺一,念之斷人腸”,右手也能造就徐州、宛城之屠幾十萬,堵得泗水不能流麼?一直覺得,曹操嚮來是曆史上比較高估的1個人。
就像後世太宗評價裏的:一將之智有餘,萬乘之纔不足。說起來挺苦澀的。劉邦是48歲纔開始起兵。但人傢運氣好,僅僅5年就滅瞭項羽一統天下。比起劉秀,起兵14年也就一統瞭天下。一個從30歲開始領軍,到赤壁那年,已經54歲。24年瞭。
連北方也無法統一。你還能指望他乾啥?好瞭,客觀點,不是老曹不努力,而是大耳朵太狡猾。兩句話:老賊欲代漢久矣。從一開始隻管軍事鬥爭,到軍事鬥爭、篡位奪權、傢務瑣事牽扯精力,最後就是你看到的結果,各條綫都壓住瞭,但也沒辦法更進一步。
捎帶,本來“奸雄”一詞嘛,早已成瞭石錘。不料被波瞭一次“鐵粉”,形勢所迫也就罷瞭。後來某教授愛品三國,夾帶私話強洗瞭一波。此節目受眾甚廣,哪怕是個小學生隻要不聾也能聽個樂嗬,民間影響大。再加上如今社會禮儀堪憂。
一大堆成功學、厚黑傢奔走四方,本著人不要臉萬事能成的態度,連司馬宣王都有人粉。就更彆說麵子活做到高層次的曹孟德瞭。曹操:我隔三岔五屠個城,到瞭21世紀都能被追捧,再看看隔壁那個傻子,當瞭一輩子好人被人罵假仁義。這波不虧啊。這“可愛”,如我所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