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10/31/2022, 4:58:02 PM
林青霞,這個月上瞭兩次熱搜。
一次是迴復網友評論,麵對粉絲“姐姐娶我”的訴求,她直截瞭當地迴瞭四個字:滾一邊去。
和裝熟的網友,林青霞也毫不客氣,反手一句“你誰啊!”
當然,也有溫柔一點的迴復,“少來這套,取嫁之事彆再提瞭。”
直爽的話風,讓不少人拍手稱快,“你姐不愧是你姐!”
還是這個月,林青霞與諾貝爾物理學奬獲得者楊振寜、企業傢林高演, 同獲香港大學名譽博士學位。
有網友看不慣,挑刺道:“戲子,也配?”
但林青霞不卑不亢地發瞭一條微博迴應,並將其置頂。她錶示定會加倍努力,讓自己配得上這種榮譽。
有心人會發現,這些年,林青霞的形象似乎逐漸立體、豐富瞭。
以往,伴隨她齣現的總是“絕世美人”、“港風女神”,這些與外貌相關的詞匯。
而這個月的兩條新聞,一條讓我們看到瞭她的直率和果決,另一條則體現瞭她的成就與謙遜。
除去美貌,林青霞還擁有什麼?
難以自洽的美麗
1971年,林青霞正在為電影《窗外》試鏡。
她躲在一同試鏡的同學身後,既害羞,又不適。
彼時剛高中畢業的她,並未想過進演藝圈,隻是因為和同學張俐仁在西門町逛街恰好被星探看中,纔決定試一試。
當時的導演選中瞭落落大方、毫不怯場的張俐仁,希望她齣演女主角。
在片中飾演李立維的秦漢看瞭試鏡後,淡淡地說: 我覺得後麵那個(林青霞)比她更像女主角。
林青霞與秦漢
事實證明,秦漢是對的。
《窗外》一經上映,林青霞因江雁容一角名聲大噪,她的美貌齣現在全國觀眾的視野裏,媒體稱其為“清純玉女”。
自此,林青霞片約不斷,接連演瞭《雲飄飄》《在水一方》《我是一片雲》等膾炙人口的影片,無一不紅、無一不火。
在那個年代,隻要提起林青霞,大傢都知道,她是“五十年纔齣一個”的大美人,是“東南亞第一美女”。
麵對如潮水般的贊美和追捧,林青霞卻有些不知所措。
她並非第一次被彆人誇“好看”。童年時,她身邊的朋友、長輩就屢次誇奬她容貌精緻,她不知該如何迴應,總是低著頭、很不好意思地說“沒有啦”。
她的母親麻蘭英教導她,你要說“謝謝”,不要說“沒有”。
林青霞很奇怪:“我覺得謝謝是接受人傢贊我漂亮呀。”
她總覺得人人都誇贊她,會讓她很有壓力。
用現在的話說,你可能會覺得她在凡爾賽。
但,林青霞是真的“美而不自知”,甚至還有些自卑,這源於她原生傢庭的教導。
麻蘭英知道林青霞美麗,怕她因此驕傲,也怕林青霞的妹妹受到冷落,便總對林青霞說:“你妹妹比較漂亮,你比較不漂亮”。
林青霞信瞭母親的話,一會兒覺得自己瘦小、沒氣質,一會兒又覺得自己像“飢民”。
對於下巴上的“美人溝”,她也絲毫不覺得特彆,反而用“像屁股”來調侃自己。
即便觀眾捧她、娛樂圈愛她,她的內心深處,還是沒有安全感,她的自我在鋪天蓋地的贊譽中開始迷失。
為瞭不讓那些覺得她美的人失望,她會故意穿很誇張的衣服,扮搶眼的造型,隻為瞭嚮彆人、也嚮自己證明,這是真正的美。
在訪談中,林青霞也總是笑臉盈盈,對大傢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做自己,做自己纔會快樂。”
然而,友人都認為,她極其在乎他人評價,總想著要給大傢留一個好印象。
亦舒明白她的敏感和脆弱,給林青霞起外號,叫她“玻璃霞”,還解釋道,“因為這人十分多心而且小心,一碰就會碎似的。”
美,成就瞭她,也睏住瞭她。
她決定開始尋找齣口。
叛逆與抵抗
破除“美女”的印象枷鎖,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女扮男裝。
1977年,林青霞主演的《金玉良緣紅樓夢》上映,她扮演風流倜儻的賈寶玉。
當時的導演誇贊林青霞玉樹臨風,觀眾也驚嘆:“原來青霞還可以演靚仔。”
而後,她又剪去長發,在徐剋導演的《刀馬旦》中,飾演將軍女兒曹雲,利落的短發造型使其“難辨雌雄”,眉宇之間,皆是英氣,頗有巾幗不讓須眉的架勢。
她最齣名的角色,還屬“東方不敗”。
一襲紅衣,飄然於江湖,在船上飲酒的鏡頭,至今仍被奉為經典。
除瞭在形象上顛覆觀眾印象外,林青霞工作也十分賣力。
80年代,人們關於“女子本弱”的刻闆偏見,在林青霞身上失效瞭。
她拍動作戲很少用替身,即便是驚險的墜海戲,她也親自上場。
在綜藝《鑽石舞台》裏,主持人問,“你隨便拍一下就很好看瞭,為什麼要去拍驚險鏡頭呢?難道你真的想不開嗎?”
林青霞笑瞭笑,說,“因為社會發展很快,如果我不突破的話,我就被淘汰瞭,更不會坐在這裏跟你們講話。”
《新龍門客棧》拍攝時,林青霞不小心被竹箭劃傷眼睛,她形容當時眼前有一條白綫,任其用眼藥水、自來水衝洗都洗不去。
她知道工作人員還在候場,於是又趕快迴到角色中。拍完當天戲份,她被製片人帶去掛急診,醫生神色凝重,“如果你不馬上醫,眼睛會瞎掉。”
林青霞隻好連夜從拍攝地敦煌趕迴香港就醫,得以及時醫治,纔沒有留下後患。
因為這次意外,林青霞的後續戲份均由替身完成,盡管此前她已經頂著傷痛拍完一天戲份,沒能堅持到底也一度讓她懊惱。
在散文《我哭瞭大半個中國》裏,她提起此次事件:
“(醫完眼睛後)我韆裏迢迢跑到敦煌大漠,在那美好的景色裏,我竟然沒有留下什麼…一直到現在,我都不願意看《新龍門客棧》。”
1994年,林青霞繼續瞭她的“叛逆”。
那年,她主演的《重慶森林》廣受好評,眼看就要斬獲國際奬項,她卻突然宣布息影,全身而退。
因為,她要結婚瞭。
新郎不是與她糾纏多年的秦漢,也不是曾與其訂婚的秦祥林,而是香港富商邢李原。
林青霞婚紗照
婚禮現場,邢李原為林青霞擺滿瞭她最愛的香檳玫瑰,共有40萬朵。林青霞穿的婚紗,由香奈兒名師親手縫製,全球僅此一件。
或許,也正是邢李原這份不惜代價的赤誠打動瞭林青霞,在談及結婚原因時,林青霞說:
“從小到大,我都沒有結婚的夢想,我常常覺得自己不會結婚,會一個人這樣下去。但跟米高(邢李原)相處以後,我覺得跟他一起會有幸福,之前從沒有人給我這種感覺。我在壓力下活瞭二十年,尤其是這兩年,常在夢中驚醒,感覺失落、孤獨,真希望有個傢。”
林青霞一傢人
在外界看來,林青霞在事業上升期退圈“頗不明智”,就連邢李原也勸她繼續接戲,因為他知道她喜歡。
其實,那年她已經到瞭不惑之年。
在娛樂圈曆經二十餘年風雨,看慣人情冷暖,有什麼,是她真正放不下的?
在婚禮上,林青霞麵對牧師說下“I do”的那一刻,眾人便沒有評價她生活的資格。因為自始至終,隻有她自己心裏最明白,她想要什麼、渴望什麼,適閤過何種生活。
黃金年代
2004年,林青霞正沉浸於恬淡、幸福的婚姻生活裏,突然,噩耗傳來,她的故交、老友、被譽為香港“四大纔子”之一的黃霑,因病逝世。
林青霞與黃霑
時任《明報編輯》的馬傢輝,勸林青霞將心中的悲痛訴諸筆端,這是對好友最佳的紀念。
於是,林青霞寫齣瞭屬於自己的第一篇文章,《滄海一聲笑》。
在文章裏,她詳細描繪瞭自己與黃霑的珍貴迴憶,還提到,黃霑也曾邀稿讓她寫專欄,而她連說瞭幾聲“不敢”,認為自己文化不夠,不敢獻醜。而當黃霑離去,她纔意識到,她能做的,也就隻有為他寫一篇文章。
馬傢輝看過初稿後,被其真摯情感打動,決定一字不改,原樣刊登。
林青霞與馬傢輝
自此,林青霞正式開始寫作之路。
她用寫作串起瞭許多往事與故人,其中,有多數已經逝去,比如作傢三毛。
林青霞迴憶,自己曾提著兩盒鳳梨酥,上三毛傢裏讀《滾滾紅塵》劇本。
三毛對待工作極為認真,會一頁一頁把劇本念給她聽,到瞭需要音樂的時候,再化作劇中人,跟隨節奏翩翩起舞,十分投入。
林青霞與三毛、秦漢等人
很多人隻知道三毛用一條尼龍絲襪結束瞭自己的生命,認為她捉摸不透、過於憂傷,卻不知道她也曾坦率活潑,如少女般爛漫。
而這一切,都由林青霞感性、準確的文字還原瞭。
她還寫過其他已經隕落的巨星。
2003年3月,張國榮曾與林青霞同看電影,放映結束後,張國榮攬住林青霞的肩膀,問“好看嗎?”,林青霞發現張國榮的手抖得非常厲害,整個人的狀態“格外客氣”,異於常態,後來她纔知他得瞭抑鬱癥。
她本想為他介紹針灸醫生,但當時非典盛行,醫生被隔離,此事就被擱置,結果,同年4月1日,張國榮就從樓上一躍而下。
她自責許久,捶胸頓足,始終覺得張國榮的死與這次疏忽有關。
此事她反復說過很多次,不僅在文章裏寫,也在發布會上說。
有一段時間,她日夜都在呢喃,“為什麼我沒有幫他安排!”
字裏行間,皆是懊悔。
從林青霞的文字裏,你會瞭解傢喻戶曉的明星,也會看到忠於幕後的電影匠人,他們組閤在一起,還原齣瞭港片的黃金年代。
2021年,曾參與製作《倩女幽魂》《英雄本色2》的石天因病去世,他是香港最為知名的導演、製片人之一,也是林青霞的好友兼前同事。
徐剋的妻子施南生認為有必要組局紀念石天,便叫上林青霞、黃百鳴、曾誌偉、張艾嘉等人一同懷念。
第一排從左往右:麥嘉、泰迪羅賓、曾誌偉、黃百鳴
第二排從左往右:林青霞、施南生、張艾嘉
飯桌上,她們聊起上世紀的港圈趣事,聊到劉德華曾在尖沙咀做理發師,幫曾誌偉做過造型,又聊到石天給林青霞買魚蛋,見她喜歡吃,又多買一串,令林青霞暖心。
石天
一群大明星,在桌前一會兒放聲大笑,一會兒又偷偷擦眼淚。
飯局結束,林青霞走在最後,迴頭盯住大傢為逝者石天留齣的空位,他桌前的碗筷整整齊齊,裝滿瞭大傢夾的菜,酒水一滴未動。
林青霞佯裝輕鬆地對著空位打瞭個招呼:“石天,拜拜!”,眼淚幾乎奪眶。
黃百鳴等人也紛紛與石天的空位道彆,齣瞭餐館後,便各上各的車分道揚鑣。
這幾聲告彆,道齣瞭對上世紀的哀愁與想念,也劃齣瞭時代的鴻溝。
黃金年代經已遠去,斯人已逝,隻留下無盡唏噓。
“謝謝你”
除瞭書寫過去之外,林青霞也會記錄現在的生活,多是些生活碎片和閑情趣事。
比如,她“自告奮勇”去陪女兒釣魚,卻不小心把手機掉進湖裏,還差點跳進去撈;
還有,她在傢打麻將消遣,竟發現五歲的孫女也學會瞭打牌,會含著奶嘴上桌,一邊看電視一邊摸牌。
林青霞畫的孫女
言語之間,隻讓人覺得她是正在盡享天倫的長輩,生活愜意,一切安好。
她鮮少在公眾麵前露麵,幾乎沒有通告、代言和影視作品,唯一活躍的,是她的文字。
有網友看過她的文章後,直言“文筆一般,隻能說是比較通順的小學生作文”,但曾被稱為“玻璃霞”的她,似乎並未受影響。
這幾年,她埋頭寫作、筆耕不輟,接連齣版散文集,跟隨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金聖華、作傢白先勇潛心學習,還在《南方周末》開通專欄,定期發布散文隨筆。
如今,百度百科對她的介紹,多瞭“作傢”的頭銜。
她在微博發過自己的化妝台,上方沒有一件護膚美妝用品,堆滿瞭各式各樣的書籍。
如果忙於瑣事,她還會發微博警醒自己,“這兩天沒有看書,今夜先定決心要讀完一本書。”
她似乎已經離“演員林青霞”很遠。
今年,林青霞六十八歲。
她曾在六十歲那年,感慨“原來到瞭花甲的感覺這麼好,六十歲以後纔是我真正的黃金歲月。”
不知再過兩年,她會用何種態度對待兩年後的古稀?
偶爾,她也會在微博上迴憶過去,發布當演員時的舊照。
眉眼之間,一切似乎從未改變,但一切又已全然不同。
前半生,林青霞在熒幕上一邊得到、一邊失去,時而睏在美的監牢裏,不得解法。
後半生,她終於在文字中找到瞭渴望已久的平靜,也尋迴瞭自我。
林青霞最近一次齣現在熒幕裏,是2018年上綜藝《偶像來瞭》。
在嘉賓初見時,楊鈺瑩極盡贊美之詞,在眾嘉賓麵前大誇林青霞的美麗與優雅。
林青霞不時點頭,有些害羞和局促,似乎在思考該如何麵對他人的贊美。
她或許想起瞭母親麻蘭英說過的話,“彆人誇你,你就說謝謝。”
她不再為“我是否值得這份誇贊”而猶豫,微笑著對楊鈺瑩說,“謝謝你。”
林青霞最終相信瞭自己的美麗。
本文圖片均源自網絡。
參考資料:
1、最人物《是她命不好》
2、林青霞《窗裏窗外》
3、林青霞《鏡前鏡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