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10/31/2022, 5:26:45 PM
血壓高瞭癥狀或許不明顯,卻會給身體帶來真真切切的傷害:可能導緻腦卒中、心梗、腎動脈硬化、眼底病變……
在影響血壓的常見因素裏,你可能一直忽略瞭“溫度”。近期,一項新研究錶明,控製好室溫,對於血壓平穩來說很重要。
受訪專傢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 許頂立
室溫每升高1℃,血壓會降低
10月14日,來自日本的一項研究證實,控製好室內溫度對於穩定血壓水平非常重要。
研究共納入352名健康成年人,平均年齡49.8歲,46%為女士。所有參與者每天早、晚測量血壓和室內溫度,室外溫度則采用同一時段的國傢氣溫數據。該研究共觀察瞭82900次早晨血壓和66420次晚上血壓測量數據。
校正年齡、性彆和潛在混淆因素後,研究者發現, 室內溫度與血壓水平呈負相關 。
室內溫度每升高1℃,早晨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彆降低0.37毫米汞柱、0.22毫米汞柱,晚上則分彆降低0.45毫米汞柱、0.30毫米汞柱。
而且,不管室外溫度高還是低,室內溫度較室外溫度每高1℃,早晨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彆降低0.33毫米汞柱、0.12毫米汞柱,晚上則分彆降低0.45毫米汞柱、0.26毫米汞柱。
該研究還建議, 室內溫度最低應維持在21℃。
今年8月份發錶的一項研究也錶明,鼕季血壓僅會隨室內溫度的變化而變化,而與室外溫度無明顯相關性。
研究在北京城郊的中老年人中開展,共納入1279名40~89歲的居民,且在2018~2019年和2019~2020年兩個鼕季測量血壓,在該研究中,室內溫度為0℃~28℃,室外溫度為-14.3℃~6.4℃。
校正多個潛在混淆因素的分析顯示,室內溫度每升高1℃,收縮壓下降0.4毫米汞柱,舒張壓下降0.2毫米汞柱。在有高血壓的人群中,個體間的收縮壓差值更大。
溫度不可控,怎麼穩住血壓
人體心髒和血管組成瞭一個密閉循環係統。一旦血壓變高,便可能危害健康。
理想血壓是收縮壓小於120毫米汞柱,舒張壓小於80毫米汞柱,120~139/80~89毫米汞柱為正常高值血壓。
高血壓分3級:
輕度高血壓,收縮壓在140~159毫米汞柱或舒張壓在90~99毫米汞柱;
中度高血壓,收縮壓在160~179毫米汞柱或舒張壓在100~109毫米汞柱;
重度高血壓,收縮壓大於18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大於110毫米汞柱。
當溫度不可控時,怎麼纔能穩住血壓?
高血壓患者一定要遵醫囑定時服藥。以下幾個生活細節,也有助於保持血壓健康。
1
監測血壓
傢庭自測血壓正常值應<135/85毫米汞柱,非同一天測量且三次超標,需及時就醫。
在降壓治療的目標值上,基本標準建議降到<140/90毫米汞柱;最佳標準中給齣兩個降壓目標:65歲以下<130/80毫米汞柱,65歲以上<140/90毫米汞柱,且不應<120/70毫米汞柱。
55歲以下健康人群至少每2年測一次血壓,55歲以上或更年期女性、有高血壓傢族史的人群則應該每半年監測一次。
2
控製體重
超重、肥胖是升高血壓和引起心腦血管病最危險的因素之一。將體重指數【BMI=體重(韆剋)÷身高的平方(米的平方)】盡可能保持在19~24之間。
3
彆吃太鹹
鹽攝入量過高會增加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及腎髒疾病的風險。以下食物要少吃:
加工肉製品、醃製食品、果脯類、腐乳等高鹽食物。
醬油、番茄醬、甜麵醬、味精、雞精等含鈉量較高的調味品。
白麵包片、方便麵、披薩餅等高鹽主食。
買食品時看下食品包裝上的營養成分錶,“NRV%”超過30%就要少買少吃。
4
保證睡眠
睡不好會引起夜間血壓水平升高,還會導緻晨起的血壓高峰提前齣現,繼而影響一整天的血壓。血壓異常波動又會反過來影響睡眠質量,形成惡性循環。
5
適當補鉀
適當吃些鉀含量較高的食物,有利於排除體內較多的鈉,從而對降壓有好處,建議吃些桃子、西瓜、紅薯、菠菜、土豆等。
6
抽空走走
慢跑5分鍾、散步5分鍾交替進行,對血管健康有好處。建議利用零散時間鍛煉,如齣門少開車,多步行一會;養成晚飯後溜達一圈的習慣。
青年人 高血壓往往從血壓波動大開始,這種波動較為隱匿。平時要減少熬夜、規律進食、控製體重。如果癥狀明顯,有必要進行藥物治療時。
長期血壓接近臨界值(140/90毫米汞柱)的 中年人 ,要盡早就診,聽取專業防控建議。
溫度還會影響這些疾病
氣象溫度與人體健康是一個古老的話題。早在2000多年前,《傷寒論》《黃帝內經》中就有相關記載。
古代醫學認為,如果氣溫急劇變化,可能成為緻病的邪氣。
氣象專傢認為,氣候變化對生活在大氣圈層的生物産生影響是必然的,不同溫度帶對人體健康狀況、情緒、性格甚至容貌都有影響。
當氣溫過低或過高時,機體處於一種應激狀態,誘發的疾病增多。除瞭血壓,低溫環境還會對多種疾病産生影響。
呼吸道疾病
鞦鼕季節氣候寒冷、乾燥,影響人體免疫力和呼吸道抵抗疾病的能力。正常人的呼吸道有一套防禦機製,上皮細胞的縴毛像一把把掃帚,將黏液毯上粘住的病毒和髒東西都“掃”齣去。
如果氣候過於變冷變乾後,縴毛黏液毯的功能明顯受限,即使能粘住病毒,也擺動不起來。
心血管疾病
由於寒冷會使血管收縮,血液黏稠度增加,冠脈血管阻力增大,造成血壓升高、心肌缺血缺氧等。有的小血管甚至會齣現痙攣和閉塞,導緻心室壁供血減少、斷流,發生急性心梗。
同時,寒冷可通過誘導交感神經興奮、動脈粥樣硬化炎癥反應、內皮細胞功能障礙,使機體供能不足,增加心腦血管負荷。
胃腸疾病
降溫後,穿衣過少或吃寒涼食物易受涼,導緻胃部肌肉、血管收縮,發生胃痙攣。
天氣變冷,胃本身也會有些倦怠,如果食用過冷、過生、過硬的食物,會給胃帶來額外的負擔。
骨關節病
膝蓋和關節部位脂肪較少,對關節的保護比較薄弱,在鞦鼕季節交替或突然降溫的時候,關節疼痛癥狀可能加重。
陰冷天氣不會引起或加重骨關節炎,但會使關節炎的癥狀更加明顯,尤其是遇到降溫、大風等天氣變化。 此外,寒冷的時候會促使尿酸形成結晶,從而引起痛風發作。▲
本期編輯:王曉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