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6/2022, 6:19:48 AM
1955年9月27日,中南海懷仁堂將星雲集,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以來第一次授銜儀式就在這裏舉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然是開國十大元帥和十大將軍。
在英武的將軍們中,有一位卻滿臉笑容,毫無軍人的肅殺之氣,相比於其他目光銳利的軍人們,反倒和藹、慈祥瞭很多,他就是開國“十大將”中的湖北將軍王樹聲。
書香門第,投筆從戎
1905年,王樹聲將軍齣生於湖北省麻城市乘馬崗鎮項傢衝。與其他
開國將領相比,他的傢境富裕,是個典型的書香門第,因此年幼的王樹聲能夠順利考入麻城高等小學。
隨後年僅20歲的王樹聲畢業後受聘於本鄉私塾,並在同年升任學校校長。但心懷祖國的他並不甘心做一輩子教書的先生,在堂哥王幼安的影響下,這位校長開始閱讀進步書籍,接觸新思想,並加入瞭學校的馬列主義研究會,積極參加反帝愛國運動。
因為是縣中少有的讀書人,1927年,王樹聲齣任瞭國民黨麻城縣黨部委員。在任期間,他親眼目睹瞭國民黨反動派和地方土豪劣紳官商勾結,魚肉百姓,終於明白國民黨不是國傢的救星。於是便加入瞭,並親自指揮麻城縣農民自衛隊,數次挫敗地主武裝的陰謀。
轉戰西北,保傢衛國
土地革命時期,王樹聲率領部隊響應黃麻起義,在行動後正式投筆從戎,加入紅軍。之後他率領部下,輾轉各地和軍閥交戰,用“圍點打援”的戰術先後擊敗瞭四川、湖北等多地的國民黨地方軍閥,並且在後來的戰役中,組織隊伍強渡嘉陵江,立下奇功。
王樹聲雖是教師齣身,但他轉戰各地,在戰場上豐富瞭自己的實戰經驗,提高瞭管理部隊的水平,為他建國後被授予大將軍銜和齣任解放軍軍械部部長奠定瞭基礎。
中央領導慧眼識英纔,王樹聲在數次立下戰功後被任命為紅四方麵軍副總指揮,兼任31軍軍長。此時,不滿而立之年的王樹聲已經是紅軍的高級將領瞭。
在配閤總指揮徐嚮前粉碎瞭國民黨數次“圍剿”之後,中央交給瞭王樹聲另一個艱巨的任務――升任西路軍副總指揮,指揮西路軍執行中央的“寜夏戰役”。一嚮服從組織調配的王樹聲抱病率西路軍西徵,在河西走廊與敵軍展開數次血戰。
可事與願違,西路軍雖作戰勇敢,斃敵數萬人,但由於長期孤軍深入,得不到兵源、物資的補充,又沒有地形上的優勢,敵方以“三馬”為首的地方武裝狡猾彪悍。在天時地利人和,三不存一的情況下,西徵行動最終以失敗告終。
王樹聲在西北戰場九死一生,迴到延安後,毛主席在窯洞接見瞭他,感慨地說道:“西路軍的失敗你沒有責任。”之後便介紹他去抗日大學學習。
1937年,盧溝橋事件爆發,日本開始全麵入侵中國。僅僅做瞭幾個月抗大學生的王樹聲再一次穿上瞭軍裝,走上瞭救國圖存的第一綫。
抗日戰爭時期,王樹聲先後擔任晉冀豫軍區副司令員、太行軍區副司令員和河南軍區司令員。這位將軍雖因為職務原因,沒有取得輝煌的戰績,但他率部開闢瞭豫西戰場,在敵後與日軍反復較量,為協助劉伯承元帥殲敵,維護革命根據地的穩定作齣瞭極大的貢獻。
國民黨反動派的作風一嚮是“外戰外行,內戰內行”。抗戰勝利後,蔣介石撕毀和平協定,大肆進攻革命老區,一時間各根據地岌岌可危。
在此關鍵時刻,王樹聲配閤劉鄧大軍挺進中原,像一把尖刀將國民黨主力一分為二,粉碎瞭蔣介石“重點圍剿”的計劃活捉敵方中將司令汪憲。
軍中趣事
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軍中以武為尊,為瞭能在萬軍中往來自如,自古以來的將領不僅需要高超的作戰能力,自身也要具備高強的軍事素養。古代的大將通常會有一身精湛的武藝,而現在的將領則要做到槍法超群。
無獨有偶,王樹聲將軍就是一位百步穿楊的神射手。黃麻起義時,王將軍曾百米開外射殺敵方首領。建國後,在實彈靶場,他更是連續三槍擊中三片空中的瓦片,令同僚們感慨:“王將軍寶刀未老!”
除瞭槍法高超,王樹聲同時也是一位“大公無私”的黨員。紅軍時期,部隊缺衣少食,一嚮愛兵如子的王樹聲焦慮萬分。再三思索後,他決定對自己的地主叔奶奶“藉”一些錢。
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王樹聲剛剛翻進叔奶奶傢,就被長輩一眼看齣,叔奶奶喊著將軍的乳名,哭笑不得地說:“娃兒啊,你要錢直接和奶奶說,用不著翻牆啊
擔任副職的大將
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央決定成立湖北軍區,王樹聲被任命為第二副司令員,後來的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任正司令員,王宏坤將軍任第一副司令員。
這兩位將軍原本是王樹聲將軍的老部下,部下們認為他們的王將軍戎馬半生,屢立戰功,實在是“虧瞭”,“後來者居上”的李先念和王宏坤也都感到有些不好意思,希望中央能夠重新考慮一下人事部署。然而王將軍卻絲毫不在意,他說:“革命職務不分大小,哪裏需要我,我就去哪裏。”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1955年的將軍授銜儀式上,第二副司令員王樹聲被授予大將軍銜,第一副司令員王宏坤被授予上將軍銜,而正司令員李先念由於齣任國務院副總理,沒有被軍委授予軍銜。
這一方麵反映齣中央領導極具魄力,在另一方麵也顯示齣解放軍的將領們一心為公,不計較個人名利的高尚品格。
1974年,王樹聲將軍因病逝世,享年69歲。縱觀王樹聲將軍的一生,前半生血戰沙場,後半生投身國防。無論是身處副職還是正職,他都能夠在崗位上發光發熱。這樣一心為公,任勞任怨的將軍值得人們永遠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