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6/2022, 1:49:57 PM
01 積纍知識不能通嚮智慧
知識不會通嚮智慧。我們纍積瞭關於很多事情的大量知識,但是要按照學到的知識去明智地行動,看起來幾乎是不可能的。
學校、學院和大學傳授有關行為、宇宙、科學和各種技術的知識,但是這些教育中心很少幫助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做一個優秀的人。學者們堅稱,人類隻有通過積纍大量知識和信息纔能進化。
人類經曆瞭無數次戰爭,積纍瞭大量如何殺人的知識;知識沒能阻止我們殺害動物,破壞地球―― 知識不能産生智慧,智慧卻可以運用知識。 知識永遠不能解決我們人類的問題,理解這一點就是智慧。
在我們的學校裏,教育不僅是要獲取知識,更為重要得多的是讓智慧覺醒,然後智慧會利用知識,而絕不是相反。
在所有這些學校裏,讓智慧覺醒是我們的重心。隨之而來的問題必然是,如何喚醒這個智慧?采用什麼體係,什麼方法,怎麼訓練?這個問題恰恰錶明你仍在知識的範圍內運作。認識到它是一個錯誤的問題,就是智慧覺醒的開始。
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訓練、方法、體係造成瞭一種習慣模式,一種重復活動,因而造成瞭一顆機械的心。知識的持續運動,無論它是多麼的專業,都會使心陷人陳規,陷人一種狹隘的生活方式。 學會去觀察和理解知識的整個結構,就是喚醒智慧的開始。
02 我們的心活在傳統中
跟隨傳統是容易的、令人舒服的,無論這個傳統是政治的、宗教的還是自己發明的――這樣你就不必思考它,不去質疑它瞭。
接受和服從都是傳統的組成部分文化越是古老,心就越是被過去束縛,越是活在過去。一個傳統的中斷必然會被另一個傳統代替。背負著韆百年傳統的心不願放棄過去,直到齣現另一個同樣可靠和令人滿意的傳統。
任何形式的傳統,從宗教到學術,都必然會否定智慧。智慧是無限的,知識和傳統一樣,無論多麼豐富,都是有限的。在我們的學校裏,習慣形成的內心機製是需要被觀察的,在這樣的觀察中,智慧就會開始活躍起來。
接受恐懼是人類傳統的一部分。年老的一代和年輕的一代都學會瞭忍受恐懼。大多數人沒有意識到他們正活在恐懼中。隻有在輕微的危機或爆發性的事件中,我們纔開始意識到這個一直在持續的恐懼。
它就在那裏,一些人能意識到它,另一些人則迴避它。傳統說:要控製恐懼,逃避它,壓製它,分析它,對它做點什麼,或接受它,我們已經和恐懼共處瞭幾韆年,我們好像有些辦法與它和平相處。
這些是傳統的本性:對它做點什麼,或逃避它,或情緒化地接受它並指望某種外在的力量幫助解決它。宗教來自於這個恐懼,政客對權力強烈的渴望也來自於這個恐懼。任何形式對他人的控製都是恐懼的本性。當男人或女人占據對方時,背後都有恐懼的存在,這個恐懼會毀壞任何形式的關係。
教師的職責就是幫助學生麵對這個恐懼,無論是對傢長、老師或比自己大的孩子的恐懼,還是對孤獨的恐懼或對自然的恐懼。要理解恐懼的本質和結構,關鍵是要麵對它――不是通過語言去麵對,而是去觀察恐懼正在發生的具體過程,而沒有任何逃離它的活動。從事實逃離的活動會使事實模糊不清,而我們的傳統和教育都鼓勵控製、接受或拒絕,或非常狡猾的閤理化。
作為教師,你能否幫助學生和自己麵對生活中齣現的每一個問題?在學習中既沒有教育者也沒有被教育者,隻有學習。要瞭解恐懼的全部活動,我們需要帶著好奇心去接近它。好奇心中還蘊含有一種強大的力量,企圖去徵服我們所“不理解的東西",或摧毀它、忽視它、崇拜它...這些都是傳統的道路。傳統是知識,而知識的結束就是智慧的開始。
那麼,成年人和學生如果認識到:既沒有教育者也沒有被教育者,隻有學習本身之後,你能否通過直接觀察正在發生的事情,來瞭解這份恐懼?如果你允許恐懼講述它古老的故事,你就能瞭解它專注地、不去乾擾地仔細傾聽,因為它正在嚮你講述你自己的恐懼的曆史。
當你那樣去聽的時候,你會發現:這個恐懼和你並不是分離的。你就是那個恐懼,就是那個被貼上文字標簽的反應,文字並不重要,文字是知識、傳統,而事實,那個正在發生的現在,則是全新的。
這是對你自己的恐懼的新鮮性的發現。麵對恐懼的事實,沒有任何思想的活動,就是恐懼的終結。在這個觀察中,不是某種特定的恐懼,而是恐懼真正的根源被粉碎瞭。其中沒有觀察者,隻有觀察。
恐懼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東西,它和山嶽一樣古老,和人類一樣古老,它有一個非同尋常的故事要講。但是你必須懂得傾聽它的藝術,在那傾聽之中有著巨大的美。事實上隻有傾聽,而故事並不存在。
03 心隻有在悠閑中纔能學習
和另一個人的關係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大多數人在關係中不是很認真,因為我們首先關注的是自己,然後在對我們方便,令我們滿意或在感官上滿足我們時,纔會關注他人。
我們很少嚮彆人錶露自己,因為我們對自己不是完全覺知的。在關係中,我們嚮彆人錶現的是占有欲、專橫,或是順從。彆人和我是兩個長久保持界限的獨立個體,每個人都隻關心自己,因此這個界限會持續終生,直到死亡。
關係就是生活,沒有關係,人就無法生存。隱士和僧人,無論怎麼從世界齣離,都仍然攜帶著這個世界。他們可以否定它,壓抑它,可以摺磨自己,但是他們仍然和世界保持著某種聯係,因為他們是數韆年以來的傳統、迷信和一切人類知識的結果。因此他們無法逃離這一切。
教師和學生之間有一種關係。教師是不是有意無意地保持著一種優越感,總是占據重要的地位,使學生有一種我必須被教育”的自卑感?
在這個格局中顯然不存在關係,它導緻瞭學生的恐懼,一種壓迫和緊張的感覺。於是學生從年輕時起就學到瞭這種優越感。他感到被輕視瞭,於是終其一生,他要麼成為侵略者,要麼不斷地屈服和順從。
04 積纍知識不能通嚮智慧
學校是一個悠閑的地方,教師和學生都在那裏學習。這就是學校的核心――學習。我們所說的悠閑,並不是指一個人有自己的時間,盡管那也是必要的;也不是指拿著一本書,坐在樹下或自己的臥室裏隨意閱讀;不是指擁有一個平和的心境,當然也不是指無所事事或想入非非。
悠閑意味著:內心不是常常被各種事情――被問題、被某種享樂、被感官的滿足所占據。 悠閑意味著擁有無限的時間,去觀察身邊以及內心正在發生的事情,去傾聽,去清晰地看悠閑意味著自由。
自由這個詞通常被解釋為“做你想做的事”,人類也正是那樣做的,結果導緻瞭大量的危害、痛苦和睏惑。悠閑意昧著擁有一顆平靜的心,沒有動機,因而也沒有方嚮。隻有在這種悠閑的狀態中,心纔能學習,不隻學習科學、曆史,數學,還有你自己――人能夠在關係中學習自己。
這一切能在我們的學校中被教授嗎?當教師和學生真的去瞭解關係非同尋常的重要性時,他們就是在學校裏,在他們之間建立正確的關係。這是教育的一部分,它比隻教授學術課程更重要。
關係需要許多的智慧。它不可能隨著一本書被買到或被彆人傳授。它不是大量經驗纍積的結果。知識不是智慧。知識可能是精巧、炫目和實用的,但那不是智慧。智慧能夠運用知識。
如果你看清瞭關係的整個本質和結構,智慧將自然地、不費力地到來。這就是悠閑如此重要的原因,它使得男人或女人,教師或學生能夠平靜而認真地討論他們的關係。使得他們能夠看到彼此真實的反應、脆弱和障礙,不是想象的,不是為相互取悅對方而被歪麯的,或者為瞭安撫對方而被抑製的。
無疑,這就是學校的功能――幫助學生喚醒他的智慧,並領悟到正確關係的極端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