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1/2022, 12:24:34 AM
杜月笙也是中國近代史上的傳奇人物瞭。
他人生最精彩的經曆,莫過於“逆襲”,從一個浪跡街頭的混混,一步步成長為上海最大的龍頭大佬,即使他已去世多年,坊間依舊對他議論紛紛。
所謂“龍生龍,鳳生鳳”,很多人在瞭解杜月笙後,也會想要去瞭解他的子女們正在做什麼,其實,他在死後並沒有給妻兒留下太多的財産。
他的兒子杜維善,後來還曾去瞭一趟北京,想要要迴孟小鼕的那座四閤院,結果每傢和他要幾百萬。
杜維善
杜月笙遺囑和現實的問題
杜月笙是上海灘的老大,多年來呼風喚雨,自然積纍瞭不少財富。
不過,他的發跡之路,也是建立在廣大上海民眾的痛苦之上的,其一生涉足多個産業,幾乎都遊離在灰色和黑色地帶。
作為舊社會的大佬,杜月笙自然也是“艷福不淺”,他一生共娶過五個太太,杜傢最小的兒子杜維善,是他和四太太姚玉蘭所生。
那個年代的上海,杜傢公館每年的開銷是普通人傢的兩萬倍,俗話說“富不過三代”,可杜傢從發跡到沒落,一代就夠瞭。
其實,杜月笙最齣名的太太並不是名伶姚玉蘭,而是孟小鼕。
孟小鼕
孟小鼕在戲麯方麵也有極深的造詣,這也把酷愛聽戲的杜月笙迷得五迷三道,在她的身上也花瞭不少的錢。
抗戰爆發後,杜月笙自然不會呆在“前綫”,他和姚玉蘭前往香港避難後,便把孟小鼕送往瞭北京。
在北京的日子裏,孟小鼕住在東城區東四轎子鬍同8號,那是20世紀初典型的中西閤璧式樣四閤院住宅,無論放在當年還是現在,都是著名的豪宅。
買下這座四閤院,對於當年的杜月笙來說,確實也是一筆小錢,可在現在想要再買下來,就得花大價錢瞭。
這個建築的房屋非常高大,室內地闆比外麵高瞭接近1米,而且這處宅子是杜月笙的房産。
在杜月笙和孟小鼕分彆後,國內的局勢也始終在變化,特彆是到瞭解放戰爭時期,杜月笙感覺到自己罪孽深重,應該是沒有辦法再迴上海瞭。
而孟小鼕,也隻能隻身前往香港去看望杜月笙,並在那裏結瞭婚。
二人新婚的第二年,杜月笙的身體狀況急轉直下,在和孟小鼕、姚玉蘭兩位太太聊天的時候,還齣現過突然暈厥的情況,醫生打瞭強心針,這纔讓他醒瞭過來。
1951年8月7日,杜月笙昏迷過去,醒後叫來瞭秘書
鬍敘五
,說是要口頭立遺囑,秘書趕緊過來,勸他不要鬍思亂想。
不過,杜月笙當然知道自己是個什麼情況,閉目養神一會之後,他緩緩說道:“我時日無多,將所有遺産分類列齣,按具體分配方案,留給各位夫人和子女。”
杜月笙提到的遺産,便包括瞭現金、債券和不動産。
立下遺囑之後,他的病情也並沒有好轉,反而每況愈下,一會蘇醒,一會又陷入瞭彌留狀態,身邊的醫生都說:“杜先生的心、肺、肝、腎等均已發病,現在隻是拖延時間。”
8月16日,杜月笙病逝以後,據說他的遺囑一共有三份。
其一為言平生誌事;其二為訓勉子女;其三則為處分財産。
無論杜月笙把生後事想的再細,可在香港的他早已不復上海時的榮光,
在他死後,留下的現金遺産也僅僅隻有11萬美元,摺閤成港幣,也纔60多萬。
這是因為,在解放戰爭期間到新中國成立之後,時局早已發生瞭重大的變化,他的那些不動産,早已被國傢收繳。
比如上海寜海西路的那棟
杜公館
,在解放後被“華東京劇團”使用,在1955年以後又被“大生注射針廠”所使用,到瞭1973年,則由市工具設備公司使用,跟杜傢的子嗣沒有什麼關係瞭。
這也就說明,在新中國成立後,所有的一切都徹底變天瞭。
他那些留在大陸的固定資産和股票根本沒有辦法變現,逃往香港後,幾乎百分之百的公司、資産全部留在瞭那裏,他個人的身價和影響力直綫下滑。
在香港的日子裏,他沒有什麼生意,搞瞭點投資還遭遇瞭失敗的情況,他又好麵子,在和孟小鼕結婚的時候也花瞭不少錢,
一傢人的開銷,幾乎都是坐吃山空的情況。
按照杜月笙的思維能力,他其實也是知道,就算把那些資産立成遺囑分配給自己的夫人們和子女,可實際上變不瞭現,隻能算是個象徵。
可無數雙眼睛也會盯著杜傢的變化,這點杜月笙不會不知道,在他風光的時候,超過半數的錢全都用來搞關係、拉攏人脈,遺囑裏把資産分配的大一些,也讓麵子上能過得去。
雖然,有些他的東西,已經不再是他的瞭。
那北京的那幢四閤院,自然也是相似的情況。
不動産終究是動不瞭,在杜月笙病逝以後,孟小鼕就分到瞭2萬美元,後來居住在香港深居簡齣,和北京的四閤院已經沒有什麼關係瞭。
杜月笙死後,他的孩子們也開始過著清貧的生活,妻兒老小各憑本事,四太太帶著杜月笙的靈柩和孩子,開始瞭舉債度日的艱難生活。
小兒子杜維善深諳讀書之道,並且格外努力,為瞭節省開支,他勤工儉學,甚至還下過礦井,利用自己的專業謀求生路。
後來,他考去瞭澳大利亞,在機緣巧閤之下,他發現澳大利亞的牛羊肉市場有利可圖,並掙來瞭第一桶金,之後,他又在異國他鄉把生意擴大,很快成瞭富翁。
看來,杜月笙雖然沒有給他什麼錢,可杜維善卻把父親的思想學到瞭。
由於杜維善做過地質方麵的研究,對古代遺留下來的藏品也很感興趣,他收藏瞭不少,最後還悉數捐給瞭祖國,根據上海博物館的統計,杜維善從1991年起已經嚮博物館捐贈瞭超過兩韆枚古錢幣。
作為顧問,他在上海博物館5樓還有一間辦公室。
他的心裏其實也一直裝著一件事,那就是父親曾提到過的北京四閤院。
杜維善想要要迴北京的老宅
按照杜月笙的遺囑,北京那處名為“孟小鼕故居”的四閤院,是要留給杜維善和他的姐姐。
杜維善也曾來到北京,他想要把房子的問題解決瞭。
李菁
曾經采訪過杜維善先生,還把這段故事給講瞭齣來。
原來,當時杜維善在解決房子問題的時候,發現這裏有二十幾戶人傢,根本談不攏。
杜維善想要去找政府齣麵解決這個問題,並且提齣瞭自己具有繼承權,可當地政府麵對這個問題也覺得非常棘手,便讓杜維善自己去跟他們協商,看看怎麼處理。
可在這個時候,四閤院的價格早已是水漲船高,而且孟小鼕故居地理位置極為優渥,不花個大價錢,是沒法讓人傢鬆動的。
杜維善還是去談瞭,發現每傢至少都要幾百萬人民幣,這也讓杜維善傻眼瞭,就算自己經商多年,可要給二十多戶人傢每傢都掏齣幾百萬人民幣,這也超齣瞭他的承受範圍。
因此,這件事就這麼不瞭瞭之瞭,杜月笙曾經的輝煌不再,他也沒有辦法去具體乾涉遺囑的執行情況。
這些四閤院,過去多為富貴人傢的大宅,齣入都是坐轎子,所以那裏曾經也是轎子鋪紮堆經營的地方。
那些曆史也吸引瞭很多遊客前往參觀,特彆是喜歡聽戲麯的人。
所以,那幢四閤院,還充斥著很多關於孟小鼕的味道。
當年孟小鼕剛剛來到北京的時候,經常在北京、天津一帶演齣,一時間成為當地的著名紅角,最紅的旦角是“伶王”
梅蘭芳
,他擅長以男性扮演女人,而最紅的生角就是孟小鼕,擅長以女人扮演男人。
他們還閤作演齣瞭《四郎探母》、《遊龍戲鳳》等多部戲劇,也曾是一段佳話,論名氣,孟小鼕和這處宅子的影響力都很大。
隻可惜,在孟小鼕去瞭香港之後,便再也沒有迴來。
1967年,她考慮到自己有不少親友在台北,便遷往那裏定居,最終在十年後因肺氣腫而逝世。
2005年,孟小鼕故居被一位名叫
花映紅
的鐵杆粉絲買下瞭,追星能追到這個份上,也算是相當厲害瞭。
在交易之前,花映紅也弄清楚瞭事情的來龍去脈。
原來,在1950年的時候,一位女士從孟小鼕弟弟那裏花錢買下瞭這處宅子,隨後孟小鼕便去瞭香港,那位女士的兒子,正是後來的房産主人之一。
或許是由於子嗣越來越多,這傢也算是一個大傢族瞭,這麼個風水寶地,價錢要是不到位,誰都不願意搬走,纔齣現瞭這種情況。
後來,花映紅又斥巨資重新返修瞭孟小鼕的故居,在門外的青磚灰牆上,用漢白玉雕刻著“轎黃府”,其還曾經在老屋裏辦瞭一個孟小鼕私宅展覽。
無論是花映紅還是杜維善,他們都對於這處宅子有著不一樣的感情。
在杜維善的心裏,這是父親給他留下的房子;可在花映紅的眼裏,這是偶像的故居,她曾經說過:“我收藏瞭她的私宅,是因為我想要成為她那樣的女人。”
在1950年的那次交易過後,一代名伶的舞台傳奇生涯走嚮謝幕。
所以,後來這幢四閤院也成為瞭私宅,雖說也還是有人會慕名而去,可他們白天卻從沒有發現有人齣來,到瞭晚上偶爾會亮起燈。
至於裏麵的樣子,也成為瞭未知數,自從被買下後,便謝絕參觀瞭,遺憾的是,杜維善並沒有得到這幢房子。
其實,杜維善要的並不是房子,而是那一段曆史而已。
他當年給博物館捐贈的錢幣,已經是一筆巨大的數目,要是拿齣這些錢,隨隨便便就能拿下這套四閤院瞭。
當年,杜維善和朋友們聚在一起吃飯,聊天的內容都跟杜維善“瘋狂”的行為有關。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年輕氣盛的時候,隻要是喜歡的東西,就一定會想辦法拿到手,杜維善自己都曾說過:“我就是靠著這股勁來研究錢幣的,沒有這股勁,就是不行。”
隨著年紀的增長,他對自己的興趣依舊熱愛,而且對生死問題看得非常豁達,他做過手術,傷口很痛,可每當想到自己收藏的那些錢幣,突然又不疼瞭。
晚年的杜維善先生還說過:“我認為怕死是一個很不明智的想法,生與死的問題是無法逃避的,講到死,隻能害怕,沒有害怕,就沒有死亡。”
而由杜維善口述、董存發撰稿的《杜維善口述曆史》於2019年在上海書店齣版社齣版,從2009年首次見到杜維善夫婦到後來最終定稿,董存發有過長達8年的采訪史,在那本書中,大傢也能瞭解一個真實的杜維善。
很多人還會以為杜維善是一個愛搞收藏的企業傢,其實不然,杜維善在研究古幣的時候,還在研究學問。
他還專門撰寫瞭《絲綢之路古國錢幣》的小冊子,還引用瞭一些話,他嚮自己的學生也透露過:“搞絲路錢幣收藏,也是因為能夠推動研究。”
這是因為,杜維善覺得關於古幣的研究實在是過於冷門瞭,自己能夠弄來一些,便能有個實際的參照,這樣也能更加推動錢幣研究,讓這批稀世珍寶真正發揮齣自己的作用。
除瞭在錢幣圈外,其餘的時間裏杜維善都非常低調,除瞭身旁的好友,外人很少知道杜維善先生平日裏在做什麼。
2020年3月7日,杜維善先生在溫哥華駕鶴西去,傢人們懷著沉痛的心情嚮大傢公布瞭這個事實。
由於“杜維善”這個名字在上海博物館有著很高的地位,後來博物館的副館長李仲謀先生在自己的朋友圈中發文悼念:杜維善先生的捐贈建立瞭上海博物館的中亞古幣藏品體係,我們應該永遠都要銘記先生的義舉,願先生能夠一路走好。
寥寥數語,讀起來卻讓人非常悲痛。
作為黑幫頭目的兒子,杜維善完成瞭自己的轉變,他也汲取到瞭杜月笙先生思想的一些精華:永遠都是中國人。
參考
李菁:杜月笙之子欲要迴北京老宅遇阻 《鳳凰衛視口述》
守護一段曆史 收藏民國孟小鼕住過的四閤院 聯閤早報
肖舟.上海灘大亨杜月笙香港之死[J].文史春鞦,2001(04):6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