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4/2022, 7:22:49 AM
垓下戰畢,劉邦對項羽說:你是當世英雄,我也是當世英雄,你死之後我就沒瞭對手,所以放你一馬,咱們再戰,你走吧。
如果真是這樣,項羽齣瞭劉邦的大營,然後就立即找地方揮刀自盡,或者再跑到烏江邊上,直接跳江把自己淹死。
為什麼?
因為項羽已經沒瞭再打的資本。他還憑啥再戰一迴?
就憑自己叱吒喑嗚而韆人皆廢,就憑自己起兵八年而從無敗績,就憑自己叫西楚霸王。
垓下之戰是戰略決戰,也是最後一戰,項羽必敗且必死,不會有其他假設。
1.韓信已經掃蕩西楚,占據彭城
韓信破趙定齊,當此之時,項羽還能摺騰一下,派龍且率20萬楚國精銳,支援齊國田氏,恢復田齊王國。不是項羽有多好心,而是齊國地接西楚,可以獨立、可以存國,但就是不能讓韓信占定。
同時,項羽親自領兵攻略外黃梁地,十五天跑一個來迴,目的是教訓彭越。項羽說十五天就十五天,一頓拳腳確實教訓得彭越知道怎麼做人。
但是,就在項羽梁地囂張的時候,龍且的20萬楚國精銳被韓信報銷瞭;大司馬曹咎也在滎陽前綫被劉邦打得大敗、損兵摺將。
於是,項羽纔趕緊答應鴻溝議和。
但這時候已經晚瞭。灌嬰的騎兵軍團已經從齊地殺嚮西楚,掃蕩魯地、渡過淮河,而後又返渡淮河、再殺一遍。
等到劉邦軍團與韓信軍團頤鄉會師,西楚之地已經被灌嬰掃蕩瞭一番,而源源不斷地韓信軍團正是從西楚國都開拔而來。
於是,在垓下之戰的時候,項羽的20萬大軍已經成瞭一支沒有根據地的流寇,要麼戰勝劉邦後,重建西楚;要麼被劉邦戰勝,而後死無葬身之地。
2.英布已經收復九江,北掃淮南
灌嬰的騎兵部隊,北上淮河,擊潰瞭西楚的最後一支有生力量,即項聲、郯公軍團。同時,降服彭城以及留、薛、沛、��、蕭、相等縣。
同時,劉賈和英布的兩萬大軍已經重新收復瞭九江國,並逼降瞭楚國大司馬周殷,占據壽春,取道淮南殺嚮瞭垓下。
所以,項羽的根據地西楚國和九江國,已經盤踞瞭兩支大軍,一個是韓信的齊國軍團,一個是英布的九江兵。
而且韓信和彭越這兩個傢夥,一聽劉邦要劃疆定界,也就是說打完項羽、馬上封國封王。於是,立即請戰,根本不顧在後方搶錢搶人搶地盤瞭,帶著大軍就奔著垓下衝瞭過來。
沒錯,他們就是衝過來的,因為打完最後一仗就是一方諸侯,這吸引力實在太大。彭越和韓信這麼賣力,劉賈與英布當然也不甘落後,要是最終決戰沒他倆啥事,那以後也就彆玩瞭。所以,劉賈和英布的九江兵也是瘋瞭似的殺瞭過來。
但無論怎樣,據有九郡的西楚國以及被占領的九江國,都不再姓項,一部分姓韓,一部分姓英,甚至還得有一部分姓彭或姓劉。
3.垓下之戰後項羽就是光杆司令,不可能東山再起
所以,垓下之戰的時候,項羽的全部資本就是從成皋、滎陽戰場上撤下來的20萬楚軍。而且這些人連年作戰,早就被劉邦耗軟瞭。到瞭垓下的時候,不僅兵無戰心、將無鬥誌,而更關鍵的是沒瞭後方基地、沒瞭糧食。
項羽軍團已經成為瞭一支徹徹底底的流寇。所以,垓下戰敗後,項羽無處可去、無路可逃。他的歸宿,要麼是死,於是烏江自刎;要麼是降,劉邦會答應嗎;要麼是逃,又能逃到哪裏?
所以,劉邦就是裝孫子,放項羽一條生路,楚霸王也無處容身。
劉邦不殺他,那英布呢?
英布怕死瞭楚霸王,而且還背叛過他,不趁項羽勢微趕緊殺瞭瞭事,還能留著項羽報仇嗎?
烏江亭長所謂江東方韆裏、數十萬人,足以王之。真會如此嗎?
江東百姓就那麼熱愛他們的西楚霸王?
即便熱愛,現在江東掌權而且還活著的,要麼已經投降瞭韓信,要麼已經投降瞭英布。
這些叛徒纔是江東的真正主宰,見項羽迴來,不用劉邦吩咐,他們也會把項羽給哢嚓掉,絕不給他東山再起的機會。
所以,再怎麼如果,項羽也沒法跟劉邦較量。因為垓下之戰不僅是決戰,而且是掃尾戰,隻不過楚霸王太牛,所以殺雞用瞭牛刀。
項羽戰敗、劉邦戰勝,從韓信定齊便已經注定瞭。除非韓信改旗易幟,否則沒有任何可以想象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