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5/2022, 4:31:26 PM
推動北約在軍事、防務和職能上的升級,不會給世界和平帶來希望,隻會進一步削弱全球化動力,增加全球安全威脅。
▲3月24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的北約總部,多國領導人在北約特彆峰會期間閤影。圖/新華社
文 | 王英良
當地時間3月24日,北約峰會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北約總部舉行,美國總統拜登等北約30個成員國的首腦悉數齣席。會議持續瞭大約2個小時,會後發錶《北約成員國元首和政府首腦聯閤聲明》。與會七國集團領導人重申“團結”,承諾緻力共同應對當前跨大西洋安全麵臨的嚴峻威脅。
北約欲藉戰爭實現東歐防務升級
《北約成員國元首和政府首腦聯閤聲明》內容涉及三方麵。
其一,繼續對烏剋蘭提供軍事援助,包括反坦剋武器、防空武器和無人機以及防生化武器和防核武器的裝備。此外還將嚮烏剋蘭提供保證網絡安全的技術裝備。
其二,加強北約部隊在波羅的海沿岸、東歐和巴爾乾半島的軍事部署,除已在波羅的海沿岸國傢和波蘭等地部署的四個戰鬥群外,還決定在匈牙利、斯洛伐剋、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增加部署四個戰鬥群,使北約在東歐和巴爾乾地區的總兵力達到八個戰鬥群,約四萬人,同時還包括空中和海上的軍事部署。
其三是北約成員國同意增加軍費,將使各國的軍費開支達到或接近各自國內生産總值2%的標準。德國、比利時等國在本次會前已經宣布增加軍費。
北約認為,俄羅斯在烏剋蘭的軍事行動已經徹底改變瞭歐洲的安全局勢,北約因此需要作齣的戰略調整是長期和持久的。根據北約峰會後發布的公報,與會首腦批準在保加利亞、匈牙利、羅馬尼亞和斯洛伐剋增設四個北約多國戰鬥群,力求“全方位確保所有盟國在所有領域的安全和防務”。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錶示,北約將擁有八個戰鬥群,覆蓋範圍從波羅的海延至黑海。峰會確認北約將在陸海空及網絡空間“重置”長期威懾和防禦態勢,包括嚮北約東翼派駐更多地麵部隊,空中部署更多戰鬥機,海上部署更多航母戰鬥群、潛艇、艦艇等,具體細節將在今年6月北約馬德裏峰會上確認。斯托爾滕貝格重申,北約無意嚮烏剋蘭調派地麵部隊,以避免與俄羅斯軍隊發生直接的武力衝突。
峰會突齣瞭美方利益
經過一個月的戰火,俄烏都遭受瞭巨大損失,正所謂“戰爭沒有贏傢”。當下烏剋蘭最需要的是和平,北約峰會聲明將持續提供武力支援,這將進一步加劇戰爭升級,使烏剋蘭領導層可能做齣不切實際的幻想,即藉助外援來實現某種“戰略轉機”。然而,這隻會導緻“螺鏇式衝突”,加劇局勢動蕩與烏剋蘭國力的透支。
要看到,美國主導的北約峰會依然是上世紀冷戰軍事對峙思維的延續,而美國藉此要實現的主要目標也越發清晰起來。
繼續慫恿烏剋蘭成為對抗俄羅斯的“馬前卒”,使澤連斯基政府在政治、軍事、國傢情感層麵倒嚮西方;美國攪渾這一戰爭“泥沼”,力求使烏剋蘭成為一個長期消耗俄羅斯國力的“楔子”。
此外,俄烏衝突為北約武器的貿易與軍事工業加速流通提供瞭一個新契機。美國與英國、德國、法國等北約軍事強國,存在長期緊密的軍事裝備工業貿易與閤作,而烏剋蘭戰場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軍火需方市場。
當然,美國推動的軍援並非是無條件的“恩賜”,裏麵亦有美歐軍事工業集團的推動和加持,而美國是這一切的幕後受益人。
一切跡象都在錶明,美國力求塑造在歐洲安全事務上的領導權,利用升級武裝這一契機,重塑歐洲安全進程新目標,並攫取對俄威懾和歐洲防務事務的領導權,以防止歐洲國傢與美國“離心離德”。
▲3月24日,法國總統馬剋龍(左一)、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左二)、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左三)在北約特彆峰會期間參加閤影儀式。圖/新華社
使全球和平與發展受到威脅
長遠看,此次北約峰會對國際安全的影響將是深刻且消極的。
顯然,北約的軍事援助會使俄烏衝突進一步在時間上延長。由於俄羅斯政府越發意識到競爭對手是北約及背後的美國,為避免戰場被動,那隻能不斷使用高技術武器,不斷擴大兵力投送以換取戰場優勢。如此,所謂的全球“地緣核心帶”將長期被戰火所影響,並最終影響國際和平與穩定進程。
北約軍事援助、軍力部署和軍費增長,將使北約這一全球最大的軍事集團實現武力和職能的升級,其與俄羅斯的間接或直接對抗的風險都在加劇。而北約武裝的升級亦推動瞭全球軍事力量的失衡,這將極大地阻礙區域和平進程,以及國際社會力圖介入俄烏調停促和的努力。
從國際秩序角度看,北約是冷戰的産物,藉助俄烏衝突契機,北約這一軍事集團介入具體的衝突,將會引發全球安全秩序與要素的重設,這不僅挑戰聯閤國權威,也將使全球和平與發展受到現實的威脅。
綜閤看,北約峰會是一個曆史轉摺事件,美國領導的北約依然堅持冷戰思維,開曆史倒車。推動北約在軍事、防務和職能上的升級,不會給世界和平帶來希望,隻會進一步削弱全球化動力,增加全球安全威脅,北約也將承擔相應風險,並為其魯莽行為付齣沉重代價。
新京報特約撰稿人 | 王英良(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編輯 | 李瀟瀟
校對| 陳荻雁
點擊下方公號名片,閱讀更多精彩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