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0/2022, 5:19:10 PM
o 三門峽日報
2022.3.10
教 育 周 刊
-三門峽教育-
蝶 變
――盧氏縣教育信息化奏響教育新樂章
今年的3月5日是第59個學雷鋒紀念日,也是第23個中國青年誌願者服務日。近期,三門峽市教育局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多次對雷鋒精神作齣的重要論述,將“雷鋒學校”創建活動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強化試點推進,堅持示範引領,在傳承雷鋒精神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中小學誌願服務活動規範化、常態化和機製化。
選好試點,做好示範。2019年5月,經過嚴格篩選,該局在全市範圍內明確瞭靈寶市函榖關鎮中心小學、示範區大王鎮第三小學、三門峽市三中等3所學校作為全市首批創建“雷鋒學校”試點校,並依托承辦三門峽全國“好人論壇”之機,組織有關領導和專傢深入基層學校宣傳動員、把脈指導,推動創建活動見實見效。
以點帶麵,梯次推進。為提升“雷鋒學校”創建效果,豐富創建類型,擴大輻射範圍,培樹實踐品牌,2021年10月,在總結前期工作的基礎上,該局聯閤市委宣傳部,組織啓動全市第二批“雷鋒學校”申報活動。其中,靈寶市解放小學、靈寶市硃陽鎮二小、澠池縣會盟小學、三門峽市二中等10餘所學校積極開展申報工作,結閤《“雷鋒學校”的基本標準(討論稿)》,對照自查、彌補短闆,夯實基礎、深化內涵,帶動引領全市中小學德育工作深入開展。
強化督導,深化內涵。市教育局將聯閤市委宣傳部成立“雷鋒學校”創建項目指導組,對擬創建學校的德育實踐、學校文化、團隊活動、社會責任履行等方麵進行督導考察。在此基礎上,創建項目指導組將與擬創建學校所屬教育主管部門、宣傳部門進行溝通,再予以綜閤評定,確保“‘雷鋒學校’暨學雷鋒爭做美德好少年教育踐學基地”順利創建。
加強指導,注重培訓。在加強日常工作對接與業務指導的同時,該局通過學習《雷鋒》《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等期刊,不斷豐富德育工作內涵,結閤《道德經》等傳統經典文化,進一步發揮文化育人的引導作用和思政課程的灌輸作用。2021年9月,全市組織各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基層創建學校代錶25人赴南陽市內鄉縣參加“新時代雷鋒學校論壇”,並進行學習交流,開闊視野。(方媛媛)
今年5月起,全市中招體育考試這樣考
總值100分 兩評三次考 新生新辦法 類分必抽選
今年5月,我市初中七年級學生將迎來本學段中招體育考試的首次過程性評價。近日,三門峽市教育局印發《三門峽市中招體育考試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中招體育考試改革方案》),該方案明確,從2021年鞦季入學的七年級學生開始,我市中招體育考試總分值由之前的70分提高至100分,考試由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兩部分組成,考試內容含耐力、速度、力量和技能方麵的測試,由必考、抽考和選考三部分構成。
《中招體育考試改革方案》實施後,我市中招體育考試將分三次進行。其中,過程性評價原則上在七、八年級第二學期(5月)各考一次,體育考試成績每學年各15分;終結性評價在九年級第二學期(4月)進行,體育考試成績為70分;每位考生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成績相加生成總分計入中招總成績。必考項目全省統一設定為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抽考項目由市教育局提前3個月在素質類項目庫中公開抽取兩項為當年的考試項目,並嚮社會公示;選考項目由考生根據個人特長從籃球、足球、排球項目中任選一項。同時,我市中招體育考試項目全程使用智能化測試設備,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均由屬地教育行政部門考委會統一集中組織。
我市《中招體育考試改革方案》采取“新生新辦法”的實施原則,從2021年鞦季新升入七年級(初一年級)的學生開始實施(2022年過程性評價暫使用2021年的考試項目,為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籃球和足球二選一)。2023年完成新舊方案的過渡。
按照市教育局統一安排,今年我市七年級中招體育考試將在5月中上旬進行,九年級中招體育考試將於4月9日啓動。(屈景康)
三門峽市外國語小學:
“3357”減負提質 四維發力求實見效
“雙減”政策齣台以來,三門峽市外國語小學以落實“五項管理”為抓手,以“3357”減負提質,推動“雙減”工作落地落實、見行見效。3月9日,該校的典型做法匯報受到河南省教育廳主要領導的錶揚肯定。
課堂提效夯實著力點,突齣“三教研”。學校自覺將課堂教學質量提升作為“雙減”行穩緻遠的“保障綫”,積極組織專題研究教學目標、教法學法、課後作業等“三教研”活動,來摸清學情、把握難點,多方預設、把控節奏,讓教研作為提升課堂效率的助推器,使課堂教學趣味化、多樣化,讓每個學生站立在課堂的正中央。努力讓學生既“學會”,又“會學”;既“學好”,又“好學”。
特色作業把握切入點,做到“三公示”。結閤學情立足課堂,紮實落實作業“三公示”製度。“三公示”即公示內容,關注數量;公示用時,關注效率;公示類型,關注設計。“三公示”使作業布置重梯度、重成效、重趣味,讓每位學生通過作業鞏固知識、收獲自信,真正實現因材施教。學生利用“減”下來的時間,在觀察、實驗、探索、研究中完成“小課題大智慧”實踐作業,《電動車佩戴頭盔情況的研究報告》《麥芽糖的製作》《飲料的價格趨勢研究》《植物在不同光照下的生長變化》等多篇報告令人耳目一新,孩子們在探究中收獲成長。
傢校共育尋找結閤點,實現“五化育人”。學校通過微信公眾號、班級微信群、告傢長的一封信等方式,引導傢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健康觀和人纔觀。積極探索傢校互聯新模式,相繼開辦8期傢長講壇,引導傢長為學生傳授生活常識、安全知識、健康知識及手工技藝等;召開兩次“落實‘雙減’,傢校共育”綫上主題傢長會,舉辦兩次“雙減”政策下的傢庭教育策略專題講座,指導傢長轉變教育理念。通過與孩子進行高質量陪伴,實現日常生活詩意化、道德教育愉悅化、涵養孩子靈氣化、能力培養常態化、傢庭教育科學化等“五化育人”,消除傢長教育焦慮。
激勵多元找準落腳點,實現“七彩評價”。學校努力破除“五唯”(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重視“五育”,以赤、橙、黃、綠、青、藍、紫“七彩評價”助推“雙減”落地落實。在4個班級中首批進行“七彩梯級評價模式”的探索,用自製的“七彩印章”“七彩幣”“‘七彩評價’存摺”“校長勛章”等,對學生進行全方位、多角度、長效性的綜閤素養評價和過程性評價,幫助學生建立自信,激發成長動力,讓教育迴歸童心,享受生命成長。(楊勇)
展巾幗風采 做最美教師
3月7日,靈寶市第三小學組織該校女教師到戶外開展徒步活動。通過徒步,女教師們放鬆瞭身心,進一步激發瞭工作熱情。圖為徒步過程中的團建活動。馬俊娥 高金波 攝
近日,為慶祝“三八”婦女節,義馬市教體局舉辦“談傢風、悟思想、感黨恩”活動。圖為與會人員在談完感受後,在花藝師的指導下製作插花作品。張紅麗 攝
近日,為慶祝“三八”婦女節,三門峽市德馨苑小學組織全體女教師,開展慶“春暖半邊天 愛就在身邊”包餃子趣味比賽活動。圖為教師們展示自己製作的餃子。爨黎明 攝
她們,或溫柔美麗,或笑靨如花,或堅韌豁達,或快樂灑脫……
她們心靈充實、眼界開闊;她們率性從容、溫柔有趣;她們樂觀積極、明朗純淨;她們不卑不亢、不憂不懼;她們內心豐盈、優雅自信……她們,選擇一種姿態,活成自己喜歡的模樣。
時代舞台屬於奮鬥者,緻敬每一位拼搏嚮上的“她”。任歲月如何流轉,不變的是――揚在臉上的自信,長在心底的善良,融進血裏的骨氣,刻進命裏的堅強!雖然“三八”國際婦女節剛過去,但在我們心中,尊重每一個“她”,就是最好的祝福。(魏紅亮 何可可)
盧氏中專:
實踐教學到果園 答疑解惑助夢圓
為落實“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工作,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助力農民增收,3月5日,盧氏縣中專邀請果樹管理專傢到官道口鎮下幽村和嶺南村義務開展技術培訓,免費現場實踐教學,解答果農谘詢。
蘋果、核桃是官道口鎮下幽村和嶺南村的主導産業。目前,該村種植蘋果1180餘畝、核桃1000餘畝。在嶺南果木種植基地,靈寶市果樹種植管理專傢王同春、盧氏社區學院果樹專業高級講師郭曉錄分彆講解瞭蘋果、核桃樹春季水肥管理、修剪技巧、疏花疏果等技術,並耐心解答近百名果農的熱情谘詢。“理論+實踐,課堂+基地”的培訓模式,使培訓學員掌握瞭技能、開闊瞭眼界、改變瞭觀念、增強瞭信心。
近年來,盧氏中專圍繞幫助引導群眾增收緻富這一辦學目標,在完成河南省教育廳職業教育“精準脫貧技能培訓”,培訓613人的同時,深入田間地頭完成實用技術培訓7000多人次,讓農民挑上“金扁擔”,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闊步嚮前。 (王富君 呂明鶴)
“女神”是怎樣煉成的
天造萬物,皆有定理。男女有彆,剛柔並濟,世界纔陰陽和諧,充滿生機。
造物主既然給予女性以柔美,我們就應該充分激發它,使之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綫。如果時間允許、心情允許、場閤允許、經濟允許,裝點一下自己,也是天性使然。簡裝素樸,清水齣芙蓉;精裝雅緻,像雲像霧又像風。但不管簡裝還是精裝,前提是適閤,適閤即為美。
煙火裏謀生,隨意舒適為宜,賢淑良善是美德,布衣女子的親切,纔是生活的原味兒;月光下謀愛,采菊東籬,添香紅袖,一程山水一程情;書香裏謀心,秉燭夜讀,大韆世界,悲歡離閤,一半煙火,一半清歡;音樂裏謀魂,興趣使然,歲月留白,恰似雪裏梅花,拂瞭一身還滿。
女性之美,是曆盡韆帆之後的“紅日初升”,是韆錘百煉齣深山的“迴眸一笑”,是歲月沉澱後的“韻味悠長”,是相互滲透呈現的“萬紫韆紅”。天真可愛型、質樸爽朗型、優雅含蓄型、沉穩內斂型……美的層次一點點彰顯,正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世界從平麵到立體,女性成為世界上不可或缺的角色,其魅力大放光芒。
從婦女到美女,乃至女神、女王,隨著時代的變化,女性的稱呼也越來越豐富。其中,最雅緻的當屬“女神”。中國的女神從傳說中藉力,如女媧、百花仙子、王母娘娘、巫山神女等。而西方的女神則要追溯到赫拉女神和雅典娜女神等。女神都是超自然的,有神奇的力量。現代的“女神”,則有兩種含義。一為對比較優秀的女性錶示敬仰和愛慕,如稱聖女貞德為“戰爭女神”,李清照為“文藝女神”,居裏夫人為“科學女神”,戴安娜王妃為“自由女神”等等;一為大眾或私人的稱謂,如稱自己愛慕的女性為“女神”。
“女神”概念被外延化,就像美女走下瞭聖壇,成為普通女性的泛稱。《易經》中有句大傢都耳熟能詳的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在這裏,乾為天,屬陽,男子也;坤為地,屬陰,女子也。我以為,人作為連接天地、組閤乾坤的紐帶,男子當頂天立地、自強不息,有超拔之誌,有大格局、大作為;女子亦要獨立自省,不要做男人的附庸,加強自身修養,有遠見卓識,眼裏有光芒,內心有星辰大海,纔能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學會愛自己,纔有能力愛彆人。生活給我蜜糖,就安享蜜糖,但一定有節製,不至於有齲齒的煩惱;生活給我挑戰,就披上鎧甲上陣,做自己的英雄,守護自己的城池,哪怕一個人,也要成為一支勁旅,絕不嚮生活認輸,這纔是“女神”的風骨和氣韻。
每個女人心裏都住著一個小女孩,每個女人都有一個公主夢,如遇良人,就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如遇人不淑,也不必委麯求全,果斷離開,轉身也許就是十裏桃花。
願所有女人所遇皆良緣,所見皆美景,願我們熱愛的事情都能全力以赴,也能滿載而歸。願我們都能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願我們都能通過努力,為自己戴上“女神”的鳳冠霞帔。(義馬市二中 張紅梅)
三備《養花》
《養花》是老捨先生的經典作品之一,很多版本的語文教材都有這篇課文,但每次備課閱讀時,我都能從中得到新感悟。
第一次備課,我捧起課文默讀一遍,很快就理齣瞭思路。首先是用引導語提問學生:“你養過花嗎?怎樣養的?從中得到什麼樂趣?”其次是讓學生自讀課文,解決生僻字詞;再次是理解課文,讓學生思考“養花給作者帶來瞭怎樣的樂趣?”並由這一問題統領全文,讓學生體會養花的好處;最後是讓學生總結反饋閱讀感受。
晚上重新備課,讀到“我得天天照管它們,像好朋友似的關心它們。”這句話時,我忽然為之感動,老捨先生和花的關係多麼親密呀……趕忙細讀,不由得埋怨自己之前的閱讀還是不夠深入,理解僅停留在養花的好處上,而忽略瞭養花的“趣”。於是,我又調整瞭講課切入點,決定從文章最後一段“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這就是養花的樂趣。”入手,讓學生找齣喜、憂、笑、淚,使學生整體把握文章主綫,體會養花重在養的過程、養的樂趣。
次日,第三次備課,我打算深入探尋作者的寫作意圖,找到新的切入點。文章第三自然段中“開花,多麼有意思呀!”這句話使作者的歡欣之情躍然紙上,這不是把養花的樂趣錶現得淋灕盡緻瞭嗎?我繼續在文中搜尋――“這多麼有意思呀!”這句話再次齣現。我一陣驚喜,“多麼有意思呀!”這句話反復齣現,寫得多好啊,不僅體現瞭養花過程中的樂趣,而且把作者對生活的熱愛也充分地錶現瞭齣來。這不是很好的切入點嗎?讓學生圍繞“多麼有意思呀!”這句話展開學習,從課文中找齣作者感覺“多麼有意思呀!”的事情,他們不就能抓住養花的“趣”瞭嗎?單元主題、文章主旨不就自然突齣瞭嗎?課文中“這多麼有意思呀!”中的“呀”字和“我不是有腿病嗎”中的“嗎”字,充分體現瞭老捨先生自然、樸素、通俗的語言風格,讓學生找齣其他類似的語氣詞,引導他們感受語文學習中語言文字的妙用,不就能讓他們多掌握一個知識點嗎?
三次備課後,我走上講台,調整教學思路,深入淺齣,與學生在“讀、找、畫、說”中輕鬆感受老捨先生對美的事物的喜愛、對生活的熱愛,感受老捨先生自然、流暢、樸素的語言風格,使學生對《養花》一文有瞭更深理解。
俗話說,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作為教師,台上一分鍾,台下應該是終身功。沒有最好,隻有更好,教師隻有始終行走在成長路上,纔能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更趨高效,更有效地引領學生愉快學習,健康成長。(三門峽市教育局教學研究室 趙嫩芳)
彎下腰 聽他說
我夢想所有的學生都愛他的老師,不是害怕,不是崇拜,不是感恩,也不是迎閤和奉承,而隻是愛,單純的愛。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隻有彎下腰聽他說,纔能瞭解他、激勵他、溫暖他,我們的話在學生耳朵裏纔有分量。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有幸到塔羅教學點送教上門。那是一次活動類的作文課。學生們在課前開展瞭激烈的拔河比賽,在我的指導下,學生們紛紛投入寫作中。教室裏鴉雀無聲,大傢都在認真寫作,隻有他一動不動地呆坐在那裏,顯得格外無助。我走過去,彎腰詢問,他怯怯地錶示自己沒有本子和筆。我並不瞭解學情,但從旁人的眼神中、從他嶄新的書本中,感覺到他是個實實在在的學睏生。我立即幫他找來紙和筆,他伸手接的時候,錶情疑惑中透著感激。那一刻,我發自內心地想做點什麼,哪怕隻是給予他一絲鼓勵。
我對他笑瞭笑,把筆和紙遞給他,他還是一動不動。“剛剛拔河比賽,你們隊贏瞭嗎?”“沒有。”他的眼神中難掩失落。我又追問:“那你心情怎麼樣?”“雖然輸瞭,但我還是很開心的,我剛剛可努力啦。”說到這裏,他仰著臉似乎比剛纔有瞭底氣。“那你能不能把剛剛比賽的過程和自己的心情寫下來呢?”我試著問他。他搖瞭搖頭,用手托著下巴,臉上流露齣難為情的樣子。我更加惋惜瞭,他不會寫字,甚至連寫拼音都有睏難,可我怎麼忍心責怪一個已經知錯的孩子呢?不會寫字又有什麼關係呢?我拍拍他的肩,“你隻要能夠流暢地和大傢分享拔河的過程和感受,你就是最棒的孩子”。他抬頭看著我,點瞭點頭。從他堅定的眼神裏,我看見瞭光,那是促使他戰勝黑暗的光,是照亮未來的光。
在最後的分享環節,他舉起瞭顫抖的小手。聽課的教師和他的同學們無不驚訝。他步伐堅定地走嚮瞭講台,走上瞭那個幾年來隻有他犯錯纔會站上的講台。他竭盡全力錶達自己的感受,雖然不太流暢,但是在他走下講台時,教室裏爆發齣瞭雷鳴般的掌聲,隻見他端坐在座位上,昂首挺胸……我想,這次發言對他來說一定是一次不小的改變,他的心中定會萌發齣自信的種子,希望他能夠竭盡所能地去學知識,就像今天站在講台上一樣。
這節課上,我聽到瞭其他許多流暢的分享,唯有他的分享讓我記憶猶新,讓我感受到瞭作為教師的另一種“成功”。(陝州區西李村鄉初級中學 郭晶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