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3/2022, 7:36:07 AM
文章轉載自“中國國傢地理BOOK”
一場“塑料瘟疫”正在海洋肆虐。
1992年,一艘貨船在太平洋遭遇強風暴,當時船上一個裝滿3萬隻塑料小黃鴨玩具的集裝箱掉入海洋。
自此,3萬多隻小黃鴨分成瞭兩隊,開啓瞭它們的海洋之旅。其中有2萬多隻小黃鴨順著太平洋副熱帶環流,經過瞭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南美洲等地的洋麵;
橡膠小黃鴨的海洋之旅
圖視覺中國
另一支 “小黃鴨艦隊” 北上經過瞭白令海峽,進入北冰洋,又繞著格陵蘭島和冰島,最終進入瞭北大西洋。
1997年,美國船長查爾斯・摩爾開著他的Alguita號駛離夏威夷,他想抄近道從赤道無風帶迴美國,卻意外陷入瞭一堆“垃圾”中難以前進,簡直就像是 “一鍋塑料粥” 。
這些垃圾為什麼會滯留在這裏?又是怎麼成瞭一眼望不到頭的“垃圾帶”?
在被人類廣泛關注之前,這一片垃圾地帶還在等著更多的新生“夥伴”加入。比如迷失在太平洋中的“小黃鴨艦隊”。
2007年,60歲的英國女教師潘妮・哈利斯在海灘上遛狗時,意外發現海水中飄著一隻黃色塑料玩具鴨,在這幾年中,有接近一萬隻小黃鴨登陸瞭英國海岸。
這些海上漂流的小黃鴨,何去何從?
圖視覺中國
剩下的龐大“小黃鴨艦隊”去哪兒瞭?不少人猜測,它們可能在“那一鍋垃圾粥”裏找到瞭歸宿。
這種猜測引起瞭世界各地的關注,2009年這個藏在太平洋亞熱帶氣流中心的巨大的海洋垃圾場,有瞭新的名字 “第八大陸” 。
太平洋上的“幽靈國傢”?
據科學傢們粗略估計,“第八大陸”由400萬噸塑料垃圾組成,占地麵積達140萬平方公裏,相當於兩個美國得剋薩斯州,約4個日本大小,是中國香港特區的1000倍。
圖中藍色方塊為“太平洋大垃圾帶”。
圖JOHN BLANCHARD/The Chronicle
它僅覆蓋全球0.5% 的海洋錶麵,但估計包含 50% 以上漂浮在公海中的所有塑料。
“第八大陸”也叫太平洋大垃圾帶 (GPGP)。
圖Ocean Cleanup Foundation
這種“垃圾大陸”究竟是如何形成的?這要從海流開始說起。
海流是運動的海水所形成的水流,海洋錶層海流由風形成,灣流和其他邊界流沿陸架的邊緣流動。地球的重力和其他力學因素的綜閤作用驅動海流做 水平螺鏇運動 。
這樣看太平洋海域的洋流走嚮更明顯。
圖NOAA地圖
幾十個大大小小的錶層海流能使海洋上層的海水迅速進行循環,與此同時,海洋深層的“水團”通過 熱鹽環流( 熱鹽環流是指海水變冷時密度增大,變熱時密度減小,這種變化産生的力量能推動巨大的“水團”運動。)在全球的海洋中緩慢運動。
當今世界所有洋流示意圖。
圖Wikipedia
全球六大錶層海流中,有5個形成環流,驅動全球海洋的錶層海水不斷運動。北大西洋環流和北太平洋環流在北半球按順時針方嚮循環運動。
淺藍色代錶塑料生産總量,深藍色為管理不善的塑料浪費數量,灰色為進入水圈的塑料垃圾,紅色為進入海洋的塑料垃圾。這種形態被稱為塑料漏鬥。4 億噸的塑料經濟變成瞭 100 萬噸的海洋塑料問題。
圖Ocean Cleanup Foundation
而這種運動方式讓來自亞洲大陸和美洲大陸的塑料垃圾慢慢地聚集起來。就像我們順時針轉動手中裝有茶葉的杯子,就會看到茶葉沒一會兒就會聚集到杯子的中央,是同樣的道理。
大太平洋垃圾帶(GPGP)的橫截麵。
左,夏威夷。右,北美西海岸。
圖Ocean Cleanup Foundation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美國船長查爾斯・摩爾(Charles Moore)帶領其創建的研究團隊“加利特(Algalita)”前往“第八大陸”進行瞭30天的調研。
美國船長查爾斯・摩爾。
他們計劃采集塑料垃圾樣本,並與1999年、2008年以及2009年分彆采集的樣本對比,終極目標是將新數據與以前的研究整閤後,評估太平洋環流係統的變化趨勢。
查爾斯・摩爾成立的公益組織拍到的照片。
垃圾嚴重影響瞭海洋生態。
摩爾的團隊發現, 海洋錶麵的塑料垃圾比以往想象的更多。
管理不善的塑料垃圾與人均GDP的關係。
圖Ocean Cleanup Foundation
在以環流為中心的418公裏範圍內采集的樣本令他們感到十分不安,塑料垃圾的重量超過浮遊植物數韆倍。
難怪摩爾船長會說: “如果不能阻止塑料垃圾汙染,海洋可能成為一個新的漂浮世界。”
在空罐子裏的脈狀章魚。
圖視覺中國
這個“第八大陸”的戲稱,實在是諷刺,但是為瞭喚醒人們對海洋環境的保護意識,更具戲劇性的事發生瞭――
讓垃圾堆,成為一個國傢。
2017年9月,英國新聞娛樂齣版機構和環保基金會,居然嚮聯閤國遞交瞭一份“特殊”申請――
他們請求在這個垃圾構成的“第八大陸”上建立地球第196個國傢,國名直接叫 “垃圾群島共和國” 。
美國前副總理阿爾・戈爾(Al Gore)也簽署瞭請願書,並成為瞭垃圾島的榮譽公民。
艾伯特・戈爾(Albert Arnold Gore Jr.)美國政治傢,
曾於1993-2001年擔任副總統。
消息一齣,短短時間內全世界就有12萬人想加入這個國傢,申請成為其閤法公民。
活動最初的兩位倡導者――廣告學專傢Michael Hughes、Dalatando Almeida為“垃圾群島共和國”設計瞭一係列符閤國傢標配的“周邊”産品。
比如國旗,一個倒置在藍色海洋中的塑料瓶;
比如護照,是用可降解材料製作的,上麵寫著國傢的座右銘“海洋需要我們”;
比如貨幣,垃圾群島共和國的貨幣叫“Debris”,意為碎片、殘骸。連貨幣上的圖案也非常符閤海洋環保的主題:
比如20元的貨幣圖案是章魚與塑料垃圾和被塑料纏住的海龜;
20元的錢幣圖案來自真實的圖片。
垃圾島宣傳大使薩拉 ・ 羅伯茨(Sarah Roberts)認為,如果垃圾島能夠被聯閤國正式認定為一個國傢,他們就能確保這個問題不會再被忽略瞭。
100元的圖案裏的海洋和垃圾看著也觸目驚心。
這一波討論太平洋垃圾帶的陣仗太大,不齣意外地引起瞭質疑和爭論。因為有專業團隊聲稱――
所謂的觸目驚心的 “第八大陸”垃圾帶其實根本不存在!
我們經常會在新聞中看到的海洋垃圾帶長這個樣子:
我們常會在新聞中看到的垃圾帶。
圖視覺中國
但是,他們提齣,實際現實中的海洋垃圾帶應該是這樣的:
但實際上可能看著就是正常的海水,看不到大片的垃圾。
圖視覺中國
放眼望去,我們一塊塑料也看不到,更彆說什麼漂浮的塑料大陸瞭,但是這不代錶海麵就是乾淨和平靜的。
由於海水和日照的影響,塑料會分解成微小的顆粒,這些顆粒以“雲狀”立體分布在海洋中,所以最讓參與捕撈的環保人士頭痛的問題就是如何收集海洋中更小的碎片。
內部 GPGP 的組成。其中約占總質量 5-10%的 是微塑料。
圖Ocean Cleanup Foundation
因為他們現有的工具都是傳統的捕魚用具,對於微小的碎片無能為力。
這種捕撈方式隻能撈起體積較大的垃圾。
不管這是不是太平洋大垃圾帶真實的樣子,至少這種“幽靈”般的存在,它的危害正在不斷擴大,甚至引發瞭一場發生在海洋上的 “塑料瘟疫” 。
一場“塑料瘟疫”正在海洋發生
“海洋中存在的垃圾,可繞地球400圈” ,這不是某奶茶廣告語的模仿,而是“垃圾群島共和國”大使之一薩拉・羅伯茨(Sarah Roberts)說過的一句話。
塑料會被分解的很小。
圖視覺中國
這就是一場名副其實的“塑料瘟疫”。
為瞭防止這場可怕的海洋垃圾災難繼續蔓延,一個非營利組織 The Ocean Cleanup 橫空齣世,是由一個29歲的荷蘭年輕人Boyan Slat於2013年創立的,他們一直在研究“太平洋大垃圾帶”中的塑料碎片。
Ocean Cleanup Foundation的創始人Boyan Slat。
塑料的危害主要錶現在兩個方麵: 一個是海洋垃圾帶中的塑料具有高度持久性;另一個就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漂浮的塑料變得更加有害;
塑料非常穩定和耐用這一點,我們都不陌生,研究人員在對 GPGP的探究中發現的最古老的物體,是一個來自 1966 年的浮標。
大太平洋垃圾帶中捕獲的浮標。
圖Ocean Cleanup Foundation
這難道是個例嗎?
事實上,塑料的高度持久性超齣瞭我們的想象。
一個荷蘭團隊在實驗室中重建瞭海洋環境,並測量瞭各種塑料物體隨時間的降解情況。
他們發現,通常在海上觀察到的塑料物品的重量損失 每年不到 1% ,這錶明聚乙烯(海洋中最常見的塑料類型)可能需要 “長達幾個世紀” 纔能完全降解。
小魚會吃附著在塑料袋上的藻類。
圖視覺中國
最可怕的還不止這些,隨著時間的推移,太陽和海浪會將物體分解成越來越小的碎片。
比如一個塑料箱子,最終會變成數十萬個微塑料顆粒(如果一塊微塑料的尺寸範圍在 500 微米到 5 毫米之間,我們發現其平均重量為 0.00353 剋,如果一個塑料箱重 2 公斤,能産生近 600,000 塊這種尺寸的微塑料)。
微塑料顆粒不僅更加有害,而且會更加難清理。碎片變得越小,它們的浮力就越小。2019 年,研究人員跨越瞭 GPGP,從地錶到 2000 米深度進行瞭測量,研究人員發現 “正在下雪”的微塑料 。
齣海研究GPGP的Ocean Cleanup Foundation船隊。
雖然這些懸浮在深海中的微塑料數量不到塑料總質量的 10%。但如果不盡快清理掉錶麵塑料,最終這另外 90% 的大部分也將沉入海洋。
信天翁和一肚子“塑料”
2001年一隻信天翁的意外死亡讓人們意識到,塑料的緻命危害正潛伏在每一個角落,連一隻鳥都沒放過:
有人在這隻信天翁的胃裏發現瞭一塊塑料片,它來自1944年被擊落的一架水上飛機。
2009年6月期的英國《皇傢學會哲學匯刊》特刊封麵上,刊登瞭一張看似彩色馬賽剋拼湊的圖片。
2009年6月期的英國《皇傢學會哲學匯刊》特刊封麵圖。
圖攝影師Rebecca Hosking
仔細一看,原來這是一張由牙刷、瓶蓋等塑料製品組成的拼圖,這些牙刷、瓶蓋都是從一隻死亡的幼年信天翁腹內取齣的。
報道說,波蘭科學傢研究發現,95%的海燕胃中都有塑料。而科學傢在比利時的一隻鳥的胃裏,發現瞭1600 塊塑料殘渣。
2008年,一個名為 Midway Journey 的藝術項目中,塑料汙染聯盟(這個聯盟旨在實現一個沒有塑料汙染的世界)創始人之一Manuel Maqueda與視覺攝影師Chris Jordan閤作,探索人類的塑料垃圾對一個偏遠小島的影響。
一隻死去的信天翁,肚子裏充斥著大量令它們緻死的塑料垃圾。
圖美國著名環保攝影師Chris Jordan
他們的團隊拍攝到瞭成韆上萬隻死在地上的年輕信天翁,它們的胃裏裝滿瞭塑料。
“這種經曆是毀滅性的,不僅因為它對鳥類的痛苦意味著什麼,而且還因為它嚮我們反映瞭我們大眾消費文化的破壞力,以及人類與生活世界的受損關係。”
許多死亡的信天翁幼鳥體內常見瓶蓋、塑料打火機、塑料兒童玩具、梳子、牙刷等塑料垃圾。吞下這些塑料製品會導緻鳥類食道或器官被劃破,從而造成它們窒息或者因飢餓、脫水而死。
這些海鳥無法區分齣哪些是食物,哪些是有害的塑料碎塊。
當海鳥媽媽不遠韆裏從海洋上帶迴來食物,也就是撿拾來的塑料片直接就會喂給小海鳥,餓得發慌的小海鳥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咬不動,又吐齣來;於是海鳥媽媽就用嘴將塑料片啄碎,再一片一片喂給小海鳥。
可以看到食物裏有垃圾。
這種塑料碎片都難以幸免會被海鳥誤食,更何況是塑料還會分解成更細小的顆粒。塑料碎塊的數量實在過於龐大,遠遠多於浮遊生物,即便是漩渦中心麵積也超過 343萬平方公裏。
而這些小顆粒會被小魚吃到胃裏,海鳥會吃小魚,大魚也吃小魚, 這樣有毒的塑料顆粒就進入瞭整個食物鏈, 最後有些海鮮就會被端上我們的餐桌。
海洋食物鏈手繪圖。
圖視覺中國
所以,不僅僅是依賴海洋的各種生物,就算是人類也難以避免深受其害,無論我們吃不吃海鮮,都有可能攝入塑料的危害物質。
其實海水也會受到汙染,而這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因為我們每天都在攝取的食鹽就可能來自這些被汙染的海水。
華東師範大學的研究人員在超市買瞭15個品牌的食鹽,發現每公斤海鹽含微塑膠550至681個。
這些海洋垃圾離我們並不遠。
圖視覺中國
所以,海洋中的塑料垃圾會在我們的生活中無孔不入,防不勝防。
到2018年,全世界總計生産齣的90億噸塑料製品中,被循環利用的隻有9%,約12%被焚燒,其餘 79%最終堆積在垃圾填埋場或直接流入自然環境中瞭 。
清理掉GPGP勢在必行,因為整個垃圾帶還在同時進行著堆積和分解。
GPGP 中大塑料的未來情景。暗帶顯示在沒有任何變化的情況下會發生什麼。
解決源頭(左)導緻海洋汙染量保持不變。
將源頭減少與清理相結閤(右)導緻海洋汙染量下降。
圖Ocean Cleanup Foundation
此時此刻大多數塑料都在海洋上方兩米的地方,如果這種塑料擴散到2000米高處,我們需要清理的水量將增加一韆倍。
清理海洋垃圾需要耗費大量財力和人力。
圖視覺中國
換句話說,清理一個垂直分散的區域所需要的工作量相當於清理今天海洋垃圾帶的一韆倍!
所以現在清理GPGP的錶麵水域,可以防止2D問題變成3D問題,有一個短暫的機會來處理遺留的塑料,在它變成微塑料並無限期地汙染整個水體之前,就想辦法和90%的海洋塑料垃圾說“拜拜”。
在2018年韋斯・安德森導演的影片《犬之島》中,流放狗狗的垃圾小島引起瞭很多網友的討論:
這難道不就是太平洋上那個垃圾群島的樣子嗎?
《犬之島》中龐大的垃圾島。
圖豆瓣電影
整個島都是人類製造齣來的垃圾,頹敗、髒亂、疾病滋生、垃圾圍城。
《犬之島》堆積如山的垃圾看著很震撼。
圖豆瓣電影
這部電影負責製作設計的保羅・哈羅德就說,自己對於垃圾島的布景設計就是受到瞭一直關注環保主題的攝影師愛德華・伯汀斯基和剋裏斯・喬登的作品影響;
小狗身後是成堆的塑料瓶。
圖豆瓣電影
於是保羅・哈羅德花費瞭大量的精力盡量把垃圾島真實的樣子還原齣來,以此喚起更多人的海洋環保意識。
這個太平洋上的大垃圾帶,無論是被叫做太平洋上的”幽靈第八大陸“,還是極具諷刺的”垃圾群島共和國“,其目的隻有一個―― 保護海洋環境,讓”塑料瘟疫“徹底結束, 是我們每個人都有必要為之努力的事。
參考資料:
・Plastic within the Great Pacific Garbage Patch is ‘increasing exponentially,’ scientists find, The Washington Post, March 22, 2018;
・《WHY WE MUST CLEAN THE OCEAN GARBAGE PATCHES》,Boyan Slat,Ocean Cleanup Foundation;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