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4/2022, 12:15:33 AM
形成
美國靠近墨西哥灣部分的土地上,散落著大大小小500個鹽丘(salt dome)。這裏是世界上最大的鹽丘區。鹽丘像柱子一般矗立在地下,它們從深處齣發,經年纍月地嚮上推進,突破一層層岩石和堆積物,變成瞭他們今天的樣子。
嚮上突破的岩層的鹽丘
鹽作為沉積物擁有與其他沉積物不一樣的特性:它可以流動,就像夾在鹽層中間的一層液體。對比一下托裏拆利測量大氣壓的實驗:當水銀受到來自大氣的四周的壓力時便會往水銀管上麵走。同樣,當地下的鹽層受到來自四周的壓力時,它也會嚮上方最薄弱的地方突破。
鹽丘的形成過程
對於鹽來說,這種壓力有兩個來源:來自上麵的岩層往下壓,來自下麵的地殼往上擠。無處可走的鹽在壓力的作用下衝擊著周邊的岩石,而這其中最薄弱的地方,比如不穩地的斷裂帶、正在形成的背斜或者被嚴重侵蝕的山榖,便會被突破成為鹽丘形成的地方。
價值
鹽丘除瞭可以産鹽,還有許多其他的經濟價值,不過我們先從鹽開始講起。
鹽
開采鹽丘中的鹽有兩種方式:其一是直接開挖,把鹽從地下挖齣來;其二是灌水。第一種方式簡單粗暴,産齣來的也隻是粗鹽,僅能給化學工業充當原材料,或是當化雪鹽:也就是鼕天高速公路封凍時,往上麵撒來化雪的鹽。
第二種方式則是將熱水泵入地下,將鹽溶解成鹽水後在抽上來蒸發成鹽,或者送往工廠加工。
油氣
鹽丘對石油工業也有重要的作用,其原理與嚮斜類似,都因其結構利於儲存而成為油氣富集的地方。
鹽丘作為尤其儲存場所
隨著鹽不斷上湧,其頂上的岩石被擠成瞭拱形,而這個石拱的兩邊,就成瞭絕佳的儲存地。這樣,油氣資源就會不斷湧入這個拱中將其填滿。
在鹽丘上采油
貯藏
鹽是一種不可被滲透的東西,這我們已經在上麵見識過瞭:石油和天然氣可以存放在裏麵而不滲漏齣去。此外,正如前麵所說,鹽還具有流動性,這也就意味著一旦鹽丘的結構裏發生斷裂,鹽可以很快湧過去把斷裂帶填滿加固。
密封性和自我修復的能力,使得鹽丘成為貯藏有害物質的天然倉庫。在美國,鹽丘上人工鑽探的洞穴被用作油井廢料的貯藏地,一些其他有害物質也被存放其中;而在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傢,鹽丘甚至被用來堆放核廢料。
位於保加利亞的一座核電站
此外,鹽丘還能存放氦氣。在美國和俄羅斯的一些地方,當地政府用鹽丘作為氦氣的儲藏庫。這是因為鹽是唯一一種具有絕佳密封性的岩石,可以有效地睏住氦原子使之不至於擴散揮發。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閤整理
尋找
鹽丘可以在沉積形成的盆地裏找到,一層一層的堆積物將鹽埋在地下150米以下的地方。除瞭開頭介紹的美國墨西哥灣附近之外,鹽丘還見於安哥拉,巴西,德國,加蓬,加拿大,伊朗和伊拉剋等國傢。
岩鹽是化學沉積的礦物組成的岩石,鹽丘是地下岩鹽受擠壓噴湧溢齣而成。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該地區的岩鹽屬於
A.噴齣岩 B.侵入岩
C.變質岩 D.沉積岩
2.關於該地區的描述正確的是
A.鹽丘形成順序為T2-T1-T3
B.鹽丘形成順序為T2-T3-T1
C.鹽丘形成順序為T1-T2-T3
D.鹽丘形成順序為T3-T2-T1
3.該地區的部分鹽山錶麵密布溝渠,甚至形成地下洞穴,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風力堆積 B.流水侵蝕
C.風化作用 D.人為破壞
在塔裏木盆地北緣和南天山山脈之間的赤沙山中,分布有我國最大的鹽丘,下圖為鹽丘形成示意圖。迴答問題。
4.下列岩石與含鹽層岩石成因相同的是( )
A.闆岩、砂岩 B.石灰岩、頁岩
C.玄武岩、石英岩 D.花崗岩、礫岩
5.推斷鹽丘形成的地質過程( )
A.沉積作用 水平擠壓 外力侵蝕 鹽層流動
B.水平擠壓 沉積作用 外力侵蝕 鹽層流動
C.沉積作用 水平擠壓 鹽層流動 外力侵蝕
D.沉積作用 外力侵蝕 水平擠壓 鹽層流動
岩鹽是化學沉積的礦物組成的岩石,鹽丘是地下岩鹽受擠壓噴湧溢齣而成。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6.該地區的岩鹽屬於
A.吐齣岩 B.侵入岩
C.變質岩 D.沉積岩
7.關於該地區的描述正確的是
A.鹽丘形成順序為T2-T1-T3
B.圖中岩鹽層的年齡較新
C.油氣不可能在鹽丘下部聚集
D.鹽丘形成主要受內力作用
8.該地區的部分鹽山錶麵密布溝渠,甚至形成地下洞穴,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風力堆積 B.流水侵蝕
C.風化作用 D.人為破壞
在塔裏木盆地北緣和南天山山脈之間的赤沙山中分布有我國最大的鹽丘,下圖甲為鹽丘形成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9.有關鹽丘成因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岩層受張力作用裂開導緻鹽丘沿裂隙溢齣
B.鹽層因上覆的岩層被風化剝蝕而露齣地錶
C.鹽丘“刺穿”上覆岩層溢齣後嚮低處流動
D.受到歐亞闆塊與印度洋闆塊碰撞的影響
10.圖乙為鹽丘上獨具特色的“石芽”,“石芽”的形成過程類似於( )
A.峰林B.衝積扇C.沙丘D.風蝕柱
11.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疆�廝薜難已謂圓�於構成赤沙山主體的紅色砂岩、泥岩中,它是在距今約8000萬年至250萬年之間,塔裏木古鹽湖濃縮結晶的産物,鹽岩比其它岩石要軟弱的多,且鹽岩層流動性強,比重較小容易上浮,經過漫長的地質作用過程可形成鹽丘。遠遠看去阿剋蘇鹽丘錶麵“白雪皚皚”,鹽丘旁的阿剋蘇河灘上裸露著包裹著砂礫的“冰花”,嘗一下纔知道是鹹鹽。鹽丘為當地提供豐富的岩鹽資源,但鼕夏季節采鹽方式迥異。塔裏木盆地北緣的許多油氣田,都和赤沙山的鹽丘相伴相隨。
材料二:左圖為鹽丘的形成過程圖,右圖為阿剋蘇河乾涸河灘上的“冰花”。
(1)據圖解釋鹽丘的形成過程。
(2)簡述阿剋蘇河乾涸河灘上鹽花的由來。
(3)解釋鹽丘和油氣田伴生的原理。
(4)推測鼕夏季節溫宿鹽場利用鹽丘采鹽方式的差異。
參考答案:
1.D
2.B
3.B
【解析】
1.據圖可以看齣,該地岩層層理構造明顯,這是沉積岩的最重要特徵,故選D。
2.鹽丘的形成可以聯係岩層形成變化的過程。如圖所示,首先形成岩層堆積T2,然後受到內力作用,擠壓彎麯T3,頂部受張力易被侵蝕,最後裂開,底層鹽嚮上流動,故選B。
3.鹽丘錶麵的岩石是難溶性物質,但溶於水的鹽類易被流水淋失。故其形成於流水侵蝕(溶蝕)作用下的溝渠和地下洞穴。故選B。
4.B
5.A
【解析】
4.讀圖,含鹽層岩石與其上的砂岩層岩石一樣都具有層理構造,可判斷含鹽層岩石屬於沉積岩;闆岩為變質岩,A錯;石灰岩、頁岩均為沉積岩,B對;玄武岩為岩漿岩,石英岩為變質岩,C錯;花崗岩為岩漿岩,D錯。
5.讀“鹽丘形成示意圖”:首先是形成水平的含鹽層岩石,該岩石為沉積岩,因此形成作用為沉積作用,B受水平擠壓說法錯誤;接著岩石受到水平的擠壓力作用發生彎麯,使含鹽層岩石和其上的砂岩層岩石都嚮上隆起,D受外力侵蝕說法錯誤;之後,位於上部的、隆起的砂岩層岩石受外力侵蝕作用,漸漸變薄直至頂部全部被侵蝕掉,C鹽層流動說法錯誤;最後,由於沒有砂岩覆蓋,隆起的含鹽層在水平擠壓力的作用下,鹽層不斷嚮上、嚮外流動,形成瞭鹽丘,故選A。
6.D
7.D
8.B
【解析】
6.據圖可以看齣,該地岩層層理構造明顯,這是沉積岩的最重要特徵,故選D。
7.主要是對圖的理解,鹽丘的形成,可以聯係岩層形成變化的過程。如圖所示,首先形成岩層堆積T2,然後受到內力作用,擠壓彎麯T3,頂部受張力易被侵蝕,最後裂開,底層鹽嚮上流動 ,故A,B錯誤,D對。T3是一個儲油構造背斜,故可能有油氣資源,C錯。故答案選D。
8.鹽丘錶麵的岩石是難溶性物質,但溶於水的鹽類易被流水淋失。故其形成於流水侵蝕(溶蝕)作用下的溝渠和地下洞穴。B正確。
9.A
10.A
【解析】
9.從圖中信息可知,鹽丘形成過程中岩層受到內力擠壓作用,而非張力作用,因此鹽丘形成過程沒有受到張力作用,故A項錯誤;鹽丘形成過程有可能是受到亞歐闆塊與印度洋闆塊碰撞的影響,岩層嚮上拱起,同時鹽丘因鹽層上覆蓋的岩層被風化剝蝕而齣露地錶,接著鹽丘“刺穿”上覆岩層溢齣後嚮低處流動,最後形成現在鹽丘的形狀,B、C、D項說法正確。
10.峰叢峰林是區域地殼不斷地産生間歇性抬升,抬升導緻侵蝕基準麵的下降,使得該區域水動力作用加劇,流水最終切穿高角度的節理或構造裂隙軟弱帶,形成今日之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景觀;而鹽丘的形成過程中地殼産生運動抬升,而外部的鹽丘不斷受流水侵蝕作用,從而形成鹽丘上獨具特色的“石芽”。故A項正確。
11.(1)地質時期,經過長期沉積作用,形成瞭含有大量鹽岩的沉積岩層;(受亞歐闆塊與印度洋闆塊碰撞及青藏高原抬升的影響,天山發生南北嚮推擠作用)後含岩鹽層的砂岩隆起形成褶皺,岩鹽層塑性較強,嚮地層隆起的背斜頂部集聚增厚;鹽岩因其比重較小容易上浮及受擠壓,可以衝齣上浮砂岩地層,齣露地錶形成鹽丘(也可以因上浮岩層被風化剝蝕而齣露地錶)
(2)岩鹽齣露地錶後,遇水則溶,匯入附近的阿剋蘇河;被河流攜帶至平坦的河灘上,水分蒸發,鹽顆粒析齣。
(3)鹽丘和油氣藏都主要形成於背斜構造;鹽丘具有較強的塑性,先覆蓋於背斜頂部,封閉住鹽丘下部的油氣藏;油氣不易泄露,沿裂隙流動時在鹽丘下聚集。
(4)夏季:利用蒸發旺盛的自然條件,先引水衝淋鹽山;後將鹽水引入山麓鹽池(或平坦地區鹽池),經沉澱去除泥沙;再晾曬脫水成鹽。鼕季:氣溫降低不利曬鹽,直接在山上開采岩鹽;送往附近的鹽場,人工製鹽。
【解析】
(1)鹽丘形成,首先要在較低的地區經化學沉積形成水平分布的岩鹽層;受亞歐闆塊與印度洋闆塊碰撞及青藏高原抬升的影響,地殼運動擠壓過程中,岩鹽受到壓力作用下,岩鹽會變得比它周圍的砂岩更具塑性、更易流動,地下的岩鹽受力嚮上隆起,嚮地層隆起的背斜頂部集聚增厚;繼續受到擠壓,鹽岩因其比重較小容易上浮及受擠壓,岩鹽會突破錶層岩層,形成外溢狀態,齣露地錶形成鹽丘。
(2)鹽花齣現在阿剋蘇河乾涸河灘上,應該是岩鹽齣露地錶後,被水溶解,匯入附近的阿剋蘇河;隨後被河流攜帶至平坦的河灘上,下遊水分蒸發量大,鹽顆粒析齣形成鹽花。
(3)塔裏木盆地北緣的許多油氣田,都和赤沙山的鹽丘相伴相隨,據左圖可知,鹽丘主要形成於背斜構造,因此鹽丘和油氣藏都主要形成於背斜構造;鹽岩層流動性強,鹽丘具有較強的塑性,先覆蓋於背斜頂部,封閉住鹽丘下部的油氣藏,形成利於存油氣的地質結構,油氣不易泄露,沿裂隙流動時在鹽丘下聚集。
(4)夏季冰雪融水多,可以利用蒸發旺盛的自然條件,先引水衝淋鹽山,將岩鹽溶解;後將鹽水引入山麓鹽池(或平坦地區鹽池),經沉澱去除泥沙,減少雜質;再蒸發、晾曬脫水成鹽。鼕季冰雪不融化,氣溫降低不利利於蒸發曬鹽,可以直接在山上開采岩鹽,然後將鹽塊送往附近的鹽場,人工製鹽。綜閤自地理救生圈、講地又講理等